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讓人既渴望又抗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嗨~今天要來聊聊「原生家庭」的議題。

我覺得在華人社會父母跟子女的關係還是比較緊密的,但這種緊密常一不小心就擦槍走火,靠得太近沒有意識到界線就容易踩進去,指責對方哪裡做得不好、哪裡需要修正、都是因為你怎樣才怎樣等等的。

有時候我們對於自己的缺點都輕輕放過了,但對別人卻無法容忍,希望對方是完美的,那到底你想導正的是對方還是自己呢?

raw-image
一段良好的家庭關係能讓我們覺得有歸屬感;相反的過於緊密沒有界線的關係是會讓人抗拒、失去自我的。


為什麼大部分的家庭總是吵吵鬧鬧?我覺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

1.對彼此的期望不一樣

不只父母對我們有所期待,我們也對他們有期望。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完美爸媽的形象吧?而我們對於他們的想像也是從社會價值觀而來;期待媽媽溫柔、期待爸爸英勇,也期待他們用我們認為是愛的方式來愛我們,但現實就是不一樣啊!

像我爸對於愛這件事就不會掛在嘴邊,他也不像一般社會價值觀歌頌的父親形象,什麼女兒是上輩子的情人要捧在手心疼啊!對女兒很溫柔啊是女兒傻瓜之類的,沒有!

他就是個講話很直接,而且專愛講我痛處的人。

我以前一直很不理解這件事,我總想說為什麼我爸跟別人家的爸爸不一樣?還是我是撿回來的?連我媽都會說:「你爸怎這樣,女兒不是上輩子的情人嗎?」

對,我就是被這句話洗腦,一直期待我爸用女兒傻瓜的方式來愛我。

女兒傻瓜:非常疼愛、極度順從女兒的爸爸。

但我爸就不是這樣的人啊,所以就算我等一輩子、跟他溝通一百次,他也不會變那個模樣,我只能跟真實的他相處,而不是用社會上歌頌的父親形象來理解他。

雖然我爸講話很直接,但只要我一有事情,他就會馬上衝來我身旁,我需要甚麼他能力可及也都會滿足我,我現在才理解這才是他愛我的方式。

同樣父母也會用他們以為的行為模式來判斷你是否孝順、愛他們啊,我只能說每個人表達愛的方式都不同,我們需要的是理解彼此,而不是用自己的想像來衡量對方。



再來也有一部分是因為:

2.成長背景、思維方式的不同

我們爸媽那個年代比較是權威式教育,權威者說一是一,不容反抗。

但現在越來越主張個人意識、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去反思,別人給的東西一定對嗎?適合自己嗎?他說的我要照做嗎?

我們多了很多彈性思考的空間,當然也不是說,父母那輩的價值觀就一定錯,只是時空背景不同,有些思考方式不適合套到現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不用去強分個對錯,爭個輸贏,逞了口舌之快,輸了關係又如何呢?



最後我覺得還有一點是因為我們習慣了:

3.既定的溝通模式

譬如媽媽今天唸你,你不高興就反嗆她一句:「阿你上次自己還不是怎樣怎樣,為什麼我不行?」

別人一說你就慣性防衛,這除了跟對方的語氣有關,也是人類生存本能之一,但如果我們跟機器人一樣,碰到A就自動觸發B,那就失去了修正自己行為的機會。

很多時候我們會回嘴單純是因為情緒上過不去,對方說到你的痛處,你也不想讓她好過於是也戳戳她的痛處,以消心頭之氣,但這真的會消氣嗎?通常是越吵越激烈吧?

所以下一次如果能意識到自己在迴圈裡就能決定是否要跳出來,用另外一種方式對待對方,讓彼此關係能更和諧。

這件事說起來輕鬆,做起來確實需要覺察力跟自控能力,但我們只要知道這世界上最容易改變的只有自己,永遠別想去改變對方,很多事就能看淡很多啦!


好啦,以上是我觀察到關於家庭的情感糾葛,不知道你的家庭是否幸福美滿呢?歡迎你跟我分享你遇到的狀況唷!



也歡迎你來收聽Podcast,我們下篇文章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最好的知己
9會員
108內容數
你有多了解自己呢?自我對話是了解自己的途徑之一,在這個專欄會跟你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希望能一起成為成熟大人~
最好的知己的其他內容
2025/02/21
醫院的任務不只是救人,還得營利才能救更多人。 而外傷重症中心的硬傷,正是救越多人、賠越多錢,因為要動用非常多資源。 所以當白江赫(白教授)做的事情,無法為醫院帶來「實際可見」的收益時,所有人都想把他踢掉! 即便他醫術高明、救人心切,幫醫院的死亡率降了很多,在利益面前,也只被眾人稱為"瘋子"
Thumbnail
2025/02/21
醫院的任務不只是救人,還得營利才能救更多人。 而外傷重症中心的硬傷,正是救越多人、賠越多錢,因為要動用非常多資源。 所以當白江赫(白教授)做的事情,無法為醫院帶來「實際可見」的收益時,所有人都想把他踢掉! 即便他醫術高明、救人心切,幫醫院的死亡率降了很多,在利益面前,也只被眾人稱為"瘋子"
Thumbnail
2025/02/07
朋友來找我訴苦。 :「昨天我爸媽又吵架了,唉~」 :『吵什麼啊?』 反正我爸最後說了一句: 「再吵我就打你!」 :『這麼誇張?你媽什麼反應?』 : 「當然覺得委屈啊!」 :『然後呢?』 : 「就沒有然後了...」
2025/02/07
朋友來找我訴苦。 :「昨天我爸媽又吵架了,唉~」 :『吵什麼啊?』 反正我爸最後說了一句: 「再吵我就打你!」 :『這麼誇張?你媽什麼反應?』 : 「當然覺得委屈啊!」 :『然後呢?』 : 「就沒有然後了...」
2024/12/27
在《永夜星河》中,我們重新思考愛的真正意義,不再偏重於兩性之間的依附或犧牲,而是強調愛自己、自我和解的重要性。 角色子期的成長過程讓我們明白,只有直視自己的脆弱,才能開始自我救贖,並在此基礎上達到真正的愛。
Thumbnail
2024/12/27
在《永夜星河》中,我們重新思考愛的真正意義,不再偏重於兩性之間的依附或犧牲,而是強調愛自己、自我和解的重要性。 角色子期的成長過程讓我們明白,只有直視自己的脆弱,才能開始自我救贖,並在此基礎上達到真正的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什麼是家呢?是我們受傷時感覺可以無條件包容我們的地方,是我知道你會一直都在,你會告訴我「孩子,沒事的,爸爸媽媽永遠愛你、支持你,會盡自己所能陪著你」。 但有多少家庭能提供給孩子這種安全感呢?
Thumbnail
什麼是家呢?是我們受傷時感覺可以無條件包容我們的地方,是我知道你會一直都在,你會告訴我「孩子,沒事的,爸爸媽媽永遠愛你、支持你,會盡自己所能陪著你」。 但有多少家庭能提供給孩子這種安全感呢?
Thumbnail
每個人,在邁向成熟的過程,需要經歷的就是修復與父母的關係議題。 事實上和父母的關係議題好壞,也會不自覺的投射相同的行為模式,或情感糾葛到伴侶、工作的職場環境上。 因為我們都來自於家庭,而一個孩子從小在父-母-子女的核心三角關係中的定位,還有定位下的互動方式,就很容易內化成孩子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覺的會
Thumbnail
每個人,在邁向成熟的過程,需要經歷的就是修復與父母的關係議題。 事實上和父母的關係議題好壞,也會不自覺的投射相同的行為模式,或情感糾葛到伴侶、工作的職場環境上。 因為我們都來自於家庭,而一個孩子從小在父-母-子女的核心三角關係中的定位,還有定位下的互動方式,就很容易內化成孩子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覺的會
Thumbnail
嗨~今天要來聊聊「原生家庭」的議題。 我覺得在華人社會父母跟子女的關係還是比較緊密的,但這種緊密常一不小心就擦槍走火,靠得太近沒有意識到界線就容易踩進去,指責對方哪裡做得不好、哪裡需要修正、都是因為你怎樣才怎樣等等的。 為什麼大部分的家庭總是吵吵鬧鬧?
Thumbnail
嗨~今天要來聊聊「原生家庭」的議題。 我覺得在華人社會父母跟子女的關係還是比較緊密的,但這種緊密常一不小心就擦槍走火,靠得太近沒有意識到界線就容易踩進去,指責對方哪裡做得不好、哪裡需要修正、都是因為你怎樣才怎樣等等的。 為什麼大部分的家庭總是吵吵鬧鬧?
Thumbnail
Photo by Caroline Hernandez on Unsplash ⁡很多人在生涯選擇上,都會受到父母期望的影響,當自己沒有朝父母想要的方向前進時,心裡會有自我實現,但心裡又默默感到罪惡的感受。 ⁡即使已經是一個成人男性或女性,潛意識裏還是會不斷追尋父母對自己的認同,希望父母支持自己的決
Thumbnail
Photo by Caroline Hernandez on Unsplash ⁡很多人在生涯選擇上,都會受到父母期望的影響,當自己沒有朝父母想要的方向前進時,心裡會有自我實現,但心裡又默默感到罪惡的感受。 ⁡即使已經是一個成人男性或女性,潛意識裏還是會不斷追尋父母對自己的認同,希望父母支持自己的決
Thumbnail
我們的社會,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年代不可考),流行一種父母要和孩子作朋友的教養觀念,所以父不是父不是母、孩子不是孩子.... 這樣有什麼影響呢?許多孩子的心裡都沒有感受到可靠及值得信任的父母親,卻年紀小小就必須當父母親的閨蜜,不是聽父親說些對人生喪志的話,就是聽母親對人生的諸多失望....
Thumbnail
我們的社會,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年代不可考),流行一種父母要和孩子作朋友的教養觀念,所以父不是父不是母、孩子不是孩子.... 這樣有什麼影響呢?許多孩子的心裡都沒有感受到可靠及值得信任的父母親,卻年紀小小就必須當父母親的閨蜜,不是聽父親說些對人生喪志的話,就是聽母親對人生的諸多失望....
Thumbnail
我的家庭氣氛很不和諧、爸媽感情不睦。爸媽常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連從小到大的家庭出遊,自從我有記憶以來,沒有一次爸媽不發生激烈爭吵的。他們之間的問題太理不清。大概從高中開始,爸媽會在和我獨處的時候,跟我訴說他們的困境,說另一方的不是。
Thumbnail
我的家庭氣氛很不和諧、爸媽感情不睦。爸媽常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連從小到大的家庭出遊,自從我有記憶以來,沒有一次爸媽不發生激烈爭吵的。他們之間的問題太理不清。大概從高中開始,爸媽會在和我獨處的時候,跟我訴說他們的困境,說另一方的不是。
Thumbnail
  有句古諺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在年齡漸長的時光中,深深感受到天下不是的父母還不算稀少的。   先別急著否定,我清楚養孩子有多辛苦。   相較於美國歐洲的父母,亞洲父母較難認知「孩子是獨立個體」這件事,當然包括我的父母親,小至飲食,大致穿著、交友,甚至人生規劃,想必大家對於這類的爭執點並不陌生。
Thumbnail
  有句古諺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在年齡漸長的時光中,深深感受到天下不是的父母還不算稀少的。   先別急著否定,我清楚養孩子有多辛苦。   相較於美國歐洲的父母,亞洲父母較難認知「孩子是獨立個體」這件事,當然包括我的父母親,小至飲食,大致穿著、交友,甚至人生規劃,想必大家對於這類的爭執點並不陌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