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5/1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職場成長筆記】多方學習的好處

昨天跟著一群老朋友去爬山,到了某一個好漢坡時,是往下拉繩索像攀岩那樣下去,大概3層樓的高度。
領隊在說這話的時候,我是站在平地上,還没真正看到那個景象,心想,ok啊,等到大家都下去了之後,我站在那個邊緣上往下一看,一陣害怕,立刻說:「我不敢下去。」
朋友在底下喊著:「susan,你可以的。」
「我不行。」我堅持。
領隊安撫我:「想像你是特種部隊,就下來了。」
我心想,是電影看太多嗎?然後浮現在我腦海的一部影片是席維斯史特龍早期一部電影,那幕是他没有拉住另一位夥伴的手,於是夥伴墜谷而死。
想到這裡,我又僵住了。
年輕的弟弟開口了:「阿姨,我阿媽78歲,都下來了,没問題的啦。」
我面無血色保持禮貌說:「阿媽好強。」
正在糾結中,一位底下的夥伴說:「susan 你轉過身去,雙手拉著繩子,然後左腳踩這個點,右腳再踩那個點,對,很好。現在左手往下拉,右手往下一點,對,左腳再踩這裡。」
他用登山杖拍著一個突起的點,要我踩那個點。
就這樣一步一步,我跟著他的指令,還有登山杖輕拍石頭的聲音,最後安全踏到地面,眾人一片歡呼,終於可以再往前了。
下來後,我問領隊:「前面没有了吧?」
領隊用蒙娜麗莎的微笑看著我說:「這麼好玩的體驗如果只有一次,就不叫秘境了啊。」
所以,後面我們又走了3處這樣的好玩的體驗,後面我確實就比較没那麼害怕。
這讓我想到最近看的一本書「逆向工程」 裡所提到的,專家極少是傑出的指導者而且亳不自覺。
我們常以為專家一定知道自己怎麼那麼與眾不同,而且有能力可以把這樣的知識傳授給別人,可以實際上好像不是這麼一回事,如果你去向專家請教,你會發現他可能會輕描淡寫,漏掉很多部份。
為什麼呢? 因為專家已經把多年的經驗都內化了,他可以不用思考,就做出反應。
書裡舉了一個實驗,他們請來熟手跟新手做高爾夫球的實驗,先在室內做果嶺推球,這個結果,亳無疑問是高手表現的結果較佳。
接著,他們請這群人把他們剛剛在打球的行為用一篇短文寫下來,細節及每個步驟能夠寫的愈詳細愈好。
然後,再請他們做同樣一次的果嶺推球。
結果,這次的表現,新手的表現明顯進步,而熟手的表現卻反而下降。
這個實驗他們發現, 熟手早就精通一套複雜的精細任務,他們最不想做的就是再去拆解己經自動化了的程序,思考的過程會影響他們的表現。
相反的,這個反覆思考每一步對新手來說卻是提升表現的好方法。
所以,回到我昨天要拉繩攀岩下來的體驗,能夠讓我在那當下安全下來的是清楚的一步步的指令。
也許你會問,那我們不是要跟標竿學習嗎, 那要怎麼做?
這本書裡面有提到面對專家、高手,你可以怎麼提問並向他們學習,有興趣的話,你可以來讀讀第七章,作者舉了一些提問的技巧。同時他也強調,没有一位專家能教導你需要知道的一切,最好的方法就是,我們應該向多位專家學習。
我蠻認同的,就好像南瓜湯要好喝,至少要混和二個品種的南瓜,芒果汁要好喝,要有3種的混和,土芒果、金煌、愛文,取土芒果的香、金煌的酸、愛文的甜。
用食物來比喻,有趣也容易記,相信你一定記得住。(20220321)
這篇文章你同時也可以在youtube 觀看:
以下是我的圖文創作分享:
✔︎ IG|https://www.instagram.com/susanhuangkhh/
✔︎ Line貼圖|https://reurl.cc/0pjrO9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黃若羽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