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這個道理,變好是遲早的事

2023/05/23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要想改變先觸及你的底層密碼
與其說現在大家投入地學習心理學,是為了心靈的成長,我更願意說,大家投入的學習、覺察和做諮詢,其實是在完成一個“之前應該完成卻沒能完成”的過程——重新認知自我,重新覺察人生中的點滴。
不管是早年、過去、現在進行時,通過重新的認知,體驗和覺察,來重新構建“我”。現實總是充滿不確定和遺憾,所以實際上沒有什麼“應該”。那麼所謂的“應該完成而沒能完成”的是什麼?
是生命初期相對理想的養育。
很遺憾,得到“相對理想”養育的人其實很少很少。
這是遺憾,因為和我們對生命的幻想不符,但也是事實,當你具備一定程度的心理準備,你的自戀可以迎接這樣的事實而不會被徹底挫敗時,你就能“看懂”,或者“看到”以下的內容。
生命的養育,不但受到時代、環境、社會的影響,也受到父母個體極大地影響。
所以這個養育的過程,往往充滿了很多看似正常實則不可思議的故事。如果一個人,意識不到發生在他早年的那些“不可思議”是如何塑造了他的內在回路,甚至對事物的體驗、全套的思維方式,他可能也就永遠無法理解:
他為什麼在一些地方如此在意,為什麼對一些說法會很有反應;
為什麼對有的人會特別憤怒,為什麼又會對一些人極為討好;
為什麼會做出一些特定的選擇,為什麼寧可失敗也要這樣做;
為什麼明知不快樂還要堅持,為什麼和自己過不去;
為什麼不對自己好一點,為什麼不能放鬆,為什麼充滿焦慮, 等等等等……
有人說,不要跟我說那麼多為什麼,我不想知道為什麼,我只想知道怎麼改變,也就是說,我不想覺察在我生命裡發生了什麼,我也不想覺察我的行為背後的動力是什麼,我只想直接改變這個行為。
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對吧。
改變,其實就是前面寫的“重新”,沒有經歷這些“重新”,你難以改變。
或者說如果你真的已經改變了,那麼你必然已經經歷了這些“重新”。
想像一下。
即使你是一個AI,改變你的某一個行為回饋模式,也需要重新進入電腦系統,更改大量你內部的資料,你才會擁有一個新的行為回饋。如果要大量地修改行為,那可能就需要更改資料模型,而不是資料本身,要修改演算的方式,基礎的代碼和基礎公式,才能批量改變行為。你的大腦和思想,對行為的控制,總不可能比一個AI的內在操作還要簡單吧?
自我共情,而不是自我攻擊
有人說,上面的內容我沒太看懂,能不能再直白一點?
那我用一個故事來翻譯我上面的內容,因為你沒看懂,並不是你的知識儲備不夠,而是你可能“體驗”不到我想表達的意思。
有一個來訪者說,我小時候呀總是生病,得了幾次肺炎,還不喜歡吃東西。
我媽媽覺得養育我很累很累,我總感覺很虧欠我的媽媽。
而實際上,這句話的背後,漸漸展開了隱藏的故事。
他總是生病,其實是因為他媽媽沒有能力和精力照顧他,他得到的照料嚴重不足。媽媽要工作,媽媽不怎麼會做飯,每天都是一樣的菜,從沒有給他做過他愛吃的,但媽媽只會埋怨他不愛吃東西,折磨人。
父親在外地,回來對他也很嚴厲,附近找不到合適的人幫忙看他,他三歲前就常常一個人被關在家裡。媽媽也不怎麼願意和他說話,有空閒也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也許我們不能簡單的說,這是爸爸的錯或者媽媽的錯,但是我們至少可以讓來訪理解:
這不是他的錯,這不是他虧欠了他的母親。
讓他能有機會和立場去代替當年的養育者,去心疼和照顧這個沒有被好好照顧過的小男孩。
這就是對這一句話,重新的體驗和覺察。
和解,是把自己當作一個真實的人
像對待一個人那樣,適當地對待自己。
這句話看似奇怪,但其實在諮詢裡,在有創傷的心靈的成長中,這是一件需要被談及且極為重要的事情。
如果父母像對待一個人那樣,有尊重地適當地對待一個孩子,
而不是像對待一個只需要吃飯穿衣的小動物,
不是像對待一隻逗自己開心的小寵物,
不是像對待一個必須無條件忠誠于自己的戰士或者奴僕,
不是像對待一個輸入指令就必須完成指令的機器,
不是像對待一個毫無價值只有負擔的被施捨者那樣,
不是像對待一個投資一個買賣一個交易那樣。
如果父母將孩子當做一個有情感有反應有尊嚴,會痛苦會被創傷會有身體和心靈的記憶的人去尊重和對待,那麼這個孩子當然能夠,像對待一個人那樣,好好地適當地對待自己。
愛自己,尊重自己,建立自己的邊界,不去過分討好他人,不被別人PUA,不被別人操控,活出自己的樣子,活得有價值感,這一切都建立在你把自己當做一個人對待。
很多人,並不理解自己的感受,卡在當下,批判自己的負面情緒和狀態,無法容忍自己的不夠好。
你和他們說起早年,他們也表示都還好,沒有什麼不好的,不好的就是今天的我。“都是我的問題。”或者總說之前沒有用,我就只要解決眼前的問題。
這是走不通的一條路。
如果沒有一個一直在理解和共情你的養育者,陪伴你的成長,那麼你的感受被意識化的這個過程,就沒有被啟動。
你就無法去感知到你的感受。
也就是說,即使你一直活在被忽視,被羞辱,被傷害,被控制裡,但因為這個部分沒有一個成年人,沒有養育者和你進行心智化的交互,讓你知道,這是不舒服的,這是傷害,這是一種難過的情緒,那麼你就不會懂得什麼是被忽視,被羞辱,被傷害,被侵佔。因為所有這些感受都需要不斷被語言或者潛在的表達“翻譯”出來,才能被一個孩子理解,才能被看見,才能被處理和療愈。這個孩子才懂得什麼叫做對自己好,什麼是對自己的傷害。
這些感知,不會因為你當年沒能理解那是什麼,你沒能意識到那是什麼,就不會對你造成影響。
恰恰相反,那些始終沒有被意識到的東西,蘊含著巨大的能量,構成了你的人格的重要組織,在你的每一個當下,體現著它們的存在。
而你只有真正意識到了那些存在,才會由此及彼的真正看見,現在對待自己的不恰當,你才可能真的改變或者至少理解這種不恰當。
於是,你會心疼這個人,你會寬容這個人,你會原諒這個人。
這個人,就是你自己。
這就是和自我和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7會員
67內容數
是戳穿係,不是治愈係。飯糰@亮亮帶你「關注自我和內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