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你在地鐵上翻了幾篇「得到」上的專欄文章。
中午,你買了個便當,一邊喫,一邊看了幾個TED演講。
晚上8點多下班,你趕緊跟上微信羣裏「時間訓練營」的課程,聽着老師的語音,你有點犯困,一不小心睡着了……
你也許會因爲工作跟不上老闆的思路,被老闆擠對幾句;每個月你看了工資單,總是有種按捺不住的辭職衝動,但想了想「好像跳槽去其他公司,也漲不了多少工資」,所以就忍氣吞聲地先繼續幹下去。
你雖然一直在學習,花錢報各種線上或線下課程,但是你的個人能力似乎並沒有顯著的提升,也沒有體現在薪水上。
究竟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裏有一篇文章傳得很火。大概是說,
知識付費只是滿足了你的學習焦慮,並沒有傳遞真實的知識。
當然也有不同的聲音,
認爲知識付費的課程降低了人們獲取知識的成本,爲用戶創造了真實的價值。
你也許不禁要問自己:「難道是知識沒有用嗎,還是我學習的方法有問題?」
其實,買了一堆上不完的網課的,不只是中國人。
根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2013年的一份報告,他們在Coursera上開設的16門課程,只有4%的學習者最終獲得了證書。哈佛大學在edX上的課程也只有6%的完成率。
我的身邊其實不乏那種真正高效的學習者,比如各種自媒體大V和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
他們不僅能夠有效地學習,同時也能比一般人更快地把學習到的能力變成錢。
根據我的觀察,大多數網課的學習者更像是知識森林裏漫無目的的遊客,而這些高效能人士更像是知識領域的獵手,一發必中。
很多時候,高手,也可以說是「知識獵手」,他們閱讀一本書很快,因爲他們對於某個領域的知識已經有了自己完整的知識體系。他們看一本新的書,只是從中找到一些對自己有啓發的內容,同時把它們整合進現有的認知體系中。
當然對於新手而言,也就是「漫無目的的遊客」,他們本身沒有自己完整的認知體系,閱讀速度自然很慢。
同時,我們也會發現,沒有完整的認知體系的人更容易被誤導。
我接觸過很多學習者,他們只是定了一個很模糊的目標。
舉個例子來說,你開了一個公衆號,只把「我要當大V」當作自己的目標,從來沒有考慮把「1000關注」「5000關注」這樣的成果作爲目標,或者是把更高階的自媒體運營目標「實現月入5000元」「月入10000元」等設爲目標。
目標是有層次的:定期更新—粉絲數量—收入。
你看起來好像很努力在做一件事,可是連目標方向都沒有設定好。
還有用戶問我:「老師,你的演講方法看起來很不錯,但是爲什麼我在演講前還是會緊張呢?」
我就反問他:
「你有沒有去實際地演講過呢?」
「沒有。」
我就告訴他:「演講的緊張感是不可能靠想象消除的。
你需要的是練習,而非不斷的想象
,就像沒有人能在陸地上學會游泳一樣。」
在任何一個知識領域,一個人提升能力的過程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一定會碰到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有可能來自你的自身條件,或者是來自環境。
所以,我們需要根據外界的反饋,不斷地調整行動策略。
就拿「管理」這件事來說,假設你是一位新晉升的管理者,你需要對不同的員工採取不同的溝通策略。
對於思考型的員工,你要給他數據,告訴他這樣做決策的原因;對於那些行動型的人,你只需要給出一個明確的指令,他們就能自動完成。
基於學習科學的研究,一般人在「知道」和「做到」之間存在幾種差距:
爲什麼你學不會?
知識差距:是否具備相關知識。
動機差距:有沒有動力去做這件事。
技能差距:能不能做好這件事。
習慣差距:能否自動、自發去做。
環境差距:環境是否支持你去做這件事,有哪些障礙。
如果你要完成從「知道」到「做到」的轉變:
首先,你需要具備相應的知識;
其次,你要有足夠的動機去採取行動;
最後,當你把行動和知識結合成技能,養成一種內化的習慣後,再根據環境的反饋,不斷地調整你的策略,才能得到不錯的結果。
這樣,你纔算是真正地做到所謂的「知行合一」。
舉個新晉升管理者的例子,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這位新晉升的管理者可能知道一個管理者要爲團隊績效負責,但是總是不能夠主動地向團隊施加影響。
這位管理者最近剛參加了領導力培訓,但是她有點不太好意思運用自身管理者的職位和同事們溝通工作任務,因爲她沒有辦法按照領導的指示去實踐,所以有些不確定這些方法是否有效。
她的領導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準備給她安排更多的管理培訓,包括對她一對一的輔導。
她所面臨的差距有:動機差距,她不知道是否應該主動地予以管理;環境差距,她需要更多上級領導的支持與輔導。彌補這些差距後,她就能夠成長爲一名合格的管理者。
比如,你設定了「策劃一次全網曝光100萬次」這種足夠明確的目標,剩下的就是分解工作、落實資源、控制時間投入等。
可以說,制定一個靠譜的目標,這件事就算是完成一半了。在實施這個目標的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你只要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好。
目的在於一方面接收高質量的反饋,另一方面學習他們的商業模式,以此來提升個人的成長速度。
在學習階段和行動階段之後,其實是知識的變現階段——
知識—技能—生產資料(流量、品牌)
你知道寫出好標題的10種套路的時候,你擁有的是關於寫作的知識,除了炫耀似乎用處不大。
你能夠寫出爆款文章,你擁有的是技能,可以幫你找到一份月薪過萬的工作。
當你能夠用寫作能力,打造一個像「L先生說」這樣有着很強品牌調性、單篇閱讀量爲3萬—4萬次的公衆號的時候,你就可以成爲生產資料的擁有者,參與分蛋糕。
當你通過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可以產生內容、收穫流量、建立品牌的時候,迷茫將離你越來越遠,錢會離你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