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的心聲~母子&婆媳議題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兒子搬出去了!」進門坐下來之後,她開口第一句話讓我明白她略顯憔悴的神情所為何來,我接「妳知道兒子準備搬出去也有一段時間了。」她嘆了一口氣「知道歸知道,但是真的搬出去,還是…」,「心情很矛盾?」我試著體會她內心複雜的感受。 

「是呀!起先鬆了一口氣,覺得不用那麼早起,不用想著晚上要煮甚麼他喜歡的菜,不用看到他就擔心他的身體和工作。」我點點頭,「可是,到了晚上一個人的時候就覺得心情很不好,會想說我是做了什麼才會落到這個地步。」嗯,這才是做媽媽的真心話。

她原本是因為恐慌發作才來晤談,在分析壓力來源時,免不了涉及婆媳相處問題,但我們大部分的對話卻是圍繞在她兒子身上,彷彿她的媳婦不存在,這是一個在晤談室裡普遍而有趣的現象。 

很多受婆媳議題困擾的媳婦來晤談時焦點是婆婆,但身為婆婆的女性在晤談時多半都在談兒子,其實「婆媳」問題骨子裡是「母子」議題,一個女人會變成怎麼樣的婆婆,取決於她做母親時如何看待與兒子的分離,有些人比較放得下,走得順利輕鬆,有些人則傷痕累累,變得焦慮又憂鬱,有些人不光自己不開心,也把自己的苦牽連到家人身上。

如果把婆婆的心事比喻成一個母親對兒子的分離焦慮,其實並不為過,小孩子上幼稚園與母親分開之前不過三四年,但兒子成家與母親分開之前少說有二三十年,雖然成年人面對分離不像小孩那般無助,但若心理上沒有做好準備,多年以孩子為生活重心的女人,突然失去投入心力的對象,重新整頓生活且進行自我療癒的過程必定是辛苦且令人倍感折磨。

再加上文化對個人內心的禁錮,像是以子為貴、男尊女卑、養兒防老等觀念,把女人的自我與自己的孩子緊緊捆綁,讓很多深受其害的女性,在兒子成家立業時深深地被「與兒子分離」這件事刺傷,既無法因兒子的成熟與獨立感到欣慰,也不能對兒子與媳婦間的好關係報以祝福

在晤談室裡我聽過許多婆媳故事,我發現那些會被媳婦認為是惡婆婆的女性,往往除了親子關係之外,缺乏其他良好的人際關係,這可能是導致她們面對分離焦慮特別難以調適的原因之一

很多讓人痛苦的婆婆背後都有著相似的坎坷背景,像是單親缺乏伴侶支持、維持著貌合神離的婚姻、或是與原生家庭的父母有著創傷或惡劣的關係。前面提到那個因為兒子和媳婦搬出去而覺得輕鬆又憂鬱的女人,丈夫已經過世多年,身為養女的她也不願意多和親人互動,雖然還保有工作,但與同事只保持淺淺的交集。

晤談中提及才慢慢瞭解,早年她不喜歡讓別人知道自己特殊的身世,帶著一些自卑,所以不容易和人親近,時間久了變得不知道該怎麼交朋友,生活圈只剩下兒子,讓親情承擔了多種人際關係的重量。  

當我鼓勵她走出原本的生活圈,透過發展興趣,來擴大互動圈,找到志同道和的伴做朋友,她想了想「好像生了孩子之後,過去的興趣都沒有了。」這真的是許多女性的通病,為了母親這個角色犧牲個人的時間、體力、興趣,甚至自我。

這樣的犧牲在孩子小的時候可能是必要或適當的,但隨著孩子長大,母親應該要懂得找回自己的生活,好好滋養自己,一個有理想、有成就感、內心充實的女人,才會是一個快樂的媽媽,甚至在未來成為一個有智慧的婆婆。

前陣子電視播放一部韓國片,內容描述一個脾氣暴躁,講話帶刺,個性不討喜的老奶奶,只疼自己的兒子跟孫子,對其他人都很刻薄,逼得自己的媳婦憂鬱而生病,後來全家人不得已要送她去養老院,她離家出走,進了一間照相館獲得奇遇,讓她的外表回到20歲,重拾過去為了養育兒子必須放棄的夢想,一圓歌星夢。 

雖然故事的最終,她為了救自己的孫子,放棄年輕的外貌,但有自我實現的經驗後,即使回到原本的生活,她也不再是那個全身長刺,總是要刮傷別人的女人了。

每當我聽到那些在家庭、婚姻中受盡磨難的女性,擦乾眼淚說「沒關係,我只要有孩子就好。」我心裡就默默地想「噢,千萬不要這樣,不要把自己的議題留給孩子背」,很多生命經歷是身不由己,但千萬不要認為自己價值只能建立在養兒育女上,因為療癒自己是每個人終身的功課,勇於處理自己內在的議題,為自己人生負起責任,才是真正對孩子好的方式。

在晤談後期,她面對過去的恐懼與自卑,逐一解開自己的心結,開始去上一些社區大學舉辦的課程,本來只是想打發工作以外一個人的時間,但愈做愈有成就感,培養出興趣,也慢慢認識一些新朋友。

雖然朋友沒辦法取代親人,但和各式各樣的人建立關係,就像花園裡種著包羅萬象的植物,逐漸豐富她的心靈,當一個人內在滋潤且心情愉快,也會把正向能量傳遞給周遭的人,不知不覺改善了她與兒子媳婦之間的緊張關係。 

不管妳現在是人家的婆婆還是媳婦,身為女性我們同在一條相似的生命鏈上,我們總是被教導被期待要為大家付出,以他人的需求為先,以犧牲自我為美德,但一昧這麼做,卻讓我們很容易受到關係改變的影響,難以消化因對方獨立而帶來的分離焦慮。

其實照顧他人之餘,我們更應該滋養自己,看重自己的人生規劃,善待自己的心靈,因為妳的小孩已經長大了,或他總有一天會長大,到時候比起需要妳的照顧,他更希望妳能過得快樂,照顧妳自己也是對別人好的一種方式


初刊於良醫健康網 2017.01.24

 

歡迎追蹤我的粉專

FB:https://www.facebook.com/female.psycho

IG:@PSYFORFEMALE

很多人來晤談室處理關於職場的困擾,我在這裡分享一些大家在心理治療之後,自己在職場上的領悟與改變,如果能對正在閱讀文章的你有所助益,那就再好不過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晤談經驗裡,我發現親子或親密關係有困難的男性,他們「和母親的關係發展」大致可分為兩種走向,如果把小男孩比喻成老虎寶寶的話,他們的媽媽多半致力地把小老虎養成小貓,有些小男孩會真的順應母親的期待,真的把自己當成小貓,大量地壓抑了很多雄性本能與男性特質,長大後他們是一群表面上和媽媽相處還可以的男性。
「斜槓」一詞廣為流行,很多人將這個詞和「兼職」或是「創業」畫上等號,但實際上從斜槓的角度來看職涯發展,最重要的啟發是「如何在工作中找到生命的熱情,將意義與快樂做連結,擁有平衡的生活與工作!」,「斜槓」並不是職涯困境的解藥,更精確地說,想要擁有斜槓生涯,需要比單一職業更多的心理能力。
在年底到年初交界這段時間,晤談室裡比「年節焦慮」更讓人難以消化的主題,莫過於「年終考核」帶來的內心效應,不管是考績評等、升遷與否、年終多寡、加薪幅度等,考績僅代表這一年個人在團體內工作所得到的回饋,但卻常勾起我們過去在自我概念上的傷痕,並引發我們在挫折後所採取的負向因應模式。
很多父母自認非常愛孩子,但是卻因為自己的擔憂和焦慮,過分介入孩子的生活,他們給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不要讓自己擔心受怕,他們抱持的理由大多是「想避免孩子做錯事」、「希望孩子走自己看來正確的方向」,可是這類的觀念忽略了「成長過程需要犯錯」,你正剝奪了孩子「嘗試的自由」。
所謂「有毒母親」,指的是對孩子施加精神或肉體上的虐待,或透過束縛、過度干涉,控制孩子的人生,對孩子造成宛如毒害般不良影響的母親。「母女」本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很多女性談著談著慢慢發現自己在缺愛的環境裡長大,最後開始警覺到自己在親子關係裡複製著早年的母女議題,現在自己也成了「有毒的母親」。
當我跟那些缺乏自信、畏懼改變、不敢為自己發聲、不敢成為自己的女性晤談時,會發現在她們內心所有害怕的因素裡,最內層的洋蔥往往是母親對她們說的「理想女兒」咒語,每當她們往前走,都會受到咒語的牽絆,需要花費大量的心力去對抗長存內心的負面信念,讓她們「做自己」的每一步都比別人辛苦。
從晤談經驗裡,我發現親子或親密關係有困難的男性,他們「和母親的關係發展」大致可分為兩種走向,如果把小男孩比喻成老虎寶寶的話,他們的媽媽多半致力地把小老虎養成小貓,有些小男孩會真的順應母親的期待,真的把自己當成小貓,大量地壓抑了很多雄性本能與男性特質,長大後他們是一群表面上和媽媽相處還可以的男性。
「斜槓」一詞廣為流行,很多人將這個詞和「兼職」或是「創業」畫上等號,但實際上從斜槓的角度來看職涯發展,最重要的啟發是「如何在工作中找到生命的熱情,將意義與快樂做連結,擁有平衡的生活與工作!」,「斜槓」並不是職涯困境的解藥,更精確地說,想要擁有斜槓生涯,需要比單一職業更多的心理能力。
在年底到年初交界這段時間,晤談室裡比「年節焦慮」更讓人難以消化的主題,莫過於「年終考核」帶來的內心效應,不管是考績評等、升遷與否、年終多寡、加薪幅度等,考績僅代表這一年個人在團體內工作所得到的回饋,但卻常勾起我們過去在自我概念上的傷痕,並引發我們在挫折後所採取的負向因應模式。
很多父母自認非常愛孩子,但是卻因為自己的擔憂和焦慮,過分介入孩子的生活,他們給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不要讓自己擔心受怕,他們抱持的理由大多是「想避免孩子做錯事」、「希望孩子走自己看來正確的方向」,可是這類的觀念忽略了「成長過程需要犯錯」,你正剝奪了孩子「嘗試的自由」。
所謂「有毒母親」,指的是對孩子施加精神或肉體上的虐待,或透過束縛、過度干涉,控制孩子的人生,對孩子造成宛如毒害般不良影響的母親。「母女」本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很多女性談著談著慢慢發現自己在缺愛的環境裡長大,最後開始警覺到自己在親子關係裡複製著早年的母女議題,現在自己也成了「有毒的母親」。
當我跟那些缺乏自信、畏懼改變、不敢為自己發聲、不敢成為自己的女性晤談時,會發現在她們內心所有害怕的因素裡,最內層的洋蔥往往是母親對她們說的「理想女兒」咒語,每當她們往前走,都會受到咒語的牽絆,需要花費大量的心力去對抗長存內心的負面信念,讓她們「做自己」的每一步都比別人辛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前言 手機訊息經常出現"媳婦"議題,不是媳婦抱怨在家不受尊重,承擔所有家務,還得經常蒙受指責和喝斥,快要承受不下去了;就是婆婆抱怨媳婦懶,不愛乾淨,不知孝順等等,如果加上姑姑輩的說詞就更加熱鬧了。問題是:在以往父權當道時,小媳婦嫁入婆家,沒有經濟能力,加上顏面問題,加上以往的禮教文化,因此嫁人就像
Thumbnail
婚姻不僅是伴侶之間的情感投資,也常面臨與婆婆的矛盾。這些矛盾源於生活與價值觀的差異,女性常在婆媳衝突中感到自我否定。解決婆媳問題的關鍵在於堅守自我尊重,勇敢與伴侶溝通,共同維護婚姻的幸福。無論選擇何種解決方案,最重要的是找回自己的內心平靜與幸福。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婚後是否要與公婆同住是許多新婚夫婦面臨的重要抉擇。雖然與公婆同住可能帶來一些方便,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安排常常會導致家庭角色混淆和自主性受限,進而引發摩擦和矛盾。為了維持婚姻的和諧與家庭的幸福,婚後保持獨立的生活空間顯得尤為重要。
Thumbnail
婆媳相處一直是家庭中的熱門話題,但抱怨無助於解決問題。正確的溝通才是正解
夫家在三年內,已經送走四個人,第一次因為走的是孫子輩,婆婆為了兒子不得不堅強起來,要當兒子的依靠,不能讓兒子倒下,但這次是她最驕傲的兒子離開,她徹底崩潰了,她開始想要找個理由,將一切合理化,她想到姑姑嫁出去後,每年過年還是回家上香拜祖先,說是想要拜過世的爸爸媽媽,婆婆無法拒絕,所以每年過年都讓姑姑上
Thumbnail
幾年前,小惠的婆婆搬來同住後,家中原本融洽的氣氛就消失了。小惠常常悶悶不樂,她在逼問下透露:「婆婆經常在娘家媽媽或外人面前抱怨,如說都是先生在煮飯,這根本不是事實。類似被扭曲的事實,身為晚輩的我一點辦法都沒有。」 明明如果小惠沒加班,就趕忙回家做飯,家務事也未懈怠。然而,她的付出似乎從未得到婆婆的
Thumbnail
當女性搬進婆家後,要面對的挑戰超過我們的想像。生活比想像中更加不便,甚至帶來更多的壓力。分享在婆家感受有些誇大,但卻是真實的感受。衣帽間、倉庫、廚房裡的經歷,讓我意識到家庭和個人空間的重要性。希望有相同經驗的人不會孤單,直到有一天,我們一定可以搬出去!
Thumbnail
也許上一輩仍然比較傳統的觀念,所以有不少媳婦住進婆家,然後默默忍受、委屈求全,等到媳婦熬成婆便想把那一套觀念套進新媳婦身上,卻不知道時代在變、觀念也在變,新一代的年輕人已經不再願意遵循上一代的觀念.....
Thumbnail
婆媳關係,真的是長久以來屬於女性間最難的一項考題,特別是對已婚女性來說,要跟男方媽媽用什麼相處方式真的是沒有標準答案,更沒有一套固定模式供參考,所以真的很考驗自身的智慧、修養及伴侶的態度。雖然之前有分享過一篇婆媳文化,但婚後生活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事情而有所體悟......
前言 手機訊息經常出現"媳婦"議題,不是媳婦抱怨在家不受尊重,承擔所有家務,還得經常蒙受指責和喝斥,快要承受不下去了;就是婆婆抱怨媳婦懶,不愛乾淨,不知孝順等等,如果加上姑姑輩的說詞就更加熱鬧了。問題是:在以往父權當道時,小媳婦嫁入婆家,沒有經濟能力,加上顏面問題,加上以往的禮教文化,因此嫁人就像
Thumbnail
婚姻不僅是伴侶之間的情感投資,也常面臨與婆婆的矛盾。這些矛盾源於生活與價值觀的差異,女性常在婆媳衝突中感到自我否定。解決婆媳問題的關鍵在於堅守自我尊重,勇敢與伴侶溝通,共同維護婚姻的幸福。無論選擇何種解決方案,最重要的是找回自己的內心平靜與幸福。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婚後是否要與公婆同住是許多新婚夫婦面臨的重要抉擇。雖然與公婆同住可能帶來一些方便,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安排常常會導致家庭角色混淆和自主性受限,進而引發摩擦和矛盾。為了維持婚姻的和諧與家庭的幸福,婚後保持獨立的生活空間顯得尤為重要。
Thumbnail
婆媳相處一直是家庭中的熱門話題,但抱怨無助於解決問題。正確的溝通才是正解
夫家在三年內,已經送走四個人,第一次因為走的是孫子輩,婆婆為了兒子不得不堅強起來,要當兒子的依靠,不能讓兒子倒下,但這次是她最驕傲的兒子離開,她徹底崩潰了,她開始想要找個理由,將一切合理化,她想到姑姑嫁出去後,每年過年還是回家上香拜祖先,說是想要拜過世的爸爸媽媽,婆婆無法拒絕,所以每年過年都讓姑姑上
Thumbnail
幾年前,小惠的婆婆搬來同住後,家中原本融洽的氣氛就消失了。小惠常常悶悶不樂,她在逼問下透露:「婆婆經常在娘家媽媽或外人面前抱怨,如說都是先生在煮飯,這根本不是事實。類似被扭曲的事實,身為晚輩的我一點辦法都沒有。」 明明如果小惠沒加班,就趕忙回家做飯,家務事也未懈怠。然而,她的付出似乎從未得到婆婆的
Thumbnail
當女性搬進婆家後,要面對的挑戰超過我們的想像。生活比想像中更加不便,甚至帶來更多的壓力。分享在婆家感受有些誇大,但卻是真實的感受。衣帽間、倉庫、廚房裡的經歷,讓我意識到家庭和個人空間的重要性。希望有相同經驗的人不會孤單,直到有一天,我們一定可以搬出去!
Thumbnail
也許上一輩仍然比較傳統的觀念,所以有不少媳婦住進婆家,然後默默忍受、委屈求全,等到媳婦熬成婆便想把那一套觀念套進新媳婦身上,卻不知道時代在變、觀念也在變,新一代的年輕人已經不再願意遵循上一代的觀念.....
Thumbnail
婆媳關係,真的是長久以來屬於女性間最難的一項考題,特別是對已婚女性來說,要跟男方媽媽用什麼相處方式真的是沒有標準答案,更沒有一套固定模式供參考,所以真的很考驗自身的智慧、修養及伴侶的態度。雖然之前有分享過一篇婆媳文化,但婚後生活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事情而有所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