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風景)出賣人生(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前個工作離職,再因緣份而接下目前這個代理職缺,轉眼間也過了3個多月。

雖然只是個六個月的代理缺,也是需要經過試用期滿考核的,所幸也通過了。

其實我接下這個代理職缺之後,並沒有任何野心,只是一如既往的投入自己的工作。雖然很多人都說,要對的起薪水;但我只想對的起自己的心。

自己的心,是無價的,所以一定要珍視。

有別於前個單位,主管在管理方面是採取百分百信任(說白點就是偷懶式管理),他們只對自己有興趣的業務會來關心進度,而其他大部份的事,對他們來說都是小事,幾乎都授權。這樣的工作環境,我個人認為,好處是:比較有自主權。壞處則是:工作上沒有相對應的成就感,也較無歸屬感。

目前這個單位,主管相當重視紀律,雖然很多員工會不喜歡這樣的管理模式,但我自己卻是滿贊同的。

例如滿多單位的加班申請,都是心證式的,想申請就申請,主管不太會過問就通過。我常見的情況就是,上班都在浪費時間(不斷的講電話或閒聊),然後非得申請加班完成自應該完成的業務。他們為自己找的藉口是:下班比較安靜,效率較高。乍聽之下沒有那裡有問題,但他是否該用交換的呢?把你上班浪費的時間用來交換加班。而非申請加班後,再用來補休。

現在這個單位的主管,會要求提出加班申請的員工,提出合理的說明,再評估是否可以同意申請加班。我覺得很合理,但在許多員工眼中,這樣的主管很苛刻。

有時事實並不極端,通常是我們加入了過多個人感受而變得極端。

人們進入職場,第一個想的的就是薪資和福利。卻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這份工作,我是否可以盡心的去勝任,而我所付出的,是否值得去獲取相對的福利?

先清楚自己的價值,再去找相對水準的工作,而非先訂出想要的薪資,再去應徵那份工作。先認清自己的付出是否對得起自己的心,再去享受所謂的福利。

雖然看似很自為是的看法,但真的是找工作最該有的基本認知。

再來是申請出差,很多人會說,目前的差旅費制度,申請出差會虧錢。但首要考量或許應該是:我這次出差是否可以如期完成任務,以及後續是否可以為自己的職位帶來不同的效益?

前個職位我待了十年之久,雖然所有業務都駕輕就熟,只要依法規去做事,大概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我真的就是不喜歡,我努力了十年,也拿過積優員工獎,薪水也已升到頂了。我的堅持,對得起自己的努力了。

雖然當初是想要徹低離開目前的瓖境,重新投入到完全不同的職涯。

但計畫往往趕不上變化,被認識的長官找來擔任六個月的短期代理職,我第一個想到的不是薪水(目前薪水比之前的薪水還低好多),我想的是,到了這個單位,不一樣的工作內容,我是否可以學到更多不同的經驗?

事實證明,這三個多月來,我有了許多不同的經驗,雖然不知道這些經驗在什麼時候用得到,但他們都是我身上的一部份了,誰也偷不走。

而且我也認識了許多新的工作夥伴,他們身上也有許多我可以學習的地方,我很愉快的學習著。

或許年紀有了,孩子們也都算長大了,看事情的重點也就有所不同。

相對於薪水漲,我更看重於自己的成長。

所以,我們都要耐心等待自己成長,不要太快為自己的人生下定論。

不同年齡層都有不同的議題要去面對,去面對就是了。

出賣人生的道路上,除了金錢之外,也會有許多收穫的,而最大的收穫就是,找尋真正的自己。







avatar-img
21會員
7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emy的享念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改變語言的習慣,就可以改變思維」 作者建議我們要將語言模式從否定改成肯定,這也是許多人都分享的觀念,但要確實執行,的確是需要本身有意識的、隨時的提醒並反思自己,才能真正成為使用正向語言的人。 與他人的交流,首重傾聽,許多交流的失敗,問題大多出在不會傾聽的那一方。因為接收不一定等於接受。也就
「有腦子卻不用,等於沒腦子」這句話雖難以入耳,但一語中的。 作者認為人普遍覺得思考很麻煩,就以就會直覺式的避開思考,甚至盲從迷信所謂的權威,而遺忘了每個人都該知道的常識。我們應該都要以正確的態度去面對權威,避免陷入思維陷阱,才不會導致概念不清,而拒絕不確定性的存在。許多事就是充滿不確定性,我們該直
《把時間當作朋友》作者為李笑來,分別2016年及2020年於臺灣出版,此次要分享的是2020年的版本。 因為本書內容十分精彩,所以將分為上、中、下共3篇來敘寫。 作者開宗明義便說:「人無法管理時間,時間也不會讓任何人管理,人只能管理自己」 時間總是無聲生無息且無情的流逝,不會因為你著急而變快,
父母的付出,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感受到那份付出背後的愛。 當下不懂的,真的,有一天終會懂。 但如果孩子終究都不懂父母的愛呢? 應該是認知上有所差異吧?那就要從修正認知做起了。 父母可以問自己,為什麼我的付出讓孩子感受到的不是愛呢? 孩子也可以問自己,為什麼爸媽給我的愛不是愛呢? 尋
偶然遇見的你,是2023年韓劇,主演為金東旭和泰基周 主角尹海俊為電視台記者+主播,他在2021年時,因為一次事故,而發現了一台紅色的轎車,而且這輛車居然是一台時光機。 海俊認為自己辛苦的工作就是為了有安穩的退休生活,便好奇的將時光機的時間調到他遇計退休的那一年,卻赫然發現自己居然死於非命。而且在他
金湯匙是2022年韓劇,故事主要描述主角藉由神奇的金湯匙,與富貴人家互換父母的故事。其實整個故事的安排令人有許多不解之處,但整部劇想傳達的,仍是不錯的觀念,值得一看。 李承天是位普通高中生,課餘時間在便利店打工。父親是個未成名的網漫作家、母親在大腸店打工,而姐姐則在美髮店當實習生;一家人租住在半地下
「改變語言的習慣,就可以改變思維」 作者建議我們要將語言模式從否定改成肯定,這也是許多人都分享的觀念,但要確實執行,的確是需要本身有意識的、隨時的提醒並反思自己,才能真正成為使用正向語言的人。 與他人的交流,首重傾聽,許多交流的失敗,問題大多出在不會傾聽的那一方。因為接收不一定等於接受。也就
「有腦子卻不用,等於沒腦子」這句話雖難以入耳,但一語中的。 作者認為人普遍覺得思考很麻煩,就以就會直覺式的避開思考,甚至盲從迷信所謂的權威,而遺忘了每個人都該知道的常識。我們應該都要以正確的態度去面對權威,避免陷入思維陷阱,才不會導致概念不清,而拒絕不確定性的存在。許多事就是充滿不確定性,我們該直
《把時間當作朋友》作者為李笑來,分別2016年及2020年於臺灣出版,此次要分享的是2020年的版本。 因為本書內容十分精彩,所以將分為上、中、下共3篇來敘寫。 作者開宗明義便說:「人無法管理時間,時間也不會讓任何人管理,人只能管理自己」 時間總是無聲生無息且無情的流逝,不會因為你著急而變快,
父母的付出,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感受到那份付出背後的愛。 當下不懂的,真的,有一天終會懂。 但如果孩子終究都不懂父母的愛呢? 應該是認知上有所差異吧?那就要從修正認知做起了。 父母可以問自己,為什麼我的付出讓孩子感受到的不是愛呢? 孩子也可以問自己,為什麼爸媽給我的愛不是愛呢? 尋
偶然遇見的你,是2023年韓劇,主演為金東旭和泰基周 主角尹海俊為電視台記者+主播,他在2021年時,因為一次事故,而發現了一台紅色的轎車,而且這輛車居然是一台時光機。 海俊認為自己辛苦的工作就是為了有安穩的退休生活,便好奇的將時光機的時間調到他遇計退休的那一年,卻赫然發現自己居然死於非命。而且在他
金湯匙是2022年韓劇,故事主要描述主角藉由神奇的金湯匙,與富貴人家互換父母的故事。其實整個故事的安排令人有許多不解之處,但整部劇想傳達的,仍是不錯的觀念,值得一看。 李承天是位普通高中生,課餘時間在便利店打工。父親是個未成名的網漫作家、母親在大腸店打工,而姐姐則在美髮店當實習生;一家人租住在半地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老師,我在這個工作四年多了,一直都很喜歡這份工作,我甚至可以假日和晚上自動加班,但有時想想,公司給出的薪資真的不值得我做這麼多,可我因為喜歡,所以可以不計較,但公司的主管真的讓我覺得心寒......" 仔細問了一下才知道,原來是她看到前輩離職時,公司不但沒有鼓勵與慰留,反而對前輩提出想轉換的跑道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在台灣的職場中,「跳槽」一直是個熱門話題。但是,當你下定決心要離職,主管卻突然拿出加薪大絕來挽留你,這時候該怎麼辦呢?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職場困境。 先來看看小美的故事。小美是個業務主管,在某科技公司工作了五年。最近,她覺得工作沒有挑戰性,加上薪水一直原地踏步,於是決定跳槽。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Thumbnail
探討業務同仁「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思維,文章指出這種觀念可能忽略工作的內在價值,僅以薪水衡量。薪水是否等同於工作價值,以及這種思維對未來的影響成為討論焦點。提倡超越薪水思維,挑戰傳統觀念,注重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勇敢探索個人工作價值,使工作不僅是換取薪水的交易,而成為實現夢想和發揮所長的平台。
Thumbnail
在職場持續工作18年,發現成功要付出代價,需要重新調整人生腳步。工作帶來的壓力讓我失去了原本的創造力與歡笑,導致對家人失去耐心,不過半年後選擇辭職,重新尋找人生的平靜與無憂。現在享受平凡生活中的快樂與樂趣,意識到成功不僅僅是名利與升遷。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老師,我在這個工作四年多了,一直都很喜歡這份工作,我甚至可以假日和晚上自動加班,但有時想想,公司給出的薪資真的不值得我做這麼多,可我因為喜歡,所以可以不計較,但公司的主管真的讓我覺得心寒......" 仔細問了一下才知道,原來是她看到前輩離職時,公司不但沒有鼓勵與慰留,反而對前輩提出想轉換的跑道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在台灣的職場中,「跳槽」一直是個熱門話題。但是,當你下定決心要離職,主管卻突然拿出加薪大絕來挽留你,這時候該怎麼辦呢?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職場困境。 先來看看小美的故事。小美是個業務主管,在某科技公司工作了五年。最近,她覺得工作沒有挑戰性,加上薪水一直原地踏步,於是決定跳槽。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Thumbnail
探討業務同仁「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思維,文章指出這種觀念可能忽略工作的內在價值,僅以薪水衡量。薪水是否等同於工作價值,以及這種思維對未來的影響成為討論焦點。提倡超越薪水思維,挑戰傳統觀念,注重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勇敢探索個人工作價值,使工作不僅是換取薪水的交易,而成為實現夢想和發揮所長的平台。
Thumbnail
在職場持續工作18年,發現成功要付出代價,需要重新調整人生腳步。工作帶來的壓力讓我失去了原本的創造力與歡笑,導致對家人失去耐心,不過半年後選擇辭職,重新尋找人生的平靜與無憂。現在享受平凡生活中的快樂與樂趣,意識到成功不僅僅是名利與升遷。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