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2|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為什麼和爸媽超容易吵架? 五大根因與小對策

推薦原因

如果你看到標題都點進來了,就代表你是苦主,花個 5分鐘看完他吧,至少有些小建議可以試試看 XD (其實這篇是去年po在臉書的文,現在看還是覺得蠻受用的,所以做了些小編修,重新轉貼發布於此)



自從與爸媽相處時間變多後,摩擦、爭論次數也隨之激增!最近餐桌上的爭執是關於改房子的事。

「你們要不要考慮改一下現在住的房子,上次爸自己在家跌倒,實在很危險」「幹嘛浪費錢改房子啊?我房子住的很好啊,沒什麼需要改的!」

我不死心繼續說,但當然沒有什麼好下場(就是話題被冷凍,等待重新出場的機會 XD)。這種場面,我相信閱讀本文的你一定也不陌生。

吵了幾次架之後,我對於他們難溝通的程度也開始起敬意(?),思考究竟要如何才能與他們有共識,並整理出下面幾個攻略(?),但本文重點其實是要大家換位思考好嗎~


你和爸媽受的教育不同,歷經的時代也不同,但你們之間有愛

攻略小技巧 :爸媽們其實很容易從家人的需求考量出發,用「阿孫就是愛亂跑,家裏這種地板,他很容易滑倒,很可憐捏!」這種提案說法通常會更容易被接受喔!

我爸媽現在70歲出頭,他們小時候是物資缺乏,連生存需求都未必可被滿足的年代。被灌輸的觀念是不會唸書,就趕快去工作賺錢,解決家裡兄弟姐妹們的吃飯問題。也因此對我爸媽來說,他們不大願意將金錢使用在『食』以外的需求。

他們常說「東西能用就好,幹嘛換呢?」對於現在的高齡者來說,現況所擁有的物質生活都是辛勤工作所換取的,得來不易,也因此,就較少考量提升基本生存以外的個人需求。反觀我和你,多是生長在物質較為充裕、教育普及的年代,往往追求的不僅止於基本生理與安全需求。

不過爸媽們倒是很容易會從家人的需求考量出發,下次可以試試看,從「子女」、「孫子」角度提出要求,如「你孫女就是愛亂跑啊,家裏這種地板,他很容易滑倒,最近又撞了幾次桌腳,身體又多了好幾個黑青,很可憐捏!」「我覺得外陽台裝個感應燈,對我比較方便啊」這種提案說法通常會更容易被接受喔!


你和爸媽有不同的人際圈,從他的好友或權威說的話下手

攻略小技巧 :運用親朋好友從中傳話,或是透由 LINE 家庭群組分享專家型文章潛移默化你想傳遞的觀念,也是蠻有用的一招!

坦白說,我和爸媽共處一室一天不超過三小時,生活中與我最密切的人是公司同事和朋友(我爸媽也有臉書,但我們沒有互加好友 XD)。同理,爸媽其實也有自己的生活圈 - 他們的手足、以前工作認識的同事、牌友、一起跳排舞的樓上鄰居,這些人平常與他們的言談互動,也對他們的思考模式與決定提供了一些影響。如果你剛好也認識他們其中耳根子比較軟的人,也請他們幫忙居中協調說服,幫你說幾句好話,有時候,爸媽也是會因為面子就屈服了 XD

如果剛好有社交恐懼,外加你和爸媽真的很難共處一室太久,或是話不投機三句多,也別氣餒!另一種方式溝通方式,是潛溝通— 透過LINE群組分享一些與你觀念相近的文章給他們,最好是還是醫生或教授寫的文章(我爸媽很吃這套),雖然當下他們不會馬上接受,但久而久之,其實也默默開始認同一些你的觀念了!


下面幾點,則是對自己內在與情緒的一些覺察,也一起分享給正在努力學習溝通的各位。


每個人都有投射,試著覺察並放下它

投射是個非常有影響力的心理機制,你會常把自己的想像與期待投射到他人身上嗎? 我以前超會!也常因此讓自己心情不美麗。

舉例來說,我認為食品安全很重要,同為愛吃一族的我們,我爸媽應該對食安也有同樣的高標準,但事實上不然。我不是我爸媽,我們也不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爸媽生活環境可能受限某些條件而無法套用與我相同的食安標準。

對他們來說,一些看似簡單的步驟,卻是你我無法想像/理解的困境。

你會說:一天工時超過八小時,哪有時間還去觀察爸媽的生活場景?好吧,但你至少可以停止把自己的投射、觀念無條件套用在他們的身上,多詢問他們為什麼這樣思考,對他們多一點了解,這也是減少爭吵的心法之一。


越親近的人越容易有情緒上的衝突。

「我上班很累了,為什麼回家還要跟你解釋那麼多啊?」 「我做的事還不是為你好?」

對著最親的家人,我們常沒有顧慮那麼多就說出口,甚至發出情緒勒索的訊號。是的,情緒是個很大可以討論的話題,也可能你是你家人情勒的對象。但不論是誰,如果在溝通過程中,覺察情緒狀態不平靜,都建議你說:「這件事,我們先緩緩,下次再討論」,並且強烈建議先離開現場,給彼此多點時間與空間,就不會不小心說出後悔的話,也自然有辦法更理性討論事情。


很多事就是習慣罷了

其實只要是人,都有些難以擺脫的壞習慣。我也知道晚上九點後吃零食是要不得的事,但只要打開Netflix就會忍不住打開一包洋芋片才覺得滿足。

對長者來說,規律生活習慣能帶來足夠的安全感,不管是好習慣或壞習慣。所以當你試著調整他們的飲食觀念、運動習慣,卻很難達成共識,也不要太苛求自己與爸媽。每個人都有些獲取生活小確幸的慰藉,一步一步慢慢來,你會發現我們都在成長進步中。

溝通這門課,真的很需要時間練習,不管是表達或聆聽,我也還在學習中。


最後,一個提醒是:「別忘記我們是在溝通,不代表我們可以為他們做決定。爸媽雖然老了,但是他們還是有自己的選擇權。」

如果你也有一些和爸媽溝通技巧的小撇步,歡迎來留言與我分享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