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生活紀錄:勇敢跨出舒適圈,讓自己的成長更加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的粉絲專頁https://reurl.cc/kqgLdb 歡迎按讚加入追蹤

鼓勵人們勇敢跨出舒適圈,應該是現在很常碰到的課題,但是到底怎樣才算是跨出舒適圈,恐怕每一個人的想法都不太一樣。很多人會安於現狀不願意改變,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沒有勇氣,畢竟要跨出原本的舒服圈子,到一個不太舒服的環境,總是會有一點壓力要承擔。

但是不可否認,到一個不太舒服的圈子,必須要重新適應、學習、融入,不僅要花費時間體力,還要面臨到能否成功適應的問題。先不管能否成功,我覺得至少有試過,就會有所得到。

今天聽于為暢老師的Podcast「暢學宇宙」第119集:「如何跨出舒適圈?」,老師融合自己的例子,歸納出五點,並且根據這五點,提出一些可行的具體方案。因為我自己對這樣的主題也是概念模糊,因此于為暢老師的這集內容,給了一些可以參考的方向。大家也可以看看,自己有沒有做到!


(1)搬到一個新的城市或新的國家

這是比較激進一點的做法,老師在13歲出國當了留學生,雖然對他衝擊滿大,但是也是成長最多的。首先就是學會了英文,有了外語能力加持,變得比較有自信,也比較敢於接受不一樣的事情。因此老師很鼓勵大家可以出國留學,或是旅居一陣子,因為到了陌生環境,就必須強迫自己去適應,無論是語言、思想或是文化,也才會加速自己的成長。


(2)換一份工作或是創業

除非是被老闆炒魷魚的,否則老師並不會認為年輕人換工作頻繁是壞事,因為常換工作,有時候是代表有努力找尋心之所向,有幫助更認識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而且也可以學習新的產業能力或知識,甚至有幫助未來自行創業。由上班跨足創業,才是離開舒適圈,因為一切從零開始,為自己的夢想奮鬥,生活肯定比上班還要精彩。


(3)去面對人群,上台演講!

人和人的互動,是人類生存的意義,也是我們任何情緒的來源。所以很多人害怕被批評,因此選擇窩在個人舒適空間,形式也比較保守。但在這個網路世代,老師還是鼓勵大家,要跨出舒適圈的方法之一,就是強迫自己走出來,向人群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


(4)去主動認識有趣的人

這個部分,老師一直強調「主動」,要去認識別人,自己要先付出,像是看墮對方的書籍、上過課程,或是聽過演講等等,要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誠意,用自己相同經歷去和對方產生連結,這樣理念類似,才會產生共鳴。在這裡老師特別講到一個重點,那就是,人只會跟自己差不多級別的人談得來,如果對方是級別比較高的,那自己就要先升級!雖然有點現實,但也滿實際的!


(5)放下舊有思想

有時候外在的世界在更新,但是內在的思想卻跟不上,因為有時候要放下自己的舊思想,就等同於承認過去的自己是錯誤的,很多人不願意。但是如果無法更新思想,那也會造成行為跟不上,也不是件好事。因此,請努力說服自己,讓大腦持續保持在最新版本,與世界同步!


最後,于為暢老師根據上述5點,提供給大家一些可行的方案,分別如下:

(1)多旅行,特別是沒去的景點、城市、國家。

(2)多參加社交活動、上台演講說話,用podcast、youtube也可以。

(3)多去嘗試新的工作、新的職責、新的領域、新的產業。

(4)多嘗試創業,失敗再找機會再試一次。

(5)多去創作,把想法傳遞出去。

(6)多公開分享生活和理念,吸引有共鳴的人。

(7)多主動認識你感興趣的人,但不要高攀而是同級交流。

(8)多學習不同技能,組合成自己的最新招式。

(9)多吸收最新資訊,嘗試理解流行和趨勢。

(10)多挑戰自己的既有觀念,更新自己的思維邏輯。


關於老師提出的那5點,最讓我有感的,就是第1點。我想起我千里迢迢到台北念大學,那4年的衝擊,真的是影響我很多,從剛開始的不適應,覺得周圍同學都比自己厲害,但是轉個念,用開放的心去嘗試每一件事情,也成長了很多。因此,很多學生在填選大學的時候,如果可以,我都滿鼓勵可以到台北看一看,去感受一下衝擊,那將會成為自已成長的養分。

你也是個想要嘗試跨出舒適圈,但是又找不到方法的人嗎?不如就參考于為暢老師提供的那10項具體可行的方法,讓我們一起加油,勇敢跨出去,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吧!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徐曉梅的沙龍
54會員
293內容數
寫作是需要長時間訓練,希望用這個方式,建立每天良好的寫作習慣。
徐曉梅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19
進入新團隊,首要先建立信任感 這是一則Podcast筆記,再加上ChatGPT的幫忙,進而生成的一篇文章。 我的筆記是: 進入一個新的團隊,雖然拉攏團隊成員的關係是很重要的一件,但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先讓團隊成員知道自己的能力,尤其是自己空降擔任幹部職的時候,資深的團隊成員可能不服從。 這時候降
2024/11/19
進入新團隊,首要先建立信任感 這是一則Podcast筆記,再加上ChatGPT的幫忙,進而生成的一篇文章。 我的筆記是: 進入一個新的團隊,雖然拉攏團隊成員的關係是很重要的一件,但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先讓團隊成員知道自己的能力,尤其是自己空降擔任幹部職的時候,資深的團隊成員可能不服從。 這時候降
2024/11/18
不要讓拖延成為習慣 我有個同事,他有一堂課被安排在第四節課,所以只要上完那堂課,他到餐廳用餐的時間約莫都會落在12點20分左右,有時甚至快到30分才會匆匆趕到。 詢問原因,他總是說因為下課要將椅子位置復原,這會花一點時間,不過他會請班上學生幫忙。他雖然知道自己到餐廳會晚一些,但總覺得,沒關係啦,
2024/11/18
不要讓拖延成為習慣 我有個同事,他有一堂課被安排在第四節課,所以只要上完那堂課,他到餐廳用餐的時間約莫都會落在12點20分左右,有時甚至快到30分才會匆匆趕到。 詢問原因,他總是說因為下課要將椅子位置復原,這會花一點時間,不過他會請班上學生幫忙。他雖然知道自己到餐廳會晚一些,但總覺得,沒關係啦,
2024/11/17
守護牙齒:從牙周健康到琺瑯質保護的全面指南 我自己本身因為自體免疫疾病的關係,連帶影響眼乾口乾的症狀。除了眼睛會定期回診之外,定期回牙科診所洗牙,這也是定期該做的事情。 因為免疫疾病的關係,我自己牙齒的狀況並不是非常健康,目前只希望能藉由勤於刷牙、減少吃加工食品,並搭配定期洗牙去除結石,希望牙持
2024/11/17
守護牙齒:從牙周健康到琺瑯質保護的全面指南 我自己本身因為自體免疫疾病的關係,連帶影響眼乾口乾的症狀。除了眼睛會定期回診之外,定期回牙科診所洗牙,這也是定期該做的事情。 因為免疫疾病的關係,我自己牙齒的狀況並不是非常健康,目前只希望能藉由勤於刷牙、減少吃加工食品,並搭配定期洗牙去除結石,希望牙持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舒適圈是指人們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常常採取的舒適、安逸和熟悉的環境和方式。在這個舒適圈裡,人們習慣於重複和保持現狀,很少去嘗試新的挑戰和冒險。然而,如果我們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就很難發現自己的潛力和可能性。只有跨出舒適圈,才能探索更廣闊的天地,讓自己成長和進步。 跨出舒適圈的重要性 首先,跨出舒
Thumbnail
舒適圈是指人們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常常採取的舒適、安逸和熟悉的環境和方式。在這個舒適圈裡,人們習慣於重複和保持現狀,很少去嘗試新的挑戰和冒險。然而,如果我們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就很難發現自己的潛力和可能性。只有跨出舒適圈,才能探索更廣闊的天地,讓自己成長和進步。 跨出舒適圈的重要性 首先,跨出舒
Thumbnail
鼓勵人們勇敢跨出舒適圈,應該是現在很常碰到的課題,但是到底怎樣才算是跨出舒適圈,恐怕每一個人的想法都不太一樣。很多人會安於現狀不願意改變,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沒有勇氣,畢竟要跨出原本的舒服圈子,到一個不太舒服的環境,總是會有一點壓力要承擔。
Thumbnail
鼓勵人們勇敢跨出舒適圈,應該是現在很常碰到的課題,但是到底怎樣才算是跨出舒適圈,恐怕每一個人的想法都不太一樣。很多人會安於現狀不願意改變,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沒有勇氣,畢竟要跨出原本的舒服圈子,到一個不太舒服的環境,總是會有一點壓力要承擔。
Thumbnail
我們總說要脫離舒適圈,但得出的通常都是「出國看看」、「把英文學好」這類狹隘的結論。
Thumbnail
我們總說要脫離舒適圈,但得出的通常都是「出國看看」、「把英文學好」這類狹隘的結論。
Thumbnail
YC前陣子讀了一篇文章,內容中鼓勵大家要勇於跳脫舒適圈,才能為自己的人生找到更多火花。讀完後,我完全不反對這位作者的觀點,確實離開熟悉的環境,有機會帶來生活上甚至是心靈上的成長,但此時我的腦海中卻浮現一些疑問: 「跳脫舒適圈真的能夠提升自我嗎?」 「有機會成長,卻不是一定?」 謝謝!
Thumbnail
YC前陣子讀了一篇文章,內容中鼓勵大家要勇於跳脫舒適圈,才能為自己的人生找到更多火花。讀完後,我完全不反對這位作者的觀點,確實離開熟悉的環境,有機會帶來生活上甚至是心靈上的成長,但此時我的腦海中卻浮現一些疑問: 「跳脫舒適圈真的能夠提升自我嗎?」 「有機會成長,卻不是一定?」 謝謝!
Thumbnail
對很多人來說,在讀大學之前,我們的生活是很簡單的「家—學校—補習班」三點一線,接觸的人也大多是家人、同學和老師。上了大學以後,會發現我們需要穿梭在不同的課堂裡,而不是坐在同一個教室等老師進來上課;我們開始認識很多很多人,因為每一門課的同學都不一樣;我們開始參加各式各樣的社團活動,與更多擁有相同興趣、
Thumbnail
對很多人來說,在讀大學之前,我們的生活是很簡單的「家—學校—補習班」三點一線,接觸的人也大多是家人、同學和老師。上了大學以後,會發現我們需要穿梭在不同的課堂裡,而不是坐在同一個教室等老師進來上課;我們開始認識很多很多人,因為每一門課的同學都不一樣;我們開始參加各式各樣的社團活動,與更多擁有相同興趣、
Thumbnail
成功,不只建立在你有多麼勤奮努力,更多的是你如何與害怕、恐懼的情緒共處。 這其實是個可以刻意練習、培養的技能,而不只是人格特質。沒人教你該如何學習消化它,學校教授也只告訴你,你還不夠努力、你還不夠用功,再努力一點、再用功一些。
Thumbnail
成功,不只建立在你有多麼勤奮努力,更多的是你如何與害怕、恐懼的情緒共處。 這其實是個可以刻意練習、培養的技能,而不只是人格特質。沒人教你該如何學習消化它,學校教授也只告訴你,你還不夠努力、你還不夠用功,再努力一點、再用功一些。
Thumbnail
最近在整理職涯諮詢的案例,發現「諮詢時激動,諮詢後感動,然後就不動」。問題原因之一是:跨不出舒適圈
Thumbnail
最近在整理職涯諮詢的案例,發現「諮詢時激動,諮詢後感動,然後就不動」。問題原因之一是:跨不出舒適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