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讀後心得--停止玩受害者遊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和蛤蟆先生相遇,源於一場名為焦慮的意外。
剛換新職場的我,面對上司給的壓力、對自己的不自信、新環境的恐懼和感情的不順利。種種困境壓的我喘不過去,每天都不想醒來,常常一個人哭泣。看到博客來的年度排行榜,橘色封面上那隻可愛的蛤蟆,深深吸引著我。雖然不曾期望一本書帶我走出困境,但至少讓我短暫遠離現實生活,這就是書的魔力。
這是一本心理學書籍,講述憂鬱的蛤蟆先生,一改往日的自信和活力,整日抑鬱寡歡,提不起精神,他的好友為蛤蟆先生找了蒼鷺心理治療師,期望將蛤蟆先生拉出困境。
整本書輕鬆有趣,透過蛤蟆先生和蒼鷺的十次心理治療,讓讀者跟著蛤蟆先生的腳步,體會到心理治療的奧妙,慢慢走出生活的困局。壓力、焦慮是現代的文明病,每個人都有生命的課題要解決,但一味的把不幸怪罪他人,只會讓自己更可悲,永遠處於悲傷兒童的狀態。看完此書最大的收穫,就是停止玩受害者遊戲,每個人都想把自己當受害者,把錯推給他人,讓自己好過,但認清一切的不幸都是自己造成的,只能自己解決,才是走出自怨自艾、憂鬱焦慮的良藥。
第一課:蛤蟆先生在朋友的鼓勵下,與蒼鷺第一次會面。蛤蟆先生認為心理治療就像學校上課,治療師會告訴他擺脫困境的方式,自己完全不需要努力。
*體悟:心理治療是自發性的過程,需要個案積極參與,並相信能靠自己摸索擺脫痛苦。
第二課:第二次會面,蛤蟆先生講述他的難過,這些負面情緒源於他希望得到朋友的認同,還有長輩的肯定,但每次遇到老權(父親的朋友),就感覺自己像孩子一樣,面對長輩的教訓和批評,內心感到尷尬且備受羞辱。
*體悟:兒童自我狀態,指的是一個人的行為與感覺像個孩子,不是指幼稚,而是像孩子一樣,感到羞愧、恐懼、尷尬,卻無法表達內心的不滿。
第三課:蛤蟆先生回想自己的童年,面對嚴厲且挑剔的父親,他永遠處於自然型兒童狀態(有基本情緒,快樂熱情、憤怒、悲傷、恐懼出現),無法表達內心的不滿。
*體悟:無論長到多大,每個人都會因為某些話語或場景觸發童年感受,讓自己處於自然型兒童狀態,但你能學習用最好的方式因應,讓自己處於適應型兒童的狀態,賦予那些童年記憶不同的意義。
第四課:蛤蟆先生有個嚴苛的父親和唯命是從的母親。回想童年,使蛤蟆先生感到孤單,那些記憶讓人憤怒,卻又感到深刻的無力感,因為不知道對誰感到憤怒。久而久之,那些被無視或壓抑的情緒,會在某種程度上使你成為殘缺的人。面對嚴厲的父親還有懦弱的母親,蛤蟆先生習慣順從、附和和取悅父母,並且不斷道歉,渴望得到認同,習慣把倚賴當作生活方式,永遠無法真正長大。
*體悟:尋找憤怒的回憶,不再壓抑和無視那些情緒。很多成年後的行為,都是童年時期學習而來的,唯有面對(即使過程非常痛苦),才能找出情緒的源頭,接受並處理它。
第五課:蛤蟆先生面對獨裁的父母,無法表達出攻擊性的憤怒,做出對權威者的反抗,僅能用無攻擊性的憤怒,例如:鬧彆扭、嘔氣、沮喪來調節情緒,但這些行為會使一個人永遠長不大,顯得愚蠢且可笑。
*體悟:面對仁慈的獨裁者(大多是父母),人會刻意壓抑情緒,拒絕成熟溝通,學會無攻擊性的憤怒(鬧彆扭、嘔氣、沮喪、厭煩)來調節情緒,但這類行為有兩種負面的結果,一個是被人嘲笑,一個是顯示這個人是個失敗者。
第六課:老權強勢的命令蛤蟆先生退位,老權的行為就像父母一樣(處於父母的自我狀態),用強勢、憤怒、批評使人順從。每個人都有父母的自我狀態(挑剔型父母--批評、憤怒、嚴厲),請停止用父母自我狀態審判自己,才是愛自己的開始。
*體悟:尋找自己的父母自我狀態(批評、嚴苛、強勢),停止批評自己,才是愛自己的開始。再也沒有一種批評比自我批評更強烈,也沒有任何法官比自己更嚴苛
第七課:蛤蟆先生的情況逐漸好轉。過去,他總是習慣把人生中的不幸怪罪父母的嚴厲和冷淡,責怪朋友的不關心,讓自己處於憤怒的兒童狀態。透過蒼鷺的引導,蛤蟆先生能了解原諒他人,且知道一切的悲傷、沮喪都是自己選擇的,是時候做出改變,對自己負責,成熟以對
*體悟:成人自我狀態出現,用理性、不情緒化的方式,來處理當下發生的真實狀況。能計畫、考慮、決定與行動,表現出理性且合理的行為,我們所有的知識與技能都能立刻派上用場。能考慮當下的狀況,適時做出正確的決定,對自己有新的了解
第八課:蛤蟆先生講述他的一生。他有一個嚴厲、挑剔的父親,和一個唯唯諾諾、唯命是從的母親,蛤蟆先生渴望從家人身上得到肯定和關愛,卻只換來責備。父母死後,蛤蟆一樣為了得到他人的關注和肯定,買了一堆奢持品或做出誇張的行為,卻發生了意外。蛤蟆的一生,都在渴求他人的關注,變得愛吹牛且自大,成年後的表現深受童年的影響。
*體悟:成年後的行為與童年息息向關,但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並不會完全受到過去束縛。
第九課:蛤蟆先生理解過去的人生就是一齣童年延續的劇,順從劇本,可以讓自己省去思考和決定的麻煩,但他並不喜歡劇本裡的自己,整齣劇也演得並不開心。
*體悟:活的真實,就是誠懇地回應當下的需求,打破童年延續的因果循環,讓真實的自我擺脫過去束縛,在自由中成為真正的自己。回想過去逃避的回憶,用整體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一生。
第十課:面對父親的權威和老權的強勢,蛤蟆先生開始玩一種可憐的我的遊戲,對自己不坦誠,讓自己落入難堪的處境,讓別人占優勢。一個人會無意識的與他人共謀,配合對方,來造成自己的不快樂
*體悟:停止扮演卑躬屈膝的角色,大聲表達自己的意見。解除倚賴狀態,反抗對他人的倚賴。有力量和勇氣表現出成人的樣子,而不再是兒童,主張自己的權利,自然能獨立行事,面對自己的真實的情感。
結論:跟著蛤蟆先生進行十次的心理治療,確實解決人生中部份的難題。
我有嚴厲一直要求我唸書的父親,懦弱有點神經質的母親,我的童年確實是在權威下度過。有記憶以來,我的童年就沒有娛樂和出遊,只有不斷念書,還有父母永無止盡的爭吵。我也像劇本一樣,長成了內向、焦慮、容易緊張,旁人眼裡乖巧、順從、膽小內向的女孩。
回想過往,我總是遇到嚴厲、愛批評人的長輩(父母自我狀態),也總是扮演著順從、懦弱、任勞任怨的悲劇角色(自然型兒童狀態)。讀完書突然恍然大悟,原來我無意識的讓自己變成悲劇主角,和他人共謀讓自己不快樂,以此來怪罪我的童年和我周遭的人(可憐的我)。現在雖然不算成熟,但在慢慢改變思想,每天對自己說:「我很好,今天只要不焦慮就夠了!!!」
期望未來達到成人自我狀態,成為理性,能順利運用知識和技能的人。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會員
25內容數
跟樹懶一起細細品嘗每一個平凡日子,發現小確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歷經三個周末終於把這本書看完拉🎉🎉🎉因為看一看就忍不住痛哭,所以花了一段時間平復心情,再繼續慢慢看完。 以下有雷💣 書中藉由抑鬱的蛤蟆先生與心理師蒼鷺的對談,一步一步講述到兒童心理狀態,在我們嬰幼兒時期無法理性地或有意識地思考父母的反應,而當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一舉一動都會引發父母
Thumbnail
蛤蟆心理諮商的故事,透過心理專業的角度解析兒童、父母、成人三種心理狀態,讓真實的自己擺脫過去束縛,在自由中成為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本書評講述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的故事,探討了心理治療的重要性以及人們面對心結的困難和壓力。本文分析了其中的角色意涵和童年遭遇對人的影響,並呼籲大家坦誠面對自己的內心。一起加油吧!
Thumbnail
這本小說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描述了蛤蟆先生在心理低谷中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鷲幫助的故事。書中以故事形式解釋了許多心理學名詞,適合對心理諮商好奇、想學習心理學的人以及想療癒自己的人。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講述了蛤蟆先生在朋友們的鼓勵下,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鷺的幫助,最終在經歷了10次諮商後走出憂鬱、獲得成長的故事。這本書以生動的故事形式,向讀者介紹了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心理諮商的過程,探討了人性的複雜性和心理健康的奧秘。 心理健康:每個人都應重視的議題 書中首先強調了心
期許我們都活在當下,擺脫過去負面束縛跟框架,學習面對自己的情緒,瞭解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探索與檢視自己,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愛自己多一點,成就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裡師》是一本深刻且啟發人心的心理成長書籍,透過故事和情節,讀者能夠提升對自我認知、情感處理及人際關係的瞭解。書中通過描述主角蛤蟆先生的成長旅程,帶領我們深入探索心理成長的要素。
上星期看完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看完了才知道故事原型是《柳林中的風聲》。 作者很巧妙的,把原型故事中的蛤蟆先生抓出來,讓他去看心理師,透過這樣的諮商過程,讓大家以淺顯易懂的故事情節,了解什麼是諮商,諮商過程會怎麼進行,以及心理學中的:兒童自我狀態、父母自我狀態及成人自我狀態。
Thumbnail
了解人的言行和心理有很多方法。 我想,認識了人有兒童、父母、成人三種狀態,這個概念可成為工具,幫助我們理解自己和別人的行為。 在理解自己之後,我們便能作出選擇,並有所成長,像蛤蟆先生。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就這樣橫空出世,以童話的方式——蛤蟆得了憂鬱症,朋友河鼠、鼴鼠和老獾很擔心,要蛤蟆去見心理諮商師蒼鷺。除了第一次見面,蛤蟆和蒼鷺進行了十次心理諮商,向讀者好好地演示了心理諮商怎樣幫助一個抑鬱的人(或一隻抑鬱的蛤蟆),還簡潔易明地向讀者介紹了多個心理學概念。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歷經三個周末終於把這本書看完拉🎉🎉🎉因為看一看就忍不住痛哭,所以花了一段時間平復心情,再繼續慢慢看完。 以下有雷💣 書中藉由抑鬱的蛤蟆先生與心理師蒼鷺的對談,一步一步講述到兒童心理狀態,在我們嬰幼兒時期無法理性地或有意識地思考父母的反應,而當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一舉一動都會引發父母
Thumbnail
蛤蟆心理諮商的故事,透過心理專業的角度解析兒童、父母、成人三種心理狀態,讓真實的自己擺脫過去束縛,在自由中成為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本書評講述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的故事,探討了心理治療的重要性以及人們面對心結的困難和壓力。本文分析了其中的角色意涵和童年遭遇對人的影響,並呼籲大家坦誠面對自己的內心。一起加油吧!
Thumbnail
這本小說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描述了蛤蟆先生在心理低谷中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鷲幫助的故事。書中以故事形式解釋了許多心理學名詞,適合對心理諮商好奇、想學習心理學的人以及想療癒自己的人。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講述了蛤蟆先生在朋友們的鼓勵下,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鷺的幫助,最終在經歷了10次諮商後走出憂鬱、獲得成長的故事。這本書以生動的故事形式,向讀者介紹了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心理諮商的過程,探討了人性的複雜性和心理健康的奧秘。 心理健康:每個人都應重視的議題 書中首先強調了心
期許我們都活在當下,擺脫過去負面束縛跟框架,學習面對自己的情緒,瞭解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探索與檢視自己,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愛自己多一點,成就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裡師》是一本深刻且啟發人心的心理成長書籍,透過故事和情節,讀者能夠提升對自我認知、情感處理及人際關係的瞭解。書中通過描述主角蛤蟆先生的成長旅程,帶領我們深入探索心理成長的要素。
上星期看完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看完了才知道故事原型是《柳林中的風聲》。 作者很巧妙的,把原型故事中的蛤蟆先生抓出來,讓他去看心理師,透過這樣的諮商過程,讓大家以淺顯易懂的故事情節,了解什麼是諮商,諮商過程會怎麼進行,以及心理學中的:兒童自我狀態、父母自我狀態及成人自我狀態。
Thumbnail
了解人的言行和心理有很多方法。 我想,認識了人有兒童、父母、成人三種狀態,這個概念可成為工具,幫助我們理解自己和別人的行為。 在理解自己之後,我們便能作出選擇,並有所成長,像蛤蟆先生。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就這樣橫空出世,以童話的方式——蛤蟆得了憂鬱症,朋友河鼠、鼴鼠和老獾很擔心,要蛤蟆去見心理諮商師蒼鷺。除了第一次見面,蛤蟆和蒼鷺進行了十次心理諮商,向讀者好好地演示了心理諮商怎樣幫助一個抑鬱的人(或一隻抑鬱的蛤蟆),還簡潔易明地向讀者介紹了多個心理學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