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讓人既渴望又抗拒

2021/12/2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嗨~今天要來聊聊「原生家庭」的議題。
我覺得在華人社會父母跟子女的關係還是比較緊密的,但這種緊密常一不小心就擦槍走火,靠得太近沒有意識到界線就容易踩進去,指責對方哪裡做得不好、哪裡需要修正、都是因為你怎樣才怎樣等等的。
有時候我們對於自己的缺點都輕輕放過了,但對別人卻無法容忍,希望對方是完美的,那到底你想導正的是對方還是自己呢?
一段良好的家庭關係能讓我們覺得有歸屬感;相反的過於緊密沒有界線的關係是會讓人抗拒、失去自我的。
為什麼大部分的家庭總是吵吵鬧鬧?我覺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

1.對彼此的期望不一樣

不只父母對我們有所期待,我們也對他們有期望。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完美爸媽的形象吧?而我們對於他們的想像也是從社會價值觀而來;期待媽媽溫柔、期待爸爸英勇,也期待他們用我們認為是愛的方式來愛我們,但現實就是不一樣啊!
像我爸對於愛這件事就不會掛在嘴邊,他也不像一般社會價值觀歌頌的父親形象,什麼女兒是上輩子的情人要捧在手心疼啊!對女兒很溫柔啊是女兒傻瓜之類的,沒有!
他就是個講話很直接,而且專愛講我痛處的人。
我以前一直很不理解這件事,我總想說為什麼我爸跟別人家的爸爸不一樣?還是我是撿回來的?連我媽都會說:「你爸怎這樣,女兒不是上輩子的情人嗎?」
對,我就是被這句話洗腦,一直期待我爸用女兒傻瓜的方式來愛我。
女兒傻瓜:非常疼愛、極度順從女兒的爸爸。
但我爸就不是這樣的人啊,所以就算我等一輩子、跟他溝通一百次,他也不會變那個模樣,我只能跟真實的他相處,而不是用社會上歌頌的父親形象來理解他。
雖然我爸講話很直接,但只要我一有事情,他就會馬上衝來我身旁,我需要甚麼他能力可及也都會滿足我,我現在才理解這才是他愛我的方式。
同樣父母也會用他們以為的行為模式來判斷你是否孝順、愛他們啊,我只能說每個人表達愛的方式都不同,我們需要的是理解彼此,而不是用自己的想像來衡量對方。
再來也有一部分是因為:

2.成長背景、思維方式的不同

我們爸媽那個年代比較是權威式教育,權威者說一是一,不容反抗。
但現在越來越主張個人意識、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去反思,別人給的東西一定對嗎?適合自己嗎?他說的我要照做嗎?
我們多了很多彈性思考的空間,當然也不是說,父母那輩的價值觀就一定錯,只是時空背景不同,有些思考方式不適合套到現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不用去強分個對錯,爭個輸贏,逞了口舌之快,輸了關係又如何呢?
最後我覺得還有一點是因為我們習慣了:

3.既定的溝通模式

譬如媽媽今天唸你,你不高興就反嗆她一句:「阿你上次自己還不是怎樣怎樣,為什麼我不行?」
別人一說你就慣性防衛,這除了跟對方的語氣有關,也是人類生存本能之一,但如果我們跟機器人一樣,碰到A就自動觸發B,那就失去了修正自己行為的機會。
很多時候我們會回嘴單純是因為情緒上過不去,對方說到你的痛處,你也不想讓她好過於是也戳戳她的痛處,以消心頭之氣,但這真的會消氣嗎?通常是越吵越激烈吧?
所以下一次如果能意識到自己在迴圈裡就能決定是否要跳出來,用另外一種方式對待對方,讓彼此關係能更和諧。
這件事說起來輕鬆,做起來確實需要覺察力跟自控能力,但我們只要知道這世界上最容易改變的只有自己,永遠別想去改變對方,很多事就能看淡很多啦!
好啦,以上是我觀察到關於家庭的情感糾葛,不知道你的家庭是否幸福美滿呢?歡迎你跟我分享你遇到的狀況唷!

也歡迎你來收聽Podcast,我們下篇文章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會員
104內容數
你有多了解自己呢?自我對話是了解自己的途徑之一,在這個專欄會跟你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希望能一起成為成熟大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