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的困境,來自不理解孩子的求救訊號:《Good Inside教養逆思維》

更新於 2024/12/0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片來源:金石堂

圖片來源:金石堂


身為一個高需求又高敏感孩子的母親,以前最常被長輩說:「這個小孩就是生來糟蹋人的!」而尋求同輩的經驗與協助,得到的建議也總是小孩喜歡挑戰大人的底線,所以無論如何一定要守住絕對不要屈服,否則就會被吃得死死的,以後會越來越難教育。


曾經,我也相信以上的說法,也實際執行過暫時隔離的方式,結果小孩的情緒不僅沒有緩和還更加激烈,向友人再次尋求意見的時候,只得到:「妳的小孩真的很難搞。」的結論,直到我積極地在書海中找尋解決方法,才恍然大悟那些打從心裡認為小孩「難搞」或「很壞」的出發點,完全是走向親子關係毀滅的開始。


於是,我開始翻轉自己的想法,也在長時間觀察孩子的過程中理解到很多事情是他們缺乏調節能力,而不是「故意」使壞,而情緒之所以會容易大幅波動,則是他們在當下急需要幫助,結果因為父母的不理解及不諒解而遭受到責罵與處罰,想想還真是無辜啊!


《Good Inside教養逆思維》的核心宗旨是我們都應該把每個人當成「內心良善」來看待,這並非是溺愛的表現,也不會因此讓自己失去原則,而是跟孩子站在同一邊,去扮演協助及關愛的角色,讓他們從每一次的挫折中得到支持,也在每一次的失控中得到安撫,而不是把他們的求救訊號解讀為忤逆及無理取鬧。


作者在書中表示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是可能需要的線索,比如一個孩子調皮搗蛋,可能背後的需求是希望引起父母的關注,或是想要展現自我掌控能力,倘若父母把重點放在該如何避免及抑制行為本身,很可能會更加劇行為的持續而引起反效果,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父母總認為孩子冥頑不靈,其實是因為忽略了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


當一個孩子不斷被父母指責是「壞孩子」,對孩子的心理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或許我們會誤以為如此會讓孩子感到羞恥而有所省悟,其實正是與我們的目標背道而馳,因為羞恥不僅會讓人感覺糟糕,也會同時引起恐懼與逃避,更會讓一觸即發的權力鬥爭更具爆炸性,唯有降低羞恥感讓身心感到舒適自在,才可能增進親子關係的連結,進而產生行為上的改變。


親子關係從來都不是一場你輸我贏的戰爭,而家庭也不是試圖證明「你對我錯」的場域,而是容許多重情況同時存在,並且不輕言否定自己及孩子所付出的努力,並且相信關係的修復永遠都不嫌晚。


這本書不僅告訴我們該如何建立界限,也告訴我們可以同時兼顧「堅守底線」及「同理關愛」兩者,並且透過營造具有安全感的環境讓孩子勇於表達內心的情緒,而不是單純聚焦於孩子的外部行為而加以導正,就如同作者在書中所述:「我們不能在孩子年幼的時候鼓勵他們順從和服從,然後期待他們在長大後變得有自信。」


我想任何人應該都不希望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瞥見童年時期害怕孤獨及困惑的自己,以及重溫被懲罰及責罵的羞辱感,更不想再次去感受被噤聲的窒息感,所以不妨讓我們從過去的不當對待中解脫,把「聽話」的教養目標從思維中屏棄,打造一個能真正坦然說出心聲的友善教養環境。

avatar-img
204會員
1.1K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喜歡自己的名字嗎? 你知道自己的名字所代表的含義嗎? 還是對於自己一直被寫錯或叫錯名字而興起改名的念頭呢? 這兩天聽孩子說學校的老師一直把她的名字唸錯而不自知,恰好想到可以來與大家分享《我的名字是爸爸媽媽給的第一個禮物》這本關於「名字」的繪本。 如同書名所述,作者想表達
過去對於「精油」的印象多半停留在紓解壓力,直到生養過敏兒之後才透過朋友的介紹得知可以緩解鼻子過敏症狀及腹部不適,雖然沒有真正去深入了解及長期使用,但仍舊感受到芳療帶給我們嗅覺及情緒上的美好感受。 精油的配方其實相當多,若沒有特別研究的話,還真不知道該如何調配劑量,但林瑜芬芳療師的著作《精油
如果四個失意的中年男子共同生活在八坪的頂樓加蓋物件,每天的生活不是吃吃喝喝就是鬥嘴度過,我想可能很難令人相信他們的人生是否有翻轉的可能,也對於他們的自甘墮落不敢恭維。 《望遠洞兄弟》這部小說描述的便是四個中年魯蛇的故事,看似平淡無奇,寫的卻是許多人的現實人生,畢竟誰又能保證人生永遠順風順水
無論是走在熙來攘往的街道,抑或打開電視或瀏覽社群媒體,很難不關注到他人的外貌而展開評論。 主流媒體及商業廣告總是不斷餵養我們關於「凍齡」或「完美身形」的觀念,也提醒我們醫療科技的進步可以讓我們身上的不完美之處得到改善,以至於我們對於自己或他人的外貌標準愈益嚴苛,因此更難關注到身體背後的
相信許多人對於頭頂著容器的非洲人感到印象深刻,而《不要打翻牛奶》這本繪本講述的便是小女孩央求母親讓她送一碗牛奶去給草原區的父親所經歷的故事。 繪者以色彩鮮明的畫風吸引了讀者的目光,也把非洲的傳統服飾及慶典透過繪本呈現,尤其是小女孩致力於不讓牛奶打翻的意志力讓人感動,她必須專心不被周遭的各種
想必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一定會遇到小孩挖鼻屎而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的問題,但一次次耳提面命地提醒或責罵,可能效果都不如預期。 於是《公主怎麼挖鼻屎?》這本書誕生了!用詼諧幽默的故事內容來告訴孩子應該要怎麼做?也透過故事裡的動物們去探詢公主怎麼挖鼻屎來引發孩子的好奇心與想像力。 在閱讀
你喜歡自己的名字嗎? 你知道自己的名字所代表的含義嗎? 還是對於自己一直被寫錯或叫錯名字而興起改名的念頭呢? 這兩天聽孩子說學校的老師一直把她的名字唸錯而不自知,恰好想到可以來與大家分享《我的名字是爸爸媽媽給的第一個禮物》這本關於「名字」的繪本。 如同書名所述,作者想表達
過去對於「精油」的印象多半停留在紓解壓力,直到生養過敏兒之後才透過朋友的介紹得知可以緩解鼻子過敏症狀及腹部不適,雖然沒有真正去深入了解及長期使用,但仍舊感受到芳療帶給我們嗅覺及情緒上的美好感受。 精油的配方其實相當多,若沒有特別研究的話,還真不知道該如何調配劑量,但林瑜芬芳療師的著作《精油
如果四個失意的中年男子共同生活在八坪的頂樓加蓋物件,每天的生活不是吃吃喝喝就是鬥嘴度過,我想可能很難令人相信他們的人生是否有翻轉的可能,也對於他們的自甘墮落不敢恭維。 《望遠洞兄弟》這部小說描述的便是四個中年魯蛇的故事,看似平淡無奇,寫的卻是許多人的現實人生,畢竟誰又能保證人生永遠順風順水
無論是走在熙來攘往的街道,抑或打開電視或瀏覽社群媒體,很難不關注到他人的外貌而展開評論。 主流媒體及商業廣告總是不斷餵養我們關於「凍齡」或「完美身形」的觀念,也提醒我們醫療科技的進步可以讓我們身上的不完美之處得到改善,以至於我們對於自己或他人的外貌標準愈益嚴苛,因此更難關注到身體背後的
相信許多人對於頭頂著容器的非洲人感到印象深刻,而《不要打翻牛奶》這本繪本講述的便是小女孩央求母親讓她送一碗牛奶去給草原區的父親所經歷的故事。 繪者以色彩鮮明的畫風吸引了讀者的目光,也把非洲的傳統服飾及慶典透過繪本呈現,尤其是小女孩致力於不讓牛奶打翻的意志力讓人感動,她必須專心不被周遭的各種
想必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一定會遇到小孩挖鼻屎而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的問題,但一次次耳提面命地提醒或責罵,可能效果都不如預期。 於是《公主怎麼挖鼻屎?》這本書誕生了!用詼諧幽默的故事內容來告訴孩子應該要怎麼做?也透過故事裡的動物們去探詢公主怎麼挖鼻屎來引發孩子的好奇心與想像力。 在閱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有時,我們在外面看見一個叛逆不受教的孩子,心中總是會有一個疑問,「這個孩子行為乖張,家長到底怎麼教的?」有些家長確實因種種原因疏於管教,孩子行為不檢點,家長難辭其咎。但是也有不少家長覺得委屈,因為他們沒有放任,而是嚴格管教,對老大老二有用,偏偏對老三完全沒效果,親子衝突天天上演,身心俱疲,不知如何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研究指出父母的育兒觀念對孩童個性影響並不深遠,不需要做到完美,而是放鬆心情,享受親子關係。超過9個月的孩子應由更專業的育兒人士照顧,或全職母親可以投入照顧一群幼童。父母應尊重孩子,擁有過份的憂慮只是負擔。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否定了孩子?這是一個值得每位父母深思的問題。」 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為了快速有效的教育孩子,不自覺使用了許多帶有否定性的話語。 比如:「不要用跑的!」或「要講幾遍你才聽得懂?」這些話語背後的意圖可能是為了孩子的安全,或是希望孩子學會聆聽和理解,但在孩子的心中,這些
Thumbnail
這是我探索內在小孩-回顧童年生活系列的第三篇,繼續分享給各位: 🟡 寶劍侍者(學習、思考、表達、溝通) 在高中以前都算是資優生,在眾人眼中是個自動自發的乖乖牌,爸媽也會灌輸我學生最重要的就是讀書(導致在金錢、生活或其他方面都是小白),我也表現不錯。前面提到,我很需要外在的認同,因為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有時,我們在外面看見一個叛逆不受教的孩子,心中總是會有一個疑問,「這個孩子行為乖張,家長到底怎麼教的?」有些家長確實因種種原因疏於管教,孩子行為不檢點,家長難辭其咎。但是也有不少家長覺得委屈,因為他們沒有放任,而是嚴格管教,對老大老二有用,偏偏對老三完全沒效果,親子衝突天天上演,身心俱疲,不知如何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研究指出父母的育兒觀念對孩童個性影響並不深遠,不需要做到完美,而是放鬆心情,享受親子關係。超過9個月的孩子應由更專業的育兒人士照顧,或全職母親可以投入照顧一群幼童。父母應尊重孩子,擁有過份的憂慮只是負擔。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否定了孩子?這是一個值得每位父母深思的問題。」 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為了快速有效的教育孩子,不自覺使用了許多帶有否定性的話語。 比如:「不要用跑的!」或「要講幾遍你才聽得懂?」這些話語背後的意圖可能是為了孩子的安全,或是希望孩子學會聆聽和理解,但在孩子的心中,這些
Thumbnail
這是我探索內在小孩-回顧童年生活系列的第三篇,繼續分享給各位: 🟡 寶劍侍者(學習、思考、表達、溝通) 在高中以前都算是資優生,在眾人眼中是個自動自發的乖乖牌,爸媽也會灌輸我學生最重要的就是讀書(導致在金錢、生活或其他方面都是小白),我也表現不錯。前面提到,我很需要外在的認同,因為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