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遊覽開放時,曾到過猶他州的鹽湖城,參觀了修建中摩門教大教堂和周邊的公園和小教堂。對摩門教教友的教規和虔誠度,非常折服。教會對教友補助抗疫的福利則是羨慕非常。鹽湖城市中心僅 20萬人口,但是周邊郊區總人口則超過 200 萬人,顯然都不是喜歡夜生活的潮人。
今年美國西南八日遊,途經猶他州的巴魯福堡 Bluff Fort,距離首府鹽湖城不算太遠,路邊的遊客中心,完全是座早年移民生活的聚落,值得一遊。門口就停放多輛帆布蓬馬車,古色古香,這可是數以萬計的移民工具。電影上看見過多次,實際的還是第一次,非常興奮和好奇 。也許是簡易版或是道具,車身並非密封底的船型而是木板釘製的,若想如此過河時就會進水了!
一輪水車仍能工作,是小區水源和動力的來源。鐵匠鋪和木匠舖提供了工具的製造,簡陋的炊具水池算是公共廚房,感覺上當時是集體烹飪和用餐的。各個房間的佈置不同,顯示出屋主的身分不同,絕大多數是以農耕為主,畜牧為輔,全村是座完備的生活團體。
庭院中央有座銅像,那是此地移民者的領隊約翰泰勒 John Taylor,1880 年他率領著 260 位教友翻山越嶺,逃避宗教迫害者的追殺。歐洲人對宗教的偏激是令人驚訝的,清教徒就是反壓迫,而搭乘「五月花號」來到美國,沒隔幾年又因不滿摩門教義,而大加韃伐到處追殺,直逃到當時最荒蕪的猶他州沙漠地,才得以立足。
我好奇的問到一位摩門大姐,如何相處當地原住民?她說兩個族群都是敬神、愛和平、愛家庭的,所以沒有像西部片紅蕃殺移民故事,少數的“壞”孩子闖禍,總是難免的。摩門教友組織民間武力並與原住民合作,維持地方治安,贏得雙方信任。
我對摩門態度是友善的,不抽菸、不喝酒、甚至不喝咖啡,禁止婚前性行為、遵守「十一捐獻」、愛護家庭等等,都是國人能接受的風俗。小時候在台灣,經常會見到兩位長腿的帥哥,穿著白襯衫,騎著腳踏車。沿街敲門拜訪來傳教,儀表整潔,態度和藹可親。男生都想向他們學英語,女生想嫁他們。我則期盼每年他們的「楊柏翰大學」歸主籃球隊,到三軍球場和我們克難隊的精彩比賽,中場時間,一定會帶領大家禱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