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協助孩子培養成長性思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啊!我只有幾個「A」……
當初次參與喜閱樹【閱讀與理解】課的孩子拿回第一張批閱完成的學習單,發現每個題目旁都被老師標上「A,B,C,D」不同等級時,大多會下意識去數算。
此時,帶孩子一起閱讀評量標準,參考同學答案,試著理解和判斷「答案」與「評量」之間的對應,藉此進行 閱讀理解小訓練之外,我們也一定不會忘掉這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恭喜他們
現在你知道自己哪裡做得不錯,也知道自己還沒辦法好好掌握的題型,那就是我們可以如何變得更厲害的方向囉!
「還有,請記得,現在看到的這些評量,都是你『寫學習單時』的狀態,不代表你永遠是這樣的程度。」
雖然只是短短幾句話,其實傳達了我們最期待孩子能擁有,並努力在一同閱讀及學習的過程中,協助他們長出來的 #成長性思維
一個擁有「成長性思維」的人,相信自己可以透過練習而進步,因此願意嘗試,不害怕困難與失敗。即使犯下錯誤,也能把它當作學習機會,不會輕易放棄努力。
我們當然都希望孩子能成為這樣的學習者,但應該如何協助孩子培養出成長性思維呢?
哈佛心理學家劉軒在《不敗學習力》一書中,列出以下三點增強成長性思維的關鍵訓練,也呼應了我們在課堂中的實踐:

✅ 完成小目標,讓信心不斷增強

在努力過程中,持續為自己設定小目標,便能點滴建立信心。
例如我們會在一週的實體營隊中,為孩子設定每天的學習單評量目標;如果是程度還沒辦法跟上的小孩,也會和他們個別約定個人目標。總之,原則是每次都要試著比上次更努力、更進步一些。
而閱讀理解課的 #故事閱讀、 #生活閱讀、 #影像閱讀和 #心智圖四大主題,是隨著難易度進行安排。我們會在進入不同主題的學習時,提醒孩子又將迎向怎樣的新挑戰,無形中讓他們感覺到自己就像在遊戲破關一樣,持續累積經驗值!

✅ 在學習過程中,不斷修正與檢視

不怕麻煩,不斷修正,學習上的盲區便能逐漸縮小,在過程中看見進步。
這件有點繁瑣的事,對孩子來說並不容易。因此在線上課必須仰賴家長的協助和配合;實體課的老師則為孩子設定訂正目標,也要讓他們知道這麼做的目的。
每堂課最後二十分鐘,老師會提醒孩子「拿出另外一個顏色的筆」,目的是要讓孩子能在發表及討論過程中進行補充,讓答案更臻完整。我們也告訴孩子,每份學習單最珍貴的,就是這些不同顏色的痕跡,讓你知道自己可以補充與進步的地方。

✅ 加強學習動力,「我得要」變成「我想要」

作者劉軒提到,關鍵在於如何看待學習,試著把「我得要」變成「我想要」。
身為教育者,我們的專業是透過課程設計和正向語言,為孩子加強學習動力。像剛接觸閱讀理解這門課時,曾經很驚訝,我自己上課沒有特別感覺,為什麼許多孩子都會覺得這堂課「很有趣」?
後來我發現,或許是因為我們用心挑選能激發好奇的有趣文本,並在課堂中與孩子進行大量互動,人人有機會分享自己的想法與觀點。
也因為我們保持正向語言的溝通,讓教室中的每個孩子長出安全感,相信自己正在訓練大腦的進步過程;相信遭遇挫折時,同儕與老師都願意給予協助。如同我常常寫在學習單回饋小語中的句子:
「你已經能做到……」
「接下來我們可以一起練習……」

我相信你。也請你相信自己。
說到底,其實這份真誠的相信,就是協助孩子培養成長性思維的關鍵養分。
avatar-img
32會員
80內容數
喜閱樹希望能成為國文教育圈裡的世外桃源,以推廣孩子的讀寫教育、經典教育為終生志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梁虹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孩子們很有趣,我問他們:「你覺得ChatGPT寫得比你好的請舉手。」所有孩子都舉手了。接著我再問:「那其他同學的作文和ChatGPT寫的那篇文章,你比較喜歡看誰的文章?」所有孩子們都回答:「我比較喜歡看人寫的文章。」因此,孩子們一致同意即使在未來有更多寫作輔助AI的科技之下,此刻的寫作訓練仍是必要的
透過讀寫,深刻覺知關於「我」的一切,面對自我也面向世界,在只有自己能寫出的獨特形狀中,好好傳達及溝通。
他們在學習單空白處組合各種部件來猜測謎底,拆解、組合、嘗試……,自筆端滾落的那些字無論是否真實,彷彿都將長出生命。這就是「創作」,當時我這麼想。
他們站在材料桌前,搔頭思考怎樣的水果搭配,能符合剛剛抽到的風格?再後來,他們看著果汁機裡風景,逐漸幻化成不曾想像過的顏色…… 喜閱樹果汁小舖,準備開張囉!
「老師,我的孩子閱讀能力不是很好,也不是很愛看書,我在家能怎麼幫助他?」 這也是我在喜閱樹常會被問到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解方,就是: 陪孩子唸讀繪本 這個方法尤其適用於國小一年級生。
有件神秘的事情在教室裡發生了。 當常駐國文課本的經典作品,不再跟篇章導讀、作者介紹與注釋同行,只單純以「故事」本身現身,好像更能吸引目光--酷愛漫畫的孩子讀著讀著發出忘我笑聲;平日不愛閱讀的少年開始愉快大聲朗讀,大家都沉浸其中。
孩子們很有趣,我問他們:「你覺得ChatGPT寫得比你好的請舉手。」所有孩子都舉手了。接著我再問:「那其他同學的作文和ChatGPT寫的那篇文章,你比較喜歡看誰的文章?」所有孩子們都回答:「我比較喜歡看人寫的文章。」因此,孩子們一致同意即使在未來有更多寫作輔助AI的科技之下,此刻的寫作訓練仍是必要的
透過讀寫,深刻覺知關於「我」的一切,面對自我也面向世界,在只有自己能寫出的獨特形狀中,好好傳達及溝通。
他們在學習單空白處組合各種部件來猜測謎底,拆解、組合、嘗試……,自筆端滾落的那些字無論是否真實,彷彿都將長出生命。這就是「創作」,當時我這麼想。
他們站在材料桌前,搔頭思考怎樣的水果搭配,能符合剛剛抽到的風格?再後來,他們看著果汁機裡風景,逐漸幻化成不曾想像過的顏色…… 喜閱樹果汁小舖,準備開張囉!
「老師,我的孩子閱讀能力不是很好,也不是很愛看書,我在家能怎麼幫助他?」 這也是我在喜閱樹常會被問到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解方,就是: 陪孩子唸讀繪本 這個方法尤其適用於國小一年級生。
有件神秘的事情在教室裡發生了。 當常駐國文課本的經典作品,不再跟篇章導讀、作者介紹與注釋同行,只單純以「故事」本身現身,好像更能吸引目光--酷愛漫畫的孩子讀著讀著發出忘我笑聲;平日不愛閱讀的少年開始愉快大聲朗讀,大家都沉浸其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小朋友能不能有好的學習成效,最根本的還是取決於靜態資訊的吸收能力,而具備這種能力之前,必須先有穩定的心性與耐性,這來自於良好的成長環境,關鍵在於長期穩定的父母成長陪伴。 小學時期的學生,大腦還在發育,這段期間最好儘可能推遲 3C 產品的接觸,這些科技產品產生的內容通常有強烈的視聽效果,會讓發育期的
Thumbnail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孩子對自己有自信?』 這一直是菜b導各式各樣修煉中的很在意的一個重點目標,有很多方法可嘗試,有些可能有效,有些可能無效。 此篇文章想感謝格友偶希都理分享的閱讀筆記《簡單心理學:職業倦怠、社交障礙、難忘舊愛……你心態崩壞了嗎?》,其中提到有關【自信】的內容(
Thumbnail
「閱讀」是長久的事,不是說會考結束之後,就不用再理會了,讓它自然而然流入生命。不是為了考試,而是讓孩子們在長大之後,能夠因為閱讀而有思考及邏輯歸納等能力,成為一個擁有自己想法的人,比較是我想表達的重點。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34FNbOKXc&t=4s 前幾天跟其他老師聊到教育小孩的問題,聊到有些家長只因為自己上學期間,某個科目不好,例如家長數學不好,當他的小孩數學成績不理想時,就覺得沒關係,而他擅長某個科目(例如英文),他的小孩英文就要很強。每
Thumbnail
如何讓孩子不僅學會知識,更學會學習?一個簡單的策略可能會令你驚喜:實質獎勵。 它能立即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還能長期培養他們的自我激勵能力。但關鍵在於,如何平衡獎勵與學習的價值,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 閱讀全文,來看看實質獎勵是如何成為孩子學習路上的加油站,並解鎖他們的無限潛能吧! 孩子的成長
Thumbnail
分享完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生活習慣篇>之後,大家有開始進行了嗎? 接著,今天就來分享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學習習慣篇 > 囉! 這個 <學習習慣篇 > 嚴格說起來應該分三部曲,就是低年級、中年級跟高年級,簡單來說,學習的要求也是要有層次的,一次到位是我們家長的期待,但就連家長自己的學習....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高期望的時代,父母們是否忘記了孩子成長路上的「小確幸」?小到自己穿衣、收玩具的每一個小進步,都可能是孩子自信與責任感的關鍵種子。 透過日常的細微觀察與真誠稱讚,一句簡單的「你做得很好」可能就是孩子勇敢探索世界的最大動力。 想知道如何在生活中找尋稱讚的契機,培養孩子的學習熱情和情感智
Thumbnail
成長型思維是一個能更好適應變化,克服困難的心態,當一名田徑運動員,在跳高比賽中一再未能超越自己的最佳記錄,固定思維的運動員會認為「我已經達到了我的極限」,成長型思維就是認為「每次練習都是突破自己的機會」,不怕失敗,相信困難能夠帶領我們成長,才能在挫折中持續學習進步。
Thumbnail
每個人生來都對學習充滿熱情,好奇心驅使我們去探索新事物。你還記得小時候對世界的那種好奇和興奮嗎?但有時候,隨著我們長大,那種學習的火花好像慢慢消失了。這常常是因為我們陷入了一種「固定型思維」。這種思維讓我們覺得能力是天生的,改變不了,遇到困難就容易氣餒,甚至放棄。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小朋友能不能有好的學習成效,最根本的還是取決於靜態資訊的吸收能力,而具備這種能力之前,必須先有穩定的心性與耐性,這來自於良好的成長環境,關鍵在於長期穩定的父母成長陪伴。 小學時期的學生,大腦還在發育,這段期間最好儘可能推遲 3C 產品的接觸,這些科技產品產生的內容通常有強烈的視聽效果,會讓發育期的
Thumbnail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孩子對自己有自信?』 這一直是菜b導各式各樣修煉中的很在意的一個重點目標,有很多方法可嘗試,有些可能有效,有些可能無效。 此篇文章想感謝格友偶希都理分享的閱讀筆記《簡單心理學:職業倦怠、社交障礙、難忘舊愛……你心態崩壞了嗎?》,其中提到有關【自信】的內容(
Thumbnail
「閱讀」是長久的事,不是說會考結束之後,就不用再理會了,讓它自然而然流入生命。不是為了考試,而是讓孩子們在長大之後,能夠因為閱讀而有思考及邏輯歸納等能力,成為一個擁有自己想法的人,比較是我想表達的重點。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34FNbOKXc&t=4s 前幾天跟其他老師聊到教育小孩的問題,聊到有些家長只因為自己上學期間,某個科目不好,例如家長數學不好,當他的小孩數學成績不理想時,就覺得沒關係,而他擅長某個科目(例如英文),他的小孩英文就要很強。每
Thumbnail
如何讓孩子不僅學會知識,更學會學習?一個簡單的策略可能會令你驚喜:實質獎勵。 它能立即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還能長期培養他們的自我激勵能力。但關鍵在於,如何平衡獎勵與學習的價值,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 閱讀全文,來看看實質獎勵是如何成為孩子學習路上的加油站,並解鎖他們的無限潛能吧! 孩子的成長
Thumbnail
分享完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生活習慣篇>之後,大家有開始進行了嗎? 接著,今天就來分享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學習習慣篇 > 囉! 這個 <學習習慣篇 > 嚴格說起來應該分三部曲,就是低年級、中年級跟高年級,簡單來說,學習的要求也是要有層次的,一次到位是我們家長的期待,但就連家長自己的學習....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高期望的時代,父母們是否忘記了孩子成長路上的「小確幸」?小到自己穿衣、收玩具的每一個小進步,都可能是孩子自信與責任感的關鍵種子。 透過日常的細微觀察與真誠稱讚,一句簡單的「你做得很好」可能就是孩子勇敢探索世界的最大動力。 想知道如何在生活中找尋稱讚的契機,培養孩子的學習熱情和情感智
Thumbnail
成長型思維是一個能更好適應變化,克服困難的心態,當一名田徑運動員,在跳高比賽中一再未能超越自己的最佳記錄,固定思維的運動員會認為「我已經達到了我的極限」,成長型思維就是認為「每次練習都是突破自己的機會」,不怕失敗,相信困難能夠帶領我們成長,才能在挫折中持續學習進步。
Thumbnail
每個人生來都對學習充滿熱情,好奇心驅使我們去探索新事物。你還記得小時候對世界的那種好奇和興奮嗎?但有時候,隨著我們長大,那種學習的火花好像慢慢消失了。這常常是因為我們陷入了一種「固定型思維」。這種思維讓我們覺得能力是天生的,改變不了,遇到困難就容易氣餒,甚至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