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0|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關於吃,在印度,有吃素,有吃肉,還有不吃

「沒有肉吃喔!」

表弟小宇,第一次去印度,熱情的烏秘旭,外號烏魚子,就招待他到家裡吃飯,令表弟訝異的是,烏魚子家從老祖宗N代前就開始吃素,家裡不吃肉。

「這樣,不會營養不良嗎?」

其實不會,鄉村印度家庭的素食料理:一道豆子,蛋白質;一道蔬菜,纖維與維生素,一道沙拉;配上全麥烤餅、飯。以現代營養學來說,其實是很均衡健康。

蔬菜 Sabji (左下)|豆子濃湯(右上)

印度吃素食的人口高達30%~40%,單單印度中央邦就有約3千800萬素食人口。印度有各式各樣不同的素食「標準」;一般印度教的素食,是台灣的五辛素,就是所有植物都吃,但是不吃肉,也不吃蛋。耆那教的素食「標準」是不吃肉,也不吃蛋也不吃根莖類的食物。當然,也有印度教徒是食用我們認知的全素,不吃肉,不吃蛋、也不吃洋蔥、蒜等等,除了這些標準外,還有其他許許多多不同的素食「標準」。

而「肉類」在西方營養學的認知是高級品,在佛教的認知是犧牲品,但是在古印度人的認知裡,卻是一件和「身體科學」有相關性的事情。簡單來說,印度教徒可以分為吃素和可吃肉;而誰吃素、誰吃肉與種姓制度有相關性。一般婆羅門和吠舍吃素,剎帝利和首陀羅可以吃肉,不過仔細了解,這個區分法也不是絕對的!

印度魚販的刀子,使用起來很特別!

在過去,婆羅門是掌管宗教、祭祀、教育類的工作;吠舍是地主、商人與有技術性的工作者例如編織、金工...等等;這兩個階級的工作其實是屬於「坐辦公桌」類型的工作,也就是不是以勞力為主的工作。

剎帝利是皇族,保家衛國的戰士,首陀羅是沒有技術知識的勞力工作者;看似截然不同的工作型態,但是卻都是「勞力」類型的工作。剎帝利要保護國土,所以需要戰鬥,而戰鬥就是一種勞力的工作;而首陀羅則是古印度勞力的來源。

出自《解密印度廚房》。話說,真正的印度,是什麼樣子呢?

所以需要使用勞力的工作者,需要食用肉類;而身體不需要勞動的工作者,就不需要食用肉類。不過,仔細探究,有些吠舍是可以吃肉,而剎帝利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吃肉!另外還有,印度人最有名的斷食,而斷食跟種姓幾乎是沒有相關性;但是隱藏在這吃不吃背後的原理,研究下來居然是非常的科學!跟印度一般給人的非科學觀感,有很大的反差~有興趣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參考 解密印度廚房,各大通路與全國圖書館皆有喔!

古印度人,對於飲食與生活有他們的一套「科學」理論;只是延伸到今日,在社會變遷、日漸西化的新印度裡,許多知識被遺忘、許多理論被模糊、更多想法被西化。根據統計印度吃肉的人口,逐年增加;不過根據另外一個統計,印度吃素的人口,也在增加.....是不是有一種矛盾且莫名其妙的感覺,不過這就是印度!唯一能確定的是,如果吃什麼都在增加,那麼經濟一定是在蓬勃發展😂

什麼都買得到的新德里月光市集

這個因網路與疫情而急遽變化的時代,對於這一代的印度人究竟是好是壞,或許只有未來才知道。但是,現在看著新德里的年輕男女在樹下牽手嬉鬧,艾格尼斯開玩笑地跟烏魚子說:「很快地你女兒也就會交男朋友了!」

正經八百的烏魚子信誓旦旦的說:「才不可能呢!在印度,我們可不是這樣選擇結婚對象的呢!」

嗯,10年後再來問烏魚子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