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職涯中最勇敢的一次決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大自然中沉思

在大自然中沉思

學術職涯的選擇

每個人在人生的職涯當中,

有些人可能會在同一個產業努力貢獻,

有些人可能會選擇自由工作者,

不論是哪一種選擇,都是勇敢的選擇,

筆者認為無論什麼工作,都承擔著不同的社會責任,

對於筆者來說,求學時間較於一般人長,半工半讀到了博士班,

對我而言,最勇敢的決定可能是走上「學術研究」這條道路,

記得當時選擇念博士班時,詢問了各式各樣的前輩,

「少子化」與「高齡化」時常是新聞或是社會探討的議題,

再來是「流浪博士」成為當下議題的探討,

在客觀條件下,面對到的第一點是「畢業後真的找得到好教職嗎?」

第二點是「真的寫得出好論述?投上好的期刊嗎?」

這些現實考量也是同時出現~

但我還是想嘗試看看,

「研究」在大學求學時已經是非常吸引我,至今也是如此,

不過職涯上選擇同時面對工作時間相對較長,

相對地能陪家人的時間相對較少,

能完成這個選擇,需要背後家人、女友與學校師長支持。

藝文博士生的類型

筆者在就讀時發現求學的選擇上面對著兩種樣態的學生(以藝文科系的學生來說):

第一種類型為工作產業上已經有很高的地位或是業界大師,

如:美術館館長或是副館長、或是上市公司的執行長或是董娘…等,

在上課中發現因他們有著豐富經驗,快速地將實務經驗轉為理論,

不過他們相較於全職學生來說時間較少,所以在撰寫論文或是發表期刊上,

他們的步伐相對地較慢,對我來說,

他們是我們在工作上可能無法接觸的人,

或許也是在博士班錄取後,

才有機會認識到一群不同階層的前輩或者是業界師長。

第二種類型的人比較偏向筆者的狀態,

透過專案讓自己有實務經驗,

大部分時間多以閱讀文獻以及參與學校舉辦的工作坊、沙龍、研討會,

慢慢地累積自己的學術資產,筆者認為這也是學術內捲市場常碰觸的死亡之谷,或許隨著每個人人生階段與規劃的不同,

有些人選擇離開學術、有些人是因為身體狀態等種種原因,

筆者認為能夠畢業可能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畢業後有機會直接找到教職,或是找到博士後研究員,

持續地累積學術能量。

後天努力的潛在機會

至今覆盤後,

或許在學校累積人脈是必須的,

再來培養招生或者是面對銷售的業務能力,

少子化的狀態不單在高教其實在整體的學習行業中,

講師競爭十分激烈,或許在求學期間讓自己籌辦活動,

包含主持、演講、策畫、展示,

自我行銷能力變成十分重要,

而行銷能力伴隨著不同屬性的培養,

如需博雅教育的藝文或是身體律動,

讓自己不僅在口才上,培養表演與展示能力,

再來就是商業系統思維,了解市場運作模式,

以及自己在這市場中的狀態,

若想進入市場還需要培養哪些能力,

要怎麼建立團隊以及累積人脈,

讓自己有機會接觸到不同領域的人,

有了新觀點就有機會突破當下限制的知識框架,

筆者也是在畢業後持續地增強這些技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走讀城市創生─許正賢的沙龍
22會員
142內容數
歡迎喜歡地方創生的朋友,一同討論。
2025/04/13
雖然我過去有參與線上讀書會的經驗,但這是我第一次以「網路研討會」(Webinar)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分享。而促使我完成這次挑戰的契機,來自於參與某間大學試教面試。 「網路研討會」這個概念,源自 ClickFunnels 創辦人羅素‧布朗森(Russell Brunson)的推廣。目前全球已有眾多行銷
Thumbnail
2025/04/13
雖然我過去有參與線上讀書會的經驗,但這是我第一次以「網路研討會」(Webinar)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分享。而促使我完成這次挑戰的契機,來自於參與某間大學試教面試。 「網路研討會」這個概念,源自 ClickFunnels 創辦人羅素‧布朗森(Russell Brunson)的推廣。目前全球已有眾多行銷
Thumbnail
2025/04/12
在設計各類課程,特別是付費課程時,常常需要思考一個核心問題:這門課程是否具備足夠的價值與可行性?同時,也必須評估其所伴隨的風險,包括市場反應、學員接受度、以及教學內容是否會被誤解或濫用等。 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進一步思考資訊的可信度。在資訊流通快速的時代,判斷什麼是真新聞、什麼是假新聞,變得尤為重
Thumbnail
2025/04/12
在設計各類課程,特別是付費課程時,常常需要思考一個核心問題:這門課程是否具備足夠的價值與可行性?同時,也必須評估其所伴隨的風險,包括市場反應、學員接受度、以及教學內容是否會被誤解或濫用等。 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進一步思考資訊的可信度。在資訊流通快速的時代,判斷什麼是真新聞、什麼是假新聞,變得尤為重
Thumbnail
2025/04/07
這幾週說真的過得相當緊湊,連續三週的微學分課程接著兩週的主課,還有一堂課導入了藝術創作,相關準備工作也不少。老實說,這些事前的安排確實不輕鬆,但因為內容有趣,也讓人覺得開心有成就感。這週的春假我也沒有休息,而是和朋友一同前往故人的墓前掃墓,一起緬懷過往。 創作與標達設計思維分享 這次的創作課程中
Thumbnail
2025/04/07
這幾週說真的過得相當緊湊,連續三週的微學分課程接著兩週的主課,還有一堂課導入了藝術創作,相關準備工作也不少。老實說,這些事前的安排確實不輕鬆,但因為內容有趣,也讓人覺得開心有成就感。這週的春假我也沒有休息,而是和朋友一同前往故人的墓前掃墓,一起緬懷過往。 創作與標達設計思維分享 這次的創作課程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因為不管你走的是哪一條路,你的所學終將會為你所用。
Thumbnail
因為不管你走的是哪一條路,你的所學終將會為你所用。
Thumbnail
這個問題就算你拿來問現在的我,仍然是個大哉問,不過,我能以過來人的經驗來分享,如果先選擇工作對我的人生產生怎樣的變化。 先簡單介紹一下我自己,我是一個容易想很多的人,從大學剛入學的第一天就不斷在想:我畢業後該先就業還是升學,為了分析利弊,就學期間我參加許多校內舉辦的職涯講座,甚至還付費去校外聽演講,
Thumbnail
這個問題就算你拿來問現在的我,仍然是個大哉問,不過,我能以過來人的經驗來分享,如果先選擇工作對我的人生產生怎樣的變化。 先簡單介紹一下我自己,我是一個容易想很多的人,從大學剛入學的第一天就不斷在想:我畢業後該先就業還是升學,為了分析利弊,就學期間我參加許多校內舉辦的職涯講座,甚至還付費去校外聽演講,
Thumbnail
學術職涯的選擇 每個人在人生的職涯當中, 有些人可能會在同一個產業努力貢獻, 有些人可能會選擇自由工作者, 不論是哪一種選擇,都是勇敢的選擇, 筆者認為無論什麼工作,都承擔著不同的社會責任, 對於筆者來說,求學時間較於一般人長,半工半讀到了博士班, 對我而言,最勇敢的決定可能是走上「學術研究」這條道
Thumbnail
學術職涯的選擇 每個人在人生的職涯當中, 有些人可能會在同一個產業努力貢獻, 有些人可能會選擇自由工作者, 不論是哪一種選擇,都是勇敢的選擇, 筆者認為無論什麼工作,都承擔著不同的社會責任, 對於筆者來說,求學時間較於一般人長,半工半讀到了博士班, 對我而言,最勇敢的決定可能是走上「學術研究」這條道
Thumbnail
身為電類博士、國內外都待過、在學界(博士後)、業界(台商外商)、創業都有經驗,回答這題應該是有參考價值的。 其實選校系就是選未來,所以這題是依看到各行各業的朋友與自身經驗得來,當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只是給個參考。以下分類給建議 已經對特定領域有強烈興趣的人、或是有人生目標的人 別想太多,想念甚麼就
Thumbnail
身為電類博士、國內外都待過、在學界(博士後)、業界(台商外商)、創業都有經驗,回答這題應該是有參考價值的。 其實選校系就是選未來,所以這題是依看到各行各業的朋友與自身經驗得來,當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只是給個參考。以下分類給建議 已經對特定領域有強烈興趣的人、或是有人生目標的人 別想太多,想念甚麼就
Thumbnail
  畢業,是我們人生中必經之路,我們需要在讀書過程中畢業,從國小畢業、國中畢業、高中畢業、大學畢業,甚至研究所畢業,我們都一步步地提升自己,每個階段都學習更加艱深的內容,接受更高級的挑戰,為了要在踏出社會前裝備自己。期望找尋自己在這個社會中的立足之處,而高中畢業是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之一。
Thumbnail
  畢業,是我們人生中必經之路,我們需要在讀書過程中畢業,從國小畢業、國中畢業、高中畢業、大學畢業,甚至研究所畢業,我們都一步步地提升自己,每個階段都學習更加艱深的內容,接受更高級的挑戰,為了要在踏出社會前裝備自己。期望找尋自己在這個社會中的立足之處,而高中畢業是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之一。
Thumbnail
知識流動,一日分享 為啥要唸研究所? 以下是我個人的需求,僅供大家參考: 學歷迷思: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長期以來台灣政界都需要有文憑,找工作要名校,也因此有了碩士比學士感覺有優勢,博士比碩士高一階,當過教授的似乎就是神人,深植人心的觀念,沒了學歷似乎就沒能力;雖然我不認同這種「學歷=能力」
Thumbnail
知識流動,一日分享 為啥要唸研究所? 以下是我個人的需求,僅供大家參考: 學歷迷思: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長期以來台灣政界都需要有文憑,找工作要名校,也因此有了碩士比學士感覺有優勢,博士比碩士高一階,當過教授的似乎就是神人,深植人心的觀念,沒了學歷似乎就沒能力;雖然我不認同這種「學歷=能力」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不容觸及的紅線和底線,要怎麼做,都是一種選擇。而事實上,我們也都可以有所選擇。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不容觸及的紅線和底線,要怎麼做,都是一種選擇。而事實上,我們也都可以有所選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