024 傅佩榮莊子經典五十講
作者: 傅佩榮 教授
Ⅰ 人生的真實與無奈
1 . 算命不如修養: 止謗莫如自修
2. 福與禍之間: 易經:天地無吉凶& 吉凶來自人類的慾望
3. 別相信算命: 從整體來看待自己的遭遇, 化解得失利害之心.
4. 人心的奇妙: 心如死灰, 心齋.
5. 從困境中覺悟: 珍惜不消失的東西, 重要的觀念:形如槁木, 心如死灰
6. 利益與危險: 福禍相依
7. 辯論不必要: 從整體來看待這一切, “無竟”的概念.
8. 權力的傾斜: 不得已, 心齋, 虛而待物.
9. 蝸角之爭的序曲
10. 蝸角之爭的寓言
11. 紛亂的世間:八此四患
12. 修練入門: 四六心齋無為而無不為
13. 何去何從: 無心而為, 做當作之事, 而不持著特定目的.
14. 再談何去何從: 不須排除任何價值, 但務必努力做到”精神未嘗有任何困擾”
15. 虛幻人生: 因道而真實
16. 沉思死亡: 氣到最後根源即是”道”
17. 面對死亡: 回歸於道 Ⅱ 在亂世中尋找方向
1. 雙面儒者: 儒者盜墓
2. 食古不化: 3. 逆耳忠言: 及至聖人
4. 松柏之姿
5. 君子固窮
6. 窮困之至
7. 渾沌的寓言:淡漠無為, 雖為智力卻無處可用,回歸混沌.
8. 書本只是糟粕: 差異在人生經歷與經驗, 體悟會有所不同.
9. 孝順的階段:有六個階段, 第六階段:魚相忘於江湖
10. 避免雙重傷害
11. 不受拖累: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有所得就有所失, 必須消除得失之心, “虛己以遊世”.
12. 養護生命: 將注意力從外向內心收斂, 行動時以無心而為為原則.
13. 保存真我: “忘”的境界, 人若能空虛自我而世間遨遊,那麼誰能傷害他呢??
14. 真實與真誠: 道家與儒家.
15. 層次的差距: 莊子與惠施.
16. 無用之用: 不追求特定的有用, 化解對有用之執著, 安於自身的條件, 珍惜此生,樂天知命.
17. 朝三暮四: 既然人生是個整體, 先喜後悲與先悲後喜,情緒的變化就似乎毫無必要了. Ⅲ 悟道的智慧與境界
1. 從容的風度: 真實的態度與整體來看待萬物的變化.
2. 大鵬的寓言: 大, 敞開心胸, 容納萬物.
3. 夢中的蝴蝶: 物我同化, 分別出我有與我是的差異.
4. 魚的快樂: 以生命姿態展現快樂
5. 承蜩與捶鉤: 用志不分,乃凝於神 ; 無所不用心.
6. 游刃有餘: 依乎天理, 因其固然, 游刃有餘.
7. 放下的妙用:顏回: 忘禮樂忘仁義坐忘; 同化於萬物相通的境界.
8. 龍的傳說:尸居而龍見,安居不動而活力展現
9. 外化而內化:不得已,在各種條件成熟時,就需順其自然.
10. 精神最可貴
11. 天人合一: 忘, 忘去外物, 忘掉自然,忘掉自己的人, 人與自然在道中合而為一.
12. 無所不在的道:獨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13. 最高的智慧:”未始有物”
14. 天地之大美: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是故至人無為,大聖不作,觀於天地之謂也。
現代人往往時不時都是看看手機中是否有新訊息過來, 原因為何? 追根究柢其實就是焦慮, 來自於擔心,對自身能力的不自信與未來的恐懼; 相對於古之真人, 其寢不夢 其覺無憂, 又是如何的自在, 安心, 喜樂?? 總結 傅教授全書重點, 與自己要安, 與別人要化, 與自然要樂, 與大道要游, 推薦閱讀.
# 心齋.
# 形如槁木, 心如死灰.
# 外化而內不化.
# 歡迎加好友交流
# 祝福大家, 平安、喜樂、自在、圓滿、富足、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