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益與無益的言論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包括在三十二種無益的言論之內的言論是不適合的,因為它導致禪相消失。 與十論有關的言論則適合,但是即使如此也應該適量。
獸語(tiracchànakathà):
許多譯者把這一詞譯為「獸語」。 然而,直譯 tiracchāna 是「向橫走」。 雖然這一詞用來稱呼動物,註釋(中部注)解釋,在這裡它是指向橫走的言論,或與導向天界與解脫(涅槃)之道形成直角地走的言論。 意思是這種言論與提升相反。

無益的言論包括談王、盜賊、大臣、軍隊、危難、戰爭、食物、飲品、衣服、床、花飾、香水、親戚、車乘、村子、城鎮、都市、國家、女人、英雄、街道、井、死人、瑣碎事、世界的起源、海的起源、事情是否是如此(M2.181)(最後一項有六種):常論、靈魂斷滅論、幸運論、損失論、欲樂論、自我折磨論。 因此一共有三十二種無益的言論。

這三十二種無益的言論是不適合的,因為在你專注於禪相時,它們會導致你的禪相消失。 然而,十論則是適合的。 (M3.155)
十論:
十論是指經中提到的十種言論:「這樣的言論與消除貪欲有關,有助於解脫心,能導向厭離、離欲、滅盡、寂靜、勝智、正覺與涅槃,那即是:少欲論、知足論、離群隱居論、遠離社群論、精進事論、持戒論、定論、慧論、解脫論、解脫智見論。」 (M3.155)
即使是這些適合的言論,你也只可以適量地講。

人:
不講無益的言論、擁有戒行功德、與之相處能令不定的心得定、或令已定的心更加定的人是適合的。 太關心自己的身體、時常忙於運動與照顧身體、講無益的言論講上癮的人是不適合相處的,因為他只會製造干擾,就好像把泥漿加進清水裡。
選自[顯正法藏]帕奧禪師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智慧能夠去除無明的黑暗。這種黑暗朦蔽了身心現象中無常、苦和無我三共相。 在觀禪中,五取蘊是正念觀察和擇法的目標,五取蘊是色蘊(身)、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心),由於身見和渴愛而有執取。 我們為什麼會執取五取蘊呢?因為我們還沒看到其背後隱藏的過患和危險。一個稚子因迷戀燦爛美麗的焰火,發展出強烈的渴愛
一、正念 正念是面對面接觸並如實觀察所欲觀察的目標,並保持不忘失。正念遠離評斷、偏差、偏見或偏愛。相反地,心念保持衡端正,僅僅如實觀察、了知、開放,並接受當下所生起的現象,不加修飾或減損。 比方說,生氣時,知道憤怒現起,只純粹去觀察、覺知它持續存在。觀察其他名法色法也此。純粹的了知,可善巧偵測微細的
智慧能夠去除無明的黑暗。這種黑暗朦蔽了身心現象中無常、苦和無我三共相。 在觀禪中,五取蘊是正念觀察和擇法的目標,五取蘊是色蘊(身)、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心),由於身見和渴愛而有執取。 我們為什麼會執取五取蘊呢?因為我們還沒看到其背後隱藏的過患和危險。一個稚子因迷戀燦爛美麗的焰火,發展出強烈的渴愛
一、正念 正念是面對面接觸並如實觀察所欲觀察的目標,並保持不忘失。正念遠離評斷、偏差、偏見或偏愛。相反地,心念保持衡端正,僅僅如實觀察、了知、開放,並接受當下所生起的現象,不加修飾或減損。 比方說,生氣時,知道憤怒現起,只純粹去觀察、覺知它持續存在。觀察其他名法色法也此。純粹的了知,可善巧偵測微細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安樂行品第十四的教義,強調菩薩應於後末世安住四法,以慈悲之心說法,並且避免與世俗及邪道近親,以保護自身及信仰的純淨。透過文殊師利的問答,文本清晰闡明菩薩的行處和親近處,引導修行者於滅後時期如何恪守信仰,並持續修習佛法。這些教誨對當代信徒實為重要指引。
從這個故事我們反省自己,以上這十種大家所厭惡的事,我們犯了哪幾種?希望大家不要過度地貪求,要少欲知足、安貧樂道、六根清淨,並樂意接受他人的勸導,以慈悲心多關心他人、利益眾生。
什麼是六十二種邪見? 所謂六十二種邪見,係指在世尊時代佛教以外的各種外道學說。總共有六十二種,故稱為六十二見。
我們看「欲放逸」的文: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是譬喻我們內心貪、瞋、癡、等分的煩惱,而且毒蛇、惡獸這些頂多就是傷害我們的色身,它不會破壞我們的法身,更不會讓我們墮到三惡道去。所以說內心的煩惱比毒蛇、惡獸還要厲害。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很多現在來皈依、來學佛了都還亂講話,「妄語」會消掉平生的福德。邪淫的人要有一個淫緣,找一個對象、對方肯,還要場地,什麼時候....這個邪淫才算成立,「妄語」一下就講出來了!誇大、自我炫耀,講迷惑顛倒的話、吹牛......這一些講多了,福德分分秒秒在流失。何必呢?所以為什麼有的修行人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Thumbnail
我在之前文章中說過,《楞嚴經》中說:純想即飛,純情即墮,情多想少要墮入三惡道,而人道則是處在情想平衡的狀態。 因此,一旦你此生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情多想少的狀態,來世必墮入三惡道,根據你的惡業報,重則投生地獄道,輕則投生畜牲道。 相對的,你此生大部分時間處於情少想多的狀態,甚至能在禪定中進入純想
Thumbnail
……回想起自小所受的教育總是在教導我們建立分別心,告訴我們人類為尊,動物畜生為卑;教我們區分什麼是害蟲、什麼是益蟲,而害蟲會傷害我們的安全利益,一定要將牠撲殺消滅。因此,以前的我,蚊子叮我也打,螞蟻咬我也殺,看到蟑螂絕不放過,自私的只為維護保障自身的安全利益,殘忍的不顧眾生痛苦與安危。……
Thumbnail
出離思維就是出離惡法,出離不善法,出離欲樂。把心從欲樂中抽離出來,投入於善法,這種尋稱為出離思維。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安樂行品第十四的教義,強調菩薩應於後末世安住四法,以慈悲之心說法,並且避免與世俗及邪道近親,以保護自身及信仰的純淨。透過文殊師利的問答,文本清晰闡明菩薩的行處和親近處,引導修行者於滅後時期如何恪守信仰,並持續修習佛法。這些教誨對當代信徒實為重要指引。
從這個故事我們反省自己,以上這十種大家所厭惡的事,我們犯了哪幾種?希望大家不要過度地貪求,要少欲知足、安貧樂道、六根清淨,並樂意接受他人的勸導,以慈悲心多關心他人、利益眾生。
什麼是六十二種邪見? 所謂六十二種邪見,係指在世尊時代佛教以外的各種外道學說。總共有六十二種,故稱為六十二見。
我們看「欲放逸」的文: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是譬喻我們內心貪、瞋、癡、等分的煩惱,而且毒蛇、惡獸這些頂多就是傷害我們的色身,它不會破壞我們的法身,更不會讓我們墮到三惡道去。所以說內心的煩惱比毒蛇、惡獸還要厲害。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很多現在來皈依、來學佛了都還亂講話,「妄語」會消掉平生的福德。邪淫的人要有一個淫緣,找一個對象、對方肯,還要場地,什麼時候....這個邪淫才算成立,「妄語」一下就講出來了!誇大、自我炫耀,講迷惑顛倒的話、吹牛......這一些講多了,福德分分秒秒在流失。何必呢?所以為什麼有的修行人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Thumbnail
我在之前文章中說過,《楞嚴經》中說:純想即飛,純情即墮,情多想少要墮入三惡道,而人道則是處在情想平衡的狀態。 因此,一旦你此生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情多想少的狀態,來世必墮入三惡道,根據你的惡業報,重則投生地獄道,輕則投生畜牲道。 相對的,你此生大部分時間處於情少想多的狀態,甚至能在禪定中進入純想
Thumbnail
……回想起自小所受的教育總是在教導我們建立分別心,告訴我們人類為尊,動物畜生為卑;教我們區分什麼是害蟲、什麼是益蟲,而害蟲會傷害我們的安全利益,一定要將牠撲殺消滅。因此,以前的我,蚊子叮我也打,螞蟻咬我也殺,看到蟑螂絕不放過,自私的只為維護保障自身的安全利益,殘忍的不顧眾生痛苦與安危。……
Thumbnail
出離思維就是出離惡法,出離不善法,出離欲樂。把心從欲樂中抽離出來,投入於善法,這種尋稱為出離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