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回內的最終能力|天善緣|活在娑婆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今天,我們講講輪回內的最終能力。 在輪回里,我們到底要擁有什麼? 是神通嗎?是智慧嗎?是能力嗎? 是口才嗎?是美貌嗎?是權力嗎? 我覺得這些東西都不是,因為我們並不可能每一生都完全帶著。 輪回考驗 眾生善緣 如果我們把輪回看成一個考驗的話,它最終的目的是在所有或好或壞的事情裡面,修一場眾生善緣,我們做的所有事盡可能都是善因善果。 因此,也許其他的東西都不重要,「目的」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最終的考核就是這個,所以我們的眾生善緣越多,我們的能量就越多;我們的善因善果越多,我們的功德就越大。 萬事萬物 皆是美好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我們最終要把所有的不美好、困難、挫折、傷害都轉變成美好、喜悅和快樂,這個才是最終的能力。 在這個世界上我想見一些人,比如樊登、稻盛和夫、曹德旺、羅永浩、俞敏洪、董宇輝……因為我覺得在他們身上,我們真的能見到眾生的智慧。 也許他們並不信佛信道,但他們做的是這個世界的核心,他們從人類的很多知識體系中發現了真正的道。 我覺得他們是真正的得道者,也許有些人並沒有完全得道,但是他們能夠從所有的苦難中去發現這世間的美,這點簡直是太厲害了。 修行的最終 是快樂 我們修行最終的東西,不是念經或其他什麼,而是我們能夠讓自己快樂、讓所有人快樂。 這點很難,因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整個輪回就是一個從快樂到不快樂的過程。 所有的快樂都是短暫的,所有的痛苦都是永恆的。 而修行本身就是一種逆,如果我們能夠讓自己快樂、讓自己很美,能夠讓別人快樂、別人也很美,並且一起去體驗到這種美妙,其實這就是修行裡很重要的東西,這也就是輪回考驗的最終核心能力。 不論是人類所有的能力,還是修行最終的東西,我們在紅塵歷心中要積累眾生善緣、要有很多東西,那麼我們能不能做到將別人的不快樂變成快樂,這點非常重要。 首先我們要先學會讓自己的很多不快樂變成快樂,這考驗的是我們的智慧。 就像董宇輝描述自己眼睛小,說「萬物皆有裂痕,這是光照進來的地方」,「因為我的世界只願意容納你一個人,不願意承擔更多。」 人家通過表達就直接把眼睛小變成了優勢,將缺點變成了優點,所以這真的就是說話的智慧。 倘若我們沒有足夠的智慧,那是不可能把所有的劣勢轉成優勢的。 所以這真的就是一種智慧,也真的是一種美。 如果我們要想在輪回裡面去發現和產生足夠多的美,那麼需要有三種能力。 發現與產生美的三種能力 第一種,發現這世界的美。 這世界上有非常多美好的事情,比如父母的愛、親人的關懷,當自己困難時別人伸出的援手,這些都是人類很美好的事情。 這世界上也有很多美麗的地方,比如極光、星空、麥田。 當我們發現了這個世界的美,就會發現世界上有很多值得我們留戀的地方。 第二種,如何將不美好的事情轉換成美好的事情。 這是一種方式、一種智慧,也是我們一直要去解決的事情。 比如說,婚姻里會吵架誰掃地。如果我們把這種爭執指責轉換成一種美好的方式去表達,讓每個人都心甘情願地去乾一些事情,那我們就會發現這個世界變得非常美好。 這一點幾乎是所有人類痛苦的最大的根源,那就是我們不會把痛苦的事情轉換成美好的事情。 包括我們指責孩子,以及去面對生活中很多問題時,都不會用一種智慧或者換一種方式去解決問題,更多的是爭吵和指責,以及把本來不嚴重的事情變得嚴重。 我們人類經常容易做錯事,卻不容易進行這種美的轉換,這背後其實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智慧。 第三種,最終有一些事情我們很難去轉換(如殺頭、抄家、病死、災難、冤枉等),這時需要我們用一種更高的智慧,從輪回的角度上去理解它。 當我們從更大更廣更長的視角去理解我們現在所有的苦難的時候,就能發現這些苦難對於我們來說都是一種美,這需要我們以無數世的輪回的角度去看待這一生又一生的苦難。 當看完了這些所有的東西,我們會感恩他,會覺得沒有這些苦難,我們不能暴露出我的問題;沒有這些苦難,我們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沒有這些苦難,我們無從成長。 當一個人類能夠真正的去理解生活中的所有的苦難,只是為了讓我們有更好的未來,我們的智慧才能真正的提升。 我記得《仙逆》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話,「劫,既是劫難又是造化,就看我們是如何去面對它。」 當我們把劫難變成造化的時候,當我們把生命中所有的苦難從障礙之石變成提升的踏腳石的時候,它就會抬升我們整個生命的質量。 所以,當我們擁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的時候,把世間萬物、芸芸眾生,所有的悲都轉成美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這個世界是非常美好的。 當這個世間萬物星河流轉、歲月變遷、輪回流轉、滄海桑田,我們都能用一種更高的智慧去理解它的時候,我們就真正的能理解輪回之美,眾生之美,世間萬物皆是美,我們才能真正的理解到喜悲同喜。所以一切在輪回中碰到的芸芸眾生所碰到的煩惱,其實與其說是煩惱,不如說它是提升自我的階石。 因為這些煩惱,其實是輪回設定,每一世我們都會碰到。 比如,我們會娶妻生子,娶媳婦之後就會跟她吵架。 如果我們能夠很好的處理跟自己愛人之間的關係,就會發現兩個人在一起是一種美好;如果我們處理不好的話,那兩個人在一起就是一場災難。 所以,一切的關鍵在於我們去提升自己的智慧,去換一種方式理解它、轉變它、處理它,那麼就會發現很多事情沒有那麼複雜,也沒有那麼可怕。 其實這世間充滿了智慧與美好,只不過是我們之前不能理解。

avatar-img
8會員
18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善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修行當中,我們有一個事情是很重要的,就是「淨化」,但淨化對於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要求。 對普通人來說是「止惡行」,我們希望他們不要去做壞事;而對修行者來說是「止思止想」,我們要求的是不能去想;對想出輪回的修行者來說,我們盡可能連「起心動念」都沒有。 【普通人】 以「色念」舉
今天和大家講講度人的要求。 大家一定要記住,我們是修行者,我不希望輪回去坑害或污染我們的任何功德,所以我還是要求大家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包括我對一些學生的要求就會比較嚴格一些,就會多說一些,但是大家去度化眾生的過程中可千萬不能這樣。 度化眾生,一定是「次第增長」。
今天再和大家聊聊通透心。 「心靜光」凝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出現「通透心」。 天善緣,公眾號:活在娑婆通透心 以前給大家簡單說過一下通透心的作用和怎麼產生的。今天我再具體說說這是怎麼修出來的! 其實在20年以前,也沒感受到通透心對我有多大的幫助,但後來我就發現了。
在前面的課里我們說了「天人合一」,今天我們來說一下「無為而無不為」,關於這個,在道德經上一共提到這麼幾句話。 第一句: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第二句: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第三句: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看到這幾句話,大家肯定會覺得這
何為修行?為何要修行?修行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如何修行?修行哪些東西才算是真正的修行?怎麼確定自己修行是正確的?用什麼方法才能知道? 能夠回答出以上問題的,說明你真的在修行當中。但是你處於修行當中的什麼位置呢?那就得看你理解到有多深,有多廣,有多準確。 關於這個問題,接
從《金剛經》看佛法修行的根本原則(古文經典課 2022/05/18 知識點)。 若是拋開修行的次第(階段)來說,修行佛法最標準的要求(最終的要求),基本上還是來自於《金剛經》。因為《金剛經》畢竟是整個佛教的根本,核心中的核心基本上就在《金剛經》。我們得按正規的東西去要求自己,具備按照這些修行
在修行當中,我們有一個事情是很重要的,就是「淨化」,但淨化對於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要求。 對普通人來說是「止惡行」,我們希望他們不要去做壞事;而對修行者來說是「止思止想」,我們要求的是不能去想;對想出輪回的修行者來說,我們盡可能連「起心動念」都沒有。 【普通人】 以「色念」舉
今天和大家講講度人的要求。 大家一定要記住,我們是修行者,我不希望輪回去坑害或污染我們的任何功德,所以我還是要求大家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包括我對一些學生的要求就會比較嚴格一些,就會多說一些,但是大家去度化眾生的過程中可千萬不能這樣。 度化眾生,一定是「次第增長」。
今天再和大家聊聊通透心。 「心靜光」凝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出現「通透心」。 天善緣,公眾號:活在娑婆通透心 以前給大家簡單說過一下通透心的作用和怎麼產生的。今天我再具體說說這是怎麼修出來的! 其實在20年以前,也沒感受到通透心對我有多大的幫助,但後來我就發現了。
在前面的課里我們說了「天人合一」,今天我們來說一下「無為而無不為」,關於這個,在道德經上一共提到這麼幾句話。 第一句: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第二句: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第三句: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看到這幾句話,大家肯定會覺得這
何為修行?為何要修行?修行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如何修行?修行哪些東西才算是真正的修行?怎麼確定自己修行是正確的?用什麼方法才能知道? 能夠回答出以上問題的,說明你真的在修行當中。但是你處於修行當中的什麼位置呢?那就得看你理解到有多深,有多廣,有多準確。 關於這個問題,接
從《金剛經》看佛法修行的根本原則(古文經典課 2022/05/18 知識點)。 若是拋開修行的次第(階段)來說,修行佛法最標準的要求(最終的要求),基本上還是來自於《金剛經》。因為《金剛經》畢竟是整個佛教的根本,核心中的核心基本上就在《金剛經》。我們得按正規的東西去要求自己,具備按照這些修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活著是持續地死亡與重生,因熟稔死去,知道該如何前行,每一天都湧出泉源般的勇氣。
Thumbnail
「未必有所成才算活著,只喜歡看天空、散步、吃披薩的人生也很好。我來這世界,只是為了看花怎麼開,水怎麼流,太陽怎麼升起,夕陽何時落下,經歷有趣的事,遇見難忘的人。」它提醒我們,即使不追求成就與成功,享受生活中的平凡與美好,同樣是值得珍惜的。 深度解讀自己在生活中過得好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見構、解構、建構、再建構。-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原來,世界可以翻過來欣賞。 2024年夏至的尾聲,高雄依然酷暑 百貨公司裡的書店, 絕對是現代版世外桃源。 放眼望去書店裡的暢銷書排行榜, 有幾本書名,是這樣寫的: 「重新找回自己。」 「閒人出
Thumbnail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在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
Thumbnail
生命如同天體一般,有著無盡的輪迴。人們應該如何接受生命的反覆因果?幸與不幸是否都是一種幸運?本文探討了輪迴的意義及涵義,並指出超脫輪迴或許並不是人們所期望的,相反,接受輪迴,深刻理解其中的涵義或許才是一種真正的超脫。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因無知而跌倒的傷真的很痛,但也請別追尋大徹大悟,因為活在當下讓很榮「幸」可以這樣「運」用自己的能力,而經由犧牲付出形成的給予,持續地讓榮耀生生不息時,「施比受有福」就會持續地以自己為核心凝聚幸福,而又再給予。 在貫徹使命中,一以貫之的人人平等裡,「大徹大悟」只是自然的產物,不應該是人生的追求與目的地
輪回轉世是我們要理解的最重要觀念之一,透過它人類得以進化,不只是肉體上的,也包括 形而上的部分。這裡有個簡潔的例子說明轉世,有些人喜歡稱為業力(Karma)。
Thumbnail
「輪迴」與「煩惱」之間有何關係呢?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活著是持續地死亡與重生,因熟稔死去,知道該如何前行,每一天都湧出泉源般的勇氣。
Thumbnail
「未必有所成才算活著,只喜歡看天空、散步、吃披薩的人生也很好。我來這世界,只是為了看花怎麼開,水怎麼流,太陽怎麼升起,夕陽何時落下,經歷有趣的事,遇見難忘的人。」它提醒我們,即使不追求成就與成功,享受生活中的平凡與美好,同樣是值得珍惜的。 深度解讀自己在生活中過得好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見構、解構、建構、再建構。-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原來,世界可以翻過來欣賞。 2024年夏至的尾聲,高雄依然酷暑 百貨公司裡的書店, 絕對是現代版世外桃源。 放眼望去書店裡的暢銷書排行榜, 有幾本書名,是這樣寫的: 「重新找回自己。」 「閒人出
Thumbnail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在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
Thumbnail
生命如同天體一般,有著無盡的輪迴。人們應該如何接受生命的反覆因果?幸與不幸是否都是一種幸運?本文探討了輪迴的意義及涵義,並指出超脫輪迴或許並不是人們所期望的,相反,接受輪迴,深刻理解其中的涵義或許才是一種真正的超脫。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因無知而跌倒的傷真的很痛,但也請別追尋大徹大悟,因為活在當下讓很榮「幸」可以這樣「運」用自己的能力,而經由犧牲付出形成的給予,持續地讓榮耀生生不息時,「施比受有福」就會持續地以自己為核心凝聚幸福,而又再給予。 在貫徹使命中,一以貫之的人人平等裡,「大徹大悟」只是自然的產物,不應該是人生的追求與目的地
輪回轉世是我們要理解的最重要觀念之一,透過它人類得以進化,不只是肉體上的,也包括 形而上的部分。這裡有個簡潔的例子說明轉世,有些人喜歡稱為業力(Karma)。
Thumbnail
「輪迴」與「煩惱」之間有何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