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小時候都曾寫過萬年作文題目,類似「我的志願」、「長大後想做什麼職業」等等,在讀本書時也很認同作者瓦基說的話﹕「當一個人還小的時候,怎麼知道自己二十年後要做什麼?」但那時面對這樣的題目,也開啟了我們最初對未來的想像。
小時候,我們看著題目想著究竟長大後想要做什麼?
看著講台上的老師總是充滿專業的教授學生知識與品德,學識淵博又帶著權威引領著我們前進的方向,老師就如同學校中的家長,覺得當老師好像很厲害又令人敬重,於是寫下的志願是﹕我想當老師,可以教導學生充滿知識和好品格。
小時候,覺得醫生彷彿是天神,每次只要腸胃不適,被家人帶去看醫生,吃藥打針之後,總能恢復健康,再次生龍活虎,無論遇到任何疑難症的病患,只要經過醫生的診斷與治療,就能病痛全無,內心覺得醫生這職業,擁有著和死神搶救病患寶貴生命的神聖偉大使命,對醫生充滿敬仰,於是寫下的志願是﹕我想當醫生,可以拯救世上病痛的人。
小時候,看到電視新聞或戲劇播出偷拐搶騙的罪犯,最終都會被警察逮捕制伏,只要周遭有什麼生命財產安全的恐怖威脅,立刻報警請求警察伯伯的幫助,就會受到保護,覺得當警察既酷又帥,可以守護人民,給人民安全感,於是寫下的志願是﹕我想當警察,可以打擊犯罪,守護治安。
傳統的夢幻職業不外乎是老師、醫生、警察,那些擁有高知識與權威又讓人心生嚮往的工作,然而,隨著時代的演變,新的夢幻工作又隨之增加不少,尤其是受到這兩年來疫情的影響,漸漸出現以前聽都沒聽過的夢幻工作或是斜槓生活,像是自媒體工作者的網紅、播客、直播主…等等,
科技的演進帶來巨大的轉變,教學不再受限於教室,可以利用電腦視訊上課,學生人數也不受限,科技帶來的便利,使得愈來愈多新興職業崛起,線上課程和網路資訊多到不勝枚舉,讓有心精進各方領域知識的人,多了更多學習管道並善加利用。
在這通貨膨脹,萬物齊漲,薪水沒漲的情況下,因應社會與經濟上的需求,流行起「斜槓人生」這個名詞,也就是除了正職工作之外,還兼職第二份工作,甚至好幾份工作,為了以後財富自由之路做準備。
在利用斜槓通往財富自由的路上,我們常見到兩種類型的斜槓者,而你是哪一種呢?
兩種斜槓類型﹕
斜槓者A,看到知名網紅將自己的自媒體頻道經營的有聲有色,他念頭一起,覺得自己在這方面也很擅長,就跟風嘗試打造自己的斜槓事業。
他開始上了很多相關課程,靈感一來時就發了很多部影片,腸思枯竭時,就任由頻道自行發展,他對自己的斜槓人生,總是三天捕魚,兩天曬網,常常關注自己的粉絲人數增加多少,觸及多少人,有沒有人找他合作,每當事與願違時,做起事來就缺乏動力與熱情,覺得那些傳說中的美好斜槓人生根本不存在,就算有也只是比較幸運而已,最後對斜槓事業不再抱持期望,而後不了了之。
斜槓者B,在斜槓前就已經把自己的正職做好,使自己先有穩定的收入。他開始試著去探詢自己喜歡並擅長的事有哪些,哪些是自願去做、不求回報並做得很開心的事,哪些是他會拒絕掉的事,他知道自己未來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他敢於冒險,勇於嘗試,他會對自己的斜槓人生充滿使命感,他懂得找標竿去學習,有目標、有策略、有方法並且保持行動,不斷地檢視自己斜槓的優缺點,持續優化,無論遇上多少挫折,總是抱以學習與成長的心態去執行,
隨著時間的增長,漸漸地,他的自媒體粉絲人數與日俱增,合作邀約也跟著接踵而至,他沒想到做著自己喜歡的事,竟也能幫助到別人,同時也幫助到自己,他把這份幸運歸功於閱讀與學習,並將它分享出去,從「斜槓人生」邁向了真正自由的「自主人生」。
這本書就是專門為想通往斜槓者B的人生所打造的,是由人氣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製作人兼「閱讀前哨站」的站長瓦基所寫,書裡寫著這麼一句話﹕
「斜槓的起點是問號和動詞,斜槓的終點才是斜槓和名詞。」
在斜槓前要多跟自己不斷地對話,透過問自己許多問題,像是﹕
- 你想做的事能為自己與他人帶來什麼影響?
- 你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 你打算如何去完成?
它不只是問號,它也是動詞,意味著斜槓是必須腳踏實地的付諸行動,才會有後來的斜槓名詞和自主人生。
本書在講什麼?
本書的中心思想,個人認為主要圍繞在:「不凡的思考,平凡的行動,不甘於平凡的選擇。」
作者瓦基分享著自己是如何開啟「斜槓人生」的旅途,自稱平凡人的他,一路上曾遇到的困惑,書寫著他的經歷,透過閱讀帶來的轉變與勇氣;
並使用子彈筆記紀錄以釐清過去、追蹤現在、設計未來;
當他面臨轉職時的想法,它是如何做出決定?最後下定決心提出離職的勇氣?看瓦基如何有效應用策略與方法,打造屬於自己的夢幻事業,實現自由自主的人生。
這是一本寫實與實作之書,同時也是伴隨著你思考的分享之書,
書裡提供許多方法讓讀者們可實踐,藉由不斷地向自我內心提問,逐漸讓自己思考清晰的過程,同時也讓讀者跟著他一起思考探索自己的人生。
我從本書中收穫最大的三個觀點:
從本書中,令我收穫到最大的三個重要觀點是:覆盤、疊代及放下完美主義。
在還沒閱讀本書前,我還沒聽過覆盤和疊代這兩個詞,在閱讀後我學到並試著開始去運用,感謝瓦基和閱讀再次讓我增廣見聞,我才知道原來我有使用過所謂的覆盤,只是我並沒有持續覆盤,使我汗顏的檢討與改進。
一.什麼是覆盤?
覆盤是圍棋的一個特有用語。指的是雙方棋手在對弈結束之後,將對弈過程按落子的順序逐步重來一遍,探究對弈內容並精進棋藝。
這是我自己所缺乏的,我總是習慣做計劃,每次做計劃時常是興高采烈又鬥志高昂的寫下一大堆項目,實行時又覺得達成預定的目標太少或太慢,我會去做檢視也就是所謂覆盤的動作,卻沒有持續覆盤和痛定思痛的改善,以至於計畫總是虎頭蛇尾。
你是不是也會這樣呢?
我們大多數的人(包括我)能做到的是品質管理改善流程的PD(Plan&Do),卻總是少了CA(Check&Action)也就是覆盤檢視及再次行動的動作。
然而,慶幸的是我們現在知道了,還有機會去改善也願意去改善;
慶幸的是,我們擁有成長思維,我們至少在改善流程中完成了一半,還有一半進步的空間讓我們去努力;
慶幸的是,本書教會我們重新看待失敗的眼光,給了「失敗」新的詮釋,那只是實驗成果比較差,我們可以使用「疊代」的方式,一次次接近心目中的目標,達到成長的循環。
二.什麼是「疊代」?
如果把成長當作一場實驗,用AB兩種版本來進行測試,一定會有實驗成果比較差與實驗成果比較好的,用實驗成果比較好的繼續疊代,持續優化,那麼距離成功只是時間上比較快或慢的問題,本書讓我學習到用實驗的精神,來看待人生和心目中的夢幻工作,那麼實驗的過程不僅有趣,也為自己增添許多信心。
不要害怕結果不如預期, 不妨用科學家實驗的精神,繼續疊代吧﹗
三.完美主義是個BUG:
你會不會也這樣「總是規劃的太多,但行動的太少」,問題背後的核心究竟是什麼?原來就是讓人既愛又恨的完美主義。
愛的是對此事的重視才會想追求完美,那代表著自己是認真負責的人;但恨的是完美主義拖住了後腿,讓你數次覺得不夠好,而不斷的延遲和裹足不前,於是喪失了機會而不自知,或者知道後更後悔不已。
本書像是個警鐘再次提醒我﹕放下完美主義吧﹗
我們是否想過這個問題﹕人們所謂的完美就真的是完美嗎?完美由誰定義呢﹖
所謂﹕「一山還有一山高」,那麼「完美一定還有更完美」,這樣無止盡的追求完美,真正重要的事情恐怕早已無疾而終。
與其追求永無止盡的完美不如追求腳踏實地的完成,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我們真的不用很厲害很完美才能開始,但一定要開始才能很厲害。
完美主義真的是潛藏的BUG,需要持續地提醒自己以及同樣追求完美主義的人。
適度追求完美可以提點自己,但過度追求完美只會誤了自己,放下完美主義,壓力也會隨之放下,人本就不完美,擁抱自己的不完美也是一種美。
目標也無須訂得太高或太多,下修標準,設立為目標並採取行動去完成,聚焦重要的事,盡情享受過程;放棄不重要的事,懂得取捨不執著,是本書教會我們克服完美主義的方法。
本書讓我最有感共鳴的是?
瓦基父親與他之間透過LINE的訊息溝通,進而了解彼此想法的「父子十問」。
瓦基當時對「離職的決定是否要和家人商量」這件事,和朋友詢問後有兩派說法﹕一是都已經是成人了,可以自己做主,先斬後奏,省去溝通的麻煩, 二是通知家人,讓家人有心理準備,並透過說出彼此的想法後,再做出謹慎的決定。
選擇第二選項去進行有困難的溝通,勢必是最棘手的,但瓦基還是選擇了和家人溝通。閱讀的當下,我反問自己﹕「換作是你,你會如何選擇呢?」
「如果是我的話,我會選擇和家人商量溝通。」雖然內心也會產生抗拒,會上演千百個可能發生的小劇場,並且需準備好說詞和方案,但家人是最關心我的人,一路上看著孩子長大,沒有家人的支持和幫助,也就沒有現在的我,儘管我知道和傳統保守又古板的父母溝通,真的會感到心累,或起爭執伴隨爭吵,但這就是家人阿﹗
與家人溝通就是直球對決,就是彼此坦誠又直接,然後再被彼此毫不留情的言語刺痛的刀傷流血,事後又對自己的無理感到懊悔不已。
從瓦基父親的提問裡,可以看出父對子的擔憂,希望孩子的決定是經過萬般的深思熟慮,從瓦基的回覆裡可以看出他有自己成熟的想法和做法,有自己的理念與堅持,想過著對自己而言,充滿意義和發揮更大價值的精采人生。
其中我最犀利的兩個問題是,
問題六﹕離職轉業換工作能解決現在的問題嗎?
問題七﹕離職轉業工作不如預期可以活多久?
真的是非常血淋淋的直球對決,閱讀的當下竟眼眶泛淚,不難想像這場溝通有多艱難,彼此內心潛藏著波滔洶湧的情緒,也幸好透過LINE訊息的往返溝通,讓彼此有冷靜理性思考的時間與空間。
雖然瓦基父親提出的十個問題既犀利又搓心,但也值得讓人借鏡與再次的謹慎思考,去看見自己的盲點和必須正視的問題,仔細觀察問題的背後其實是蘊藏著濃厚的愛,而瓦基父子在一次次的溝通中使彼此更加了解對方的想法,也是最貼近彼此的時刻。
結語:
讀完本書後的領悟,人生可以是一場場有趣的實驗,莫把失敗當失敗,失敗只是實驗成果比較差,它反而是邁向成功的階梯,不如將失敗當成推進成功的動力,讓實驗成果比較好的去進行疊代,使自己逐步達到人生的成長循環。
將平凡的行動真正付諸實行,並確實記錄、修正調整、再次行動,為自己每一天的堅持喝采,享受沿途的喜悅,眼光要放遠,行動要務實。
喜歡這句書中分享的矽谷傳奇投資人納瓦爾.拉維肯(Naval Ravikant)的名言﹕「快速採取行動,耐心等待結果。」在不斷的前進中培養出勇氣,持續行動,結果自然到來,與其太關注結果,不如享受美好的旅途,對於夢想,只要邁開腳步,路就會展開。
本書金句很多,收穫滿滿,值得再三翻閱。
想要打造斜槓者B的人生嗎?不妨一起來閱讀這本暢銷新作《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相信這本書將會成為你斜槓人生的「北極星指標。」
讓閱讀帶給你幸福,丁宣的幸福閱讀
IG:ding_hsuan_reading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歡迎幫我按心、追蹤、分享、留言回饋互動,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