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現場|十足療癒的雞同鴨講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加入的差會使用的官方語言是英文,所有書面或碰面的溝通語文是英語;我宣教工場所在地的官方語文是高棉文。所以,當我在宣教工場時,跟我講話的人,不是英語就是高棉語;放眼所及的文字,不是高棉文就是英文。對差會所有同工來說,高棉文都不是母語,大家都在學習這個新語文的不同階段,反正一樣"菜",這點倒是很公平。英文就不一樣了!“英語是母語”和“英語非母語”,絕對是勢均力不敵的兩大陣營。誰強勢、誰弱勢,不言自明。
我是當了宣教士才知道—原來英語百百種!這些“英語是母語”的國家,雖然說的都是英語,可是,真的,「人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平平都是英國人,偏偏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講的英語,不一樣就是不一樣。美國跟加拿大明明就住隔壁、也都講英語,可是只要一開口,他們就知道不是自己人。南半球的澳洲和紐西蘭,都是大英國協、宣示跟女王/國王效忠哦,卻更哈美國,他們的英語在混搭之後,各自發展出自己的獨特腔調和專屬用字。亞洲的星加坡和馬來西亞,沾沾自喜他們的Singlish,根本不甩你一頭霧水、滿眼金星。菲律賓和印度人的英語都嚇嚇叫,講得超級快,一個愛唱愛笑、一個很愛跟你辯論討教。
我們這些“英語非母語”的,不管來自天涯海角,儘管素昧平生,集體濟弱扶傾,用同理心抱團取暖,不來趁火打劫這一套,有聽沒有懂,沒人斤斤計較、不會窮追猛打,只有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日子照過,工作要做。
在工場的第一年,我腦袋常常當機,因為三不五時在英語和高棉語之間,切換不及,頻頻剎車。有時難免怨嘆,英語水平不到位、高棉語又沒法超車,自己責備自己,搞得疲累不堪。一直到有天開同工會,大家唇槍舌戰、熱烈討論,我徹底關機,沮喪不已。突然聽到主席宣佈散會,因為幾個“英語是母語”的同工,交相指責對方的英語非常難懂、無法溝通!我的任督二脈瞬間被打通:連一票“英語是母語”都會彼此聽不懂講不通了,我這個“英語非母語”,憑什麼強人所難,非得隨時隨地條條通!我像吃的人參果的孫大聖,筋脈活絡、通體舒暢。從此,我饒了別人,也放過自己。原來雞同鴨講,可以這麼療癒!
avatar-img
33會員
174內容數
在柬埔寨鄉村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灌溉高棉人對耶穌的認識 耕耘高棉人跟耶穌的感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宣教柬埔寨 的其他內容
場景一 1999-2007我們在桔井,一位認得的大嬸住院,我到省立醫院看她。病房沒有隔間,大大的空間,幾十張病床分兩列,一個挨一個。病人都躺在床上,旁邊多半有一位陪病的家屬,執行跑腿的功能,所以大多是小孩。我找到這位大嬸,和她聊聊,旁邊圍了不少人,一方面沒事,也因為好奇。大家七嘴八舌、上天下地,東家
場景一 1999-2007我們在桔井,一位認得的大嬸住院,我到省立醫院看她。病房沒有隔間,大大的空間,幾十張病床分兩列,一個挨一個。病人都躺在床上,旁邊多半有一位陪病的家屬,執行跑腿的功能,所以大多是小孩。我找到這位大嬸,和她聊聊,旁邊圍了不少人,一方面沒事,也因為好奇。大家七嘴八舌、上天下地,東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前天一印度同事問我可否教他中文,他想從最基礎的學起。 我說沒問題啦,有時間就可以教了。幾年前,不懂中文的同事總卡在需要跟講中文的客人交流時,無法幫忙;比如菲籍同事去講粵語或普通話的客人家,對方沒開門或者不開門,打電話給辦公室,同事們沒人說中文的,那就很麻煩了。我突發奇想,把中文發音翻成英文,貼在牆
Thumbnail
自助旅行 VS 跟團旅行有許多的優劣差異點,其中一個就是「語言溝通」。 自助旅行時,沒有可以依賴的人,因此「語言隔閡」常是旅人的挑戰之一。 - - - 在台灣,我們普遍學習KK音標、美式英語。 我於2012年到英國度假打工時,就面臨一個語言的窘境。 「美式英語VS英式英語的口音和
台語是語言,因為只會台語的台澎住民沒辦法理解只會華語的台澎住民。身為被迫學華語,比較擅長英語的台澎住民。鼓勵台語老師學英文對語言的保存有一定重要性 許多語言學者認為,所謂「方言」和「語言」的區別有其任意,雖然語言學者曾提出各種判斷標準,但是,這些判準卻常常會產生不一致的結論。而在實際操作中,個別語
Thumbnail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抱持著積極學英文,練習口說的正向信念,你認為,會全世界的人都會來幫助你學習,還是招致奇妙的,差點身家都玩掉的大冒險記? 這麼光怪陸離又極致離奇的事,就發生在我身上,最後還演變成職場中的辦公室謠言大對決。 話說從頭,其實臺灣是個相當具包容性,多元文化共榮的島國,就
Thumbnail
在全球化時代,甚至連台灣也慢慢重視起雙語教育,多語能力已成為競爭力的重要標誌。母語式教育作為一種科學而有效的語言學習方法,逐漸成為關注焦點。本文將延伸告訴你相較於傳統我們所接觸的填鴨式教育... 母語式教育的概念 母語式,顧名思義是指通過模仿母語學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學習語言除了練習,一定要有適當的環境,才能事半功倍。
Thumbnail
新加坡的語言跟它的料理一樣,看似融合卻又有某種程度的各自為政。 初到新加坡,想必都會像我一樣,被那五花八門的咖啡名稱搞到快崩潰。沒想到這只是小case. 女兒的老闆送她兩本見面禮,一本講新加坡的特殊文化習慣,另一本則列舉各種新加坡式英文,有些簡直讓人噴飯。 來杯「釣魚」(國語發音):原來是茶包
Thumbnail
隨著雙語國家政策的實施,英文學習可以說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而提到學習英文,也有許多英語教學者不斷地提及「用英文思考」的重要性。但「用英文思考」這個說法的合理性產生疑惑,究竟這樣的說法是否合理呢? 如果「用英文思考」的說法並不合理,那目前正在推動的雙語教育政策,是否需要調整呢?
「英語是國際通用語」(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臺式英語、新加坡英語、印度英語,並沒有誰比較標準,或誰不標準的區分,所有的英語都站在平等的水平線上。但是發音和腔調就不重要嗎? 3個方法幫助你的寶貝小孩與你自己英語口說更道地,自信開口說英語。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前天一印度同事問我可否教他中文,他想從最基礎的學起。 我說沒問題啦,有時間就可以教了。幾年前,不懂中文的同事總卡在需要跟講中文的客人交流時,無法幫忙;比如菲籍同事去講粵語或普通話的客人家,對方沒開門或者不開門,打電話給辦公室,同事們沒人說中文的,那就很麻煩了。我突發奇想,把中文發音翻成英文,貼在牆
Thumbnail
自助旅行 VS 跟團旅行有許多的優劣差異點,其中一個就是「語言溝通」。 自助旅行時,沒有可以依賴的人,因此「語言隔閡」常是旅人的挑戰之一。 - - - 在台灣,我們普遍學習KK音標、美式英語。 我於2012年到英國度假打工時,就面臨一個語言的窘境。 「美式英語VS英式英語的口音和
台語是語言,因為只會台語的台澎住民沒辦法理解只會華語的台澎住民。身為被迫學華語,比較擅長英語的台澎住民。鼓勵台語老師學英文對語言的保存有一定重要性 許多語言學者認為,所謂「方言」和「語言」的區別有其任意,雖然語言學者曾提出各種判斷標準,但是,這些判準卻常常會產生不一致的結論。而在實際操作中,個別語
Thumbnail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抱持著積極學英文,練習口說的正向信念,你認為,會全世界的人都會來幫助你學習,還是招致奇妙的,差點身家都玩掉的大冒險記? 這麼光怪陸離又極致離奇的事,就發生在我身上,最後還演變成職場中的辦公室謠言大對決。 話說從頭,其實臺灣是個相當具包容性,多元文化共榮的島國,就
Thumbnail
在全球化時代,甚至連台灣也慢慢重視起雙語教育,多語能力已成為競爭力的重要標誌。母語式教育作為一種科學而有效的語言學習方法,逐漸成為關注焦點。本文將延伸告訴你相較於傳統我們所接觸的填鴨式教育... 母語式教育的概念 母語式,顧名思義是指通過模仿母語學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學習語言除了練習,一定要有適當的環境,才能事半功倍。
Thumbnail
新加坡的語言跟它的料理一樣,看似融合卻又有某種程度的各自為政。 初到新加坡,想必都會像我一樣,被那五花八門的咖啡名稱搞到快崩潰。沒想到這只是小case. 女兒的老闆送她兩本見面禮,一本講新加坡的特殊文化習慣,另一本則列舉各種新加坡式英文,有些簡直讓人噴飯。 來杯「釣魚」(國語發音):原來是茶包
Thumbnail
隨著雙語國家政策的實施,英文學習可以說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而提到學習英文,也有許多英語教學者不斷地提及「用英文思考」的重要性。但「用英文思考」這個說法的合理性產生疑惑,究竟這樣的說法是否合理呢? 如果「用英文思考」的說法並不合理,那目前正在推動的雙語教育政策,是否需要調整呢?
「英語是國際通用語」(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臺式英語、新加坡英語、印度英語,並沒有誰比較標準,或誰不標準的區分,所有的英語都站在平等的水平線上。但是發音和腔調就不重要嗎? 3個方法幫助你的寶貝小孩與你自己英語口說更道地,自信開口說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