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的畫像:<失敗者回憶錄>讀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李怡先生是香港知名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1936年出生於廣州,1948年遷居香港。曾主編過對華人世界影響深遠的<七十年代>、<九十年代>等刊物。少年的李怡經歷了抗戰及國共內戰,中學階段就讀香港左翼學校,一如那個時代的青年,滿懷著對社會主義未來的美麗憧憬,夢想建立一個平等、正義、沒有壓迫的新中國,因此年輕時期左傾似乎是很必然的了。

李怡先生自陳這本回憶錄是細說自己「一路走來的失敗的人生。」李先生說,他「一生所主張所推動的事,社會總是向相反趨向發展的,無論是閱讀、獨立思考、或民主自由,都如是。」他回顧「一生的追求,卻是不斷的感受理想破滅、價值敗壞的悲哀」,這即是他所指的失敗的人生。

「唯有勇氣才是永恆」<失敗者回憶錄>的扉頁所印的這行字是全書的宗旨。作者說他不以有勇氣自豪,相反地常以自己缺乏勇氣而自責,他說文革之時即已親身經歷了集權的重擊,然而當時卻沒有勇氣掙脫左派的桎梏,無法否定自己,沒有勇氣檢討自己長期的價值觀。一直到一九七九年北京之春破滅才真正脫離左派。李怡身處冷戰的前緣―在冷戰歲月裡華人世界唯一的自由之島香港,在此,他見證了兩岸政權的更迭巨變,台灣如何從威權逐步走向民主,從<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記錄了兩岸無數的第一手報導。而當東方明珠由璀璨而漸至蒙塵失色,更在他暮年之時目睹了香港青年對於自由爭取的不懈抗爭,這使他悔咎於棲身左翼之時熱情宣揚社會主義的錯誤,而壯年之時已認清共黨真相卻未及時脫離左派,這樣的悔咎心情是他將自己回憶錄書名題為失敗者的緣故。

然而對於社會主義懷抱憧憬與信仰的不僅是李怡先生及他那個時代的熱血青年,這也是無數代青年曾有過的信仰與憧憬,對於社會主義主張公平理念的推崇與追隨。任何一個國家、社會都會有不平等,窮人與富人的生活形成強烈對比;因此,主張經濟平等的社會主義,對於充滿正義感的青年人而言,有著致命的吸引力。社會主義的革命或改革,宛若許你一個鮮花與蜜的新世界,那像是一個平等沒有剝削的烏托邦。而要達到這個烏托邦,必然得經歷一個分配的過程,社會主義的核心其實就是分配。

為了公平分配的大業能夠執行,無論何種類型的社會主義都必定主張政治/政府干預經濟活動,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最極端的共產主義,它所有的經濟活動都不再是獨立的,而必須附屬於政治之下,所有人必須交出自己的經濟自由。這就是共產主義者必須把所有生產工具收歸國有形成國有制原因,因此共產主義治下的國度所有人的勞動所得都將歸為集體所有,然後再由集體來進行分配。雖說是「集體」,分配的工作終究仍得由少數人來執行,只要是由人來執行這個工作,就會衍生出特權―政治上的特權,執行分配的那些少數人就會擁有這項特權。這個政治特權進而可以為自己謀取經濟上的利益。證諸實行過共產主義制度的國家,莫不如此。為了創造經濟平等,衍生出了新特權。尤其這種經濟平等,還是均貧式的平等。人們為了實現經濟平等,交出自己的經濟自由,最後卻得到了一個均貧式的虛偽平等,同時也失去了自由。

而當集體制的共產社會引入了「市場」機制後又會如何呢?在原來沒有市場機制的共產社會中,政治特權只能為自己謀取一定份額的經濟利益,例如你可以優先分配到一些稀有財等等。但是當引入了「市場」機制後,這個政治特權變成了可以出售的「商品」,在中國改革開放過程裡不斷出現的「官倒」等現象,利用特權低價買進稀有財再高價出售,即是這種政治特權的商品化。而「官倒」等不公平現象,最後成為了1989年的六四事件的導火索。

歷史上的社會主義者們相信一個「道德準則」,他們認為目的可以使任何手段成為正確且合理,因此可以「只問目的,毋論手段」,我們習以為常的倫理道德觀,在社會主義的理想大旗下是皆可拋的,共產主義者們為了達成經濟公平這個目的,任何的暴力或暴政都是被允許的。因此在社會主義的「道德準則」之下最終只會形成極權統治。

上世紀的冷戰時代人類進行了一場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社會體制實驗,把百餘年來的社會主義思想真正付諸實行,今天我們已經知道這是一場徹底失敗的社會工程實驗。理想早已崩毀如雲泥。以有形的體制之手進行強制分配只會衍生更多不平等。人類社會由狩獵採集時期進化到農業時代、乃至工業時代,人類文明的進步,所依賴的從來不是分配,而是合作,人類的合作並非由某個團體或個人以強制力執行的,而是亞當斯密所說的「無形的手」所促成的,所有人依照自己的專長自由選擇進行分工,然後進行勞動成果的交換。「分工」與「交換」就是人類合作的過程。而人類的合作才是推進文明進步的真正動力。我們根本無須為了虛妄的平等而犧牲了個體自由。

書名:失敗者回憶錄

作者:李怡

出版社:印刻

主要是記錄自己的讀書心得,一些閱後的個人獨白與絮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19世紀的維多利亞時代美麗卻已近帝國黃昏,小說裡巨變前夕的氣氛躍然紙上。彼時加拿大仍是英國殖民地,不過南方的美國已是獨立共和國。某種反叛的氣息在春天潮濕、微冷的空氣裡無聲擴散,帶來不安,不過也是另一種希望。
我們能知道大霹靂後一分鐘發生的事........但是我們的太虛之旅也只能走到這裡,在往前只剩一片迷霧,人類科技還無法看穿那片迷霧直達到時間的起源。
起初「神」造萬物,後來我們領悟到「神」其實是某些物質性的定律,我們也逐漸發現這些物質性的定律,甚至我們的能力或終有參透這一切物質定律之時,然而人性卻不在那之內。
安部的小說某種程度而言是反射了那個時代的氛圍。同時也反映了小說家不尋常的成長經驗,對於自身身分的自我辯證。
文藝復興是一個轉向的開始。讓世間從神學世界逐漸轉向到理性的、物質性的世界,以神之名的一切終將揭去面紗。
如果說羅曼史小說消費了女人,那麼<女祭司>就消費了羅曼史小說。在<女祭司>裡幾乎把所有女性主義的議題都包羅進來,尤其是她以一種慧黠的方式在故事正文裡穿插一段歌德小說風格的言情故事,這個故事最後又和正文裡的故事互相指涉。原被視為「庸俗」的言情文類變身成了詮釋「進步」理念的工具
19世紀的維多利亞時代美麗卻已近帝國黃昏,小說裡巨變前夕的氣氛躍然紙上。彼時加拿大仍是英國殖民地,不過南方的美國已是獨立共和國。某種反叛的氣息在春天潮濕、微冷的空氣裡無聲擴散,帶來不安,不過也是另一種希望。
我們能知道大霹靂後一分鐘發生的事........但是我們的太虛之旅也只能走到這裡,在往前只剩一片迷霧,人類科技還無法看穿那片迷霧直達到時間的起源。
起初「神」造萬物,後來我們領悟到「神」其實是某些物質性的定律,我們也逐漸發現這些物質性的定律,甚至我們的能力或終有參透這一切物質定律之時,然而人性卻不在那之內。
安部的小說某種程度而言是反射了那個時代的氛圍。同時也反映了小說家不尋常的成長經驗,對於自身身分的自我辯證。
文藝復興是一個轉向的開始。讓世間從神學世界逐漸轉向到理性的、物質性的世界,以神之名的一切終將揭去面紗。
如果說羅曼史小說消費了女人,那麼<女祭司>就消費了羅曼史小說。在<女祭司>裡幾乎把所有女性主義的議題都包羅進來,尤其是她以一種慧黠的方式在故事正文裡穿插一段歌德小說風格的言情故事,這個故事最後又和正文裡的故事互相指涉。原被視為「庸俗」的言情文類變身成了詮釋「進步」理念的工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年輕一代正在重新思考自由與責任的定義。李惠貞的《成為自由人》探討了在追求自由的過程中,心靈的自主與面對現實的責任。這本書將自由與責任連結,提醒我們在追求自我價值的同時,也要學習感恩與創造生活的驚奇。本文將深入這本書的核心思想,並分享如何在生活中實現真正的自由。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如果一個人,在他十幾二十歲的時光,完全浸泡在社會運動裡,那會跟一般人有什麼不同? 我自己的學運(社運)在歷史時刻開始前就已經結束了,但我有著類似的哀愁。 看著比我晚幾年出生的學弟妹成為學運的要角,那些微小的選擇不同,拉開了兩條不同的道路。後來我把自己活成無聊的樣子。 被社運揉捏
Thumbnail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重申中國經濟以「公有制」為主體,復歸社會主義經濟的道路!這項評論形同打臉胡錫進。三中全會《決定》中國走上向社會主義復歸的道路、揭示大變局,也可能發生大亂局! 三中全會《決定》毫無解方,中國社會瀰漫不滿情緒,「習式蕭條」已成為熱詞潮語! 中國經濟走不出困境,現在屬於垃圾時間,大勢已去!
Thumbnail
本文是聽資本主義、社會主義,那種社會更幸福?(Youtube標題節錄)有感,我還蠻喜歡聽這位中國說書人分享閱讀心得,但這影片所談內容有我想吐槽的地方,因此想寫文說出我的看法。 作者用的例子,社會主義的人民由於是政府平均分配物資、工作也是國家指派,體制下大家都獲得相同的資源、持有相同的物品,不存在誰
文革后大陸人渴求自由經濟(民生)、渴求民主政治(民權)、渴求驅逐馬列、恢復中華(民族)。三大渴求漸次醒覺,而共匪則繼續打壓此三大渴求。鄧、江、胡、習的四十多年就是三大渴求與共匪之間的繼續較量。共黨以其所謂的“國營”(實則“黨營”)企業來限制百姓對自由經濟的渴求,以其所謂的四項基本原則來踐踏百姓的民權
Thumbnail
社會差距只能基於共同福祉而存在。《人權及公民權利宣言》 第一句話是: 人類生而自由,權利平等,接下來得第二句補充了不平等確實存在。 一旦資本報酬率長期高於產出及所得成長率,資本主義便會自動產生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人為分配不均,從而徹底瓦解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每個人
我曾在《中國大陸淪陷74年(2023)年告國際書》一文中說,國際社會必須知道,共黨的“改革開放”是假的。在共黨的曆史上,類似的“改革開放”至少有六次。共黨在1927年——1937年間,因血腥殺戮地主、掠奪私營業主、破壞中華文化而喪盡民心,在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第五次圍剿之下步入死境。它為了自救,在抗戰
Thumbnail
今天在誠品台大店讀了四本書:《自由主義為什麼會失敗》、《明室:攝影札記》、《踏實感的練習》、《菲式思考》。閱讀的動作始於我知性上的興趣,終於我生理上的腿痠。匆促之間,既片面又主觀的評價如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年輕一代正在重新思考自由與責任的定義。李惠貞的《成為自由人》探討了在追求自由的過程中,心靈的自主與面對現實的責任。這本書將自由與責任連結,提醒我們在追求自我價值的同時,也要學習感恩與創造生活的驚奇。本文將深入這本書的核心思想,並分享如何在生活中實現真正的自由。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如果一個人,在他十幾二十歲的時光,完全浸泡在社會運動裡,那會跟一般人有什麼不同? 我自己的學運(社運)在歷史時刻開始前就已經結束了,但我有著類似的哀愁。 看著比我晚幾年出生的學弟妹成為學運的要角,那些微小的選擇不同,拉開了兩條不同的道路。後來我把自己活成無聊的樣子。 被社運揉捏
Thumbnail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重申中國經濟以「公有制」為主體,復歸社會主義經濟的道路!這項評論形同打臉胡錫進。三中全會《決定》中國走上向社會主義復歸的道路、揭示大變局,也可能發生大亂局! 三中全會《決定》毫無解方,中國社會瀰漫不滿情緒,「習式蕭條」已成為熱詞潮語! 中國經濟走不出困境,現在屬於垃圾時間,大勢已去!
Thumbnail
本文是聽資本主義、社會主義,那種社會更幸福?(Youtube標題節錄)有感,我還蠻喜歡聽這位中國說書人分享閱讀心得,但這影片所談內容有我想吐槽的地方,因此想寫文說出我的看法。 作者用的例子,社會主義的人民由於是政府平均分配物資、工作也是國家指派,體制下大家都獲得相同的資源、持有相同的物品,不存在誰
文革后大陸人渴求自由經濟(民生)、渴求民主政治(民權)、渴求驅逐馬列、恢復中華(民族)。三大渴求漸次醒覺,而共匪則繼續打壓此三大渴求。鄧、江、胡、習的四十多年就是三大渴求與共匪之間的繼續較量。共黨以其所謂的“國營”(實則“黨營”)企業來限制百姓對自由經濟的渴求,以其所謂的四項基本原則來踐踏百姓的民權
Thumbnail
社會差距只能基於共同福祉而存在。《人權及公民權利宣言》 第一句話是: 人類生而自由,權利平等,接下來得第二句補充了不平等確實存在。 一旦資本報酬率長期高於產出及所得成長率,資本主義便會自動產生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人為分配不均,從而徹底瓦解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每個人
我曾在《中國大陸淪陷74年(2023)年告國際書》一文中說,國際社會必須知道,共黨的“改革開放”是假的。在共黨的曆史上,類似的“改革開放”至少有六次。共黨在1927年——1937年間,因血腥殺戮地主、掠奪私營業主、破壞中華文化而喪盡民心,在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第五次圍剿之下步入死境。它為了自救,在抗戰
Thumbnail
今天在誠品台大店讀了四本書:《自由主義為什麼會失敗》、《明室:攝影札記》、《踏實感的練習》、《菲式思考》。閱讀的動作始於我知性上的興趣,終於我生理上的腿痠。匆促之間,既片面又主觀的評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