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班第三年,不事生產的這兩年戶頭的錢竟然完全沒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上週跟社恐人老公的死黨(也是有朋友)出去KTV聚會,期間死黨之一O先生言語中流露著對我們的"擔心",他說我們現在這樣不上班很爽,等到50歲可能就花光要去借貸了,雖說降低物慾可能會延緩去借貸的時間,但終究要走向借貸的路上...,然而他現在無法降低物慾,所以只能繼續上班。
6月底洽逢我的資產季結算日,每次都被我們夫妻兩人的支出嚇瘋,怎麼沒買什麼衣服+完全不買保養品,每年的支出還是高達110萬?!(根本跟死黨口中的"低物慾生活"搭不上邊。)
太愛旅行+愛嘗鮮完全是我的罩門,但如果要降低喜歡的事,那不上班的意義在哪呢?乾脆繼續賺到自己喜歡生活的資產,可能會比較好,然而每季結算時很神奇的是,戶頭的錢竟然完全沒減少?過於佛系的我們也鮮少投資(風口錯過也不想在高點進場股市了),我們就是理財專家那群沒上車的韭菜...,連我自己都很好奇,躺了兩年都免費的祕密是什麼?到底發生什麼事?󠀠
於是我便在某天下午,仔細的整理支出及資產,從中找到一些想法來分享,先破梗:其實沒有秘訣,大概只有異於常人的 #佛 吧???
對那位死黨O先生,我笑而不語,放心,等到50歲時不會找你借錢...應該吧?
󠀠----------------------------------
2021年1月正式告別職場,並沒有立刻過上遊民生活,大概是長達19年的資深社畜魂,別人一問:要接案嗎?總是忍不住膝蓋反射般的答應,前半年接了約4-5個急案,收入全用於回台灣搬家、裝潢7坪小套房及買一台二手車上,目前唯一勞力固定收入是以前當行銷企劃時的老闆找的,架不住他熱情邀約,只好接下某品牌的規劃與社群經營,收入是直營店的抽成季結算,這兩年多歷經新冠疫情中途再起,小品牌的收入不多,月平均約NT.2500~5000元,老公那這兩年也只接過三個案子,收入大約27萬。
但支出部分比原來設想的還多,月支出(兩人包含一隻貓):
孝親費-15,000
勞健保外加保險費-14,000
車(摩托車+車)保養保險稅費等-3,500
油錢、交通-3,000
水電、瓦斯-1,500
網路、手機-2,500
英文課-6,000
吃飯(才是最大宗)-30,000
日常用品-5,000
社交、旅行-6,000
(補)公益(自動扣款所以忘記了)-2000
(*目前是基督教芥菜子的兒童認養人+花蓮青少年捐助兩筆,以前做過他們的廣告,去上海停了六年,2011年10月回台灣後又再度申請。)
=N.T.88,500
看到這支出有點驚慌,台灣物價真的不低,但未來想增加公益的部份。
上次看理財節目請到老黑,他說兩個人五萬就夠,我怎麼算都很難達成,尤其過年那幾個月份因為要給長輩小朋友紅包、買年貨,加上旅行、家人生日、聖誕禮物…等還會更高,常常看記帳本某些月份高達十幾萬,不過今年9月後可以減少兩項開支:孝親費與英文課(還是壓不到五萬以內)。
然而在我如此佛系(幾乎沒進場,完全沒跟到這波漲勢)的投資理財操作下,竟然資產完全沒減少,等於這兩年躺平幾乎都免費,感謝老天幫我買單,但這是怎麼回事呢?連我自己都覺得納悶again。
目前手上資金依比例6:2:2=美元:台幣:人民幣,這三種幣漲幅幾乎對沖,最近美元漲,人民幣就跌,哪個幣值低就用哪個。
美股原本預計買VOO&QQQ,這兩年只有進場5%,沒把握好時機就一路大漲了,所以賺不多,從這次學到一個經驗,永遠不要相信理財專家或名師預測,沒一個準的,也不要猜股市漲跌,按紀律行事即可,由於沒掌握好,目前現金幾乎佔了九成,但因當初換美元的時機點很好,大概是台幣27那時換的,美元即便是現金以目前31來看,漲幅達15%,根本比一些股票漲幅還高,現金在2023年不再是燙手山芋,也算是好投資吧?
陸股之前理專介紹的三隻ETF還在負數,反而自己買的都獲利了結,但還好沒有負太多,大約-5%~-8%,也沒放太多資金,目前沒急需用錢,所以就放著,以中証500ETF為主,這幾個月陸股又往下,將手上資金分批進場中証500,唯一一隻個股是騰訊(這應該算港股),老公之前公司的員工福利,當初他進騰訊時恰逢遇到線上遊戲被中國官方禁,股價直接砍半到285,我們便很幸運地逢低入場,之後一度漲到700,但因手續繁雜就此錯過賣出機會,隨後跌至185,那時有想要加碼,但必須要把錢再轉入港銀,由於我們太懶也沒有這樣做,目前維持在350左右,沒有意外的話就繼續放著。
台股規劃買00878與0056,保守策略領配息就好,但2021年回台對台股不熟,研究好策略時,已過去年萬二低點了(到底是有多慢?),此時越南ETF正便宜,於是把資金的一半以均價11.45買入,最近全部出清,獲利8%左右,因為全球股市會流向未來科技產業,越南雖然人口年輕,但產業似乎太傳產,加上這隻也沒配息,雖然有點小後悔,但入場點低還是能獲利了結。
在股市中「低買高賣」大家都懂,卻總是被心情起伏與情緒左右,回想為何資產都沒減少,大概是我與另一半的個性都很佛吧?沒跟到漲勢也不會飲恨,至少沒賠到還學習到知識,跌的時候分批入場,但記得手上要有支撐生活1-2年的現金,這樣好像也不是太慌張,今年遇到情形反而是還沒入場撿夠就漲了…,高點就不追了,至少現金配置中美金是漲的。
巴菲特說:「錢會從沒有耐心的人手中轉移到有耐心的人的手中。」
所以投資要修的只有耐心而已,雨後會天晴,晴天也會突然下雨,四季輪迴,有低點也會迎來高點,繼續修佛心性、繼續蹲點等時機(腳都麻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6會員
137內容數
努力當上老闆才是高階人生?我要努力當上「高等遊民」! 財富自由與人生自由兼得的新理想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遊民小姐的陸橋下 的其他內容
不用時時刻刻都要學習,不用每分每秒都要有意義,為了不浮濫過度使用多巴胺,百無聊賴的擺爛時刻是非常必要。
人是情場浪子,我是職場浪子,回頭不晚,放下不需要,立地成遊民。
「即使怎麼努力、如何努力,都無法爬出困境。」總有這種時刻,普通人該怎麼辦?
曾經以為我與理想生活無緣,30%運氣雖不比60%運氣的人強,但要堅定信念,最終會慢慢實現。
但,當花錢成為一種目標,竟然跟賺錢一樣勞累。
不用時時刻刻都要學習,不用每分每秒都要有意義,為了不浮濫過度使用多巴胺,百無聊賴的擺爛時刻是非常必要。
人是情場浪子,我是職場浪子,回頭不晚,放下不需要,立地成遊民。
「即使怎麼努力、如何努力,都無法爬出困境。」總有這種時刻,普通人該怎麼辦?
曾經以為我與理想生活無緣,30%運氣雖不比60%運氣的人強,但要堅定信念,最終會慢慢實現。
但,當花錢成為一種目標,竟然跟賺錢一樣勞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前幾天和同事聊天,問她~她老公(在台達電上班)賺錢有再投資嗎?她回答她老公從大學時期就有在買股票了,但他現在都買美金或基金,且投入非常多!她老公跟她說~散戶都是賠錢的!!! 我就問她,如果有一檔股票你買了,未來十年,股價都不波動(不漲也不跌),每年配息5%給妳(當然有填息),妳覺得如何?她回答~感
Thumbnail
別錯誤自己愛花錢的天性 我很早很早以前就開始記帳,還記得二十幾年前,依據記帳的結果,估計每個月應該可以只花三萬元,當然設想只要業外收入超過三萬元,就可以財富自由、順利退休。 所以,當時很著重於減少支出,總是想要挑戰自己,類似「一百元過一天」的挑戰,但省錢的策略總是宣告失敗,人生總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心情轉變真快,當自己從80%重壓債券上,變成60%股票40%債券之後,真心感到健康,在過去這兩季,有點瘋狂的在看整體經濟,每月都在等CPI和PCE,每次數據一出來就是大喜或大悲,但我相信很多人也都知道當美國降息開始後,就是會讓美債殖利率下跌,致使美債價格上漲,賺取資本價差。 但這真的是有錢人玩
開始決定買賣股票,身邊一位同事,就常跟我聊股票的事,因為她從年輕時,就開始規劃未來,投入股票投資,所以累積到現在,已經有雄厚的本錢,我總是開玩笑說,她的至理名言就是:老娘什麼沒有,只有錢最多XD,也常說,如果我早認識她十年,早就財富自由了XDD,我總會跟她說,之前的我沒想那麼多,所以就是個月光族
有位朋友很年輕時就離婚了,離婚後才發現前妻懷孕了,所以他一直沒有再婚,直到五十歲時,才在一位亦師亦友的誘導下去大陸娶了一個新娘。 到台灣的第二天,那位女生就要出去找工作。我朋友覺得很奇怪,請我去了解一下。我的朋友花了一筆錢沒錯,但是那個女的也花了相同的錢,所以她認為她是花錢嫁來台灣,所以找工作沒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通過投資房租、臺幣定存和股市等方式來增加收入的方法。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投資經驗,並提到了通過投資股市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可觀的收益。文章中還提到了在臺灣和美國股市中進行投資的一些情況。
每個人的財務自由都不一樣。 有的人要賺進四千萬才能退休 有的人一個月只要四千元就可以退休。 我理想中的財務自由是 錢從天上掉下來 地上撿到錢 出門看到錢 商店買東西不用錢
Thumbnail
朋友與我都是薪水族,「一包薪水養一家子人」的事實跑不了,要如何開源與節流成為我們最常討論的話題。「開源」怕風險、怕賠本,於是只好想辦法省錢,然而口袋裡的錢財進進出出,我們皆像「過路財神」,留不住錢財。 朋友一直認為他沒法累積財富,是因為自己賺錢不夠多,入不敷出,不然就是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前幾天和同事聊天,問她~她老公(在台達電上班)賺錢有再投資嗎?她回答她老公從大學時期就有在買股票了,但他現在都買美金或基金,且投入非常多!她老公跟她說~散戶都是賠錢的!!! 我就問她,如果有一檔股票你買了,未來十年,股價都不波動(不漲也不跌),每年配息5%給妳(當然有填息),妳覺得如何?她回答~感
Thumbnail
別錯誤自己愛花錢的天性 我很早很早以前就開始記帳,還記得二十幾年前,依據記帳的結果,估計每個月應該可以只花三萬元,當然設想只要業外收入超過三萬元,就可以財富自由、順利退休。 所以,當時很著重於減少支出,總是想要挑戰自己,類似「一百元過一天」的挑戰,但省錢的策略總是宣告失敗,人生總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心情轉變真快,當自己從80%重壓債券上,變成60%股票40%債券之後,真心感到健康,在過去這兩季,有點瘋狂的在看整體經濟,每月都在等CPI和PCE,每次數據一出來就是大喜或大悲,但我相信很多人也都知道當美國降息開始後,就是會讓美債殖利率下跌,致使美債價格上漲,賺取資本價差。 但這真的是有錢人玩
開始決定買賣股票,身邊一位同事,就常跟我聊股票的事,因為她從年輕時,就開始規劃未來,投入股票投資,所以累積到現在,已經有雄厚的本錢,我總是開玩笑說,她的至理名言就是:老娘什麼沒有,只有錢最多XD,也常說,如果我早認識她十年,早就財富自由了XDD,我總會跟她說,之前的我沒想那麼多,所以就是個月光族
有位朋友很年輕時就離婚了,離婚後才發現前妻懷孕了,所以他一直沒有再婚,直到五十歲時,才在一位亦師亦友的誘導下去大陸娶了一個新娘。 到台灣的第二天,那位女生就要出去找工作。我朋友覺得很奇怪,請我去了解一下。我的朋友花了一筆錢沒錯,但是那個女的也花了相同的錢,所以她認為她是花錢嫁來台灣,所以找工作沒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通過投資房租、臺幣定存和股市等方式來增加收入的方法。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投資經驗,並提到了通過投資股市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可觀的收益。文章中還提到了在臺灣和美國股市中進行投資的一些情況。
每個人的財務自由都不一樣。 有的人要賺進四千萬才能退休 有的人一個月只要四千元就可以退休。 我理想中的財務自由是 錢從天上掉下來 地上撿到錢 出門看到錢 商店買東西不用錢
Thumbnail
朋友與我都是薪水族,「一包薪水養一家子人」的事實跑不了,要如何開源與節流成為我們最常討論的話題。「開源」怕風險、怕賠本,於是只好想辦法省錢,然而口袋裡的錢財進進出出,我們皆像「過路財神」,留不住錢財。 朋友一直認為他沒法累積財富,是因為自己賺錢不夠多,入不敷出,不然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