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乙級衛生管理員 自學-職業安全衛生法(12)

前面諸多章節,討論過 健康檢查,化學分級風險管理以及危化品等等等; 那環境部分呢? 是否要操作所謂的特檢, 就得依照 作業環境監測後的結果來進行。

我們先簡單看看下表,各項目的測試頻率

作業環境監測

所以從表中先有一個大概念;作業環境監測每6個月需要做一次;除了 與鉛有關的為12個月一次,與熱有關的3個月一次。

基於這樣的測試條件,而且一般測試第三方單位會評估環境後,在相關位置做長時間的觀察與資訊收據;因此 短時間/臨時的 並不會被列入需要觀察的項目。

因此以下狀況為不受監測之狀況。

  • 臨時性:作業期間不超過3個月,且1年內不再重複者
  • 作業時間短暫:每日作業時間1個小時內
  • 作業期間短暫:作業期間不超過1個月,結束後6個月內不再重複者

*但如果出現峰值問題,仍然需要進一步考慮監測的。

如何實施呢?

  1. "委託環境監測機構辦理"
  2. 但若是 "物理性"因子/可透過直讀世儀器直接監測之"化學性"因子;可以聘用 乙級以上的監測人員,或者委由執業之工礦衛生技師辦理。

以下項目參考之:

  1. 二氧化碳
  2. 二硫化碳
  3. 二氯聯苯胺及其鹽類
  4. 次乙亞胺
  5. 二異氰酸甲苯
  6. 硫化氫
  7. 汞及其無機化合物
  8. 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公告者

各類監測機構

  1. 作業環境監測機構:指依本辦法規定申請,並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可,執行作業環 境監測業務之機構(以下簡稱監測機構)。
  2. 第三者認證機構:指取得國際實驗室認證聯盟相互認可協議,並經中央主管機關 公告之認證機構。
  3. 認證實驗室:指經第三者認證機構認證合格,於有效限期 內,辦理作業環境監測 樣本化驗分析之機構。
  4. 監測機構專屬認證實驗室:作業環境監測機構實施化學性作業環境測定採得之樣 本,應由監測機構專屬認證實驗室做化驗分析。

監測計畫

  1. 危害辨識及資料收集:依作業場所危害及先期審查結果,以系統化方法辨識及評估勞工暴露情形,及應實施作業環 境監測之作業場所,包括物理性及化學性危害因子。
  2. 相似暴露族群之建立:依不同部門之危害、作業類型及暴露特性,以系統方法建立各相似暴露族群之區分方式,並 運用暴露風險評估,排定各相似暴露族群之相對風險等級。
  3. 採樣策略之規劃及執行:規劃優先監測之相似暴露族群、監測處所、樣本數目、監測人員資格及執行方式。
  4. 樣本分析:確認實驗室樣本分析項目及執行方式。
  5. 數據分析及評估:依監測數據規劃統計分析、歷次監測結果比較及監測成效之評估方式。

怎麼執行呢?

環境監測執行流程

  • 事業危害健康作業100人以上
  • 勞工數500人以上

監測計畫需要組成以下的監測評估小組

  • 工作場所負責人
  • 依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辦法設置之職業安全衛生人員
  • 受委託之執業工礦衛生技師
  • 工作場所作業主管

監測計畫應保存3年

報告結果除粉塵10年以外/其餘應該保存30年

所以歸納重點項目 監測的頻率6個月為大宗/其中特別注意短期的工作項目並不歸在內/危險100 一般500 都需要組成評估小組。

那,我們就下一個章節繼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理工腦袋思考文組是否搞錯甚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