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8/25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愛情消失的5個步驟

很多人在一段感情痛苦地結束後,才迷茫地問起:「我們最初這麼開心,為什麼會走到這一步?」

似乎很少人可以非常具體地回答這個問題。但事實上,愛的消失,確實有跡可循。

今天,我們就來拆分一下,其中一種比較常見的、愛消失的路徑。看清這條路徑,我們會有更多把愛留存下來的機會。

第零步:差異顯現。

消失進度:6.9%

熱戀期的第一盆冷水,往往來自「差異」。畢竟靠得越近、相處時間越久,被多巴胺和內啡肽營造出來的完美泡沫總會被戳破,然後你會想起「世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這句樸素真理。

具體來看,有幾種差異尤其需要注意:「你們對未來的規劃相差多少?」、「你們對生活的追求相差多少?」、「你們獲得快樂的方式相差多少?」、「你們對世界的理解相差多少?」、「你們喜歡的音樂風格相差多少?」。

這些問題分別指向了人生追求、未來規劃、價值觀、信仰和審美,是真正會撼動關係的問題。

岔路口:

是否可以溝通、包容,並且有興趣理解對方持有的新觀點。

其實,雖然我們把這些差異看作是愛消失的開端,但事實上它對關係的損害是可逆的,甚至還可能有促進作用。關鍵是看關係雙方如何對待必將面對的「差異」。

假如大家無法對差異進行坦誠的溝通和包容,那這確實會是裂痕開始的地方。

有親密關係學者認為,即使是還存在著強烈的愛情,但無法達成共識的生活目標,最終也會把這愛情消耗掉。你們很可能一邊愛著,一邊往相反的方向苦苦掙扎,眼巴巴地看著在這拉扯中,愛逐漸消亡(Bonior, 2020)。

而假如把差異顯現當作是更進一步瞭解對方的契機,這反而會給大家注入新鮮感,或許還可以讓熱戀期繼續延長。


第一步:感到失望。

消失進度:20%

假如差異無法被彌合和包容,失望感就會隨之產生。一切失望都源自預期和現實之間的離心力,具體來說可能會發生在一些「ta竟然是這樣的人」、「ta怎麼不那麼做」、「ta為什麼會做出這種事」等瞬間。

有時候,失望也來自于對伴侶有了不切實際的期望,比較典型的比如有 ——

· 期待每一次性愛都要很完美。

· 期待永遠不會有爭吵。

· 期待自己不說對方也能完成理解自己。

· 期待對方每時每刻都掛念自己。

等等。

其實,失望有時候是愛的深度。畢竟如果沒有那麼愛對方、相信對方,也許根本也不會有那麼多期待和幻想。

岔路口:

是否可以收回自己過高的期待,

是否可以不把失望看得太嚴重。

有失望不一定是壞事,相反,我們要明白這是必然會發生的事,只需要看看周圍人的愛情,就會發現失望是愛的其中一門必修課。

同時,如果你總覺得伴侶無法滿足你的期待,也可以問多自己一句:「換過來,我能做到這些事情嗎?」

用平常心去對待有落差的時刻,這種更成熟的姿態也許會讓愛更健康。


第二步:感到無聊。

消失進度:40%

當兩個人持續地相愛,一段時間以後,首先會經歷失望,進而很可能,就會覺得「激情變淡了」,也就是,感到無聊。

這是人之常情,過於頻繁的浪漫活動、太長時間的一起相處、不再對對方抱有好奇心等,都會讓人習慣於親密關係,從而降低了對伴侶的興奮感和欲望(Cherry, 2022)。

具體會表現在覺得對方沒有那麼多讓自己驚喜的時刻了,或者慢慢地不再會從內心感歎「ta真好啊」了,也有可能性生活減少、也不再徹夜聊天、甚至普通接吻牽手都變得可有可無。

有時候你會發現,內心有一種聲音:「怎麼有點沒勁兒。」

岔路口:

是否還願意主動創造積極的回憶和經歷?

「忘了對方有多好,忘了曾經有多快樂」這種事,往往就是在無聊的階段裡開始發生的。

所以,如果你們依然願意主動在逐漸模式化的相處裡創造不一樣的、積極的回憶和經歷,很可能會再重新喚起關於「快樂」、「新鮮」的回憶。

這正是許多情侶會約定定期去旅行、輪流設置有儀式感的約會、或者每個週末住不同的酒店的原因。


第三步:感到厭煩。

消失進度:60%

雖然無聊會讓人更難覺察伴侶的好,但由於人天生對負面資訊更為敏感,所以前文提到的差異和失望,並不會因為無聊而變得鈍感。

這將會導致你在越來越難覺知對方的「好」的同時,「嫌棄」和「討厭」又變得越來越多。此消彼長間,快的話可能就在半年之後,就有許多人會發現:「我當初是不是瞎了眼?」

性欲的進一步消失和對親密接觸的抗拒與無感,也是產生厭煩的結果和表現。

而性欲減退的原因可以很複雜,從生活上、生理上、心理上都有很多解釋,當這件事發生時,它也有可能反過來進一步推動了對伴侶「厭煩」的情緒。

以往填滿了關係的興奮和愉悅如今褪去,讓出空間,讓「厭煩」也有了一席之地,成為其中一種關係的底色。這會極大地消磨愛的感受。

岔路口:

是否可以排解自己的負面情緒?

是否可以為彼此留出一些空間?

在厭煩的情緒下,要直接為關係做些什麼之前,需要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首先不要讓負面情緒擊敗自己。

然後,在這個情緒裡的雙方,也許都改為彼此留出一點空間,人們總以為坦誠溝通可以解決一切矛盾,但有時候,先不要push對方、營造一個相對沉默、平靜的地帶,是更現實、更有用的方法。

在彼此留出的空間裡,我們可以進一步把負面情緒消化掉。準備好了,再進行對話。


第四步:為對方打上「不是一路人」的烙印。

消失進度:90%

長期的分歧、失望、無聊、厭煩後,有人會接受了現實,給對方下一個「不是一路人」的結論。

「不是一路人」有不同的方向,有時是覺得雙方是平等的「歧路人」,有時會直接看不起對方的選擇和追求。

前者更有可能讓你們的關係邁入新的、穩定而平淡的關係形態裡,「我們不太一樣,沒有什麼火花,但也可以搭夥過日子」;後者也許會讓人更痛苦,對方也痛苦,你也痛苦。

持牌臨床心理學家Andrea Bonior博士認為,這種「接受」,對於關係而言,是比失望與爭吵更不利的情緒 ——

「即使這看起來很奇怪,但爭論不夠也可能是一個壞兆頭。一些夫婦因為爭吵而筋疲力盡,以至於ta們乾脆停下來......他們完全停止彼此分享東西,並且沒有能力提出任何形式的分歧。當你們都接受了無法就任何事情達成一致時,這是對於關係未來的不幸指標。」

如果你已經對分歧麻木,而且看不起對方的選擇和追求,那你會難以從關係中獲得新的滿足感,留給對方的,也只有無盡的挫敗和不甘。

當你遇到外界稍微和你匹配一點的人,你都可能因為覺得比自己的伴侶好,而感到心動。雙方對關係的忠誠度都會大受破壞,出軌就總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

岔路口:

是否願意「到對方的路上看看」?

是否依然可以看見你們「剩下的愛」?

已經來到這一步,看起來,浪漫愛所剩無幾,不過,仍有一些簡單的事情,可以讓你們力挽狂瀾 ——

比如,多去「對方的路上看看」,也許你會因此拓寬自己的視野,得到新的驚喜;而更重要的是,唯有這樣,你們才更有可能互相理解;

比如,嘗試「認知重評(cognitive reappraisal)」,換一個角度解讀對方的行為、和你的感受,你覺得不好的東西,是否能找到積極的意義(Clark, 2022)?

當然,你們還應該偶爾忽略彼此的分歧,談談剩下的愛。Andrea Bonior博士認為,有分歧不代表沒有愛,只是愛會被分歧慢慢蠶食。


最後一步:

如果無法阻止每一步的發生,

那麼接下來的可能是絕望、崩潰、平靜,

然後是分開。


不知道看到這裡的你,覺得自己的親密關係到了哪一步呢?當然,我們希望你根本就沒有進入這個路線。

如果你真的已經在這個過程中了,其實也不必太焦慮,你看,它一共有五步,也就是說,你至少有五次機會,讓這份要消失的愛,去到另一條通往好結局的路上。

如果在每個岔路口,你都做出了努力,最後卻依然無法阻止這一切的發生,那說明你們確實不適合。

這沒什麼大不了的,沒有多少愛可以一蹴而就,至少你已經全力愛過,你再也不需要問那一句:「怎麼會這樣」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