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體罰,我要怎麼管小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與許多家長工作的過程當中,時常聽到家長會這麼說:
「我知道不可以體罰小孩,但到底怎麼管教?」
「我也是這樣被爸媽打大的,打罵也讓我很乖巧、很成功啊。」
「我從小被打大,所以我完全不想打小孩,但他不乖時,我也會有想打人的衝動,我真的也很掙扎」
在這些話語的背後,我們會聽見,家長過往的經驗裡,似乎也有著一個「可怕」的父母。在面對孩子難解的行為時,這些「可怕」的父母,就會在心理隱隱地阻止對孩子的理解。這會讓家長在照顧上,會陷入要不要體罰的兩難和掙扎當中,也會陷入很強烈的焦慮,甚至對當下的混亂,會有很強烈的不耐感。
在精神分析中,就把這個現象稱為「育嬰室的幽魂」,所謂的幽魂,其實是來自父母親心中,沒能夠好好消化的可怕被照顧經驗。因為年紀太小,成長過程中只感覺到體罰是一件恐怖的經驗,無法消化體罰背後的心裡。只好完全地「接受或認同」,或者完全「拒絕」來面對這樣的經驗。
接受或認同幽魂的父母,可能就會在照顧過程中,重複這樣的管教模式,認為小孩像動物,不乖的行為就得用鞭子教,教到不會這麼做為止;拒絕幽魂的父母,可能會盡全力地避免管教,但心裡總是有許多憤怒,會讓自己在教養的過程當中,讓自己總是退讓界線,孩子卻無法體會到「界限」。
--
說到這,就讓我想到在做嬰兒觀察訓練中,我體會到我自己的「育嬰室幽魂」。訓練中,每週會有一次一個小時待在嬰兒的家中觀察,不僅不能介入當下發生的事情,當下無論發生什麼,只能收下和記得那個小時中發生的事情。
但在照顧孩子(無論是嬰兒還是幼兒)的過程當中,總是會碰到照顧不順,或孩子狀況、情緒都不是很好,媽媽用盡全力去理解、處理,好像怎樣都不滿意,怎樣都不開心。在當下的我,聽到孩子那種不滿意、不開心的哭聲、尖叫聲,都會讓我相當地坐立難安。有時,我心裡也會上演虐童的幻想,我也會很想要幫忙媽媽「教訓」一下這個孩子;我也會有許多的生氣和憤怒,但同時也會覺得很有罪惡感,我怎麼可以對一個無辜的孩子有這樣的感覺?我怎麼能對孩子有這種暴力的幻想?在旁邊也會想著,哇照顧孩子的媽媽,到底能不能撐過這個不滿,到底會不會理智線斷線。有時想著想著,我也會直接進入「斷線」的狀態。
但隨著我觀察的時間拉長,我發現我的這些情感,似乎是多出來的。即便我觀察的媽媽在很高張的壓力和情緒下,似乎都還是能夠負荷,有時也會願意讓孩子在那個混亂的情緒裡,等待孩子慢慢消化感受。
而我之所以這麼地不舒服,也是因為自己的成長經驗裡,父母是比較嚴格和體罰的方式管教,當下讓我無法靜下來,其實就是這個還沒能消化的「鬼魂」在當下作祟著。我也陷入了難以忍受高張情緒以及育嬰室的混亂,也會陷入要不要也「好好教育」小孩,或者是完全「不想和不接觸」的兩難裡。
這讓我反思自己的諮商工作,我也會陷入「迴避」與個案的衝突,感受到個案與我意見不一致時,我也會感覺到僵硬與不適,總想著趕快度過,安靜下來就好。但這也損失了可以與個案多多了解我們之間的不一致,以及個案內在世界的機會。這點與育嬰、育幼,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
在孩子管教/相處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幾個重點有:
1. 設限的重要:勇敢地和大聲地說「不可以」,孩子有時候在混亂的狀態裡,需要父母喊停,有時大聲地說「不可以」和喊名字是需要的。
2. 消化情緒:在彼此都很有情緒時,適時地給孩子和自己有空間可以冷靜,用不傷害彼此的方式發洩感覺。
3. 理解:在情緒波浪後,坐下來理解孩子的行為和背後原因,在情緒下降後,孩子比較能夠溝通與認領自己的問題。
4. 求助:管教孩子會激起很多感受,若心裡有「育嬰室幽魂」的家長,更容易會有強烈的感受。這時候伴侶、朋友、長輩的支援,甚至求助諮商協助梳理過往經驗,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會員
7內容數
嘗試理解人各種療癒與心靈的奧秘 塔羅、占星、榮格、精神分析、各種雜七雜八的閱讀筆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彭大維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個標題是最近當紅女團LE SSERAFIM新專輯中的新歌。當時看到這首覺得相當期待,因為標題三個女性角色,都是在精神分析或榮格分析心理學當中,相當常被拿出來分析的神話故事,並且都是在談女性成長的心靈歷程。但大概為了傳唱度,歌詞大多用較為簡單的詞帶過女性自主的主題,較沒有呈現故事的內涵。
前幾天被邀請去某大學演講,接洽的心理師給了我一個有點籠統的題目,請我為學生演講關於挫折因應的講題。當下有點不太知道要講些什麼,後來想想,不如就用塔羅牌大阿爾克那中,愚者的旅程作為一個媒介,與大學生聊聊人生。過於理想的我,想像著自己可以像說書人一樣在台前講著故事,同學會被愚者高潮迭起的故事吸引,進而想
從前從前,有一個住在鄉下裡,天天遊手好閒,只做白日夢的天真傻瓜,傻瓜有天突發奇想,想來場壯遊。傻瓜相信只要他離開這個鳥不拉屎的鄉下,出去旅行一趟,自己就會成為英雄。傻瓜帶了一朵小白花、一個裝著零錢的小皮囊、一條從小陪在身邊,總是帶給自己勇氣的白色小狗就上路了。他相信,只要有這些,就可以應付這趟旅行的
這個標題是最近當紅女團LE SSERAFIM新專輯中的新歌。當時看到這首覺得相當期待,因為標題三個女性角色,都是在精神分析或榮格分析心理學當中,相當常被拿出來分析的神話故事,並且都是在談女性成長的心靈歷程。但大概為了傳唱度,歌詞大多用較為簡單的詞帶過女性自主的主題,較沒有呈現故事的內涵。
前幾天被邀請去某大學演講,接洽的心理師給了我一個有點籠統的題目,請我為學生演講關於挫折因應的講題。當下有點不太知道要講些什麼,後來想想,不如就用塔羅牌大阿爾克那中,愚者的旅程作為一個媒介,與大學生聊聊人生。過於理想的我,想像著自己可以像說書人一樣在台前講著故事,同學會被愚者高潮迭起的故事吸引,進而想
從前從前,有一個住在鄉下裡,天天遊手好閒,只做白日夢的天真傻瓜,傻瓜有天突發奇想,想來場壯遊。傻瓜相信只要他離開這個鳥不拉屎的鄉下,出去旅行一趟,自己就會成為英雄。傻瓜帶了一朵小白花、一個裝著零錢的小皮囊、一條從小陪在身邊,總是帶給自己勇氣的白色小狗就上路了。他相信,只要有這些,就可以應付這趟旅行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身為一個高需求又高敏感孩子的母親,以前最常被長輩說:「這個小孩就是生來糟蹋人的!」而尋求同輩的經驗與協助,得到的建議也總是小孩喜歡挑戰大人的底線,所以無論如何一定要守住絕對不要屈服,否則就會被吃得死死的,以後會越來越難教育。 曾經,我也相信以上的說法,也實際執行過暫時隔離的方式,結果小孩的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利誘羞辱小孩,那是要怎麼教小孩啊? 剛開始帶親子共學團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團員這樣問。 於是我去找《父母效能訓練》,找《非暴力溝通》的書來跟他們一起讀,協助父母(照顧者)增能,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羞辱之外,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教」小孩的,如果真的很想教的話..
Thumbnail
我也才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在評論一件事情是沒有惡意的,可能只是直覺的表達喜不喜歡,並不是帶著要毀滅或傷害這個人的心,就像小時候遇到的那些人,可能都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每個人不同的經歷,可能導致聽到那句話的感受都有很大的不同。 當我這麼想以後,似乎可以放下過去那些人的無心之過,也可以接受其他人⋯⋯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老實說,處理父母的問題,會比處理孩子的問題更加麻煩得多。我們可以 設法改變孩子,卻很難改變孩子的父母。如果父母不肯跟著改變,要讓孩子確 實改過自新,就會非常困難」~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   作者接觸過很多犯罪的少年,很多時候都是出自於父母管教太多或是忽略的狀態,甚至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輾轉反側,思考如何保護孩子免受看不見的傷害? 當精神霸凌悄悄逼近,我們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避風港,更需要智慧與勇氣去面對。 本文探討如何與孩子並肩作戰,閱讀全文,讓父母的愛與智慧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孩子的世界:如何應對精神霸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精神霸凌,無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身為一個高需求又高敏感孩子的母親,以前最常被長輩說:「這個小孩就是生來糟蹋人的!」而尋求同輩的經驗與協助,得到的建議也總是小孩喜歡挑戰大人的底線,所以無論如何一定要守住絕對不要屈服,否則就會被吃得死死的,以後會越來越難教育。 曾經,我也相信以上的說法,也實際執行過暫時隔離的方式,結果小孩的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利誘羞辱小孩,那是要怎麼教小孩啊? 剛開始帶親子共學團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團員這樣問。 於是我去找《父母效能訓練》,找《非暴力溝通》的書來跟他們一起讀,協助父母(照顧者)增能,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羞辱之外,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教」小孩的,如果真的很想教的話..
Thumbnail
我也才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在評論一件事情是沒有惡意的,可能只是直覺的表達喜不喜歡,並不是帶著要毀滅或傷害這個人的心,就像小時候遇到的那些人,可能都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每個人不同的經歷,可能導致聽到那句話的感受都有很大的不同。 當我這麼想以後,似乎可以放下過去那些人的無心之過,也可以接受其他人⋯⋯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老實說,處理父母的問題,會比處理孩子的問題更加麻煩得多。我們可以 設法改變孩子,卻很難改變孩子的父母。如果父母不肯跟著改變,要讓孩子確 實改過自新,就會非常困難」~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   作者接觸過很多犯罪的少年,很多時候都是出自於父母管教太多或是忽略的狀態,甚至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輾轉反側,思考如何保護孩子免受看不見的傷害? 當精神霸凌悄悄逼近,我們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避風港,更需要智慧與勇氣去面對。 本文探討如何與孩子並肩作戰,閱讀全文,讓父母的愛與智慧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孩子的世界:如何應對精神霸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精神霸凌,無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