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巔峰

    會翻開這本書,一開始是被書名給吸引了。我很想知道一流的人,到底是如何高效地保持顛峰狀態而不墜。
    讀完整本書後,才理解到原來頂尖高手之所以會與眾不同,並不是靠經驗的累積,而是靠刻意練習。這和我原本所理解的「一萬小時定律」有出入。原以為靠經驗的累積,就會讓人有機會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但作者說到,要成為專家不單是要投入大量的時間,更重要的是需要刻意的、巧妙的練習,方才能為所謂的專家。
    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所說的「一萬小時定律」是指,任何人只要投入一萬小時做某件事情就會變成專家。
    就像一個人想要成為專業的小提琴手,除了投入大量的練習時間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刻意地精進特定的目標,且於練習特定的項目時完全投入,才有機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這也很像是那些在個自擅長領域並表現傑出的人,除了與他人一樣的練習外,也會push自己踏出舒適圈,去挑戰個人的極限。
    因為他們明白,唯有給予自己適當的壓力,讓自己感受偶爾的痛苦,才能刺激自己邁向成長之路。
    書中所揭示金鑰匙: 壓力+休息=成長
    我們需要練習讓自己在壓力和休息之間順利切換,才會有持續的成長。就像那句老生長談的話-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沒錯呀! 當你感到壓力負重過大、當你受挫沒了鬥志時、當你想躺平時,都可以讓自己進入「關機」狀態,好好地休息一番,充飽電再上路。
    雪兒.史翠德(Cheryl.Strayed)的母親在暢銷書和熱門電影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Wild)裡所的說,情緒低落時,「讓自己置身在美景中」。
    越是低潮,越要鼓起勇氣喊停STOP, 讓自已「休息」。
    像作者提到的,利用適度的休息,正念冥想,找回內在自我。成功之路很長,不必急於一時半刻,能否在這條路堅持到最後,才是關鍵所在。
    壓大越大,需要的休息時間越多。
    這本書不斷地強調,努力需要搭配休息才能創造出持久的精進。
    所以,適度讓自己休息才會是能否有高效表現的重點之一。我們已經被這個快速競爭的社會文化制約,習慣要衝衝衝,不敢休息怠惰,深怕一休息片刻,那隻慢吞吞爬的烏龜就巧巧地,無聲地抵達終點,把我們狠狠地甩在後頭。
    只要你仍舊相信這個世界,靠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改變的;只要你仍舊願意嘗試踏出舒適圈,尋求挑戰更好更多的自已,那麼,真的不用隨時隨地的鞭策自己,你可以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及步調,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成功之路。
    #有一位日本的精神科主治醫師說過,所謂的「休息」並不是單純地躺下,而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Go for a walk or Take a vocation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蔡康永曾說:「人生那麼長,如果連閱讀妳都只選擇自己的舒適圈,那不就太無聊了嗎?多讀一點書,就算一開始看不懂也請試著看,試著去了解那些妳不了解的事,妳一定會有所獲得。」在人生這條路上,我練習著跳出既有框架,只為了讓自己擁有更多的選擇。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