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大腦需要的幸福食物》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全球第一位集心理、營養和烹飪於一身的
營養精神醫學專家著作!

●食物會直接和間接的影響我們的大腦。

當食物由微生物群系分解為發酵且能消化的物質後,其成分會直接影響我們討論過的神經傳導物質,例如血清素、多巴胺和γ-氨基丁酸,而這些物質會進入大腦,影響我們的思考和感受。

食物分解後的成分,也可以直接穿過腸壁,進入血液中,而某些代謝物質能用這種方式影響腦部。

食物對大腦最深遠的影響是透過其對於腸道細菌的影響。

有些食物會促進益菌的生長,有些則會抑制。

因此,食物是最具潛力的心理疾病藥物之一,有時飲食方面的介入,就能達到和特定藥物相似的效果,成本相較之下極低,幾乎沒有副作用。

另一方面,食物也可能讓我們情緒低落:特定類型的食物和飲食模式,可能會對腸道微生物群系和心理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雖然生理疾病可能帶來心理症狀,但我們知道事情不只如此。

身體遙遠部位的細微改變,都可能會影響大腦。

這類遠距關係中最深刻的,就是大腦和腸道間的連結。

幾世紀以前,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就注意到這個連結,因此警告人們:「消化不良是罪惡的根源。」、「死神坐在腸道中。」

如今,我們發現他說的一點也沒錯。

雖然相關研究尚在萌芽階段,近年來卻已證實是醫學中成果最豐碩的領域,也是影響心理學中最有意思的連結。

 

●腸道的細菌之所以對心理健康影響深遠,主要的原因是它們負責生成許多腦部化學物質。

假如缺乏正常的腸道細菌,多巴胺、血清素、麩胺酸鹽、Y-氨基丁酸(GABA)等神經傳導物質的生成就會受影響,而這些神經傳導物質對於調節情緒、記憶力和專注力都至關緊要。

 

●假如你罹患腸道引起的憂鬱症,該如何改變腸道的微生物菌群,恢復健康的心理狀態呢?

關鍵在於提升飲食中的益生菌和益菌生。

益生菌是活著的細菌,食用後可以帶來健康的益處。

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含有能幫助身體和大腦的益菌。

2017年,美國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醫學院的動物實驗指出,優酪乳中常見的乳酸菌可以消除實驗室老鼠的憂鬱症。

這種細菌通常會出現在益生菌保健品的成分之中。

而最近的研究指出,在人類身上也有類似的發現。

益菌生本質上就是益菌的食物,是我們人類無法消化、但腸道中的益菌可以消化的一種纖維。

若希望益生菌發揮效益,最好在腸道中提供它們可以消化的益菌生食物。益生菌會分解益菌生,形成短鏈的脂肪酸,減輕腸道發炎、阻礙癌細胞生長,並促進健康的細胞生長。

 

●為什麼糖會導致憂鬱呢?

為了生存和運作,大腦仰賴我們吃的食物來提供葡萄糖。

在24小時內,大腦只需要62公克的葡萄糖就能運作,這對於擁有至少一千億個細胞的器官來說,簡直有效率得不可思議。

你可以輕易從健康的原型食物達到這樣的標準。

不健康的加工食品(例如烘焙食品和麵包)充滿過多的精緻糖類,通常是高果糖玉米糖漿,食用後會帶給大腦過多的葡萄糖。

這樣的「糖潮」可能導致腦部發炎,引發憂鬱。

 

●科學證實,許多人工甘味劑都和憂鬱症有關:一項研究顯示,食用人工甘味劑的人(通常是透過健怡飲品)和不喝飲料的人相比,憂鬱程度更高。

更糟的是,許多研究證實,人工甘味劑對腦部來說可能具有毒性,會改變大腦中調控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

阿斯巴甜是許多受歡迎健怡飲品添加的甘味劑 (包含健怡可樂),被證實造成被證實造成的傷害特別嚴重。

 

●炸物就像心情殺手,因為油炸時用的油脂通常不是好油。

近年來,關於脂肪的論點已經從「所有的脂肪都不健康」,轉變為更清楚區分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壞脂肪」(例如人造奶油、酥油和氫化油)以及幫助預防疾病的「好脂肪」(例如酪梨、杏仁和橄欖油)。

 

●缺乏葉酸的患者最容易出現憂鬱症狀。

研究顯示,一個人的葉酸濃度越高,憂鬱的程度就越低。

除了影響海馬迴外,葉酸也可能影響血清素的合成,而憂鬱症患者的血清素濃度通常較低。

因此,適時補充維生素 B 1 2 和葉酸才能避免或治療憂鬱症。

多吃充足的葉菜類、柑橘科水果、香蕉、酪梨、十字花科蔬菜、蘆筍、堅果、種子、魚類和貝類吧。

 

●2017年,賈斯汀.拉(Justin La)和團隊回顧1977年到2017年間,關於飲食如何影響男性性健康的科學研究。

他們發現,西式飲食和精子品質低落,以及勃起障礙發生率較高相關。

肥胖或過重的男性一旦轉換為低脂肪、低卡路里的飲食,就能改善勃起問題,並提高睪固酮濃度。

另一項研究顯示,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飲食可以改善性功能,而在勃起功能和性渴望方面的改善能維持將近1年。

西式飲食的盛行,與一般男性大眾的精子數降低脂間有所關聯。

男性精子數大幅降低,在北美、歐洲、澳洲和紐西蘭降幅都達到59%。

2019年,歐洲人類生殖與胚胎年會中發布一項新研究,指出和健康飲食的男性相比,飲食以高脂肪為主的男性精子數大約少了2560萬。

2012年,溫蒂.羅賓斯(Wendie Robbins)和團隊發現,如果在標準的西式飲食中加入核桃,就能改善精子的品質、活力和外型。

一項2018年的研究證實,在西式飲食加入每天60克(略多於4分之1杯)的混合堅果,就能改善精子數量和精子的品質。

 

~烏瑪.納多(Uma Naidoo)/精神科醫生(哈佛醫學院畢業)、專業廚師(劍橋廚藝學校畢業)及營養專家(康乃爾大學畢業)。目前擔任美國麻省總醫院營養與生活方式精神醫學科主任、麻省醫學中心營養精神醫學科主任,並於劍橋廚藝學校任教。
~《大腦需要的幸福食物:有效對抗焦慮、健忘、失眠、提升記憶力與性慾, 哈佛醫生親身實證的最強食物》
~《THIS IS YOUR BRAIN ON FOOD:An Indispensable Guide to the Surprising Foods That Fight Depression, Anxiety, PTSD, OCD, ADHD, and More.》

 

#大腦需要的幸福食物 #大腦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大腦需要的幸福食物》】↓↓
https://shopsquare.co/30oM5

【金石堂購買《大腦需要的幸福食物》】↓↓
https://easyfun.biz/2wd16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avatar-img
354會員
2.1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偶希都理 的其他內容
★你是獅型人、熊型人,還是狼型人? 簡單說,時型就是在特定時間起床與就寢的生物特質, 能透露你個人生理時鐘的晝夜偏好。   ●你是哪一型? 瞭解自己的時型,對於能不能睡得好很關鍵。 你如果試過各種方法仍然睡不好,可能就是從來沒有瞭解過自己的時型。簡單來說,時型就是在特定時間起床與睡覺的生物特
★健康的腸道一天可以撲滅五千個癌細胞。 糖尿病、過敏性鼻炎、癌症、大腦發育,都和腸道有關。 ●九成腸內菌,出生後就不會改變 根據最新研究,人體約九成腸內細菌無法靠培養所得,這些細菌幾乎都是我們身邊十分普遍的土壤菌。 也就是說人自從呱呱落地後,腸內細菌便未曾改變。 我們常聽到「改善腸內環境」與「腸內細
★滅絕才是規矩。倖存算是例外。 ─卡爾‧薩根(Carl Sagan,天文學家) ●很有可能你偶爾也會覺得心情低落。 也許是輕微程度的焦慮而心神不寧,或者三不五時覺得排山倒海的恐懼感襲來,讓你完全難以招架。 也許到了某一天,萬事萬物都失去意義,幾乎難以自己離開床鋪。 想想看,這實在是有點奇怪,因為我們
★在心中培育安心感的種子吧! ●總是莫名感到不安? 總是很嗨、很興奮? 動不動就覺得累了? 肩膀很痠,頭很痛? 胃腸疲弱,容易吃壞肚子? 與人相處時太費神,事後筋疲力盡? 很敏感,容易受到氣味、聲音、光線和人的影響? 這些問題很可能都跟你的自律神經息息相關! 自律神經一旦失調,各種身心疾病就會隨之而
★你知道如何減肥,但你不知道如何變成「瘦子」。
★重塑大腦,戰勝慢性疼痛的4M終極配方! ●因為「我的疼痛明明是在受傷之後才產生的!」 於是產生了一個根深柢固的信念:「受傷才是我痛的原因,只要把這個傷治療好了,我的痛就會好。」 這邏輯乍聽之下沒錯,一般人都是這樣想的;根據你的經驗法則,大部分的痛確實這樣都會好,但超過3個月的慢性疼痛則不然! 因為
★你是獅型人、熊型人,還是狼型人? 簡單說,時型就是在特定時間起床與就寢的生物特質, 能透露你個人生理時鐘的晝夜偏好。   ●你是哪一型? 瞭解自己的時型,對於能不能睡得好很關鍵。 你如果試過各種方法仍然睡不好,可能就是從來沒有瞭解過自己的時型。簡單來說,時型就是在特定時間起床與睡覺的生物特
★健康的腸道一天可以撲滅五千個癌細胞。 糖尿病、過敏性鼻炎、癌症、大腦發育,都和腸道有關。 ●九成腸內菌,出生後就不會改變 根據最新研究,人體約九成腸內細菌無法靠培養所得,這些細菌幾乎都是我們身邊十分普遍的土壤菌。 也就是說人自從呱呱落地後,腸內細菌便未曾改變。 我們常聽到「改善腸內環境」與「腸內細
★滅絕才是規矩。倖存算是例外。 ─卡爾‧薩根(Carl Sagan,天文學家) ●很有可能你偶爾也會覺得心情低落。 也許是輕微程度的焦慮而心神不寧,或者三不五時覺得排山倒海的恐懼感襲來,讓你完全難以招架。 也許到了某一天,萬事萬物都失去意義,幾乎難以自己離開床鋪。 想想看,這實在是有點奇怪,因為我們
★在心中培育安心感的種子吧! ●總是莫名感到不安? 總是很嗨、很興奮? 動不動就覺得累了? 肩膀很痠,頭很痛? 胃腸疲弱,容易吃壞肚子? 與人相處時太費神,事後筋疲力盡? 很敏感,容易受到氣味、聲音、光線和人的影響? 這些問題很可能都跟你的自律神經息息相關! 自律神經一旦失調,各種身心疾病就會隨之而
★你知道如何減肥,但你不知道如何變成「瘦子」。
★重塑大腦,戰勝慢性疼痛的4M終極配方! ●因為「我的疼痛明明是在受傷之後才產生的!」 於是產生了一個根深柢固的信念:「受傷才是我痛的原因,只要把這個傷治療好了,我的痛就會好。」 這邏輯乍聽之下沒錯,一般人都是這樣想的;根據你的經驗法則,大部分的痛確實這樣都會好,但超過3個月的慢性疼痛則不然! 因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腸道微生物是我們身體的「第二大腦」,對於健康至關重要,不僅幫助消化,還合成維生素、影響免疫系統與情緒。19世紀,艾利·梅奇尼可夫首次發現腸道菌群對健康的重要性,然而其研究被一度忽視。隨著抗生素濫用帶來的後遺症顯現,科學家開始重新審視腸道微生物的價值。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中,壓力、不安、焦慮和失眠等問題成為許多人生活中的常態。雖然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多種多樣,包括心理治療、運動、飲食調整和藥物治療,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腸道健康與心理健康的密切聯繫,特別是益生菌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益生菌對心理健康的神奇效益。
Thumbnail
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群與心理健康之間存在密切聯繫。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群能減少炎症並促進神經傳導物質的生成,從而影響情緒和壓力反應。短鏈脂肪酸和多種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和多巴胺)在這一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保持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群可通過健康飲食、充足睡眠和規律運動來實現,這對心理健康有深遠影響。
腸道菌落形成之菌-腸-腦軸(microbiota-gut-brain-axis)調控身體的神經傳導、內分泌、消化、代謝、免疫作用、因此與全身之各種生理及疾病都有密切的關聯。 腸道菌落功能: 1.製造血清素:血清素是大腦內能讓心情愉悅的重要激素,而部分的腸道益生菌會製造血清素相關物質。
Thumbnail
第二章 : 人類的微生物群:最近發現的器官 過往發現微生物作用的學者,讓大家知道避免接觸並殺死微生物,就能避免某些疾病,因此開始想要消除微生物,並建立的許多措施,雖帶來健康,卻也讓「細菌」開始惡名昭彰,直接與疾病畫上等號。但如此卻忽略一個事實:「我們的身體必須在充滿微生物的環境下,才能發展完
Thumbnail
腸道微生物群的不平衡會對情緒和整體心理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腸道和大腦之間有一個複雜的通訊網絡,稱為腸-腦軸,它在調節情緒和影響大腦功能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當腸道細菌的平衡被破壞時,會導致有害物質的產生和炎症,進而影響大腦功能和情緒調節。例如,有害細菌的過度生長會產生毒素,進入血液並到達大腦,可能導致焦
Thumbnail
“你今天吃的東西在24小時之內,就將會衝擊到你明天的微生物體”   這部影片很有趣 腸道是人的第二個腦 不是大腦決定你想選擇的食物 而是自己養出來的腸道決定的 科學數據顯示 腸道每天都需要蔬果多樣性的纖維 纖維不足 微生物會吃腸道黏膜 黏膜被破壞 就容易發炎致病   吃很多糖就
Thumbnail
最近一篇發表在《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發現,每天吃由菊粉和低聚果糖組成的益生元,12週後可提升認知能力 [Nat. Commun., 15, 1859 (2024)]。
Thumbnail
市面上的益生菌產品琳瑯滿目,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益生菌呢? 在這篇文章中,會介紹一些網友在PTT推薦的腸胃益生菌品牌,並分析他們的優缺點 腸道的菌叢平衡往往影響著腸胃的健康,已經有許多研究表示服用一定劑量、特定的益生菌能幫助腸道XX,已知的益生菌功效包括幫助消化、調整腸道菌叢的作用,還有一些比較知名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對飲食的重要性與正向循環的心得與整理,提到了腸道對情緒、自制力和生產力的影響。同時,文章也提到了如何通過飲食的改變來影響多巴胺等激素的穩定分泌,從而使我們在生活中感到更快樂和更積極。☀️心態轉變:腸道是人類的第二大腦,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自制力與生產力過去以來,我一直沒有正視腸道的真正
Thumbnail
腸道微生物是我們身體的「第二大腦」,對於健康至關重要,不僅幫助消化,還合成維生素、影響免疫系統與情緒。19世紀,艾利·梅奇尼可夫首次發現腸道菌群對健康的重要性,然而其研究被一度忽視。隨著抗生素濫用帶來的後遺症顯現,科學家開始重新審視腸道微生物的價值。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中,壓力、不安、焦慮和失眠等問題成為許多人生活中的常態。雖然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多種多樣,包括心理治療、運動、飲食調整和藥物治療,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腸道健康與心理健康的密切聯繫,特別是益生菌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益生菌對心理健康的神奇效益。
Thumbnail
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群與心理健康之間存在密切聯繫。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群能減少炎症並促進神經傳導物質的生成,從而影響情緒和壓力反應。短鏈脂肪酸和多種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和多巴胺)在這一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保持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群可通過健康飲食、充足睡眠和規律運動來實現,這對心理健康有深遠影響。
腸道菌落形成之菌-腸-腦軸(microbiota-gut-brain-axis)調控身體的神經傳導、內分泌、消化、代謝、免疫作用、因此與全身之各種生理及疾病都有密切的關聯。 腸道菌落功能: 1.製造血清素:血清素是大腦內能讓心情愉悅的重要激素,而部分的腸道益生菌會製造血清素相關物質。
Thumbnail
第二章 : 人類的微生物群:最近發現的器官 過往發現微生物作用的學者,讓大家知道避免接觸並殺死微生物,就能避免某些疾病,因此開始想要消除微生物,並建立的許多措施,雖帶來健康,卻也讓「細菌」開始惡名昭彰,直接與疾病畫上等號。但如此卻忽略一個事實:「我們的身體必須在充滿微生物的環境下,才能發展完
Thumbnail
腸道微生物群的不平衡會對情緒和整體心理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腸道和大腦之間有一個複雜的通訊網絡,稱為腸-腦軸,它在調節情緒和影響大腦功能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當腸道細菌的平衡被破壞時,會導致有害物質的產生和炎症,進而影響大腦功能和情緒調節。例如,有害細菌的過度生長會產生毒素,進入血液並到達大腦,可能導致焦
Thumbnail
“你今天吃的東西在24小時之內,就將會衝擊到你明天的微生物體”   這部影片很有趣 腸道是人的第二個腦 不是大腦決定你想選擇的食物 而是自己養出來的腸道決定的 科學數據顯示 腸道每天都需要蔬果多樣性的纖維 纖維不足 微生物會吃腸道黏膜 黏膜被破壞 就容易發炎致病   吃很多糖就
Thumbnail
最近一篇發表在《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發現,每天吃由菊粉和低聚果糖組成的益生元,12週後可提升認知能力 [Nat. Commun., 15, 1859 (2024)]。
Thumbnail
市面上的益生菌產品琳瑯滿目,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益生菌呢? 在這篇文章中,會介紹一些網友在PTT推薦的腸胃益生菌品牌,並分析他們的優缺點 腸道的菌叢平衡往往影響著腸胃的健康,已經有許多研究表示服用一定劑量、特定的益生菌能幫助腸道XX,已知的益生菌功效包括幫助消化、調整腸道菌叢的作用,還有一些比較知名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對飲食的重要性與正向循環的心得與整理,提到了腸道對情緒、自制力和生產力的影響。同時,文章也提到了如何通過飲食的改變來影響多巴胺等激素的穩定分泌,從而使我們在生活中感到更快樂和更積極。☀️心態轉變:腸道是人類的第二大腦,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自制力與生產力過去以來,我一直沒有正視腸道的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