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國民黨做為百年老店,有其歷史傳承,還在中國大陸之時,對日抗戰、對內剿匪,嚴格說根本就沒有中央集權過。隨著蘇俄介入東亞,扶植中國共產黨取得內戰勝利後,所謂的「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內部的涵義非常複雜。
\n來台的國民黨成員,不僅有屬於老國民黨派系,如一路追隨的陳誠、情治相關的中央俱樂部(CC派)、戴笠建立的軍統系;也有政府體系的官僚,如元老張羣、接替胡適逝世後的中研院院長王世杰(倫敦政經學院畢業);更有許多原本算老蔣政敵的地方軍閥,都隨著中國大陸赤化,19通通逃來台灣,像是桂系二把手白崇禧(作家白先勇之父)、晉系閻錫山。(編:部分人物介紹可參考文末)
\n這些人名義上都是國民黨成員,皆擔任過國民政府要職,然而稍微對中國近代史有點研究的人,都曉得這些人很難說是徹徹底底的國民黨員。有人是真心相信三民主義,有人一路跟隨蔣介石,亦有政治上的敵人,更有對陣沙場的經歷。若要將這些人全部都歸納成一個「國民黨」,實在太小看組織運作的複雜性。
\n若想要了解國民黨組織系統的人,必讀陳明通所著作「派系政治與臺灣政治變遷」(編:連結內有全文電子檔),這是基礎之一。但基礎不能代表一切,像是21世紀後才出頭的政治人物,早年脈絡不過是個學生,派系都沒定方向,是不能直接推論的。而且派系變動非常劇烈,例如朱家驊,擔任過教育部長、行政院副院長、中研院代理院長,赫赫有名被視為CC派人士,卻後來自立門戶,與CC派關係轉敵對,這又該怎麼說?
\n政治本就是隨不同狀況調整立場,就算現在台灣選舉,民進黨自己派系也是鬥來鬥去(編:民進黨也是一個黨外反中國黨大團結,所以會有鄭南榕跟李敖都是「黨外」這種一般人看起來有點離奇的狀況),怎麼可能國民黨就是一個大腦沒有異心。
\n真要筆者解釋,那就是一切都是「人」,派系跟隨著人去成立、運作、變化,而派系也會由內部的成員組成,漸漸轉換風格、目標。沒有什麼亙古不變,絕無同文同種就得要一家人的道理。
\n但這又要如何解釋,國民黨進入21世紀後,許多老人跟第二、第三代的表現,如此的難以解釋,對中國抱有無比尋常的情懷,卻又說不出個道理?
\n這是因為,國民黨的組成,不同系統來自不同文化,利益來源亦不相同,有家族與共產黨是血仇,有人則是毫無關係,而不管第一代有沒有仇恨,第二代也可能根據他在海外留學、國內讀書各式各樣經歷,對中國共產黨有不同的想法。這更不要說近20年,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經濟紅利,轉變不少人的思維。
\n\n當中有自發性的,也有受到中國資訊戰攻擊的受害者,很難一語道盡。就算是第一代來台的國民黨老黨員,也會因自己對於中國兩字的感情,做出各種不理性的抉擇。尤其是老黨員年紀大,自知來日無多,也不會想那麼遠,感性超過理性,做出許多害死子孫的行為。當然也有老黨員寧死不與共產黨來往,更不在乎中國兩個字的意義。
\n所以,筆者把大家弄混了?是,不先去掉既有的想法,很難去理解國民黨三個字所代表的整體意義。
\n光是「中國」兩字,定義就千奇百怪。
\n對中國的看法,大致上可以分三大類。
\n而這三種看法透過教育體制,讓我們現在50歲以上的人,基本上對中國是混雜著民族、政府、文化,一團糨糊的理解,要他們分開是非常痛苦,拒絕面對的。(編:這不就是認知失調……)
\n為何難以面對?因為這種敘事詩非常便利,可以各取所需,當需要時就採用某一方面的敘述。
\n例如,談到兩岸統一的重要,往往用民族去解釋,同文同種就一國,但你問他為何英美分兩國,國家政府的定義?通常就是反過來講文化,若你追問文化的差異,又會繞到政府治理效能。總之,混成一團對於讓自己感覺像是一個論述大師,膨脹自信心具有很好的效果。
\n你不要覺得很奇怪,這是從小教育的成果,以筆者為案例,從小父親教的概念,就是兩岸都是中國人,只是共匪很壞,總有一天是要統一的——而這當然是要三民主義、中華民國去統一中國。內容的敘述,包含各種共匪三反五反、文革禍害,其體制之邪惡,在文化上就是跟中國共產黨完全切割,沒有並立的餘地。
\n但是,這無法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存在的事實,所以這時候出現很多國際現實、見利忘義敘述,將歐美日等國進行部分妖魔化。有點類似中國遇到各種國際障礙,寫作文都要加一句「美帝亡我之心不死」的概念。這算是國民黨人很容易相信疑美論、疑日論的根源。(待續)
\n\n
陳誠:和蔣介石為浙江同鄉,原本就讀北洋系統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20年加入國民黨。1924年國民黨受蘇聯援助成立黃埔軍校,由蔣擔任校長,陳誠歷任砲兵科教官、砲兵連長,當時便受蔣介石賞識;1950年代到60年代,陳誠長期擔任中華民國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可見其受蔣信任的程度。
\n中央俱樂部(CC派):以陳果夫、陳立夫兄弟為首的中國國民黨主要派系,兩人是蔣介石結義兄弟陳其美的姪兒;二戰後CC派失勢,陳立夫長年留在美國,70年代才到台灣定居。
\n戴笠與軍統:軍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是戴笠建立並領導的特務機關,以進行暗殺知名。1946年戴笠意外死亡(也被懷疑遭到暗殺),軍統局改組為國防部保密局,1955年再改組為中華民國國防部情報局,同時期組織人事經一番鬥爭後納入蔣經國系勢力。蔣介石1920年代便任用戴笠等人從事情報特務工作,後來發展的組織錯綜複雜,但大致可分為軍統和中統體系。
\n軍統局起初分成負責黨務的第一處及特務的第二處,戴笠為第二處處長,第一處處長則為CC派徐恩曾,隨後又以第一組為基礎成立「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中統」,軍統由戴笠負責。陳立夫、朱家驊均曾任中統局長,但實務由副局長處理,戰後中統歷經改組成為中華民國內政部調查局。
\n張羣:國民黨政學系元老之一。政學系是以官僚和議員為主體的鬆散集團,前身是反對孫文重組強調個人崇拜、服從領袖的中華革命黨,而由國民黨脫黨成員成立的政團組織歐事研究會,1920年代後期部分人員加入蔣政權,成為國民黨內派系。張羣1927年擔任國民政府接管的上海同濟大學校長,後擔任上海市長才進入政府官僚體系,直到1930年代中期才成為政學系領導人物。
","keywords":["國民黨","組織","派系","中國共產黨","中國","政治普及","民進黨","中共","國民黨","組織","蔣介石","派系","中國國民黨","戴笠","中國共產黨","中華民國","中國","年代"],"author":{"@type":"Person","name":"王立第二戰研所","url":"https://vocus.cc/user/@eoiss"},"image":{"@type":"ImageObject","url":"https://images.vocus.cc/7087fd3e-d9e1-47b6-badb-9760cfed398b.jpg"},"creator":{"@type":"Person","name":"王立第二戰研所"},"publisher":{"@type":"Organization","name":"方格子|放送你的知識與想像","logo":{"@type":"ImageObject","url":"https://images.vocus.cc/static/og_img/vocus_kv.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