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的童年(四) 孩子一起進行睦鄰工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新來的物種難免引側目

安頓好奇異家園,想著接下來應該做點什麼;讓我們家融入這個美麗的社區。剛搬來,傢俱卸了貨櫃;擺放定位以後,還得經常出門添購東西。每一次車子退出車道時;就會不經意看到幾雙眼睛從毗鄰的幾棟房子;透過窗枱,門邊,或前院草皮,或修剪籬笆停下來扭頭張望。一定是車庫前吆喝家人上車,在數十米開外;是可以隱約聽到我們說的是一種奇怪的語言,他們的好奇是可以理解的。本能的;朝他們的方向揮揮手,微笑一下,就忙去了。看來,我們這樣的新鄰居;他們是有些好奇的。這樣子連續幾天,心裡想著,是不是應該主動出擊,就登門自我介紹。

觀測週遭敵情

我房子的位置座落在一個丁字路口附近,所以從二樓陽台往前面方向看,可以看到五棟鄰房,包含相鄰左右的各一家。看來都是完整的白人家庭,有男女主人,但有兩戶沒看過有小孩的。緊貼我們右側的是一對老夫婦,年紀很大,應該都年近七十了吧!比較常見到老太太開車出門,時間滿規律的,應該是還在工作。

擬定作戰計劃

心裡想著;帶什麼見面禮去敲門呢?很快的;想到帶吃的。最好是自家做的,當然是東方式的才合理。另外,最好從外觀可以看得到裡頭的東西(餡料)。畢竟是給洋人吃的,必須提防人家或有不愛吃的東方食物。我們想到的是我親自操刀的鍋貼。這個比較有信心,因為高中時在餃子樓打工過,就決定獻藝一下。

作戰融合訓練

想好了,這個睦鄰任務就帶著八歲的大兒子去,讓他有機會跟陌生人互動。選定的第一家是左手邊的鄰居,好像是個公務員。聽我介紹來意和幾句背景資訊,輪到兒子奉上宴會紙盤裝的鍋貼。我可以看到男主人的眼睛直盯著盤子裡煎得還可以的鍋貼。因為起鍋前帶油水的燜煮,麵皮有些泛黃,賣相沒有店裡買的好看。當然,他也在看;這裡頭到底是啥玩意兒。不等他問,我就自己招了。又被我料到,那個人沒去過華人餐廳,也沒華人朋友,對東方的了解應該是有限的。他夫妻倆從我們搬來以後,不知討論過幾次我們這家新鄰居。還好,這麼短時間就自己送上門釋疑了。我們轉身前,他主動告知,後院窪地小溪邊那架大型彈跳床是他們家的,他歡迎我小孩隨時下去玩。這一家,任務算是圓滿完成。

意外發現好鄰處處

然後就是對面的一家,只有兩夫妻住,孩子成人;搬出去了。這次我讓兒子說話,這個也是訓練兒子的一部份。有前一家敲門之後的開場白,兒子去頭去尾的,也介紹得不錯。開門接待我們的是女主人,要我們叫她Pam, 原字是Pamela潘蜜拉, 是一位退休小學老師。她弄清楚我們的背景,包含;知道我們是從新加坡搬過來的。不愧是當過小學老師,她當然聽出兒子帶著新加坡腔的英文。馬上說,兒子下課後;可以去她那邊,她會幫兒子加強英文。然後說,他們家有不少兒童刊物,說等她先生下班回來,搬一箱給兒子們讀。這戶人家真的很熱情,給人很暖心的感覺。

兒子,世界不可能是完美的

接下來還有一家;有個孩子是兒子準備去唸附近小學的同校小學長。不過,洋人小孩的漂亮藍眼睛裡;感覺好像不太欣賞亞洲人。那小孩可能心裡想著,黃皮膚的人怎麼會說他們的話?頭髮怎麼會是黑色的?很多這種洋小孩的種族歧視在學校也有可能遇到,得事先給孩子做心理建設,算是打一下預防針。

你咋看,世界就咋样

這樣子轉過一圈,寒暄一回,吃過自家鍋貼之後,隔一天的車道揮手,還有對窗不巧互望,看到的微笑;就像是街上巧遇朋友時的燦笑一樣,不再是路人甲盯著路過行人的那種眼神了。


avatar-img
193會員
279內容數
候鳥歸來,歷盡滄桑,回首憶往: [職海浮沉--雲層裡的風暴]早期職場點滴實錄。 [陪伴孩子的童年]放棄職涯升遷,陪伴孩子童年。 [隱形經營者]澳洲經商實錄。 [異樣思維的激盪]冷眼旁觀評論,針貶時弊。 [安立格散文集錦]天馬星空,文藝創作。 [短歌天涯路]心理,感知,哲學薈萃。 [獅子山下煙雲]香江記憶,回首前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立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漢密爾頓是紐西蘭北島Waikato懷卡多省的首府,是個十來萬人口的小鎮。當地是北島的工業重鎮;也是農業大省的核心城鎮,城郊滿佈大片的農場和牧場,到處可見各式果園,綠野平疇;風景如畫。住家和超市距離不太遠,商店街也都在十分鐘車程以內,我們很快就熟悉了大部份的生活機能。 南北半球的氣候剛好是顛倒的,當
移居紐西蘭和前一次台北搬到新加坡不一樣。新加坡除了語言隔閡不大以外,新加坡的安家瑣事,一切有當地公司同事代為打點,包含大兒子的小學入學安排。總的來說,輕鬆順利。 我們在紐西蘭沒有認識的人,也沒有當地的基本資料,除了去旅遊過一次以外,對紐西蘭幾乎完全陌生。當時網際網路還不盛行,一切應該知道的當地常識
孩子的童年時光對他們很重要,對父母更是珍貴,任誰都想好好把握。只是,偏偏孩子的童年;就處於父母正在為事業拼搏的階段。至於該如何平衡,就成了每個年輕家庭都必須面對的重大議題了。 當年旅居新加坡一年多以後,覺得當地的都會型生活步調和孩子的讀書環境;跟台灣實在差不了多少。幾經思考;覺得應該找一個比較理想
漢密爾頓是紐西蘭北島Waikato懷卡多省的首府,是個十來萬人口的小鎮。當地是北島的工業重鎮;也是農業大省的核心城鎮,城郊滿佈大片的農場和牧場,到處可見各式果園,綠野平疇;風景如畫。住家和超市距離不太遠,商店街也都在十分鐘車程以內,我們很快就熟悉了大部份的生活機能。 南北半球的氣候剛好是顛倒的,當
移居紐西蘭和前一次台北搬到新加坡不一樣。新加坡除了語言隔閡不大以外,新加坡的安家瑣事,一切有當地公司同事代為打點,包含大兒子的小學入學安排。總的來說,輕鬆順利。 我們在紐西蘭沒有認識的人,也沒有當地的基本資料,除了去旅遊過一次以外,對紐西蘭幾乎完全陌生。當時網際網路還不盛行,一切應該知道的當地常識
孩子的童年時光對他們很重要,對父母更是珍貴,任誰都想好好把握。只是,偏偏孩子的童年;就處於父母正在為事業拼搏的階段。至於該如何平衡,就成了每個年輕家庭都必須面對的重大議題了。 當年旅居新加坡一年多以後,覺得當地的都會型生活步調和孩子的讀書環境;跟台灣實在差不了多少。幾經思考;覺得應該找一個比較理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3年年初,第一次被委託「接放學」任務,親姐將一張名片大小般的接送卡交付予我,上面寫著姪兒的名字班級。 姐一再叮囑要將卡片帶出門,她已事先通知幼兒園的老師,到現場出示卡片即可。 提早下班,走去幼兒園時,門口的指揮交通的大哥先問了我的身份,我告知完後,轉而走向門口拿著麥克風的女老師,一聽聞名字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小學二年級,我們從奶奶家搬到現在的家。因為上學比較方便。爸爸說,這是二手屋,因為新成屋價格太高。所以前屋主留下的舊傢俱,我們仍然繼續使用。 有一天,我正在寫功課,來了一位小客人,個子和我一樣高,留著妹妹頭,她說:「我叫亮亮,我們一起玩。」亮亮喜歡玩躲貓貓,一遍又一遍,都不會累。
前言 小外孫回來這幾天,對養兒,育兒,以及與幼兒相處等都有了極為新奇和深刻的領悟和感受。 自己有孩子時,因為我在花蓮上班,因此大概都是內子在照顧和教育,內子有時會提到當時的狀況,因為三個孩子年紀相隔不遠,因此她常會提到如何把三個孩子叫起來,匆忙的用過餐,然後把小的送去奶媽家,再送兩個大的去上課;
2014年跟先生小孩從公婆的房子搬到隔壁巷子的公寓,對於新生活很期待,終於不用四個人擠一間房。搬家之後才發現,之前一直誤會自己,以為能工作賺錢,曾經獨立租屋在外生活,已經結婚生養小孩,就是一個大人。終究,一個人的生活跟負責一家人的日常運作,還是有極大的差異,38歲高齡才開始覺得要獨當一面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華人與澳洲父母養老觀唸的文章,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觀察,分享了不同文化下對於養老觀唸的差異和思考。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之前的文章提過我家隔壁的隔壁一家四口有兩個需要特殊關懷的小孩,完全不懂得尊重別人的隱私權也沒有所謂人和人之間的界線,往好處想就是一個9歲和11歲的小孩還可以那麼單純,他們的心智真的和狗差不多單純,以前是看到我在院子和小朋友玩就會自己跑進來,現在是聽到我們在家就會自己跑進來我家裡,然後小孩的媽
Thumbnail
即將交屋的新房,聽到業主孩子在還沒入住便開心地要邀約幼兒園同學來玩,不禁也跟著感到幸福~那是最純真的語言,也是最動聽的聲音。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3年年初,第一次被委託「接放學」任務,親姐將一張名片大小般的接送卡交付予我,上面寫著姪兒的名字班級。 姐一再叮囑要將卡片帶出門,她已事先通知幼兒園的老師,到現場出示卡片即可。 提早下班,走去幼兒園時,門口的指揮交通的大哥先問了我的身份,我告知完後,轉而走向門口拿著麥克風的女老師,一聽聞名字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小學二年級,我們從奶奶家搬到現在的家。因為上學比較方便。爸爸說,這是二手屋,因為新成屋價格太高。所以前屋主留下的舊傢俱,我們仍然繼續使用。 有一天,我正在寫功課,來了一位小客人,個子和我一樣高,留著妹妹頭,她說:「我叫亮亮,我們一起玩。」亮亮喜歡玩躲貓貓,一遍又一遍,都不會累。
前言 小外孫回來這幾天,對養兒,育兒,以及與幼兒相處等都有了極為新奇和深刻的領悟和感受。 自己有孩子時,因為我在花蓮上班,因此大概都是內子在照顧和教育,內子有時會提到當時的狀況,因為三個孩子年紀相隔不遠,因此她常會提到如何把三個孩子叫起來,匆忙的用過餐,然後把小的送去奶媽家,再送兩個大的去上課;
2014年跟先生小孩從公婆的房子搬到隔壁巷子的公寓,對於新生活很期待,終於不用四個人擠一間房。搬家之後才發現,之前一直誤會自己,以為能工作賺錢,曾經獨立租屋在外生活,已經結婚生養小孩,就是一個大人。終究,一個人的生活跟負責一家人的日常運作,還是有極大的差異,38歲高齡才開始覺得要獨當一面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華人與澳洲父母養老觀唸的文章,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觀察,分享了不同文化下對於養老觀唸的差異和思考。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之前的文章提過我家隔壁的隔壁一家四口有兩個需要特殊關懷的小孩,完全不懂得尊重別人的隱私權也沒有所謂人和人之間的界線,往好處想就是一個9歲和11歲的小孩還可以那麼單純,他們的心智真的和狗差不多單純,以前是看到我在院子和小朋友玩就會自己跑進來,現在是聽到我們在家就會自己跑進來我家裡,然後小孩的媽
Thumbnail
即將交屋的新房,聽到業主孩子在還沒入住便開心地要邀約幼兒園同學來玩,不禁也跟著感到幸福~那是最純真的語言,也是最動聽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