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7/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死亡與新生的循環裡,無奈只是一種不作為的結果。

在長時間執行擇善固執卻無法改變對方的時候,其實會感受到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而反作用力此時已經壓迫到內心中的當仁不讓了。 在持續的反抗與抗爭中,對象會持續感受到韌性與柔軟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已經接觸最底層的仁心與善意。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放手」更像死亡與逝去。 只是在嚮往的理想中,希望那一刻是自然的來臨,並且可以帶來新生與未來的。

死亡如何帶來新生與未來? 

  • 答案就在活在當下裡。 高速運轉的大腦,同時善用並保護好心地,讓大腦自然來相信心之後,就會隨時都具備深邃的底蘊與洞察力,透過同情共理就會發現要改變的對象的善良與優點,自然會有同步以及相似之處來進一步交往。 而無論是在什麼環境與情境下,隨時都會有著需要判斷與決斷的時機點,來循循善誘、妥善安排,甚至是問問題。 讓對方朝著自己擇善固執的方向來改變,建立了幾個里程碑,與一段時間後,對方就會體驗到來自自身的原力、看到善良的康莊大道。 在進行時,雖然有時候會體驗到一曝十寒,感受到環境的重要性,但當對方在自己身邊時,就很快的又可以進入狀態。 

擇善固執想帶來的改變在什麼時候,才是可以放手的時機? 上面那段跟帶來新生與未來,甚至是死亡又有什麼關係?

  • 對方在看得見康莊大道的狀態裡時,就是可以持續源源不絕的提供從箴言裡獲得寶藏的時候了。 只要透過實際活出箴言,對方就會一直悟得,而與之前建立的里程碑,在內心裡產生共鳴,最後會展現出知識與智慧的光芒。 此時對方會持續去追逐與追尋。 這時候,就是要以放手來代表死亡的時候了。 互道珍重,各自前行,來追尋自己的夢想與目標,縱使知道對方仍近在咫尺,也不再打擾對方。 透過關係的自然死亡,讓放手的實際行為形成隔離,以及對自我前程的保護罩與營養劑。  
  • 說到底只是從心意互通的狀態,回復到相敬如賓而已,未來各自的夢想與獨特性(註1),關係是從如膠似漆到「我們就在身邊,卻隔著最遙遠的距離。」而已。 認識熟稔了此類的死亡方式,就會建立出生命的持續強大,在面臨肉體死亡的那一刻前,自己的潛意識裡也很習慣地在曾用心付出的給予裡,看見未來與光明。 原來,新生與未來一直在持續,而生前活著的強大,會在肉體死去後,成為高能量的交接,用自己活過的獨特在人類身上建立出天堂的一隅。 這就是實際上新生與未來,而在未知裡,強大的精神力若能生存,也會成為光明。
  • 擇善固執在預知到對方將改善時,就是可以放手的時機。 


謝天! 能透過給予,讓箴言透過自己的生命活著,徹底執行,最後還能悟通生死。 透過持續不斷的再在驗證,讓箴言自然連通「施比受有福」的感受,深入意識再深入到潛意識,再透過加入社群擴大影響力而深入到集體潛意識。 根本不用透過無我境界,就已經能產生深邃的影響來產生良性循環了。 此時的無我境界只為在最細節之處,能更妥善溫柔的來照顧而存在,成為一種扎扎實實來造福的工具,而此時自己仍有原力來源源不絕地給予,所以最高境界不是目的地,給予才是目的地,縱使到了最崇高的遙遠,也是在最近的距離,做一樣的事情



註1: 此處的「未來」做為動詞用。 分離不是為了造成缺口,而是要去實踐尚「未」到「來」的理想,透過此一行動造就未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