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設備製造業/代工廠的『品牌轉型』,做得到體感上有感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幾年前開始接觸到品牌概念又加上知道自己遲早會回到傳統設備製造業的家裡工作,就一直不斷在思考『傳統設備製造業品牌轉型』這件事。這裡的品牌轉型講的不是拋棄本業重新創業,而是一樣是代工、製造,但外界的直覺感受是「品牌」而不是「工廠」。

臺灣近幾年因為二代回家陸續接班,原本很多傳統製造業或代工廠在經過所謂的「品牌再造」之後都有了很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覺跟感受,但,做為一個也在經歷這個過程的二代,始終有個現象卡在我的腦海中,我們這些自詡經過再造的製造業品牌,在他人(客戶、員工、市場、社區等)眼中,究竟是「工廠」還是「品牌」? 傳統製造業的「品牌轉型」,到底要如何做到體感上有感? 讓人直覺會認為你是品牌而不是工廠呢?

什麼是體感上有感?

嗯~這個說法可能只有我這麼無聊會提出來,這裡的體感上有感,指的是當提到一個企業或品牌,我們會直覺的反應出來稱它為「品牌」。Apple、Tesla,它們都是科技公司,甚至Tesla還有自己的工廠,但我們直覺上會說,它們是品牌,而不會說它們是科技公司、工廠。為什麼?

有人說是因為它們都是B2C的企業,但也有許多B2B的企業被稱做品牌,例如Intel、IBM、Salesforce、Cisco、SAP等。在更製造業或工業一點的,有Caterpillar、 ABB、Honeywell、Rockwell Automation,我相信這幾家企業應該很多人不知道,因為真的很工業領域,但相關受眾還是會將它們以品牌看待,而不單單只是企業。

要分辨對一家企業的感受是不是「品牌」,可以從我們對這個名字有沒有鮮明的第一印象來判斷。例如只要是企業中有使用ERP系統的,大概很難沒聽過SAP這家系統商,多數對他的直覺印象是「業界龍頭、貴、複雜、難學、國際企業使用」,同時,聽到某間企業使用SAP系統,可能會浮現「這應該是一間頗具規模的企業」的想法。即便我們不知道SAP具體能提供的服務究竟涵蓋到什麼程度,可能也沒使用過SAP,但隱約就是有個印象。

當我們對一個企業品牌有感,即使不是他們的直接客戶,我們仍然會對他們的商標識別有一定的辨識,對他們在業界的地位、大眾持正面或負面觀感也會有些了解,可能還能隱約感到他們是親近還是遙不可及。這是我所謂的「體感上有感」

跳脫「代工」的標籤? - Branded OEM的概念

提到OEM品牌轉型,普遍會朝ODM或OBM的方向討論,不過我總是沒辦法完全買單。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直接從語意了解的話,是提供設備(產能)的製造者,換句話說,A有設計,但沒有設備,因此找有設備的B生產,B就是OEM。OEM常被簡單標籤為「代工廠」,這個標籤讓OEM的價值和影響力總感覺矮人一截。

OEM本質上是提供「產能服務」以及「生產解決方案」的商業型態,我實際上認為,這樣的商業型態不比任何其他的商業型態差,因為各有各服務的客戶,大家都在商業價值鏈上有自己的角色。

因此OEM的品牌轉型不該只有從OEM轉成OBM這條路,適用多數企業的應該更像是Branded OEM,針對OEM的業務本質去規劃品牌,而不是去改變業務本質。講清楚一間OEM提供的「生產解決方案」對誰有價值、價值主張是什麼、獨特性是什麼,個性、視覺、調性等都好好地處理,用心經營好「客戶體驗」,OEM也能好好地被品牌化,將其業務核心轉化為具有獨特價值和吸引力的品牌。

Branded OEM能做到體感上有感嗎?

要討論這個問題,還是要思考Branded OEM的品牌印象要在哪發芽? 目標要讓誰體感上有感? 真的要做到體感上有感,還是必須包含企業的所有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s),包括員工、客戶、廠商、合作夥伴、經銷代理、政府機關、所在社區,甚至跟製造業無直接關係的一般民眾。為什麼需要包含一般民眾? 因為企業總是需要招募,而人才更是希望在有願景的地方努力。

要能做到體感上有感,除了CIS(包括VI/BI/MI)要齊全之外,CIS也需要確實地落實到每一次向利益相關者溝通的機會上,對內可能包括員工大會、制服、員工手冊、內部行政文件的格式;對外可能包括股東信、簡報、新聞稿、社群媒體的素材等。

當然,有時候需要投入資源去創造額外溝通的機會,比方說新聞稿、活動贊助,這些資源投入的目的都是希望透過大量、有效的溝通,一點一滴將我們希望的「品牌印象」植入利益相關者的心中。

小結

臺灣製造實力不容置疑,但是多年來專注於製造技術、品質與成本,因為看似不需面對一般消費大眾,多數的一代企業主不常注意到企業給人的整體感受,所以臺灣才會有這麼多的「隱形」冠軍。近幾年臺灣開始意識到「品牌價值」,開始越來越多人談論,但談論的重點多著墨在從代工轉向自有品牌,但這樣的方式是商業模式的改變,不是品牌化(branding)。

我們追求的應該不是將所有的OEM轉型成OBM,而是怎麼將OEM中的設備、技術,結合品牌思維將這些OEM才具有的核心獨特性打造成就有品牌價值的Branded OEM。

傳統設備製造業/代工廠的『品牌轉型』一定做得到體感上有感,換我們反問自己,我們準備好擺脫代工的標籤了嗎? 我們將自己當作品牌看待了嗎? 我們想清楚要讓別人感受什麼了嗎?


文末想丟個延伸思考的問題給大家,你或妳認為-

「傳統製造業/OEM真的該花時間、資源經營『品牌』嗎? 好處有哪些?」

無論是對於本文的【製造業品牌化】議題深有同感,或持有不同意見,或覺得接班好鬧,都歡迎分享你/妳的意見與看法唷。


【接班G.G了】~其中GG代表著Generation Gap,是二代接班躲也躲不了的代溝課題,舉凡觀念、趨勢、管理、人才、制度等方方面面在日常工作上的隔代差異,都是我希望在專題中能記錄及討論分享的面向。
如果你/妳也正在接班這條船上還沒跳船,歡迎你/妳一起加入這場長期抗戰。一起把Generation Gap玩成一場Good Game,把接班G.G了做到接班G.G樂!

avatar-img
21會員
52內容數
G.G.=Generation Gap =代溝。還有比接班更容易出現代溝議題嗎?舉凡觀念、趨勢、管理、人才、政策、制度等方方面面在日常工作上的隔代差異,新一代承擔上一代的成功或失敗、老屁股的明爭暗鬥,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爭執、委屈?又有什麼樣的契機、轉折與喜悅?為什麼要接班?成功,對於接班來說,又是什麼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每個月底都會將分享於粉絲專頁的不定期【接班備忘錄】整理分享,這些隨筆有的是靈光一閃,但沒有時間發展成一篇文章;有的是在工作日常的當頭棒喝,當然也會有接班過程中的無奈苦笑、自娛娛人。這些隨筆,都希望能有時間好好發展想法與脈絡,但在那之前就用這種方式與大家分享。歡迎追蹤接班G.G.了的粉絲專頁
每個月底都會將分享於粉絲專頁的不定期【接班備忘錄】整理分享,這些隨筆有的是靈光一閃,但沒有時間發展成一篇文章;有的是在工作日常的當頭棒喝,當然也會有接班過程中的無奈苦笑、自娛娛人。這些隨筆,都希望能有時間好好發展想法與脈絡,但在那之前就用這種方式與大家分享。歡迎追蹤接班G.G.了的粉絲專頁
商業思維的核心概念是『價值交換』,當我們購買某件東西時,是用金錢交換那件東西的價值。當賣掉某物時,則是用東西的價值來交換金錢。任何營利事業最終的目的都是創造價值並實現價值交換,但這不代表價值交換只發生在企業與企業之間,員工與公司的勞務薪酬關係,也是一種價值交換。
【商業模式模型】更像是檢視商業模式的完整性與健康程度,越發討論這些項目就會越理性,可能得到一個完整度很高的商業模式,但是不太容易從BMC的結果描繪出未來企業的樣貌。封面故事則不同,想像『想要』成為的樣子而不是『能夠』成為的樣子,更有機會突破框架去探索不同的可能。
你曾經組裝樂高嗎?上周末閒來無事,打開購入已久的兩盒樂高,發現完整組完一盒樂高,這之中好像藏著不少精實管理的概念在裏頭~而裡面似乎藏著許多工廠管理可以借鏡的地方。
我一直強調自我學習的重要性,身邊的優秀朋友也都能抓住時間,持續精進,那種進步是即便不說,都能明確感受出來的。不過,一些工作像是齒輪,需要機械化、穩定的產出,這會限制我們的自我精進時間。如果你發現自己被困在齒輪式的工作,而又希望能自我精進,你需要找到一條脫身之路,有意識的努力可能是關鍵。
每個月底都會將分享於粉絲專頁的不定期【接班備忘錄】整理分享,這些隨筆有的是靈光一閃,但沒有時間發展成一篇文章;有的是在工作日常的當頭棒喝,當然也會有接班過程中的無奈苦笑、自娛娛人。這些隨筆,都希望能有時間好好發展想法與脈絡,但在那之前就用這種方式與大家分享。歡迎追蹤接班G.G.了的粉絲專頁
每個月底都會將分享於粉絲專頁的不定期【接班備忘錄】整理分享,這些隨筆有的是靈光一閃,但沒有時間發展成一篇文章;有的是在工作日常的當頭棒喝,當然也會有接班過程中的無奈苦笑、自娛娛人。這些隨筆,都希望能有時間好好發展想法與脈絡,但在那之前就用這種方式與大家分享。歡迎追蹤接班G.G.了的粉絲專頁
商業思維的核心概念是『價值交換』,當我們購買某件東西時,是用金錢交換那件東西的價值。當賣掉某物時,則是用東西的價值來交換金錢。任何營利事業最終的目的都是創造價值並實現價值交換,但這不代表價值交換只發生在企業與企業之間,員工與公司的勞務薪酬關係,也是一種價值交換。
【商業模式模型】更像是檢視商業模式的完整性與健康程度,越發討論這些項目就會越理性,可能得到一個完整度很高的商業模式,但是不太容易從BMC的結果描繪出未來企業的樣貌。封面故事則不同,想像『想要』成為的樣子而不是『能夠』成為的樣子,更有機會突破框架去探索不同的可能。
你曾經組裝樂高嗎?上周末閒來無事,打開購入已久的兩盒樂高,發現完整組完一盒樂高,這之中好像藏著不少精實管理的概念在裏頭~而裡面似乎藏著許多工廠管理可以借鏡的地方。
我一直強調自我學習的重要性,身邊的優秀朋友也都能抓住時間,持續精進,那種進步是即便不說,都能明確感受出來的。不過,一些工作像是齒輪,需要機械化、穩定的產出,這會限制我們的自我精進時間。如果你發現自己被困在齒輪式的工作,而又希望能自我精進,你需要找到一條脫身之路,有意識的努力可能是關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企業識別,又稱CIS,指的是企業為了塑造統一形象,所建立的一套視覺和行為系統。它就像企業的靈魂一樣,能夠傳達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和精神。而CIS中的MI,也就是理念識別,則是企業識別的核心。它代表了企業的經營理念、使命和願景。簡單來說,MI就是企業想要傳達給外界的第一印象。
Thumbnail
保養品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許多品牌選擇與代工廠合作,以便快速推出高品質產品。那麼,保養品代工究竟是什麼?代工流程又是如何進行的?本文將為您提供最詳細的保養品代工基本介紹,一次看懂保養品代工的方方面面。
Thumbnail
《您的品牌是製造思維還是消費思維?》擁有一個知名的品牌好處多多,但向來以「生產導向」的代工廠,該如何跨足「顧客導向」的品牌市場呢?本課程將引導學員面對代工廠發展品牌時常面臨的問題,進而調整自己的經營心態與做法,讓品牌之路一帆風順!
Thumbnail
食品代工廠如何思考建立品牌的重要性,走消費通路不只是需要好產品,更需要轉換品牌腦思考,從B2C的思維到C2B的找尋消費痛點及洞察。
Thumbnail
從10多年的品牌經營,我要強調做品牌不是天馬行空,重要的是要好好活下來。即使目前業績穩定,未來能否存活就是問題。文章提到了宏全的案例,說明即使有穩定的客戶也需要本身的品牌力來擴展業務。做品牌需要投資,但投資的多寡取決於最終目的和資源。最後,文章提到了如何開始做品牌規劃的第一步。
Thumbnail
大品牌往往給人好的品牌印象,似乎是優良品質的保證。一般人買東西時,寧可多花點錢,也要買大品牌,迷信品牌,我也不例外。 買電腦零件,我也喜歡買大品牌,總是認為大品牌比較好,耐用,值得信賴,可是大品牌常使我失望。 先是20多年前,我組裝電腦時,花了不少錢,買了著名公司的主機板。
現在服務的公司其實是代工廠起家,做久了品牌代工,就買了品牌license開始做品牌,在公司內部會分誰是O B M誰是O DM,但我的同事經常會抱怨品牌端為什麼要這麼多規範我們是品牌為什麼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自己想做的事情? 大多數的同事都會有心態,今天我已經握有品牌的license為什麼我還
Thumbnail
首先,消費品對我來說的定義是我們可以買到的產品,所以是廣義的生活用品(食、衣、用、美妝、保養、保健、清潔等)。我曾有幸在某知名美商擔任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少數在台灣可以研發製造產品的外商公司。「產品經理」是產品的父母要掌管產品有關的一切。而大部分的消費品公司做的其實都是成品(進口、代理、零售)的產品行
以前待過一家公司,他公司所有裡面的東西其實都是從中國批發來的電子產品,只是請對方印上自己的商標,就從掏寶的價格變成台灣品牌的價格,品質應該說還可以用,很多功能不能用,然後其實一點都不能做什麼?比一般在以前光華商場要買的大陸產品還要爛。 那家公司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產品太爛生氣而告過他們,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企業識別,又稱CIS,指的是企業為了塑造統一形象,所建立的一套視覺和行為系統。它就像企業的靈魂一樣,能夠傳達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和精神。而CIS中的MI,也就是理念識別,則是企業識別的核心。它代表了企業的經營理念、使命和願景。簡單來說,MI就是企業想要傳達給外界的第一印象。
Thumbnail
保養品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許多品牌選擇與代工廠合作,以便快速推出高品質產品。那麼,保養品代工究竟是什麼?代工流程又是如何進行的?本文將為您提供最詳細的保養品代工基本介紹,一次看懂保養品代工的方方面面。
Thumbnail
《您的品牌是製造思維還是消費思維?》擁有一個知名的品牌好處多多,但向來以「生產導向」的代工廠,該如何跨足「顧客導向」的品牌市場呢?本課程將引導學員面對代工廠發展品牌時常面臨的問題,進而調整自己的經營心態與做法,讓品牌之路一帆風順!
Thumbnail
食品代工廠如何思考建立品牌的重要性,走消費通路不只是需要好產品,更需要轉換品牌腦思考,從B2C的思維到C2B的找尋消費痛點及洞察。
Thumbnail
從10多年的品牌經營,我要強調做品牌不是天馬行空,重要的是要好好活下來。即使目前業績穩定,未來能否存活就是問題。文章提到了宏全的案例,說明即使有穩定的客戶也需要本身的品牌力來擴展業務。做品牌需要投資,但投資的多寡取決於最終目的和資源。最後,文章提到了如何開始做品牌規劃的第一步。
Thumbnail
大品牌往往給人好的品牌印象,似乎是優良品質的保證。一般人買東西時,寧可多花點錢,也要買大品牌,迷信品牌,我也不例外。 買電腦零件,我也喜歡買大品牌,總是認為大品牌比較好,耐用,值得信賴,可是大品牌常使我失望。 先是20多年前,我組裝電腦時,花了不少錢,買了著名公司的主機板。
現在服務的公司其實是代工廠起家,做久了品牌代工,就買了品牌license開始做品牌,在公司內部會分誰是O B M誰是O DM,但我的同事經常會抱怨品牌端為什麼要這麼多規範我們是品牌為什麼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自己想做的事情? 大多數的同事都會有心態,今天我已經握有品牌的license為什麼我還
Thumbnail
首先,消費品對我來說的定義是我們可以買到的產品,所以是廣義的生活用品(食、衣、用、美妝、保養、保健、清潔等)。我曾有幸在某知名美商擔任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少數在台灣可以研發製造產品的外商公司。「產品經理」是產品的父母要掌管產品有關的一切。而大部分的消費品公司做的其實都是成品(進口、代理、零售)的產品行
以前待過一家公司,他公司所有裡面的東西其實都是從中國批發來的電子產品,只是請對方印上自己的商標,就從掏寶的價格變成台灣品牌的價格,品質應該說還可以用,很多功能不能用,然後其實一點都不能做什麼?比一般在以前光華商場要買的大陸產品還要爛。 那家公司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產品太爛生氣而告過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