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聖說建國君民,為何要教學為先?政府辦教學應該教什麼呢?--太上感應(九)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禮記》曰:[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禮記》說:[ 建立、治理國家、領導人民百姓,教育人民學習聖賢之道為第一優先。],《禮記》乃上古聖人[ 周公 ] 所作,至聖先師孔子加以編修。而周公乃是孔子心中最推崇的聖人

周公治禮樂,為的就是治理暴君[ 商紂 ]留下的混亂家國,幾千年前的周朝,經過殷武之戰,滿目滄遺,百廢待舉,民不聊生。人民更是沒有如現代一般,人人可以受高等教育,聖人周公知曉,欲使國家興盛必先得民心,而得民心必先教以仁義、施以惠澤。事實證明周公、孔子是正確的,是長遠的先見之明。

[ 周成王 ] 自小經周公教以聖賢之學,民間施以[ 堯舜聖王的仁義道德教育 ],周成王登帝位後,以道德仁義之聖賢王道,治理國家,開創[ 成王之治 ]的太平盛世,堪比唐太宗的【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也是因為魏徵、房玄齡等八大賢臣,力諫唐太宗推行[ 孔孟儒家聖賢教育 ],上至朝廷啟用,精通聖賢經典的人才,下至民間廣設,教化聖賢之道的學府、私塾,才得以實現。

所以從歷史之事蹟,我們可以學習知道[教育]、[教化]人民,學習[聖賢仁義道德]是讓一個國家富強康樂的,第一件優先要做之事,尤其是[因果倫理道德教育],其他都是次要的。

為何 ? 因為人都是貪生怕死,畏苦欣樂,更因為人心本善,只有被教化以善,令人心知道,想要生活安樂、家國富強穩定,必須學習何為善? 何為惡? 何為正? 何為邪?才能找回忘失的[本善至誠心],才能平安喜樂的過生活。人民第一件要學習的就是[ 因果道德教育 ],學習作善人,家國社會才會穩定富強。

反之,上至政府下至民間,無惡不學,無惡不作,賢臣遠避,奸臣當道,民間邪思邪念、毒品、惡人橫行,人間地獄再現。這也是周武王攻打推翻商紂王的原因,只為有一個安樂的家國而已。所以一個富強安樂的國家,是每一位人民之責,非是只有政府官員之治。因此人人必須學習[因果道德教育],也就是[聖賢教育],從新學作善人及明辨是非善惡的智慧,進而由人民嚴格監督政府官員行善政。

為何? 因為台灣失去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聖賢教育],已經超過二百年了。從二次大戰日本侵略中國時就失去了,如今要重新找回[ 聖賢教育 ]並且學習它,弘揚它,真實應用於我們生活中,由我們這一代開始,不然安定富強的家國如何顯現呢?

而【太上感應篇】所教育我們的,就是教我們何為是[ 因果 ]? 何為是[ 五倫、五常 ]? 何為是[ 四維、八德 ]? 何為善,何為惡? 我們不可不學,否則對不起下一代及後世子孫,未來忝為祖先!

願大家發大心,從我們自身及家庭、子女學起,弘揚起,未來必然有一個幸福人生、繁榮昌盛的社會國家。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治國之道,太上養化。

【太上感應篇】原文:【賞及非義。刑及無辜。】

【賞及非義】: ( 賞 : 獎賞、鼓勵。義 : 符合天理道義、善惡是非之因果。)

釋文: 凡是賞賜一人做了榜樣,便是勸人為善,若是獎賞不義無功之人,縱惡養奸,遺害不淺。賞之為仁道,推崇仁德回報功勞,是政府激勵人心的大典。不宜獎賞而賞,叫做非義。違背是非,鬆弛不守法紀,助長惡行、刑罰到無罪之人,阿諛奉承私意,舉枉錯直,最干天怒,掌管爵位獎賞者,能不謹慎之?

反之,善人做事做官,是要養一方的善良元氣,訪問孝子賢孫,義夫節婦,積陰德之人,要設法獎賞讚揚他。要去除民間的邪惡,訪問一切害人倫、害風俗的人事物,加他刑罰,同時教化鄉里約束,務使鄉里乃至社會城鎮,越加安樂穩定。

【證例】周末春秋晉文公,有位低之官員追隨文公流亡,問文公:[ 君主行三賞,臣無功不應賞臣,便來請罪。] 文公說:[ 以仁義引導我,勸我實行德惠,此類臣子應受上等獎賞;輔導我以帝王之行,最後成就治國之功,此類臣子應受中賞,做箭矢運石之難,汗馬奔波之勞,能補吾之所缺乏,三賞之後而賞之,現今就該獎賞於你。]。晉國人臣因此[ 賞制 ]而悅,遂輔助晉文公稱霸春秋諸侯。

○晉文公的獎賞可說是合乎義理,如此,則一官一爵,一絲一粒,怎會有輕忽的弊端? 自然敗壞之事務就不會出現,而任事者皆會互相勸勉立功。

【刑及無辜】: ( 刑:刑罰囚獄。辜:犯罪 )

釋文 : 刑罰一個人,是為了警戒眾人不可為惡。若是刑罰到無罪之人,令人含冤受屈,或為求自身權位功勞,或為求交差了事,惡報必定回歸自身,豈可草率輕忽? 而且刑罰是用於懲惡,聖人不得已而制之,本就不是吉祥喜事。刑罰人承當其罪,且更要哀憐罪人愚昧傷己,而不可幸災樂禍,所以古人謹慎刑罰,詳審明辨。

若是濫觴無辜,不僅失去聽斷明允之公,也有違背上天好生之意。何況殺人者死,律有明條,現今刑及無辜,所殺不只一人,受報只在我一身,抵命之法,因果不知是如何?此等罪業,就是素行公廉者,由不免在疑似之時,偏執意見,不去虛心詳查,遂導致無罪之人生恨,自身與人結怨,生生世世冤冤相報,豈可漫不經心? 實在是可畏可怖!

【證例】嘉魚縣令馬炳然,任內時,有盜賊焚燒劫掠縣府金銀而去,被人看見盜賊之首領,面有長鬚。剛好不久有人回報,[ 團風鎮 ] 河邊有船舟載有一、二十人,行蹤可疑,其中有長鬚之人,而實是非盜賊。馬炳然最後拘捕之,聽說長須之人是為盜賊,便擊斃在獄中。

馬炳然因而被提擢為御史之位。之後真盜在[ 他縣邑 ]被捕,[他縣令] 因為馬炳然位高,最後不追究馬御史之罪。馬炳然之後又升遷[都御史],乘舟停泊團風鎮,夜晚被盜賊所劫殺,與馬炳然同室之人俱死。

刑罰不中,則生邪氣,邪氣積於下,怨惡蓄於上。

【證例】印度這國家,政府也有許多貪污不清廉之人,尤其是警察。根據許多[ 真人實事 ]翻拍的電影,現在印度的社會風俗,仍然有嚴重的階級身份偏見,有許多賤民身分之人,貧窮又不能接受教育,終身是文盲,無知又可憐。

如果有被汙衊觸犯法律刑責,又加上警察貪污輕慢,隨便聽一面之詞也不仔細審查,就先以棍棒刑求嫌疑犯,往往就會死在監獄中。警察怕承擔殺人罪責及失業 (印度警察是世襲制,父死子承),就草草掩埋在沙漠中。賤民的妻子尋求人權律師幫忙,才真相大白,尋回丈夫屍體,而警察也只是判輕罪。

〇 這就是典型的[刑及無辜]、[殺人取財]之真實證據,這樣無天理之事例,確實是發生在21世紀,我們的真實生活中。

印度是沒有[ 因果倫理道德教育 ]的社會國家,更是有許多,崇拜[ 外型奇怪神明 ] 的宗教(由人所創造),有石頭造型的,有動物造型的,那真的是[ 迷信 ],不知害了多少人?只知膜拜奇怪外貌的神明、舉辦慶典儀式,卻不知做人要誠信謙虛,要遵守法律,人人平等,尊重愛護女性,夫妻要忠誠等等,仁義道德之理。

在印度電影結束後,都會播放,印度每一分鐘都有女性被強暴殺害、家暴,警察吃案、貪汙受賄的犯罪數據文字,藉此教育印度民眾。但因文盲太多,收效甚微,印度的侵犯女性犯罪率,依然居高不下。

這也是 釋迦牟尼佛降生在印度的原因,三千年前印度的賤民及女性,幾乎沒有人權,人間極苦的心聲,上達天聽,求佛菩薩解救眾生,脫離人生苦海。我們生在台灣且又能遇見中華傳統聖賢之法及佛法,是有大福報之人!

希望大家能珍惜這稀有的福報,能深信聖人智慧,能努力學習,自身精進改過遷善,能多多分享佛法、儒家、道家聖賢之法,那就是功德無量之大善,上天神明及善因善果的回報也是不可思議的豐厚!

摘錄翻譯自《太上感應篇彙編》《太上感應篇直解》

祝大家日日精進  法喜充滿!   阿彌陀佛!

善人居福地,福地善人居。福地者,何清海宴,風雨以時,災難不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134內容數
太上感應篇,相傳晉抱朴子葛淵所作。開宗明義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蓋彰善癉惡,勸誡世人,知所警惕,而有所趨避取捨! 稽之內典:[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一切行事、善惡、禍福、吉凶、悔吝之間,有其果者,必有其因。施之人者,報受諸己;如形影之相隨,聲響之相應。廣宇宙自然之理,釐然不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幸福的人生 的其他內容
★古德言:[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佛說:[凡人對於事物利益的決定,有二項不可做,二項可做。 一、不可做者:[1、對現在有利益,未來沒有利益,不可做。2、對現在、未來都沒有利益,不可做。] 二、可以做者[1、對現在沒有利益,對未來有利益,可以做。2、對現在、未來有利益,可以做
※弟子規到底是什麼呢? 這是我在人生處於最低谷時,聽 淨空法師講解佛經時,所聽到的佛弟子應學習的基礎課程。 所以我就在『儒釋道文化教育』網站找到這一篇《弟子規》文章。這一篇文章原名是《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大學學位)李毓秀所編著。 因為深入學習、力行它,使我人生改變成幸福又快樂!
※人類為何要時時刻刻心存感恩?人類渺小如微塵,所以必須一起生活,各付出自己的能力、智慧、知識,才能滿足生存所需。但是人類生命短促,時光不久,為了生存追求金錢,無可奈何。 但是真正能讓我們安居樂業,平安地追求名利、地位的根本原因,乃是我們每日存善心,口說善言、行善事,為自己累積福德才能成事。
★近來2023年3月網路新聞有報導韓國邪教[攝理教],進入校園傳教,有許多年輕女學生被性侵,非常邪惡。可是卻能在台灣、世界各國存在,這是何原因呢? 究其原因很多,但最大的原因是不明白[宗教]的正確真實意義與內涵,宗教被分為[正教]、[邪教],標準是什麼呢? 何為正,何為邪? 何為善,何為惡?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人一出生本就是善人,心地純淨純善。但因漸漸被生活周遭人事物所誤導、教育、汙染,已經染成邪惡心行、習慣,與我們純善心行,180度相違背。 所以常常自以為行善,實際上卻是在行惡;以為是做惡事了,卻不知是在行善。這些道理你知道嗎?
【太上感應篇】全文,就是在教育我們明白因果道理,改過行善,做個善人、好人,趨吉避凶,如此諸天神明及佛菩薩,才會護佑我們,成就美滿幸福人生。若能深信不疑,命運改變,指日可待。 現今社會、網路詐騙、誹謗,虛假、虛偽橫行,人以為做惡獲利沒有報應,誤以為可以享受終身,殊不知因果報應只是時候未到而已。
★古德言:[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佛說:[凡人對於事物利益的決定,有二項不可做,二項可做。 一、不可做者:[1、對現在有利益,未來沒有利益,不可做。2、對現在、未來都沒有利益,不可做。] 二、可以做者[1、對現在沒有利益,對未來有利益,可以做。2、對現在、未來有利益,可以做
※弟子規到底是什麼呢? 這是我在人生處於最低谷時,聽 淨空法師講解佛經時,所聽到的佛弟子應學習的基礎課程。 所以我就在『儒釋道文化教育』網站找到這一篇《弟子規》文章。這一篇文章原名是《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大學學位)李毓秀所編著。 因為深入學習、力行它,使我人生改變成幸福又快樂!
※人類為何要時時刻刻心存感恩?人類渺小如微塵,所以必須一起生活,各付出自己的能力、智慧、知識,才能滿足生存所需。但是人類生命短促,時光不久,為了生存追求金錢,無可奈何。 但是真正能讓我們安居樂業,平安地追求名利、地位的根本原因,乃是我們每日存善心,口說善言、行善事,為自己累積福德才能成事。
★近來2023年3月網路新聞有報導韓國邪教[攝理教],進入校園傳教,有許多年輕女學生被性侵,非常邪惡。可是卻能在台灣、世界各國存在,這是何原因呢? 究其原因很多,但最大的原因是不明白[宗教]的正確真實意義與內涵,宗教被分為[正教]、[邪教],標準是什麼呢? 何為正,何為邪? 何為善,何為惡?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人一出生本就是善人,心地純淨純善。但因漸漸被生活周遭人事物所誤導、教育、汙染,已經染成邪惡心行、習慣,與我們純善心行,180度相違背。 所以常常自以為行善,實際上卻是在行惡;以為是做惡事了,卻不知是在行善。這些道理你知道嗎?
【太上感應篇】全文,就是在教育我們明白因果道理,改過行善,做個善人、好人,趨吉避凶,如此諸天神明及佛菩薩,才會護佑我們,成就美滿幸福人生。若能深信不疑,命運改變,指日可待。 現今社會、網路詐騙、誹謗,虛假、虛偽橫行,人以為做惡獲利沒有報應,誤以為可以享受終身,殊不知因果報應只是時候未到而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原文: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根深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這一篇講的是養護百姓的心要從小做起,把根做好了國家就富足了,所以重積德沒有做不到的事,也沒有任何事可以傷害,社會人人有根本的德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原文: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這一段講的是統治者的等級之分,無為而之,親民,害怕,侮辱,不信,這些都是百姓對統治者的行為表現。坊間有很多人把這一段用作企業老闆或主管的態度作風來說。從商業的角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老子哲學理念對體育選手的影響,以及對臺灣網球管理者及統治者的啟發。文章提到運動員的爭鬥、選拔經驗、管理者的德行等問題,以及老子理念在現今社會中的應用。
  《貞觀》第八篇<論封建>中,太宗說,“國家大事,最重要的是賞與罰。賞當其勞,無功的人自然會退讓。罰當其罪,為惡的人都會戒懼,由此可知賞罰不可輕行。”   貞觀元年,封中書令房玄齡為邗國公,兵部尚書杜如晦為蔡國公,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為齊國公,並為第一等,食邑實封一千
Thumbnail
《箴言》的作者是所羅門王,整卷書主要目的是勸諭人過智慧和靈巧的生活。所羅門王在《箴言》第二章中呼籲他的衆子,一定要接受智慧的話語。因為智慧可以使人脫離惡道,免於情慾綑綁,使人行走在善道之上。 第二章一開始,他就用訓諭的口氣説道: 「我兒,你若領受我的言語,存記我的命令,側耳聽智慧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原文: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根深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這一篇講的是養護百姓的心要從小做起,把根做好了國家就富足了,所以重積德沒有做不到的事,也沒有任何事可以傷害,社會人人有根本的德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原文: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這一段講的是統治者的等級之分,無為而之,親民,害怕,侮辱,不信,這些都是百姓對統治者的行為表現。坊間有很多人把這一段用作企業老闆或主管的態度作風來說。從商業的角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老子哲學理念對體育選手的影響,以及對臺灣網球管理者及統治者的啟發。文章提到運動員的爭鬥、選拔經驗、管理者的德行等問題,以及老子理念在現今社會中的應用。
  《貞觀》第八篇<論封建>中,太宗說,“國家大事,最重要的是賞與罰。賞當其勞,無功的人自然會退讓。罰當其罪,為惡的人都會戒懼,由此可知賞罰不可輕行。”   貞觀元年,封中書令房玄齡為邗國公,兵部尚書杜如晦為蔡國公,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為齊國公,並為第一等,食邑實封一千
Thumbnail
《箴言》的作者是所羅門王,整卷書主要目的是勸諭人過智慧和靈巧的生活。所羅門王在《箴言》第二章中呼籲他的衆子,一定要接受智慧的話語。因為智慧可以使人脫離惡道,免於情慾綑綁,使人行走在善道之上。 第二章一開始,他就用訓諭的口氣説道: 「我兒,你若領受我的言語,存記我的命令,側耳聽智慧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