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筆記│《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改變的起點始於內心覺察,唯有對自我負起責任,才能真正成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個人的日常,或許都曾有過那種茫而未解的情緒繚繞心頭:憂鬱、焦慮、憤怒、恐懼,不僅耗損自己的內心能量,同時也無可避免地影響自身與外在世界的互動,不論是有無意識的負面情緒放射攻擊,還是緊閉心扉地隔絕外在,都終將把眾人推拒在外,形成內心的孤獨,使情緒積累更深。 

這就是蛤蟆先生憂鬱的起始。本書故事取材自英國童話《柳林中的風聲》,作者Robert de Board畢業於劍橋大學賽爾文學院,為知名心理學研究者和臨床實踐者。透過蛤蟆先生與心理師蒼鷺的諮商會晤,一步步帶大家揭開心理諮商的神秘面紗,也於其中帶入許多心理學概念,成就一本寓教於樂的全球暢銷心理學科普書籍。 

釐清兒童自我狀態及父母自我狀態,才能摸索出成人自我狀態

蛤蟆先生成長於高壓批判型的家庭,面對心理師蒼鷺所謂:「仁慈的獨裁者」,父母做為孩童睜眼之際最為親密的依靠,他們的一舉一動時刻影響孩童的生存需求,以致孩童需發展一套因應方式,才能在這種愛與被迫依賴的狀態下,與之共存。如此發展而出的生存模式,會影響一個人長大成人後的行為模式,這也是為何許多心理諮商,會從童年經驗回溯做為起手式。 

而父母所展現而出的價值觀與行為,同時也會被動印烙在孩童心中,當孩童長大後,面對權力地位的展現時,便可能複製當初父母如何教育他的模式,來應對他的晚輩或下屬,呈現他的「父母自我狀態」。這讓人聯想到,隨著當代社會因工作年資逐漸拉長,目前職場可謂「多代同堂」:從戰後嬰兒潮一路包含到初入社會的Z世代,世代間的溝通與價值觀差異成為職場熱門課題。眾多網路文章議論著,位居高位的老闆們總頭疼於怎麼管理年輕世代,或感嘆「一代不如一代」,或許便是反映老闆們「父母自我狀態」與當代教養而出的年輕價值觀多少扞格不入。 

然而,兒童自我狀態及父母自我狀態,都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被動發展而出,所謂的自我動能,顯現於何處?難道我們一生獨特的自我經歷,沒有任何意義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若能釐清上述兩種被動接受的狀態,人們或許會發現還有一塊屬於自我的「成人自我狀態」,一種能夠以理性、不情緒化的方式,來處理當下真實情況的EQ。這意味高度自覺,洞悉自我情緒,也是一種能夠同理他人、了解及處理他人情緒的智慧,最終帶領自己從獨立個體走向社群的共生關係。 

看懂心理地位,以及他人正在玩的「遊戲」,爭回重寫自我人生劇本的權力

心理師蒼鷺在書中提及四種心理地位,可畫成4大象向,分別為:「我好你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好你好。」每種心理地位,可能在生活不同情境中,透過行為玩某種「遊戲」,以重複鞏固自身的認知。例如:「我不好你好」就是一種低自尊的展現,潛意識會認為自己是受害者,而上演「我是倒楣鬼」的遊戲,不斷成為自我實證預言。又或者,「我好你不好」的主管,總愛玩「猜猜我在想什麼」的遊戲,若部屬未能給出「正確答案」,便能展現主管權威,透過讓屬下感到無知,而獲得優越感。 

看懂自己及他人的心理地位,以及在玩什麼遊戲,有助於釐清現狀,覺察自己手上拿到的是哪套劇本,自己又在扮演什麼角色。唯有自我覺察到這一切,才有改變的可能,並能在自我與他人課題間劃出邊界,保有自我的餘裕。 

自啟蒙時代以來的科學精神,讓理性思維蓬勃發展,我們所受的教育,也無不以客觀、理性、分析、數據,來要求我們成為一個講究真憑實據的人。然而,生而為人,情緒是自我的核心,理性的壓制,造成感性的潰傷,成為一股反撲的力量,這或許能間接說明當代社會節節高升的身心科需求。本書強調,人必須要透過情緒學習,唯有真正面對自己的情緒,我們才能與自己和解,尋找到成長的契機。

avatar-img
82會員
69內容數
🌏 小小的國家與島嶼 💼 微型事業與職涯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喬安小室 的其他內容
作者事多人在激烈的升學與就業生涯中拼命前進,最終擠進大型企業窄門展現傑出工作成就。然而,總是工作優先、過度努力的他,逐漸被某種無力感侵蝕,當發覺事情不妙時,已被診斷是重度恐慌症加上憂鬱症,迫使他人生踩下煞車,也開始梳理究竟自己是怎麼走到這個地步。這本書,就是他的歷程回顧,以及如何停止倦怠循環的建議。
開篇先釐清一點:《工作焦慮》這本書的中文副標其實有些誤導,因為實際上的英文副標翻譯後應該是「8個協助團隊建立韌性、處理不確定性及完成任務的策略」,整本書內容TA其實是公司領導人及團隊主管,教導他們須正視職場壓力所帶來的人才流失,並因此可採取的應對策略。
我想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手上多個項目同步處理,腦中一個念頭讓你起身,或許只是想拿個釘書機整理報帳單據,但就在起身的剎那,就突然忘了原本要做什麼。一日下來筋疲力竭,待辦清單刪除許多,卻又無限新增。好不容易下了班,工作思緒依然塞滿腦海,你在床上翻來覆去,好不容易睡著後,鬧鐘響起,新的一天已翩然而至。
所謂「為自己而活」到底是什麼感覺?這可能是許多人奔波於工作生計,在夜深人靜之時會不經意想到的問題。但為了生活,隔日鬧鐘響起時,我們終將把夜晚心靈深處傳來的回聲遺忘腦後,重新投入新一輪的奔走,直至夜晚下班走在寂靜的人行道上,驀然再次聽見心靈的疑問。
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把「過勞(Burnout)」納入國際疾病分類,顯示職場過勞已經不是個人層次抗壓性高低的問題,而是全球職場環境的普遍性狀態。你也曾在職場上,有過那種已經耗盡一切氣力,卻再也提不起勁去面對明天的倦意嗎?或許翻開《倉鼠累了嗎?》,能幫助你不要當隻燃燒中的倉鼠,避免消耗殆盡的命運。
作者事多人在激烈的升學與就業生涯中拼命前進,最終擠進大型企業窄門展現傑出工作成就。然而,總是工作優先、過度努力的他,逐漸被某種無力感侵蝕,當發覺事情不妙時,已被診斷是重度恐慌症加上憂鬱症,迫使他人生踩下煞車,也開始梳理究竟自己是怎麼走到這個地步。這本書,就是他的歷程回顧,以及如何停止倦怠循環的建議。
開篇先釐清一點:《工作焦慮》這本書的中文副標其實有些誤導,因為實際上的英文副標翻譯後應該是「8個協助團隊建立韌性、處理不確定性及完成任務的策略」,整本書內容TA其實是公司領導人及團隊主管,教導他們須正視職場壓力所帶來的人才流失,並因此可採取的應對策略。
我想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手上多個項目同步處理,腦中一個念頭讓你起身,或許只是想拿個釘書機整理報帳單據,但就在起身的剎那,就突然忘了原本要做什麼。一日下來筋疲力竭,待辦清單刪除許多,卻又無限新增。好不容易下了班,工作思緒依然塞滿腦海,你在床上翻來覆去,好不容易睡著後,鬧鐘響起,新的一天已翩然而至。
所謂「為自己而活」到底是什麼感覺?這可能是許多人奔波於工作生計,在夜深人靜之時會不經意想到的問題。但為了生活,隔日鬧鐘響起時,我們終將把夜晚心靈深處傳來的回聲遺忘腦後,重新投入新一輪的奔走,直至夜晚下班走在寂靜的人行道上,驀然再次聽見心靈的疑問。
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把「過勞(Burnout)」納入國際疾病分類,顯示職場過勞已經不是個人層次抗壓性高低的問題,而是全球職場環境的普遍性狀態。你也曾在職場上,有過那種已經耗盡一切氣力,卻再也提不起勁去面對明天的倦意嗎?或許翻開《倉鼠累了嗎?》,能幫助你不要當隻燃燒中的倉鼠,避免消耗殆盡的命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揭示自我情緒管理的三大自我狀態:兒童自我、父母自我與成人自我。透過蛤蟆先生與心理師的對話,瞭解如何從自身情緒中解脫,學會選擇對自己情緒負責,培養健康的情感表達方式。文章旨在鼓勵讀者獲得更深的自我認識與情緒掌控能力,進一步感受心靈療癒的力量。
Thumbnail
歷經三個周末終於把這本書看完拉🎉🎉🎉因為看一看就忍不住痛哭,所以花了一段時間平復心情,再繼續慢慢看完。 以下有雷💣 書中藉由抑鬱的蛤蟆先生與心理師蒼鷺的對談,一步一步講述到兒童心理狀態,在我們嬰幼兒時期無法理性地或有意識地思考父母的反應,而當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一舉一動都會引發父母
Thumbnail
蛤蟆心理諮商的故事,透過心理專業的角度解析兒童、父母、成人三種心理狀態,讓真實的自己擺脫過去束縛,在自由中成為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TA溝通分析中的心理地位是指我對自己和別人的看法,影響童年時形成的心理地位,進而影響一生的態度和觀點。這些心理地位會受到情境的影響,並形成四種組合。瞭解心理地位對心理遊戲的關係,可以幫助人們認識自我、改變固有心理地位。
Thumbnail
這本小說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描述了蛤蟆先生在心理低谷中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鷲幫助的故事。書中以故事形式解釋了許多心理學名詞,適合對心理諮商好奇、想學習心理學的人以及想療癒自己的人。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講述了蛤蟆先生在朋友們的鼓勵下,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鷺的幫助,最終在經歷了10次諮商後走出憂鬱、獲得成長的故事。這本書以生動的故事形式,向讀者介紹了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心理諮商的過程,探討了人性的複雜性和心理健康的奧秘。 心理健康:每個人都應重視的議題 書中首先強調了心
期許我們都活在當下,擺脫過去負面束縛跟框架,學習面對自己的情緒,瞭解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探索與檢視自己,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愛自己多一點,成就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裡師》是一本深刻且啟發人心的心理成長書籍,透過故事和情節,讀者能夠提升對自我認知、情感處理及人際關係的瞭解。書中通過描述主角蛤蟆先生的成長旅程,帶領我們深入探索心理成長的要素。
Thumbnail
在書中陪伴蛤蟆先生去心理諮商,自己也好像經歷了一次心理諮商,過程中會試著思考自己一路走來的人生,很多事情忽然變得清晰,從而得到力量去改變自己,希望改寫自己的「人生劇本」。
Thumbnail
了解人的言行和心理有很多方法。 我想,認識了人有兒童、父母、成人三種狀態,這個概念可成為工具,幫助我們理解自己和別人的行為。 在理解自己之後,我們便能作出選擇,並有所成長,像蛤蟆先生。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揭示自我情緒管理的三大自我狀態:兒童自我、父母自我與成人自我。透過蛤蟆先生與心理師的對話,瞭解如何從自身情緒中解脫,學會選擇對自己情緒負責,培養健康的情感表達方式。文章旨在鼓勵讀者獲得更深的自我認識與情緒掌控能力,進一步感受心靈療癒的力量。
Thumbnail
歷經三個周末終於把這本書看完拉🎉🎉🎉因為看一看就忍不住痛哭,所以花了一段時間平復心情,再繼續慢慢看完。 以下有雷💣 書中藉由抑鬱的蛤蟆先生與心理師蒼鷺的對談,一步一步講述到兒童心理狀態,在我們嬰幼兒時期無法理性地或有意識地思考父母的反應,而當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一舉一動都會引發父母
Thumbnail
蛤蟆心理諮商的故事,透過心理專業的角度解析兒童、父母、成人三種心理狀態,讓真實的自己擺脫過去束縛,在自由中成為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TA溝通分析中的心理地位是指我對自己和別人的看法,影響童年時形成的心理地位,進而影響一生的態度和觀點。這些心理地位會受到情境的影響,並形成四種組合。瞭解心理地位對心理遊戲的關係,可以幫助人們認識自我、改變固有心理地位。
Thumbnail
這本小說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描述了蛤蟆先生在心理低谷中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鷲幫助的故事。書中以故事形式解釋了許多心理學名詞,適合對心理諮商好奇、想學習心理學的人以及想療癒自己的人。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講述了蛤蟆先生在朋友們的鼓勵下,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鷺的幫助,最終在經歷了10次諮商後走出憂鬱、獲得成長的故事。這本書以生動的故事形式,向讀者介紹了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心理諮商的過程,探討了人性的複雜性和心理健康的奧秘。 心理健康:每個人都應重視的議題 書中首先強調了心
期許我們都活在當下,擺脫過去負面束縛跟框架,學習面對自己的情緒,瞭解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探索與檢視自己,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愛自己多一點,成就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裡師》是一本深刻且啟發人心的心理成長書籍,透過故事和情節,讀者能夠提升對自我認知、情感處理及人際關係的瞭解。書中通過描述主角蛤蟆先生的成長旅程,帶領我們深入探索心理成長的要素。
Thumbnail
在書中陪伴蛤蟆先生去心理諮商,自己也好像經歷了一次心理諮商,過程中會試著思考自己一路走來的人生,很多事情忽然變得清晰,從而得到力量去改變自己,希望改寫自己的「人生劇本」。
Thumbnail
了解人的言行和心理有很多方法。 我想,認識了人有兒童、父母、成人三種狀態,這個概念可成為工具,幫助我們理解自己和別人的行為。 在理解自己之後,我們便能作出選擇,並有所成長,像蛤蟆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