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於2020年1月開始延燒至今,導致民眾人心惶惶,紛紛搶購口罩、藥用酒精、酒精棉片甚至是衛生紙等,並造成「口罩之亂」、「衛生紙之亂」等棘手問題。
人們一旦遇到新冠肺炎這類對自身健康具有嚴重性、急迫性威脅的危害時,基於保護自己的本能,會立刻想要採取立即有效的措施,才能感到心安,並減輕內心的焦慮,以讓自己感受到掌握了更多的控制權。
而這篇文章想來談談當人們遇到對人體健康具有非立即性、緩慢性影響的事物,像是「酒精」時,為什麼我們對待的心態卻是如此大不同呢?
這篇文章將分成以下3個部份:
一、健康是否受立即威脅,才是決定採取行動的依據?
二、喝酒對健康的影響是弊大於利?
三、對於喝酒,誰能幫助喝酒者持續建立正確心態呢?
人們一旦遇到新冠肺炎這類對自身健康具有嚴重性、急迫性威脅的危害時,口罩等生活用品總是會成為熱門話題。
從這次的新冠肺炎來看,人們遇到這類危害健康的情況時,會非常積極的採取行動,是為什麼呢?
這些危害通常是看不見且也無法控制,但卻又必須承受著這種風險,特別是健康風險,因此會不斷加深人們的恐懼感。而此時又希望能有所準備,以讓心中具有一種控制感。因此,才會出現民生物品囤積潮等現象。
而社群媒體與資訊的流行,導致訊息極快速傳播:「一張又一張的貨架清空照、手堆車滿載物品照。似乎在告訴我們,再不快點去買,就買不到囉!」更是加速了民眾的恐懼感。
心理學家Robert Cialdini提出的「社會證明(social proof heuristic)」原則,正說明了:「我們會監視別人所做的事,並調整行為。這不但會幫助我們做簡單的決策,更會讓我們覺得自己正在採取正確的行動。」
而相反地,人們是如何看待對健康有非立即性、緩慢性影響的事物呢?
這類事物有很多,像是喝酒、吸菸、或是不良的個人健康習慣等。而在這篇文章中,想要來談的是「酒精」。
對於有喝酒的人,一旦跟他們說:「不要喝,對健康不好」時,通常換來的是:「只是喝一點而已,不會怎樣的!」之類的回覆。
而會說出這樣的回覆,似乎大多都抱著是一種:「我知道喝酒對身體不好,但一時半會地,也不會有什麼影響吧。管不了那麼多了,繼續喝吧,現在開心最重要了!」
讀到這裡,其實會發現「是否對健康有立即威脅」,才是決定人們是否採取積極態度的主因。
喝酒的人,通常會在什麼時候才會意識到自己不能再喝了呢? 常見的有幾種情況:
……其他還有像是親人反對等,但這是屬於另一個討論的範圍了,這裡主要是以喝酒者「自覺健康有立即威脅」為主題的。(之後會另有新文章談這部份,敬請期待。)
在我們先前的多篇文章中,對於這部份有做許多的介紹,列舉文章如下:
或許有人認為,因為我們本來就是對喝酒持著不認同的,文章絕對都是偏向喝酒是弊大於利的啊,一點也不客觀。
但我們必須說,一件事總會有一體兩面,不論您是否認同「喝酒是弊大於利」的觀點,但絕對有一點是彼此的想法是相同的:「希望大家都健康」。
在第一大段提到,喝酒的人要真的自覺喝酒對健康有立即危害時,才會停止喝酒。
但後續讓旁人想不懂的是,他們一旦病情穩定或是健康恢復時,又會開始繼續喝酒了,似乎完全忘了自己曾經健康因為酒精而受折磨的時候。
或許正是因為立即的威脅感消失了,也就忘了當時積極保護健康的心態了。
那到底有誰能幫忙他們持續建立正確心態呢?
最常見的就是家人、親戚和朋友了。而除此之外,透過眾人的力量,也是一個相對有效的方法,但素昧平生的路人們怎麼會想關心甚至是幫忙呢?
由我們創立的Facebook社團「品味無酒之旅(連結請點左方)」,會是個能有效幫助喝酒的人持續維持不喝的一股力量。
社團裡聚集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們,透過彼此的經驗分享與打氣,持續的為團員們建立正確的積極心態。
過去或許只有您一個人,但加入社團後,您不再是一個人了。團員們將會陪著您,一同為「保護健康」努力。
有一些話想傳達給正喝酒的人:
「您一定曾想過不要再喝了,也許過去真的有一段時間沒喝了。
而我們和親友等人現在看到的卻是仍持續在喝酒的您。
我們都正勸您不要再喝了,但您總是有理由來反駁並說服自己繼續喝酒。
真心希望您能為了自己健康、家庭親友等來著想。您,不只是您一個人!」
清飲人生
我們相信,不喝酒可以讓身體和心靈更健康,也能提高生活品質。希望透過提倡無酒生活,讓個人更健康,讓家庭能提高生活品質。邀請各位讀者加入我們的社群平台(請點:粉絲專頁連結)與社團(請點:社團連結),一起關注健康、品味、和諧的生活。分享彼此的故事和心得,並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快來按讚、追蹤我們,開啟你的清飲人生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