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提爾提出人際互動常見的五種對應姿態:指責型、討好型、打岔型、超理智以及一致性,前述四種是造成人際溝通互動阻礙的主要原因。
我想上述四種應對姿態中,指責型是最不容易內傷的 (因為往往受傷的是他人!!),但只是【我好,你不好】仍是無助於溝通 ><
人如何習得不同的對應姿態呢?從發展的角度來看,人類的行為習得起初是透過觀察並模仿而來,人際互動的應對姿態也是如此。個人從環境中觀察人與人間的對應姿態,不自覺的內化形成自己與人的慣常對應姿態。
你是否曾經回想原生家庭中,父母彼此間常用的應對姿態是哪些呢?父母對待你又是何種應對姿態居多呢?而你是否覺察過自己又是經常以何種姿態來面對人際溝通情境呢?
不同的應對姿態的背後,代表我們當下的期待、觀點或是感受以及對感受的感受。人很常選擇最熟悉的應對姿態,儘管這樣的方式無法達到溝通的目的。除非深刻的自我覺察與覺知,否則我們也只會因循那些最熟悉但不健康的應對方式。
在親密關係的互動中,我們也經常以慣常的不一致的應對姿態來面對與伴侶的溝通。因為是你最為習慣、熟悉的方式,所以我們經常難以自知並且覺察,以至於這樣的溝通困境會經常發生。除非有意識的自我覺察,否則很難跳開這樣的迴圈。
將當下感受與本能反應拉出一點空間,保持現實(理性),贏得控制 摘自#你發生過什麼事—歐普拉 P.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