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歷程應該要被看見】


     【這樣的歷程應該要被看見】
    我應該要把這樣的歷程寫下來。
    孩子依賴老師。不只,連家長也依賴老師。
    應該說這2者之間,除了依賴,還有著習慣。
    ⋯⋯ 所以老師一天沒來,孩子就望呀望,等呀等…
    當然,如果有人接手,用了同樣的方式,
    給了孩子一樣的愛與感覺,孩子很快就能適應。
    不過這種情況,短暫就還OK,
    時間一長,可就麻煩與頭痛了。

    而我…
    就剛剛經歷這一段麻煩與頭痛的歷程。

    幼教老師,平常工作就辛苦,若踫上懷孕不適,可就更苦不堪言了。
    看著懷孕的老師~撐著一天,辛苦一天,不得己就讓老師休息待產了。
    這時,就換我頭痛了。
    就這短短的時間,找誰來帶呢?找新手,不適合,﹏
    就開始想~找麗玉,找逸芬,找小白,找美蓉~不成,不成~
    這些老將手上都有工作﹏

    頭痛之際,采婕跳出來了
    『我來帶吧!』就這樣,這個教了13年的老師接手了。
    而之後的歷程,正是這文章的重點。

    團隊運作中,老師資深,資淺,總必須在一個水平之上。
    而這水平內的訓練必須保持一定的新鮮度。
    新鮮度包含專業,態度,和熱情。一個完整的訓練機制就是一種配套。
    進入蒲公英,訓練之後的能力,總能讓人在短時間內,
    新增不少耀眼的亮度,有的慢慢進步,按步就班;
    有的一經開啓,鑰匙就打開了。但在蒲公英的團隊機制學習中,
    較為特別,且值得被看見的歷程,就在這次的支援活動中,
    我又再次清楚的感受到。每個學期除了學期師訓外,
    還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訓練,課程分享就是其中一種。
    所謂跟孩子在一起的學習就像這樣。孩子的生活所延伸出來的,
    傾聽到的,被老師記錄下來,
    然後在學期中透過報告而分享出來。

    這樣的分享,讓大伙提出意見,修正,也讓自已有機會省思,
    不管是策略,班級經營,或課程進行中的各種角度,觀察與分析,這我都稱之為練武功。
    雖然采婕老師在未當救火隊時,進班觀察記錄與給予指導,一樣能陪著練功。
    但這次進去小班協助,在課程分享時,仍聽到此起彼落的﹏呯~喔﹏驚呼聲!
    其實我想說的是,團隊機制的美善,
    除了見到機制成熟的運作之外,還得有一種優質的校園文化在裡頭,
    包含了學習的心,良好的態度,和等著被領導的謙卑。如此才能從A走到A+!
    而這不是個人的事,是整個團隊的事。
    因此,我常常跟家長說,孩子送到蒲公英來,
    不只是給那個老師帶,是給整個蒲公英來帶。
    因為這是一種緊密與連結的關係,關乎著共同學習,共同成長,與共同帶領。
    我想,在一個學習型組織的團隊裏,
    能力的培養,不分年資,也不受限於年紀 ,
    是一種交錯與實驗而產生調整與修正的歴程。
    也因為如此,謙卑出得來,尊重出得來,願意努力的心更看得到。
    每天都是一種“階段”,可修正可調整;
    每天都在進步與省思,可驚呼,也彼此鼓勵!
    這段間令我頭痛,也的確令我頭髮白了不少!
    但我卻在這階段裏發現了許多的生命禮物。
    相信蒲公英團隊,
    我想也是給孩子的未來一份禮物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