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不論幾歲,都希望有尊嚴的活著,活得像個人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好好生活
唯有先翻轉自身的觀念,才有機會翻轉體系,最終翻轉老年。____選自《全球銀力時代》
《全球銀力時代》

《全球銀力時代》

在看八月公布的〈當前經濟情勢概況〉報告,七月出口主要市場,銷往荷蘭的資通產品遽增,創單月新高,才突然想找關於荷蘭相關書籍來看看,卻意外看到這本《全球銀力時代》,被「終身公寓」、「失智農場」的副標給吸引。作者楊寧茵是社會企業「銀享全球」的創辦人之一,本書於2019年出版。

退休,準備的不只有退休金

很喜歡「人生設計師」這個概念,以往關於退休這個議題,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退休金」,再來就是「幾歲退休」,至於接下來的生活,就沒有再多想了,大概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吧!而這個「想做的事」似乎又過於空泛,在推薦序的部分,提及退休後到真正離開世界,可能會有長達30年的時間,仔細想想,若是沒有先大致做個構想,只是用填滿時間的方式過生活,最後我大概會開始發慌吧!

退休生活,跟社會發展也有很大的關聯,從三代同堂到小家庭,再到一人家庭。關於退休,或許可以像規劃「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大學」這種階段架構去思想。念書時,有這些固定模式與目標,讓生活有一個規律;出社會工作,也有一套社會的模式,不論是身為員工或是經營者,這種規律,也是讓自己能保持與社會連結的方式,「社會連結」對於社會與個人來說,都是滿重要的。而關於退休這件事,社會似乎還正在架構當中,因為整個社會環境與以往很不一樣,從長壽到長照,再從長壽不等於長照,觀念一直在建構與更新。

退休規劃可以思考的面向:

  • 財富管理與規劃
  • 休閒與學習
  • 旅遊
  • 居住環境(社區、居家環境)
  • 醫療保健
  • 移動、交通
  • 飲食
  • 工作
  • 社會回饋(是否從事公益)
  • 外在儀態(健身的體態、服裝的搭配)

以上是書中有提及的部分,透過用人生設計的概念去思考,或許會對未來有更明確的雛型。

她的建議是把焦點放在身心靈的總體健康而非衰退的狀況,同時讓健康照護變成大眾有能力並有信心自己管理的事,而不是想像自己會成為被動待治療的病患;關於財富,他認為並不是擁有多少錢,而是擁有多大的財務「韌性」。____選自《全球銀力時代》

發展與發明,皆因愛而生

高齡少子化,也影響了企業,書中提到德國BMW車廠,在他們意識到將有一批優秀的技術人員即將同時退休時,為了能再留住這些員工,或讓他們能階段性退休,從軟體及硬體方面也做了調整,像是在工作檯加裝較具彈性的地板、為他們添購厚底的工作靴等等,以減緩他們站立時雙腳帶來的壓力,而工時與休息時間也重新分配。

2014年有一個設計主題為「如何擴展失智症患者獨立生活的能力」的比賽,首獎得主姚彥慈設計了一組適合失智症患者的餐具,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發明,她看著自己奶奶因為失智症漸漸失去自理能力,連吃飯也變得困難,所以從使用者的角度去設計了這款餐具。獨立的概念在歐美國家比較盛行,之前聽到有人分享關於輪椅的部分,而他們也想親自飛到國外當地去實際考察,而我自己並沒有親眼所見,或身邊也沒有人有使用,當時他們分享內容是他們也聽說德國製的輪椅重視的是「輔助」,也就是期望你有天還是能夠站起來,所以在使用上都是以「你還能再站起來」的前提去設計,因為用進廢退嘛!而相對亞洲做的似乎比較偏向「被幫助」,也就是以推輪椅的人好推、坐的人也舒適這方面去設計,不管這分享的器具究竟真正如何,我覺得就台灣目前道路環境來說,好推的輪椅大概是比較符合實際面,畢竟有時路面高低不平又狹窄,不論如何,從中我聽到他們真正想傳達的理念,和書中提到的「獨立生活能力」不謀而合,如果能夠盡可能讓他們能夠獨立﹝不是孤獨﹞,再搭配上科技產品輔助,或許真能大大改善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生活。

一個人擁有得愈多,他的使命感就應該愈強。因為任何人都不應該認為自己的成功完全是個人努力的結果,而是靠很多人的努力和善念所成就的。____選自《全球銀力時代》

面對年老的重要態度

書中寫到瓊恩•費雪提出了10個以A開頭的單字,認為是面對年老時,需擁有的:

  • 自主權Autonomy
  • 原創性Authenticity
  • 活動力Activism
  • 美感Aesthetics
  • 理解現實Acknowlegement
  • 接受自己Acceptance
  • 尋求協助Assistance
  • 可負擔性Affordability
  • 自在的孤獨Aloneness
  • 適應Adaptation

以上10點,我覺得在年輕時,就可以開始培養與練習,畢竟正常情況下,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就突然轉變了個性。

瓊恩•費雪是一位獨居也已退休的年長者,退休前是一位醫生,書中提到當時她已84歲。在亞洲如果聽到獨居,似乎都會把它跟孤獨綁在一起,但獨居不見得代表孤獨,如同瓊恩•費雪她積極參與各式活動,提供自己所學貢獻予社會,擁有自己的社交圈,雖然她行走也需助行器的幫助,仍不減對於生活、生命的熱情。

在宅終老、終身公寓

我以為歐美人,相較亞洲人,會更能接受到養老中心居住,但根據調查,不論是那個國家的人,大多都還是想要「在家養老」,因為想保有對生活的自主權與尊嚴,一般傳統的照顧機構,住進去後,就有如住進醫院,有股寂寞、冰冷的感覺,與外界產生了隱形的距離。

荷蘭對傳統養老中心做了突破與改善,就是打破那層隔在養老機構與社區的界線,讓養老中心不再只是好像把一群老年人隔在某個機構,而是讓社區的人也可以走進去,融入社區,像是空間有藝術藝廊、記憶博物館,或是小型動物園區,附近也會有幼兒園,讓老人家走到園區附近也能感受到小朋友玩鬧的活力氛圍,讓機構不再是沉悶孤寂,而是更有「」的感覺。

不把自己視為是被照顧者,而是大家都可以為這個「」做些什麼,彼此相互幫助,從擺設、空間設計也都有別於傳統的機構。對於一些即便做了醫療仍無法扭轉的老化或病症,他們也轉換了心態,不再只是提供醫療,而是提供「快樂與心靈陪伴」給他們,在台灣也有經過訓練的狗狗,在安寧病房裡做這種心靈陪伴的角色。

只要人覺得自己還能為社會做些什麼,這能讓他們感到快樂,提升他們的自信,這對社會都是好的循環。

不放棄的人生

有一段提到荷蘭Buurtzorg照顧模式,讓一個被醫生判定可能要終身臥床的獨居阿嬤,可以再站起來,這位阿嬤是幸運的,也剛好遇到曾到荷蘭見習過的長照機構個案管理師,儘管醫生判定了,但管理師知道獨居的阿嬤已經習慣能自主生活,所以經過多方的評估與觀察,制定以讓阿嬤能再站起來的目標,協同護理師、藥師、居家復健師等各方專業人員的共同合作,加上心理與生理的支持,真的讓阿嬤又再度站起來,這段真的很勵志,也是思想翻轉的契機。書中也有更詳細的介紹這個照顧模式。

降低孤獨感,提升幸福感,就能減少照顧。____選自《全球銀力時代》

活得像個人才有意義

2012年英國、法國、比利時與荷蘭,他們共創一個「尊嚴照顧實驗室」,希望更多的用同理心出發,去同理、想像如果自己是被照顧人,會希望怎麼被對待。有些行動真的不方便,只能臥床的長者,其實也是有感覺的,甚至他們也聽得懂周遭在說些什麼,只是迫於生理情況,他們無法做或說甚麼。

之前聽身邊的人提起照顧失智長輩的經驗,聽完心情好沉重,彷彿是無解,但她的方法就是像書中提到的帶著同理,陪著她一起感受。書中最後一章是翻轉失智,他們把很多關於疾病的詞彙拿掉,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失智,不稱他們為患者,而是會員、客戶,照顧中心,也改稱活動中心,這做法是在透過行為科學與失智者溝通,也是在翻轉我們看待他們的眼光。聽過他人分享與失智者的互動,知道能夠順利與他們溝通,真的非常重要。

如果怕他們跑出去會發生什麼事,而把他們隔離起來,反而會減少他們腦部刺激,對症狀並無益處,真的該有一個更友善的環境,只是在這之前,也需要整體社會對這個疾病的認識。

荷蘭在2009年成立世界上第一座專為重度失智患者打造的小鎮「霍格威」,裡面的店員都是假的,都是醫生、護士、社工,但患者是真實的在這裡過日子,而不是像住進安養院一直到生命終點,他們在這個村落可以上市場買菜,自己回家煮,還可以上美容院洗頭,也有電影俱樂部,就是過著一般的日子,這段看得很感動,但小鎮裡還是會發生有病患突然暴走,需要情緒被安撫。這確實落實了「以人為本」,盡可能讓被照顧者能有尊嚴、自主的生活。即便也是有人希望還是從原本真正的社區做改善,不過這些機構產生的出發點,都是值得去學習的。

日本開了第一家名為「會上錯菜的餐廳」,他們雇用失智者的老人,但是廚師是東京名廚,覺得這也是一種從社區開始改善的一種方式,與失智者共同生活,願意前去消費的人,就要知道有被上錯菜的可能性,但能吃到名廚的料理,不論什麼菜也都是值得。社會各個角落,總有人一直在想著如何能讓社會更好,當我們看到一些負面的新聞時,也可以更多去看見新的可能性與改善的方法。讓擔心與恐懼消失的辦法,就是做出行動與改變。

不論幾歲,我們都希望能像個人一樣生活,像人一樣被對待、被尊重。

補充:

銀享全球

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台

史丹福長壽中心設計競賽全球大賽

霍格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追蹤、愛心與贊助,對我都是很重要的鼓勵!

如果你也喜歡植物與花藝作品,也歡迎追蹤我的IG: 喜歡花藝的女子

生活,是由許許多多的人、事、物串聯而成,無論是好是壞,或喜或悲,都是豐富我們生活的材料。精彩,是因為有起伏,有意想不到,有衝突,有和解,是因為有太多太多值得書寫與紀錄的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作者Soupy Tang 湯舒皮,是一位插畫家,這本於2015年出版的《跟著Soupy做一日英國人,在TWININGS遇見最迷人的下午茶時光》,內容可說是知識滿滿,從中得知以前從未聽聞過的有趣事件,搭配上書中可愛的插畫,再泡杯熱呼呼的英式伯爵茶,就可以隨著茶香,漫步下午茶的時光走廊。 喝茶文化,在
成為一位有影響力的標竿人物,確實很不簡單,但是要成為一位像「鹽」一般的影響力人物,更不容易 《底層網紅》作者希米恩・布朗 (Symeon Brown),一位英國報導作家,也是新聞記者。此書於2023年8月出版,閱讀此書,是因書名的「底層」兩字與認知應該光鮮亮麗的「網紅」形象很不搭嘎,想知道書中是如
讓愛與感謝,成為一種習慣 一個人的起心動念,會引發後續所帶來的連鎖反應,所以意念的好、壞,周遭環境的整齊、雜亂,都會對你的生活產生變化,意念會化做物質實相,真實呈現在你的日常生活。
生活周遭處處都是樂趣 【Overthink 就是想太多】的作者林行瑞,是來自馬來西亞的插畫家,最初是因讀了ㄧ篇寓言得到啟發,毅然辭去當時的工作,決定以畫畫為生。 書名之所以命名為「就是想太多」,是他力求在作品當中,都能賦予其再更深層的創意與意義,我覺得他確實做到了,翻閱、欣賞他的畫作時,內心都是
「你畫過的東西,一定要留下屬於你的氣息、你的印記。它可以是害羞靦腆的、囂張跋扈的、陰鬱暗沉的、夢幻浪漫的......無論如何,活生生的就好。寫文章也是如此,起承轉合的技巧、字彙的累積,到最後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到底要講什麼?即使說的顛三倒四也是自成一格。總之,就是要寫下自己的想法。」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__傳道書1:9 關於人性,關於社會,從古至今,從東方到西方,已有許許多多的探討,總能發現不同時代的人,得出相似的論點,也遭遇了本質上類似的問題,近日,拜讀了愛默生的作品,很喜歡關於探討自立的篇章,也可說是講述思想與行為的獨立,某些例子與當
作者Soupy Tang 湯舒皮,是一位插畫家,這本於2015年出版的《跟著Soupy做一日英國人,在TWININGS遇見最迷人的下午茶時光》,內容可說是知識滿滿,從中得知以前從未聽聞過的有趣事件,搭配上書中可愛的插畫,再泡杯熱呼呼的英式伯爵茶,就可以隨著茶香,漫步下午茶的時光走廊。 喝茶文化,在
成為一位有影響力的標竿人物,確實很不簡單,但是要成為一位像「鹽」一般的影響力人物,更不容易 《底層網紅》作者希米恩・布朗 (Symeon Brown),一位英國報導作家,也是新聞記者。此書於2023年8月出版,閱讀此書,是因書名的「底層」兩字與認知應該光鮮亮麗的「網紅」形象很不搭嘎,想知道書中是如
讓愛與感謝,成為一種習慣 一個人的起心動念,會引發後續所帶來的連鎖反應,所以意念的好、壞,周遭環境的整齊、雜亂,都會對你的生活產生變化,意念會化做物質實相,真實呈現在你的日常生活。
生活周遭處處都是樂趣 【Overthink 就是想太多】的作者林行瑞,是來自馬來西亞的插畫家,最初是因讀了ㄧ篇寓言得到啟發,毅然辭去當時的工作,決定以畫畫為生。 書名之所以命名為「就是想太多」,是他力求在作品當中,都能賦予其再更深層的創意與意義,我覺得他確實做到了,翻閱、欣賞他的畫作時,內心都是
「你畫過的東西,一定要留下屬於你的氣息、你的印記。它可以是害羞靦腆的、囂張跋扈的、陰鬱暗沉的、夢幻浪漫的......無論如何,活生生的就好。寫文章也是如此,起承轉合的技巧、字彙的累積,到最後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到底要講什麼?即使說的顛三倒四也是自成一格。總之,就是要寫下自己的想法。」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__傳道書1:9 關於人性,關於社會,從古至今,從東方到西方,已有許許多多的探討,總能發現不同時代的人,得出相似的論點,也遭遇了本質上類似的問題,近日,拜讀了愛默生的作品,很喜歡關於探討自立的篇章,也可說是講述思想與行為的獨立,某些例子與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中年時期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事業、家庭、子女教育、奉養父母、退休等多重責任同時來臨,理財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配角,而是攸關人生下半場生活品質的關鍵。如何建立正確的理財觀,規劃滿足人生階段需求、以及自己的投資風格,並避開常見的理財誤區,是現階段非常重要的人生課題。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低通膨環境將一去不復返的年代,要為退休理財做準備,需要哪些新的思維和方向? 回想我20幾歲才剛入社會當時,也才工作了幾個月的時間,在充滿壓力極想逃脫現實的當下,也曾幻想提早退休過著自在的生活,並立即進行退休金目標的試算。把Excel攤開來計算後,我猶記得當下算出來的數
Thumbnail
最近和身旁一些屆齡退休的長輩們聊天,發現「似乎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退休後找到生活重心是非常重要的!」真是好現象~
Thumbnail
我們要來聊聊一個讓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話題——財務自由。想像一下,如果你可以隨時決定自己的退休時間,不受任何束縛,那該有多好?本篇文章介紹了中年生涯轉換及退休規劃的重要性,並介紹了一本名為「安可職涯」的書籍,以及相關的共讀活動。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退休年齡和退休條件計畫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這個多變的時代,打造一個符合個人需求且具有彈性的退休計畫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能夠讓我們在退休後擁有充裕的生活,更能夠讓退休年齡成為人生的一個美好轉折點。
假如你徹底的掌握了開源與節流,而累積到了退休需要的錢,例如:1500萬,那麼你的退休生活是什麼樣子呢?現在風行的提早退休,是在60歲之前就退休了,那退休生活呢?   一般的上班族想到的,就是旅遊,做自己想做的事,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但是這樣的日子能持續多久而不會讓你覺得無聊?所以你必須要找到該
Thumbnail
《希望老後的我,看起來還不錯》這本書就像老後生活指南,分為30個主題,雖然大部分的篇幅很短,不過倒是有很多值得細細品味的內容。 今天想來分享書中的其中一個篇章,邀請大家檢視一下自己嚮往的退休人生狀態。請根據以下的敘述,從1排到5(最嚮往到最不嚮往) A. 實現未完成夢想的絕佳機會。搬離原
Thumbnail
退休計畫不只是金錢! 退休,是很多人從年輕就心嚮往之的名詞。它象徵著辛勤工作的結束、也代表著全新自由生活的開始。但是,隨著固定收入減少以及生活方式的巨大轉變,也會衍生出許多意想不到的衝擊,因此,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好好提前準備與計畫,絕對是讓退休生活更加美好的必要行動。 請記得,退休規劃不僅僅是理財
Thumbnail
迎接第二次黃金青春的人生提案~江育誠 作者調查五十歲以上的台灣民眾,有近四成尚未開始規劃退休生活,驟然脫離職場,生活失去重心,生命也會漸漸失去活力,自然容易出現所謂退休症候群,甚至憂鬱症上身。 退休之前,我們靠職業維生,退休之後,必須靠興趣維生,就是作者的體悟。 退休是人生下半場
Thumbnail
中年時期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事業、家庭、子女教育、奉養父母、退休等多重責任同時來臨,理財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配角,而是攸關人生下半場生活品質的關鍵。如何建立正確的理財觀,規劃滿足人生階段需求、以及自己的投資風格,並避開常見的理財誤區,是現階段非常重要的人生課題。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低通膨環境將一去不復返的年代,要為退休理財做準備,需要哪些新的思維和方向? 回想我20幾歲才剛入社會當時,也才工作了幾個月的時間,在充滿壓力極想逃脫現實的當下,也曾幻想提早退休過著自在的生活,並立即進行退休金目標的試算。把Excel攤開來計算後,我猶記得當下算出來的數
Thumbnail
最近和身旁一些屆齡退休的長輩們聊天,發現「似乎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退休後找到生活重心是非常重要的!」真是好現象~
Thumbnail
我們要來聊聊一個讓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話題——財務自由。想像一下,如果你可以隨時決定自己的退休時間,不受任何束縛,那該有多好?本篇文章介紹了中年生涯轉換及退休規劃的重要性,並介紹了一本名為「安可職涯」的書籍,以及相關的共讀活動。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退休年齡和退休條件計畫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這個多變的時代,打造一個符合個人需求且具有彈性的退休計畫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能夠讓我們在退休後擁有充裕的生活,更能夠讓退休年齡成為人生的一個美好轉折點。
假如你徹底的掌握了開源與節流,而累積到了退休需要的錢,例如:1500萬,那麼你的退休生活是什麼樣子呢?現在風行的提早退休,是在60歲之前就退休了,那退休生活呢?   一般的上班族想到的,就是旅遊,做自己想做的事,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但是這樣的日子能持續多久而不會讓你覺得無聊?所以你必須要找到該
Thumbnail
《希望老後的我,看起來還不錯》這本書就像老後生活指南,分為30個主題,雖然大部分的篇幅很短,不過倒是有很多值得細細品味的內容。 今天想來分享書中的其中一個篇章,邀請大家檢視一下自己嚮往的退休人生狀態。請根據以下的敘述,從1排到5(最嚮往到最不嚮往) A. 實現未完成夢想的絕佳機會。搬離原
Thumbnail
退休計畫不只是金錢! 退休,是很多人從年輕就心嚮往之的名詞。它象徵著辛勤工作的結束、也代表著全新自由生活的開始。但是,隨著固定收入減少以及生活方式的巨大轉變,也會衍生出許多意想不到的衝擊,因此,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好好提前準備與計畫,絕對是讓退休生活更加美好的必要行動。 請記得,退休規劃不僅僅是理財
Thumbnail
迎接第二次黃金青春的人生提案~江育誠 作者調查五十歲以上的台灣民眾,有近四成尚未開始規劃退休生活,驟然脫離職場,生活失去重心,生命也會漸漸失去活力,自然容易出現所謂退休症候群,甚至憂鬱症上身。 退休之前,我們靠職業維生,退休之後,必須靠興趣維生,就是作者的體悟。 退休是人生下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