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29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何謂「香港字」?

有一種字體叫「香港字」,亦即明體四號字。幾年前,香港文化博物館的展覽「字裡圖間——香港印藝傳奇」,專門提到這種字體。董啟章近年出版了一部長篇小說,叫《香港字:遲到一百五十年的情書》,亦以香港字為題材。到底什麼是「香港字」?

1815年,英國傳教士Robert Morrison(馬禮遜,1782-1834)編成《華英字典》後,以英國人湯姆斯鑄成的第一副中文鉛活字印刷出版。1818年,馬禮遜又在馬六甲創辦英華書院,並設印刷所,書院兼教學和出版於一身。到了1827年,倫敦會傳教士Samuel Dyer(戴爾,1804-1843)赴檳榔嶼研究澆鑄中文鉛活字,終在1838年用鋼沖壓的方法製造出1800多個中文字模,供英華書院印刷中文書報。

1843年,英華書院遷至香港,同時將印刷所的設備帶到香港。1844年,美國長老會在澳門開設華花聖經書房,在Samuel Dyer鉛活字的基礎上,鑄成活字模4700個,足夠用於印刷教會用書和一般中文書。這套鉛活字,後來被稱作「香港字」(Hong Kong Type)。

當時「香港字」頗受歡迎,不少書籍報刊,如英華書院咸豐三年(1853)刊《約翰真經釋解》Z1咸豐十一年(1861)刊《舊約全書》、同治七年(1868)刊《伊娑菩喻言》,又英文報紙孖刺報(Hong Kong Daily Press)、中文晚報《中外新報》等,都以這套字體刊印。

文:雪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