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也不跟孩子講道理了

2023/07/26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不少父母都經歷過這樣的苦惱:

孩子一到青春期,脾氣就變得非常強。

有些事情明明往前走會踩坑,父母好心勸阻,想避免孩子走彎路。

可儘管說得再有理,孩子卻仍然一意孤行,甚至開始逆反,處處和父母對著幹。 這著實讓父母們頭疼不已——

不管不行,可硬要管的話,不僅累,還可能越管越糟。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如何應對「孩子不撞南牆不回頭」的現象。

raw-image

爹媽有道理,但我偏不聽

來訪者柳柳很苦惱。

早在一年前,剛上高中的兒子開始了早戀。 柳柳發現後立馬勸分手。 還和老師聯合起來不同地給他做思想工作—— 

你還小,現在要以學業為主,長大後再談戀愛;這女孩子成績不好,貪玩,你的成績會被影響;你倆性格不合,在一起老鬧彆扭。 

在這些道理面前,兒子沒有一句反駁,看起來很認同,也表示願意分手。 

而實際上,兩人轉戰地下戀情,不到半年,再次被發現。 柳柳大怒,尤其是聯想到兒子近期成績老上不去,心想全是談戀愛害的,於是開始每天盯著兒子——
和誰聊天,聊了什麼,出門和誰玩,去幹了啥。 

在高壓管控之下,兒子的脾氣變得越來越大,而且開始故意和她對著幹—— 說了放假先寫作業,偏要玩到最後。說了有汗的衣服要放桶裡,偏要扔沙發。說了早點回家,偏要晚歸甚至夜不歸宿。 

家裡隔三差五就得吵一架。 兒子仿佛變得野蠻,完全不講道理了。 

而最近一次兒子去約會又被發現了,柳柳又氣又急。 

然而,軟的硬的措施她都做了,即使要管,她也不知道該如何下手了。 

聽完她的話,我說:“要不就別管了。” 

柳柳有些震驚:“難道要眼睜睜看著兒子學業越來越糟嗎?” 

我說:“在「如何管孩子」這件事上,你已經絞盡腦汁了,能試過的方法都用了,連你都想不到別的方法,那大概率就是根本沒有方法了。 此外,現在你和兒子之間的相互拉扯也帶來了巨大的損耗,對學業的負面影響甚至遠超過早戀本身了。” 

柳柳雖然無奈,但也明白只能這樣了。 這段戀愛,兒子是談定了。 不過,透過這件事,我們可以讀懂孩子的行為模式。 

這並不意味著完全不管孩子,而是要換一種相處方式。

raw-image
raw-image

家長看重得失,孩子看重「自我」

親子關係中,有很多類似的情況,明擺著家長有理,好心去叮囑——

少喝冰的,免得拉肚子;受了委屈要告老師,不要和人打架。 

可孩子就是偏偏要強,有的還會極力反抗,甚至把好心幫忙的父母看作是仇人一般。 

這時,父母們難免又氣又冤:明明是為了孩子好,為什麼就是不聽呢? 

那是因為,父母看重的是事情的好壞對錯,而孩子看重的是「自己做主」。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曾把人一生的人格發展劃分為8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心理成長目標。 

而青春期(12-18歲)的目標是實現自我同一性,即有了自己的想法,能夠按照自身意願去行動,形成自己的個性去生活。 

可以說,想要活出充滿個性的自我,是青春期的本能。 

然而,在大人眼中,此時孩子的做法很多是笨拙且無理的,於是會想要給引導和建議,免得孩子走彎路。 

但如果所有都按照父母長輩們的意思去做的話,孩子就無法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於是Ta們會叛逆、會反抗。 

因為對於此階段的孩子而言,「活出自我」則是頭等大事。 

所以你會發現,即便你明明白白告訴孩子這樣做會導致糟糕的後果,也完全阻止不了他們。 

如果去留意,你會發現那些受青少年喜愛的影視作品,往往都有著一股逆天而行的味道。 

例如前陣子上映的《蜘蛛俠:縱橫宇宙》,主角邁爾斯是個高中生。 片中有這樣的橋段:眾人告訴他,如果他盲目救人,會導致時空錯亂,整個宇宙會毀滅…所有人都勸他不要亂來。 然而,他還是執意去做自己認定的事情,並堅信能夠逆天改命。 

這和很多青少年的心境一致—— 

他們不會因為利益對錯,就放棄自己想做的事。

raw-image
raw-image

叛逆或許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看到這,或許有人會想: 

那是因為管控的力度不夠,只要家長抓得更嚴一些,孩子就能夠聽話。 

確實,也有這樣的情況,有的家庭父母一直嚴格管控,孩子在成年之前都始終聽話照做。 

然而,待孩子長大之後,又會怎樣呢? 

這裡分享2個故事。 

曾經一次直播,一位女士分享自了自己的經歷: 這位女士和老公一起開工廠,她的管理經營極強,而老公的想法則相當不實際,可卻總喜歡一意孤行。 儘管每次開會大家都一致認為老闆娘的方案更靠譜,可老公總會發脾氣,認為必須聽自己的。 女士困惑:咱也不是不講道理,可他的方案明明很多漏洞啊,為什麼還這麼固執? 

我說:“聽起來,比起「做對」,他更看重的是「按自己的想法做」。” 

後來我問到男方的成長經歷,才知道他從小到大都是在極其高壓的環境中長大,從來沒機會自己做主,如今的這種不講理,更像是遲來的「中年叛逆」。

另外一個故事,來自于來訪者阿輝。 

他同樣成長在強管控的家庭中,年近40、單身、和父母同住,白天做司機跑車,回到家就玩遊戲。 和前面那位丈夫不同,阿輝並沒有表現出激烈的反抗,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的叛逆。 父母叮囑他去找個好點的工作,去相亲結婚,他都沒有直接拒絕,而是陽奉陰違,父母催一下,就動一下,其餘時間能不動就不動。 

如果說前者是「積極的叛逆」,那麼阿輝則是「消極的叛逆」。 

在埃裡克森的理論看來,如果一個人「實現自我同一性」的課題沒能完成,內心就會停留在青春期。 

就像一個學生沒有完成學年裡的功課,就會「留級」,直到完成後才能去到下一個階段。 

心理的成長也是如此。 

既然「叛逆」遲早會來,那就不如允許Ta發生,而不是硬要與之對抗。 

在這個最容易衝動的年齡段裡,出點差錯才是常態。 

比起「控制」孩子不出錯,倒不如陪著他去撞南牆,在犯錯中去成長。

raw-image
raw-image

在撞南牆中成長

電影《奇異博士》中有這樣的橋段—— 

主角斯特蘭奇在學習魔法時總是得不到進展,又氣又急。 師傅古一看出了他的困擾,告訴他訣竅:“你要學會屈服。” 萬事萬物都是有規律的,你越想憑自己的意志去用力掌控,事物就越失控。 相反,向規律屈服,順從它,你才能真正掌握。 

青春期孩子會叛逆,想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嘗試,這也是一股難以控制的力量,比起強行去控制,家長更能做的是引導。 

因此,當發現孩子一意孤行去做“傻事”時,先別著急擔心,可以按照以下步驟做—— 

1. 覺察:是否錯把自己的焦慮,當成孩子的事實 

當我們很著急,背後常常是認為「孩子在做一件很可怕的事」,所以急需阻止。 

這時,不妨停下來,問一下自己: 

這件事真的很糟嗎?還是因為我自身的焦慮投射出來,把它想像得很可怕? 

像柳柳的例子中,其實孩子戀愛雖然會帶來不穩定,但並不意味著學業就完了。 

如果把早戀視作災難,便容易導致過激反應,與孩子的關係相互撕扯、糾纏。 

有時候,後者所產生的負面影響遠大於早戀本身,這就適得其反了。 

一種很好的覺察方式,就是多觀察別的孩子和家長,識別自己是否過度反應了。 

如果是家長內心焦慮的話,無論看什麼,都會覺得有問題。 

2. 識別孩子當前的心態,攔不住時別攔

我們依然可以和孩子說清楚事情的好壞利弊,看他的反應。 

通常來講,如果已經至少3次給孩子闡明清楚情況,這件事做下去會有不好的影響,並勸Ta別做。 而Ta依然堅持,那麼說明,這時候孩子看重的並不是「得失」,而是「做自己」。 

這時,只要不是違反大是大非的事情,便可以不用攔著,允許Ta去犯錯、去碰壁、甚至蹉跎一下。 

畢竟,你攔也攔不住,不僅會累了自己,還會破壞眼前的親子關係。 

人生的彎路,其實都是必經之路。 

不阻攔孩子——這條建議看似消極,但其實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維繫住親子間的對話。 

柳柳後來放棄了反對兒子戀愛,家裡的矛盾便立馬少了很多。 

當她學會了允許,兒子偶爾也願意把和女孩相處的情況和父母說一下。 

這樣一來,至少有什麼情況父母能知情, 總比之前兒子什麼都瞞著要好。

3.不以道理阻撓,用關係去影響孩子

不講道理,不去攔著,並非不管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不易屈服于道理,但卻願意被關係影響。 

曾經我一位當心理老師的朋友,去給中學生講青春期男女關係的課。 以往的老師談這個話題,都是一上來就強調早戀不對。 這樣並不會讓學生不戀愛,只會變成偷偷戀愛,同時也讓學生認為“這老師不懂我們”。 但我這朋友並沒有一上來談對錯,而是和同學分享自己初中時暗戀同學的經歷,以及自己如何以此為動力去讓自己變好,吸引對方注意。 

這樣的分享沒有說教,讓學生們感受到真誠,久而久之,學生遇到什麼煩惱則會願意和老師分享,並尋求幫助。 

這時,則是大人給建議的最好時機,孩子不會對抗,且樂意去接受。 

很多時候,大人作為過來人,知道孩子的一些方式欠佳,總想著提前去講道理,避免孩子走彎路。 

然而,光是聽到的道理,並不能深入人心,每個人都需要在犯錯、碰壁中去領悟。 

這個過程看似磕磕碰碰,但卻是成長的真正捷徑。 

馮驥才曾說: “風可以輕易地吹起一張紙,卻無法吹走蝴蝶,因為生命的力量,在於不順從。”

孩子如蝴蝶,大人口中的道理則像風。 我們不必為蝴蝶一時飛錯方向而著急,因為它正在探尋自己的方向。

「轉發」允許孩子成為自己,用愛為Ta撐腰

raw-image




17會員
67內容數
是戳穿係,不是治愈係。飯糰@亮亮帶你「關注自我和內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