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是樣樣都要效率的

前言

平常在家,除非特意抽空去吃美食,否則大概都是自理,即令外食也有固定的店家,反而是外地來的遊客,他們特重網上訊息,因此要求或希望吃的往往是我們不管不顧的,但吃起來其實CP值還滿高的。只是,這些東西往往是牛排類,或者日式餐,反正就是幾種固定的東西,然後吹噓一下牠的來歷是多麼的不尋常,吃到是多麼高貴感之類的。外客來,偶而吃吃還可,平常則不會想去碰觸。

包子店見聞

受到外客影響,今早想吃包子,也特地上網去查找本地有沒有什麼沒吃過,但網路上還算有名氣的包子,吔,還真的有。平常路過經常看到該店,但大多是已打烊的狀況,一查才知,它是每天四點開始營業,十點就已經束的包子店。網路上還說明由來,因為常有人需起早上山工作(大概要兩個多小時的車程),因此特意超早營業,以服務這些客人。)六點多到店時,大概有十幾人在店旁用餐或點餐。店裡面有四個人,賣的有包子,飯團,煎包,蛋餅,以及豆漿等。大概十來種東西。然後呢?流程不清,分工不明,效率低劣,服務不好。我舉個例子好了,我不知道前面站的人是在等餐或者點餐,我也不知道要站在誰的後面排隊,因為好像也看不到有所謂的排隊。裡頭一人隔著我前面站的兩個人問我要什麼?我說兩個包子,兩個煎包,五個煎餃(煎包和煎餃的價格是寫在保麗龍大盒子的上面,煎包12元;煎餃5個20元)。問我的那人幫我打包時,一面又問還有人有要飯團的嗎?再旁邊的一人回答她剛剛就說要一個飯團了……而在煎蛋餅的那人,則放下鏟子,把旁邊枱子上放的豆漿四杯,飯團兩個,以及其他東西,點了一下,問外面的點餐者,數量和品項對不對?……結果是少了一個飯團,又催促旁邊另人,趕快去包一個飯團來……問我的那人,把我買的東西打包後,告訴旁邊的人,我的是56加22,旁邊那人拿出計算機,算了一下說是共78,我拿了一百元給她,她叫我放在前面的收銀盒中(收銀盒就在點餐著的前面,上面已經有幾張百元鈔票……),然後找我22元。

憑什麼網路評價高

我走出店面,對網路上的高評價(4,3)既不解也不認同。心裡還覺得有點奇怪:這樣的店怎麼能存活的?還存活了幾十年,最令驚訝的是網路上的評價竟然還不低?

不是樣樣都要效率的

回程時,突然意識到:是不是就是因為跟現在店家的分工清,流程明,服務佳,比較起來顯得那麼的差,所以反而讓一般人覺得不會有太大壓力,可以不必那麼在意效率,不會再覺得那麼沒人情味(你看超商就知道,你只是流程中的一環,你是不是人其實無關緊要。)因為我們其實就是類似這樣的沒效率,所以比較之下,反而覺得較輕鬆,較自在,反而顯得我們似乎比店家高那麼一點點,反而覺得有家這樣的店也不錯,何況店家服務苦命人的故事,聽來滿溫馨的。

越想越覺得好像是這個理,你覺得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