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6/26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離職之後#2】重新開始的序章——離職之後的挑戰

急需處理的生活挑戰

  下定決心離職之後,人生問題並沒有因此減少,反而接二連三而來,我個人遇到的情況大致有幾項急需檢視及處理,我想大部分的人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做過同樣的思考,最後得出不一樣的解答。
出口有很多個,可能只是這次走錯了而已。
出口有很多個,可能只是這次走錯了而已。

經濟情況
  這是最為現實、也最直接的考量,攸關我能不能繼續生活的首要條件。在離職之前,我的戶頭裡有一筆定期存款,大約是三個月的薪資,能支撐我直到找到下一份工作。當下,我真的非常感謝自己在工作第二年開始學習理財,當時買了《A大的理財金律》,按書裡的建議,一步步調整生活開銷,也替自己存了一筆預備金,讓我可以有一些餘裕,去思考接下來的規劃。
  經過一兩週的思索,評估離開這份工作後,自己可能還是需要一份正職,最好是行政職位、上下班時間固定、不需太多的加班的工作,這樣能維持一份收入,足夠負擔未來進修的學費。於是,我找了一份工地的工作,也同時規劃如果工作量超出負荷,那就改以工讀形式兼職。

住宿搬遷
  在台中的租屋合約於五月底到期,是否簽約就成了當下非常急迫的抉擇。還好當時父母支持返鄉,我最後決定離開台中,回到陽光普照的台南定居,住家裡的同時,減少房租開銷,增加存款收入。

進修目標檢視
  想再進修的領域對於外文有較高的要求,為了撿回荒廢多年的英文,開始向有語文檢定經驗的朋友們請教,在PTT上爬了各種心得文,得到了許多的建議及協助,也抽空前往補習班進行測試,確認自己英文程度及分班。此外,開始著手研究所考試的書籍閱讀,訂定讀書計畫,同時思考研究領域及命題方向。

不如預期的生活風暴

  人生充滿驚喜,一帆風順是理想,意外突如其來是常態。搬回台南後先是出國旅遊一番,放鬆歸來後才發現自己與家人的代溝有海溝那麼深,其次是工作上不如預期的順利,總結來說有許多事項等著我去克服。

住宿習慣差異
  許久未回家,家人的囤積症情形越發嚴重,去年剛整理好的空間,又再次被堆滿雜物。用不到的家具、重複購買的家用品、也許哪一天會用到的紙箱……等物品堆積成山,地面僅留不到60公分的走道,吸塵器也無法穿梭自如的空間,使得環境越來越髒亂,吃飯時得跟小生物一起共食。
  並非我不願打掃,而是我無法使力,老人家捨不得任何一件物品,當要丟棄時就是一場家庭戰爭。這樣的空間與情緒傳染,使得我越發疲憊與焦慮,回家就是滿滿的厭倦,夜裡也無法順利入眠。
  於是,搬出去變成了一項附加的課題。但終究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搬去哪裡?房租多少?經濟能負擔嗎?就是接著要處理的事情,然而工作上也遇到了一些障礙,讓我無法果斷下判斷,搬出去的計畫就一直延宕到寫文的現在。

工作性質落差
  為了保有一份穩定收入,當時選擇了一份工地的行政工作,但實際報到後才發現實際工作比較偏工地主任,需要處理大大小小事情。雖然不是不能做,也不是做不到。但到第三天時情緒就開始有點崩潰,思考著我真的要做這份工作嗎?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嗎?
  最後第四天就離開了。因為立志不堅定,還諮詢了家人和朋友、伴侶的意見,結果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朋友說,不適合就趕快離開,你覺得待幾天就走在業界名聲會臭掉,那你的心理狀態能修復嗎?待四天跟待一個月的結果都是走,那你幹嘛留在那邊自己不開心,也造成他人困擾。家人說,工作哪有開心的,哪一份工作不就是為了錢去做的,待沒幾天就受不了,也沒幾份工作適合你。
  當下聽到家人的話語無疑是難過的,但想了想只有我自己最清楚自身的狀態,所以我還是在隔天向主管提了離職,還好主管人非常好,鼓勵我去找尋想做的事情,如果還在這領域,未來也要保持聯繫。
  這次的經驗乍看之下是失敗的,以家人的想法,我無疑就是「爛草莓」,一點批評和承受力都沒有。但隔了幾週我抽離了當下,我覺得這次的工作經驗是成功的,因為它讓我明白,這不是我想做的事情,即便我的專業可以掌控工作內容。
  那麼,接下來的工作要做什麼?成了第二道附加課題。

進修目標建議
  又再次離職之後,找了一日回大學與老師對談,從長輩的觀點與經驗,看待研究所一事。老師提出了很有趣、也是我沒思考過的觀點:
  1. 當一個系所跨領域的課程很多,那每個領域勢必談得不深,這是思考點之一。
  2. 也有相關的系所針對再利用進行研究,例如北藝的建研所,可針對有興趣的論文及老師去分析。
  3. 研究所應與未來職涯相呼應,否則花了兩三年所學,但沒有替專業(建築/室設/文資)加分,那不如在事務所穩紮穩打三年,時間是寶貴的。
  其實也不只詢問過老師,離職前也問過老闆,他秉持著不一樣的觀點,認為未來是跨領域合作的時代,跳脫建築學的觀點去學習其實很好,不會落入同樣的思考脈絡。
  收到這麼多的觀點與建議,最終仍然要回歸本心,我的進修初衷是什麼?我期許念完研究所有什麼樣的成長與變化?是否如當初離職時所想的一樣?這是第三個附加問題。

自己理想的生活樣貌

曾經的台中租屋處,一個讓我獨自耍自閉思考的空間。
  打到這裡總算可以小歇一會,整理了整個離職過程的時序,打了很多「別人怎麼想」,是時候再聚焦一下,轉換成「我怎麼想」。畢竟人生是自己的,別人給再多的建議,也終究是別人的人生經驗而不是自己的。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過著什麼樣貌的生活是掌控在自己身上的。
  能這麼意識到真是太好了,我忍不住這麼想,打出來後好像就能放下了,這在這裡發文,主要是藉由一個平台梳理內心,供未來的自己思考。
  在過去幾週的日子裡,每日焦慮地無法入眠,睡前腦海裡總是別人說的「你應該怎樣」,而不是我說的「我想要怎樣」。或許是我的個性與成長背景因素,向外尋求認同感是種慣性,但疏忽了內心的真實需求。
  序章之後的篇章,我想順著《精準成長》這本書的脈絡邏輯,開始思考「我」是怎樣的人,先是釐清自己的工作喜好與習慣,再釐清進修這件事情。希望在七月底以前能訂出自己的目標,八九月順利接軌新生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