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YA喜劇+內政部少子化因應宣導片─《成功補習班》

raw-image

《成功補習班》的宣傳、行銷強調「致敬」與懷念導演恩師,已故同志紀錄片導演陳俊志,電影的核心精神似乎有「嚴肅」的企圖。只是看《成功補習班》,它就是一部水準一般的YA喜劇,賣弄BL元素又不太成功的類型化青春愛情片。

陳俊志導演在世時為了性別平等的目標,作了很多「衝撞」,無論是為了社會運動、創作自由,或只是為了「愛」。但電影看不到什麼「衝撞」、「顛覆」、「挑戰秩序」。也許太尖銳電影資金就拿不到,但單純青春回憶、男女戀愛、性別探索,甚至BL的部份,電影也處理的馬馬虎虎。

《成功補習班》開始設定是「升學主義苦悶環境的壓抑與突破」,但實在看不到什麼「悶」,一路打打鬧鬧、愛來愛去,聯考剩十幾天還去約會這有什麼「苦悶」。電影也拍不出升學考試下的壓抑和苦澀,補習班窗明几淨,環境寬敞,完全不是我以前補習時擁擠、陰暗、雜亂的記憶。電影的初衷要拍出青春的回憶,卻出現了1994年顯然沒有的大頭貼和遊樂場機器。

所有重要角色「突然就愛起來」了,缺乏鋪梗或伏筆。正恆跟程翔電影前半段還是一般打打鬧鬧,到後半段突然「愛起來」了。陳思開始在不同男學生中游移,甚至懷疑只是「玩弄」別人的天真無知(電影前段角色設定實在很「男人婆」),電影後段她突然也在感情上「認真」起來。倒是像「生殖器燙傷」的橋段,有那麼一點朱延平式的惡搞。

哪怕劇中角色做了「逾矩」的事情─偷看色情片、懵懂的性啟蒙、向同性或異性示愛、面對自己性別認同的慌亂....等等,但沒有真的挑戰成年人規範的主流價值價值或規範,這些行為的性質就是「年輕人不懂事」、一時衝動。隨年紀成長「懂事」後,自然回歸社會主流價值。

就連已故陳俊志導演,在前半段看起來都還「很乖」,他那段「性教育」其實尺度根本沒什麼,就算擺在30年前也差不多,宛如學校的「健康教育」,頂多就是學校不會公然發保險套,直到後面比較衝突的情節才出現。

類型化的愛情片,男女角色在關係中會跟原有環境發生衝突,包括階級、種族差異,電影的賣點或爆點,也在衝突跟如何克服、挑戰。但《成功補習班》並對這些矛盾、挑戰沒有太多鋪陳,該唸書的唸書,該結婚生子的結婚生子(對照導演藍正龍現實生活「豐富」的感情史),除非不唸數學系去拍電影也算「顛覆」。

在少子化的今天,很多台灣人無論男女、同性異性戀都選擇不婚不生,單身一輩子(自願或環境所迫),拍部叫大家要勇敢去愛,要多多交男女朋友,好好唸書以外也要好好談戀愛的電影,很像內政部「因應少子化,鼓勵青年結婚生育」的宣導影片。

陳俊志導演在台灣性別弱勢與多元運動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我們現在有更好的拍片自由與攝製環境,但之後的性別題材作品,真的有比一廿年前好嗎?

電影用了張國榮的《Monica》作插曲(想想他為了愛情所付出的慘烈代價,對照全片輕鬆搞笑的調性),如果要紀念前人的努力或成就,是不是應該拍出比陳俊志或張國榮的時代,更好的作品?這點沒有人會反對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