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3|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數位科技與永續ESG:以循環經濟為例

從看到新徵文主題開始,就想找個時間來聊聊數位科技與永續ESG這件事。永續產業的發展緊依著各項數位科技的趨勢,這幾年在永續業界越來越勢不可擋。企業獎項之間,數位科技的獎增設永續獎項(例如IDC、數位鼎革獎),永續的獎項也愈發著重企業數位轉型成果。說到底還是永續工作的本質,雖然是打著公平正義的大旗,但企業也不是都開來做環保的,如果連預期中成效都看不見產能提升或成本降低,實在沒那麼多企業做得起永續工作。這時候,導入數位科技改變既有做法,不管是讓支出花費得更精準、流程更加優化、效率持續提升,既可對本業有所幫助,配合節能減碳或循環經濟減少資源浪費等等永續概念,對企業而言也才真正有可能長久地推行永續工作。當然純粹砸錢做形象沽名釣譽的漂綠我們就先暫時視而不見。

聽起來好像合理卻又飄渺空泛,就跟一切的永續ESG議題一樣。或許我們用永續界近幾年熱議的「循環經濟」為例,可以稍微清楚解釋一些。

知名的「循環經濟蝴蝶圖」
圖片來源:https://ellenmacarthurfoundation.org/

「循環經濟」與科技

過去對於「消費」和「產品」的想像,是
「取得原料→製造→使用→廢棄」的線性流程,然而在這個過程中,許多原本還有機會發揮作用的資源,包括殘次品、二手物、副產品等,都只能導向「廢棄」的結果。

「循環經濟」,要的不只是「從搖籃到搖籃」的單線循環,而是希望儘可能發掘每一個生產環節中,資源循環再生的可能性。

要開創這些與既有流程不同的生產模式,即仰賴科技力的作用。例如從材料科學的角度,開發出更堅固耐用或更有機會循環利用的產品和零組件;生產過程中產出的廢料、殘次品和餘料,也能藉由跨產業的交易或交換,以及物理化學反應的作用,產製成新型態的資源。最近看到的有名例子是Piñatex將鳳梨採收後廢棄的鳳梨葉經過處理後製作成「鳳梨皮革」,如今Hugo Boss、H&M、Nike 等全球知名企業皆已有相關商品,取代部分動物皮革的使用。

電商、零售、與數位科技

而一直到退貨品、輕微損壞的整修再利用,或是透過租賃制、二手交易等新商業模式,提升產品價值及壽命,其實也仰賴平台科技的力量,創造資源和資訊流通的空間。例如我們常看到的電商平台即是,包括PChome強打的iphone訂閱制,或是利用蝦皮這種C2C平台推行的二手交易賣家等等。

講到電商平台,基本上電商平台談永續與減碳,不外乎著重在物流、包材、倉儲、消費四大面向。以我國最大B2C電商momo為例,物流可能做電動車、路徑優化,包材使用再生材料或循環使用,倉儲架設太陽能板和自動化設備,平台規劃「綠色生活館」,每一項都可以蠻直覺得看見「數位科技」如何在方方面面推動永續ESG的發展。

其他零售業亦若是,例如台塑生醫近年推行的無包裝洗衣精智慧補充站,7-11的永續農場(回收咖啡渣再製成肥料種出高麗菜後再以自家鮮食的方式販售)和Open Point生態圈,以及各大超商的最大德政:即期鮮食折價(的管理系統),現在企業要做任何動作幾乎都很難脫離科技的導入,更遑論永續這樣的日新月異又求新求變的議題,無論是產品面的開發、技術面的創新,或是愈趨巨量的資訊管理統籌,數位科技都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圖片來源:Pexel

小結:永續ESG的發展,只會越來越仰賴科技技術

說起來有感而發,當初投入永續工作的時候,主要是抱著社會公益的熱情,也確實喜歡這樣的PM性質,以及永續的多元性,工作上經常充滿各種挑戰和新事物。一直到意識到各式各樣的數位科技原來也都要納入工作的守備範圍,才開始驚覺所學不足。當然現階段(至少台灣)談永續,大多還是聚焦在減碳技術和再生能源,要完全避開科技的力量,只訴求於例如淨灘、淨山、志工服務等員工活動確實是不太可能;而在TNFD蓄勢待發的近期,生態工程大概也會逐漸受到重視。以上,無論對永續或科技,都只能算是冰山一角。對我而言,也就是記錄下近期在工作上遇到或看到相關的一部份,同時也和大家小小分享,一些和ESG有關的有趣科技應用案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渡狼/DL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