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衝突的秘訣(II):運用「同理心」溝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週分享了避免衝突的秘訣(I):理解「認知差異」,本週要來分享第二個避免衝突的秘訣:運用「同理心」溝通。

人際互動時,有時候會感到困惑,不明白對方的想法或行為為何如此、甚至會試圖想去改變對方—很多衝突往往也來自於此。例如就一般人所知,抽菸有害身體,所以希望對方戒菸、停止這種有害的習慣,強烈要求之下可能就會引發衝突。然而,這類衝突的產生,往往源於我們無法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也就是缺乏同理心。

同理心具體來說是什麼呢?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釋義:

同理心是指進入他人的內心世界,能感同身受。對其所感受的任何經驗能保持一定程度的敏感,但不做判斷,是一種與其同調的態度。

也就是說,當我們不理解對方的想法或行為、甚至要求對方進行改變的同時,容易產生衝突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對該行為先進行了「判斷」(認為這樣的行為或想法有負面的影響),但卻忽略了要先「感同身受」,去了解對方會這樣想或這樣做的原因。如果我們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以抽菸者為例,我們可能會發現對他們而言,這種行為是一種紓壓的方式或者是帶來快樂感的途徑。如果能夠了解行為或想法背後的正向意圖、不僅僅看到行為或想法的表面,相信會讓彼此獲得更多理解與同理。

每個行為背後,都有一個對當事人來說正向的意圖

那麼,如果想要以同理心出發,有效地溝通並且避免衝突,該如何做呢?以下步驟提供給大家參考:

  1. 克制判斷性的思維:當我們不理解對方為什麼這樣想或這樣子的時候,先不要急著去判斷事情的對錯、將自身的看法暫時放在一旁(不做判斷)。人往往都有自己的經驗與價值,要克制判斷性思維是需要練習的,而成功的秘訣就是「退一步,不帶情緒、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看這件事情」。因為我們明白,如果第一個反應就是覺得對方是錯的、批評、要求改變,對方是無法卸下對方防備做進一步溝通的,想要進一步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達到「感同身受」、「保持敏感」的效果,就得先克制自己的判斷性、願意接納不同的觀點。
  2. 了解背後的正向意圖:想要了解一個人的行為背後的意圖,需要帶著點「好奇心」並加以觀察思考,如果無法自己找到答案,可以用詢問的方式向對方進行探詢。舉例來說,抽菸的人可能是希望藉此紓壓、熬夜的人可能想要獲得屬於自己的時間。請注意,無論理由你自己聽起來多荒謬,請記得這都是對其本人來說「正向的意圖」,這種理解能夠幫助我們更接近對方的感受、建立共鳴,達到「與其同調」的目的。
  3. 協助尋找替代方式:當我們理解對方的行為背後的正向意圖後,如果希望對方改變原本的想法或行為,可以與對方一同尋找更健康、更正確的替代方式。例如協助抽菸者找到其他紓壓方法,或者幫助熬夜的人調整作息以獲得更多屬於自己的休息時間。

在人際互動中如果希望能夠保持和諧、避免衝突,同理心是一種很棒的工具。通過克制判斷性思維、了解背後的正向意圖和協助尋找替代方式,可以讓我們成為更有同理心的人、創建更美好的人際互動環境!

覺得自己話不多,但人生卻跟溝通很有緣份...歷經過去十餘年教業務員溝通、到近幾年來踏入跨族群(動植物)溝通領域,這才了解到自己畢生的使命是「透過溝通促進生命間的和諧關係」。這裡是我筆耕的小小園地,願您能在這獲取最棒的資源,同時祝福所有來到這裡的人都能在和諧中獲得幸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人際互動中,認知差異常常引發衝突。每人獨特的思維和內在地圖,造成看法多元,但亦可能導致誤解。本文將探討認知差異的成因,並分享以尊重、好奇和同理,化解衝突的方法。通過理解對方的內在世界,我們可以在溝通中建立更深的連結,促進和諧關係的建立。
這篇文章透過五大面向的自我反思及三種有效的自我覺察方法,教你如何提升自我覺察力。 這些方法將幫助你更敏銳地察覺身心狀態、提升情緒管理和人際溝通能力,並實現身心的和諧。
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面臨著各種壓力和挑戰,無論是來自工作、家庭還是個人生活,都可能讓人感到焦慮、疲憊和不安,這也正是我會起心動念想要開設「公開班」的緣由,課程已於2023年9月份開班,相關資訊請見內文。
人是情感豐富的生物,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和困境,難免會有情緒上的高低起伏。不論是朋友、家人或同事,每個人都有時候需要被鼓勵的時候。鼓勵是一種無私的給予,能夠帶來無限的力量和溫暖。鼓勵他人的過程,也是一種分享愛和正能量的方式,讓我們在生活中多一份關懷,用真誠的語言來鼓勵身邊的人,共同啟動善循環。
道歉是我們與他人建立關係時必不可少的一環,然而,有時我們卻難以把歉意真正地表達出來。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這些原因並提供解決方案,幫助我們克服道歉的困難。道歉不僅是修復關係的關鍵,更是我們成長和學習的機會。讓我們勇於面對這些障礙,以真誠的態度表達歉意,建立更健康、更和諧的人際關係。
生活中,感謝是一個重要的情感表達方式,它能夠凝聚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加深彼此的連結。然而,許多人可能在如何好好表達感謝上感到困惑。本篇文章將探討如何恰當地表達感謝之情。無論對家人、朋友、同事,或者是生活中的各種幫助者,每個人都值得我們用心感謝和珍惜。讓我們一同學習,讓感謝之情充滿著我們的生活。
在人際互動中,認知差異常常引發衝突。每人獨特的思維和內在地圖,造成看法多元,但亦可能導致誤解。本文將探討認知差異的成因,並分享以尊重、好奇和同理,化解衝突的方法。通過理解對方的內在世界,我們可以在溝通中建立更深的連結,促進和諧關係的建立。
這篇文章透過五大面向的自我反思及三種有效的自我覺察方法,教你如何提升自我覺察力。 這些方法將幫助你更敏銳地察覺身心狀態、提升情緒管理和人際溝通能力,並實現身心的和諧。
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面臨著各種壓力和挑戰,無論是來自工作、家庭還是個人生活,都可能讓人感到焦慮、疲憊和不安,這也正是我會起心動念想要開設「公開班」的緣由,課程已於2023年9月份開班,相關資訊請見內文。
人是情感豐富的生物,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和困境,難免會有情緒上的高低起伏。不論是朋友、家人或同事,每個人都有時候需要被鼓勵的時候。鼓勵是一種無私的給予,能夠帶來無限的力量和溫暖。鼓勵他人的過程,也是一種分享愛和正能量的方式,讓我們在生活中多一份關懷,用真誠的語言來鼓勵身邊的人,共同啟動善循環。
道歉是我們與他人建立關係時必不可少的一環,然而,有時我們卻難以把歉意真正地表達出來。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這些原因並提供解決方案,幫助我們克服道歉的困難。道歉不僅是修復關係的關鍵,更是我們成長和學習的機會。讓我們勇於面對這些障礙,以真誠的態度表達歉意,建立更健康、更和諧的人際關係。
生活中,感謝是一個重要的情感表達方式,它能夠凝聚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加深彼此的連結。然而,許多人可能在如何好好表達感謝上感到困惑。本篇文章將探討如何恰當地表達感謝之情。無論對家人、朋友、同事,或者是生活中的各種幫助者,每個人都值得我們用心感謝和珍惜。讓我們一同學習,讓感謝之情充滿著我們的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是不是覺得自己原本沒這個意思,怎麽講著講著對方就翻臉了?“ 所謂”説者無心,聽者有意”,溝通一直是人生必修課之一。 《非暴力溝通》點出了平常我們可能沒察覺到卻不經意傷害對方的用詞,用句,甚至可能造成聽者誤會原意,怒氣衝天,感覺受到强力批判而導致疏離。 使用善意的語言進行溝通就是非暴力溝通
Thumbnail
想要拒絕,又怕得罪對方?但若答應了,自己卻覺得委屈?被不當的對待,卻因害怕與對方發生衝突,而忍氣吞聲?這樣兩難的處境,你也有過嗎? 學會《零內耗溝通術》,讓我們從此不再害怕衝突,也不必忍到內傷。面對難以溝通的人,再也不心累! 《零內耗溝通術》這本書的英文名是「Talking on Egg
Thumbnail
同理心是指能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緒、想法和經歷的一種能力。 在人際交往中若能展現同理心,可促進更深層次的理解和信任。 以下是一些展現同理心的方法: 展現同理心需要時間和練習,但它可以極大地改善人際關係,增強彼此間的理解和信任。 全神貫注:將注意力集中在對方的言語和非言語溝通上。 眼神接觸:保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衝突,時常裝聾作啞而維持表面的和平, 但殊不知努力維持的和諧,卻始終進不到人的心裡去, 一輩子活在謊言中而留下內心的空虛感, 身而為人本來就可以有情緒, 但絕對不要以傷害人的姿態做溝通, "你可以有情緒,但不能夠傷害人", 而是利用衝突,看見彼此",然後越來越了解彼此後,連結更緊密的關係。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因誤解而感到挫折,渴望更和諧的交流方式? 你想在工作中更好地解決同事間的衝突嗎? 你想在在親密關係中,更理解對方到底為什麼會這樣想嗎?
Thumbnail
你好,今天我們來談談如何解決衝突與誤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與朋友、同事、家人之間的衝突和誤解在所難免,但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卻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技巧。 下面,我就來逐一解析一些關鍵點,幫助你更好的處理衝突與誤解。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溝通技巧很重要,但是要注意,只有外在的技巧改善溝通並不夠。本文分享從《同理心對話》學到的技巧,分成『說話者』及『聽者』,讓你從內心開始改善溝通,並達到更深層次的對話。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肯定存在著歧異,但造成人際關係的紛爭多半是「表達方式」出了問題,雖說我們時常說「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但有沒有可能盡量在表達的時候避免他人誤解或感到不舒服呢? 《換個方式說,壞事也能變好事》這本書便直指「表達技巧」中最重要的是顧慮對方的感受。無論是拒絕、建議、提問或是讚美,其實都
Thumbnail
談同理心,透過化繁為簡的方式,分享對於進入「解決問題」模式的認識及實際運用方法。文章中以具體例子舉出在溝通過程中,如何運用同理心來幫助對方得到支持與認同。同時分享了在溝通中的「一個動作兩個反應」的操作心法,並提供了對話範例,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同理心的應用。
Thumbnail
最近常在課程中分享同理心,每個階段對於「同理心」這三個字,都會有不同的解釋與收穫。我就以化繁為簡的方式,來跟大家分享這階段對於「同理心」的認識吧!在與朋友對話,或是跟同事討論事情時,我們的習慣都是馬上進入「解決問題」。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是不是覺得自己原本沒這個意思,怎麽講著講著對方就翻臉了?“ 所謂”説者無心,聽者有意”,溝通一直是人生必修課之一。 《非暴力溝通》點出了平常我們可能沒察覺到卻不經意傷害對方的用詞,用句,甚至可能造成聽者誤會原意,怒氣衝天,感覺受到强力批判而導致疏離。 使用善意的語言進行溝通就是非暴力溝通
Thumbnail
想要拒絕,又怕得罪對方?但若答應了,自己卻覺得委屈?被不當的對待,卻因害怕與對方發生衝突,而忍氣吞聲?這樣兩難的處境,你也有過嗎? 學會《零內耗溝通術》,讓我們從此不再害怕衝突,也不必忍到內傷。面對難以溝通的人,再也不心累! 《零內耗溝通術》這本書的英文名是「Talking on Egg
Thumbnail
同理心是指能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緒、想法和經歷的一種能力。 在人際交往中若能展現同理心,可促進更深層次的理解和信任。 以下是一些展現同理心的方法: 展現同理心需要時間和練習,但它可以極大地改善人際關係,增強彼此間的理解和信任。 全神貫注:將注意力集中在對方的言語和非言語溝通上。 眼神接觸:保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衝突,時常裝聾作啞而維持表面的和平, 但殊不知努力維持的和諧,卻始終進不到人的心裡去, 一輩子活在謊言中而留下內心的空虛感, 身而為人本來就可以有情緒, 但絕對不要以傷害人的姿態做溝通, "你可以有情緒,但不能夠傷害人", 而是利用衝突,看見彼此",然後越來越了解彼此後,連結更緊密的關係。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因誤解而感到挫折,渴望更和諧的交流方式? 你想在工作中更好地解決同事間的衝突嗎? 你想在在親密關係中,更理解對方到底為什麼會這樣想嗎?
Thumbnail
你好,今天我們來談談如何解決衝突與誤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與朋友、同事、家人之間的衝突和誤解在所難免,但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卻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技巧。 下面,我就來逐一解析一些關鍵點,幫助你更好的處理衝突與誤解。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溝通技巧很重要,但是要注意,只有外在的技巧改善溝通並不夠。本文分享從《同理心對話》學到的技巧,分成『說話者』及『聽者』,讓你從內心開始改善溝通,並達到更深層次的對話。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肯定存在著歧異,但造成人際關係的紛爭多半是「表達方式」出了問題,雖說我們時常說「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但有沒有可能盡量在表達的時候避免他人誤解或感到不舒服呢? 《換個方式說,壞事也能變好事》這本書便直指「表達技巧」中最重要的是顧慮對方的感受。無論是拒絕、建議、提問或是讚美,其實都
Thumbnail
談同理心,透過化繁為簡的方式,分享對於進入「解決問題」模式的認識及實際運用方法。文章中以具體例子舉出在溝通過程中,如何運用同理心來幫助對方得到支持與認同。同時分享了在溝通中的「一個動作兩個反應」的操作心法,並提供了對話範例,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同理心的應用。
Thumbnail
最近常在課程中分享同理心,每個階段對於「同理心」這三個字,都會有不同的解釋與收穫。我就以化繁為簡的方式,來跟大家分享這階段對於「同理心」的認識吧!在與朋友對話,或是跟同事討論事情時,我們的習慣都是馬上進入「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