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預測」的水星的魔女大結局,結果命中率0%,哈哈哈哈。那篇還騙了6800點擊率,有生以來最高的點閱數字。當時候還以為《水星》以這樣的規模一定爛尾,大河內為了挽回「爛尾樓」的惡名,應該會好好寫吧?卻忘了導演是小林寬。經過《鐵血》我已經認為小林寬不喜歡高達,《水星》好像再一次驗證,因為網絡上好多忠粉認為《水星》不是高達。
難得七年才有一套高達TV動畫,容許我多騙一點流量。歸納了一些網絡評論和個人感想,綜合談一談《水星的魔女》這部只有24集,近似OVA的「正傳」動畫。
正式討論前,想問兩個問題:
如果上述兩個問題,答「是」,那麼《水星的魔女》於你而言「就是高達動畫」。反之,《水星》只是一套披了高達之名的機械人動畫。
作為一套四十年歷史的類型動畫,高達自然有它的「標準配備」 例如:
當然這並不是全部特徵,大致上擁有這幾項元素以及冠上高達之名,就能夠稱為高達。而其中,第五項「戰爭背景、糾亂政治」更是其他動畫類型難以複製。原因我也不是很懂,科幻動畫例如「境界戰線」亦試圖放入相應政治設計,《反叛的魯魯修》的政治局勢亦很明顯。然而,我們仍然可以一眼分別出高達的特殊之處。
元素和特徵多多少少異動,《水星的魔女》引起爭論之處,即在於它描寫家庭倫理,更甚於戰爭與和平。《水星》給出宏大的世界觀,到頭來卻只描寫了幾個家庭之間的糾紛,並且大團圓結局落幕。
需知道高達系列的主角群許多是戰爭孤兒,家庭倫理是他們甚少涉及。就算擁有完整家庭,亦可能因為戰爭關係,無法陪伴在側,難以維繫親子關係。林有德就是好例子。G Gundam一家也是因高達而零零落落⋯⋯
《水星的魔女》的劇情則重在四個家庭、學園同學之間的感情維繫。集團和公司的競爭,促使公司的領導人透過領養、輪選等各種方式,培育接班人。父吃子,子吃父,不存在甚麼兄友弟恭,母慈子孝,家庭關係只是商業交易的一環。而《水星》的角色們就是要把這種「商易交易」扭轉成「真正的家族」。那麼,《水星》成功了嗎?
如果你問我甚麼是高達,我只能給出一個賴皮答案:
官方說它是,它就是。
一切元素和特徵均可以改變、顛覆。我一直覺得小林寬和大河內本來就不怎麼喜歡舊時的高達、高達這個IP。他們在修改和設定上是毫無道德壓力。不然怎麼會給出《鐵血》那種「沒有」激光武器的機設世界觀?當年導演就說,覺得拿着光束武器射來射去很笨。
不過,你說《鐵血》就不是高達嗎?沒有浮遊炮,沒有新人類,那是高達嗎?不喔,它是。G Gundam也是大團圓結局,某程度W Gundam也是大團圓,但它們也是高達。
然而,《水星的魔女》遭受這麼大批評,甚至讓人覺得Build Fighter系列都比水星像高達的原因,恐怕是在於戰爭的描述格局。
《水星的魔女》運用最新的動畫技術,從劇情的流暢程度,作畫水平,配樂,佈局,都是現今一流水平。作為動畫,它能引起觀眾不滿、棄番的原因,實在不多。
毛病也很明顯,為了每周吸引觀眾追看,拉高觀眾的期待值。小林寬和大河內拼盡全力,每集點燃起爆劑,讓《水星》進佔網絡、社交媒體前三名。促成流行文化大成功。
過去的高達,從來沒有像這一次那麼進入到大量圈外觀眾的視覺。其中一個原因,也是與《水星》不太像舊時高達動畫,不太「高達」,才吸引到觀眾。
講到這裡想到當年OO在TVB首播,讀大學的朋友看了第一集說:「這不是給小朋友看的吧?」就棄番了。
身為長年高達迷,自然極之非常期待高達「正傳」動畫,能以50話的年番播出。能夠在動畫裡演出「高達」。
《水星》動畫播出的同時,原著小說、漫畫等等,經已公佈。除了這24集動畫以外,觀眾接收資訊的途徑變得出元化。劇情交待不再侷限於每星期一集的動畫,許多世界觀設定,宇宙、地球的現況,聖堂、公司、學園等等的背景資料,留待小說漫畫說明。動畫便可以拼盡全力牽動觀眾情緒,不需要浪費畫面和時間,解釋背後的運作原理。
舉例,最終回米米賣掉股份,解散公司的行動,第一次我就沒有看懂。要麼重播,減慢速度(財團B再刷一次流量);要麼閱讀小說和漫畫(財團B多販賣一項內容)。它如果狠一點,把這些故事寫在模型說明書裡面,也是可以(常常這樣做喔)。
因此,《水星的魔女》半年番好像比過去少了一半。觀眾花費在它身上的時間,也許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加。因為你要不斷從動畫以外的地方,查找線索。
個人對動畫最大不滿,在於對世界觀的描述不夠完整。草草帶過就算了。而「世界觀」和「戰爭」本來才是高達動畫的核心,高達動畫原本是:
描述一群人在戰爭期間的行為。人的行為是面對戰爭時相互影響所致。
水星則倒過來,人的行為和慾望先行,只是這群人在讀書期間剛好引發戰鬥。連戰爭都不是,只是一場像OVA的戰事。
或許是財團B認定了,新世代觀眾「沒有戰爭經驗」、「不喜歡戰爭題材」。憑着戰爭作為招徠恐怕違背觀眾口味。那麼,就勾勒出一堆講究人情的主角群,從頭到尾他們都沒擺脫青春期。
《水星》對於角色的處理,與他們對待機體一樣粗暴。為了牽起話題,隨時撿起,也隨時可以拋棄。古爾就是最明顯被粗暴對待的例子。
初出場時的古爾位居學園第一,不可一世。經歷決鬥失敗後,他流落民間企業打工,殺父,墮落地球(不知怎麼去的),親身經歷戰爭、受到死亡威脅。經驗值滿槽後回到學園,接着——戲份沒了。
經過無比重大的慘痛教訓的古爾,居然,居然沒有在理念、智慧和EQ上面有任何增長。回到學園後徹底變成米米的跟班。行動沒有信念,沒有理由,沒有動機。他又不是沮喪抑鬱到在地球那樣,甚麼事情都做不了。
去到勞達要砍他報仇,古爾「坦然」讓勞達殺死它。這⋯⋯甚麼跟甚麼呀?古爾的「犧牲」只能非常勉強去解釋。你經歷過這麼多事情以後,居然在緊要關頭選擇放棄?假如勞達真的KO了你,不單勞達性命會被高達侵蝕,地球竂的人眾立即失去保護。為保護眾人,阿斯蘭選擇自爆,古爾一秒之內選擇放棄。
古爾只是其中一個例子。在水星裡面,幾乎每一個角色都是為了「引爆話題」而服務,並不是「推進劇情」。勞達不合常識的行為、妮卡有頭無尾的信念、沙廸克終局前的棄置⋯⋯水星24集劇情之中,除了蘇萊塔一家有始有終,大河內對待其他角色,跟他對待機體的態度相同:
撐不過兩集就被打爆。
只要動畫夠紅,炒得夠熱,那些人物是否被描寫完整,根本不重要。講到米米老爸是最高領導人,混世大魔王、大仇人,可是他根本在24集動畫裡面,絕少表現他的絕情和統帥能力。我都替沙廸克頭痛了,原來他從頭到尾都捉錯重點,要把大河內幹掉地球人的命運才可改變啊!
相隔七年的《水星的魔女》播完,感覺是是隔靴搔癢。每集追看很高興,然而播完之後,並沒有滿足感。無論是一再談論的滿足感,或是充滿遺憾的滿足感。蜻蜓點水講了一個side story的感覺,不似是一套「正傳」,份量還不如只有七集OVA的獨角獸,不⋯⋯連《閃光的哈薩威》都比不上。我對哈薩威的期待度遠遠超越《水星的魔女》,但財團B就是不出⋯⋯
監督和編劇在今次的「突破」也是蠻明顯,刻意的,而且是太多了些。它們刻意加入許多歷代高達的致敬畫面,也刻意把過去高達劇情反轉來寫。當觀眾按照高達傳統推敲劇情是A,他偏不,給出一個B的結果。
高達的設定也變得很馬夫。感覺不到機體與駕駛員是有連結的,卻又未能發展出一套,駕駛員隨意搭乘機體,都能說明劇情的設定(W的駕駛員就不是每天開高達)。
其次,高達始終是有毒的。有毒喔,它既不是造成動亂的原因(OO),也不是改變世界的工具(W),也不是終結戰爭的希望(uc)。它⋯⋯它到底為甚麼要出現在水星的世界,純粹是因為有人用這項技術製造MS嗎?沒有高達,水星的仗還是照打呀!
愈到後來,愈同意網路上流傳的這句話:
一位單親媽媽為挽救垂死邊緣的女兒,恰巧引發的連串事件。
這亦導致大家說,水星不是高達的原因。應驗了「地球魔女」講的話,你們這批宇宙居民,根本不知道在戰火裡成長、活着是怎麼一回事。每個人都在宇宙裡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
真正因為戰亂,渴望改變命運的人們,大概只有地球人。而,他們撤底被劇本拋棄了——連逆轉戰力的高達都沒了,憑甚麼發起挑戰?米米的同情心嗎?
高達這個IP走了四十年,自從《鐵血》之後,明顯感覺到財團B半放棄狀態。他們既想符合新時代口味,又不想得罪高達老粉。《水星》是十分好看的動畫,然而,經次一役,我對往後高達的正傳動畫是沒甚麼奇望了。別說OO,財團B可能連Seed也不會製作出來。儘管戰爭每天在世界不同角落發生,永無休止。可是,高達系列也許從此以後,不再與戰爭掛勾,緊密的勾。終究會變成粉塵,消失在無窮無盡的宇宙。
讚好錯重點專頁,一起胡言亂語:https://www.facebook.com/inart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