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5|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診所或醫師的稅賦查核面向、應注意的查核關鍵

    診所稅賦查核,可以說是每年稅務單位的查稅重點,主因在於診所醫師的執行業務收入高,但主要收入,卻區分為健保給付,以及健保未給付兩類;健保有給付的執行業務收入,都有扣繳憑單與分列項目表...等軌跡,以可供稅務單位查核其申報的正確性。

    然而,健保未給付的執行業務收入,卻相對較難以掌握,這部份也成為稅務單位,每年所關注的重中之重;就過去的查核案例來看,主要的查核面相,約莫分為以下幾類:

    一、由外部掌握
    由診所或醫師的上游下游進一步掌握,包含:
    1.透過醫材公司的出貨,掌握診所的進貨,了解診所執行業務收入的合理性
    2.透過診所的就診人數,掌握診所的業績,了解診所執行業務收入的合理性
    3.透過金融機構通報,掌握高頻或異常帳戶,掌握診所漏報執業收入的可能
    4.透過民眾就診之後,未取得收據或憑證的舉報,掌握診所可能漏報的契機

    二、由內部掌握
    由診所或醫師的組織內部或個人狀況,進一步掌握,包含:
    1.申報執行業務所得偏低,卻不斷購置新設備或開設新分所
    2.申報執行業務所得時,未能提供合理完整的合夥經營佐證
    3.申報執行業務所得時,長期虧損或獲利長期低於同業水平
    4.申報執行業務所得時,執行業務收入低但利息收入異常高
    5.申報執行業務所得時,部份費用科目明顯的高於同業水平
    6.醫師或家人名下登記資產或匯入匯出款,與個人所得失衡
    7.內部員工的舉報,或合夥人之間的糾紛爭端

    三、其他
    透過其他案件,牽連出診所或醫師申報的所得顯有異常,或特殊選案。

    以上三者,都是過去診所或醫師稅務查核案件中,曾經出現過的查核軌跡;稅務規劃,關鍵在於合法性,無論是疏漏或故意,都可能為診所的經營,與醫師個人生活的品質,帶來無謂的困擾。

    參考資料:
    翰鼎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診所與醫師的稅賦申報,經常是備受關注的查核重點,故本專題,主要在探討私人診所、醫師於稅賦申報時的應注意事項,以及稅賦申報的風險點與相關查稅模式解析,進一步掌握合法節稅的方式與方向,避免錯誤的規劃與違法的安排。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