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親情只剩義務,那就盡點孝道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有首歌是這麼唱,我的家庭真正可愛...,很多原生家庭影響每個人成長,對家庭並沒有像歌曲中的可愛,但足足影響他的觀念和思維,對於自己家庭,有些人幸福也有些人閉口不談。
如果對原生家庭沒了感情,那就做好該做的義務盡點孝道,畢竟他們也曾經對自你付出,讓你有吃有住有書可唸,即使小小回報也是一種義務。
有些人選擇不理不睬,只會讓社會鄰居更困擾,有些人選擇盡義務,也有人選擇做好做滿,只要有倫理道德在,基本上盡義務也是有幫助,也替自己積功德。
做個不孝順孩子,也不要當不孝子,孝順是義務和消極方式,不孝子是偏激的行為方式,所以不孝順不等於不孝子,只是處理方式不同。
社會倫理道義存在,也不是沒有他的道理,人只要對的是自己良心,不做違背事情,你要選擇的哪種方式盡孝道,基本上只要你覺得合理,那就是圓滿。
avatar-img
9會員
126內容數
人生就像一門課,課堂裡跌跌撞撞,成就了你的經歷,而生活是一種態度,一個態度的轉換,會影響你的選擇,既然來了,那就善待自己,多體驗不同生活,保持初衷與熱情,編織你的劇本,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瑪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些人在你心目中佔據某個思想,也曾經讓你亂了分寸和原則,這都是因為在乎,所以願意接受這種外來的思維。
每件事情發生都有它的意義,也有它的價值存在,當你懂了它的用意,是真的懂了,還是價值不再而放下了。
事情的原委和結果,會牽動人當下情緒,能忍的住?會內傷吧!
我每天都有很多想法 但目前沒有實現 想法跟現實有一段距離 差別在於時間時機
有些人在你心目中佔據某個思想,也曾經讓你亂了分寸和原則,這都是因為在乎,所以願意接受這種外來的思維。
每件事情發生都有它的意義,也有它的價值存在,當你懂了它的用意,是真的懂了,還是價值不再而放下了。
事情的原委和結果,會牽動人當下情緒,能忍的住?會內傷吧!
我每天都有很多想法 但目前沒有實現 想法跟現實有一段距離 差別在於時間時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核心價值 孝道,是中華文化中一個亙古不變的核心價值,它是每個家庭維繫親情的重要支柱。孝順,從字面上看,不僅意味著對父母的服從,更包含了理解父母的用心與體諒他們的感受。正如題目所言,孝首重在順,要體貼親心,這既是一種做人處世的智慧,也是一種讓家庭和諧美滿的必然選擇。 順從,不只是表面服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孝順」又是什麼呢?是否有明確的行為準則?聽父母的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應該是大多數人對於孝順的基本期許;前者像是情緒勒索,後者又似乎變成某種債務關係。問題是:身為子女的我們,有欠父母什麼嗎?
Thumbnail
自我課題在爆發的人我沒有義務善後,這跟幾歲、你行不行沒有關聯。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孝順父母是最大的福田,這句話已經應徵不少,只不過為什麼只有極少數的人做到呢?
Thumbnail
我們人人都要尊重倫理道德,從家庭教育開始,進而影響社會風氣穩定,那真正的孝順又是什麼呢? 孝順的意義 佛教孝道分為「世間的孝」和「出世間的孝」、通常世俗社會的人們對孝順父母的是世間的孝,大多以物質如飲食、衣服、湯藥、臥具、金錢等,盡自己的能力供養父母身體所需.使生活安隱,精神順暢,冬夏晨昏,誠心
Thumbnail
孝順為齊家之本,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必須孝順父母,因為是父母把我們辛苦撫養大的。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也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一定要培養或讓他們能先孝順父母。但子女長大後,有了自己家庭,是否還會孝順父母?亦即未來是否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許多父母會好奇的問題。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核心價值 孝道,是中華文化中一個亙古不變的核心價值,它是每個家庭維繫親情的重要支柱。孝順,從字面上看,不僅意味著對父母的服從,更包含了理解父母的用心與體諒他們的感受。正如題目所言,孝首重在順,要體貼親心,這既是一種做人處世的智慧,也是一種讓家庭和諧美滿的必然選擇。 順從,不只是表面服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孝順」又是什麼呢?是否有明確的行為準則?聽父母的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應該是大多數人對於孝順的基本期許;前者像是情緒勒索,後者又似乎變成某種債務關係。問題是:身為子女的我們,有欠父母什麼嗎?
Thumbnail
自我課題在爆發的人我沒有義務善後,這跟幾歲、你行不行沒有關聯。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孝順父母是最大的福田,這句話已經應徵不少,只不過為什麼只有極少數的人做到呢?
Thumbnail
我們人人都要尊重倫理道德,從家庭教育開始,進而影響社會風氣穩定,那真正的孝順又是什麼呢? 孝順的意義 佛教孝道分為「世間的孝」和「出世間的孝」、通常世俗社會的人們對孝順父母的是世間的孝,大多以物質如飲食、衣服、湯藥、臥具、金錢等,盡自己的能力供養父母身體所需.使生活安隱,精神順暢,冬夏晨昏,誠心
Thumbnail
孝順為齊家之本,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必須孝順父母,因為是父母把我們辛苦撫養大的。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也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一定要培養或讓他們能先孝順父母。但子女長大後,有了自己家庭,是否還會孝順父母?亦即未來是否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許多父母會好奇的問題。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