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互動的五種對應姿態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薩提爾提出人際互動常見的五種對應姿態:指責型、討好型、打岔型、超理智以及一致性,前述四種是造成人際溝通互動阻礙的主要原因。
  1. 指責型:在與人應對時,在乎自己,在乎情境,忽略他人。以帶有個人情緒、指責、否定、命令的口氣進行溝通應對,並不是表達自己。
  2. 討好型:在與人應對時,忽略自己,在乎情境,在乎他人。忽略自身需求與情緒而以討好對方方式進行溝通應對。
  3. 打岔型:在與人應對時,忽略自己,忽略情境,忽略他人。為了面對壓力,溝通時不表達自己,而是用不溝通來溝通。
  4. 超理智:在與人應對時,忽略自己,在乎情境,忽略他人。為了得到被認同,溝通時總是爭辯、說理認為自己是對的,並不是表達自己。

我想上述四種應對姿態中,指責型是最不容易內傷的 (因為往往受傷的是他人!!),但只是【我好,你不好】仍是無助於溝通 ><

人如何習得不同的對應姿態呢?從發展的角度來看,人類的行為習得起初是透過觀察並模仿而來,人際互動的應對姿態也是如此。個人從環境中觀察人與人間的對應姿態,不自覺的內化形成自己與人的慣常對應姿態。

你是否曾經回想原生家庭中,父母彼此間常用的應對姿態是哪些呢?父母對待你又是何種應對姿態居多呢?而你是否覺察過自己又是經常以何種姿態來面對人際溝通情境呢?

不同的應對姿態的背後,代表我們當下的期待、觀點或是感受以及對感受的感受。人很常選擇最熟悉的應對姿態,儘管這樣的方式無法達到溝通的目的。除非深刻的自我覺察與覺知,否則我們也只會因循那些最熟悉但不健康的應對方式。

在親密關係的互動中,我們也經常以慣常的不一致的應對姿態來面對與伴侶的溝通。因為是你最為習慣、熟悉的方式,所以我們經常難以自知並且覺察,以至於這樣的溝通困境會經常發生。除非有意識的自我覺察,否則很難跳開這樣的迴圈。

  • 我想覺察的第一步,就是對現況展開好奇地探問─發生了甚麼事?
  • 從溝通情境中,發現彼此的應對姿態
  • 這樣的應對姿態,從何而來?你喜歡這樣的應對姿態嗎?
  • 退出一個空間,居高臨下的視角,探究這些與你親近的人際關係,你與他們之間慣常的應對方式是?
  • 試著想想看,如果建立新的關係連結路徑,是否能夠改變現況?

下一次當你面對衝突的溝通情境,試著覺察自己當下的感受、接納自己的感受、覺察自己感受的背後帶有甚麼樣的觀點、期待,重新選擇如何因應 (試著建立新的迴路)

將當下感受與本能反應拉出一點空間,保持現實(理性),贏得控制 摘自#你發生過什麼事—歐普拉 P.148




我是一個高教圈工作的學術媽媽,某日看到草原上奔跑的小兔,因而有了這個沙龍命名。我期許自己在這個小天地裡持續筆耕,分享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作者:Bruce D. Perry & Oprah Winfrey 這本書從腦神經機制談創傷經驗如何影響大腦與行為,以及如何自我療育的歷程。 這本書採用對談方式進行書寫。歐普拉的提問、培理醫生的回應以及過去參與歐普拉訪談的被訪者的生命經驗,構成了這本書肩負有感性與理性的基礎。
🇺🇸真的是個神奇的地方 每個人都自在的做自己
作者:Bruce D. Perry & Oprah Winfrey 這本書從腦神經機制談創傷經驗如何影響大腦與行為,以及如何自我療育的歷程。 這本書採用對談方式進行書寫。歐普拉的提問、培理醫生的回應以及過去參與歐普拉訪談的被訪者的生命經驗,構成了這本書肩負有感性與理性的基礎。
🇺🇸真的是個神奇的地方 每個人都自在的做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人際互動中,有些人選擇壓抑與討好,將自身需求深埋在禮讓中;有些人則像強颱侵襲,一場大雨淹沒對方的真實感受。也有人習慣用冷嘲熱諷來掩飾自身的脆弱,不敢直接表達自己的不滿。透過心理諮商,我們可以練習溫和且堅定的正向連結,並學習如何在關係中取得平衡,既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建立起信任且真實的情誼。
Thumbnail
4種溝通模式 以下我想為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應對模式,這些模式往往是源自於童年時期的耳濡目染,並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內化成為我們習以為常的行為方式。你可以藉由這四種模式來檢視自己:哪些是童年時期便形成的慣用模式?又有哪些是與你的成長背景模式完全相反的選擇呢? 否認模式 當事情發生時,你感到不知所措,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薩提爾模式(Satir Model)中人們在壓力情境下的四種典型反應:討好者、指責者、超理智者及打岔者。每種反應皆反映了人類在面對壓力時的自我保護機制,並探討瞭如何認識自身的行為模式以促進更健康的壓力管理與人際關係的成長。通過這些反應的理解,讀者能夠更有效地應對壓力帶來的挑戰與困擾。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分析了不同性格類型和脾氣特徵,包括領導型和關懷型等,並提供了實用的溝通策略。 無論是處於工作還是生活中的互動,這篇文章都能幫助您更好地理解他人並改善人際關係。
Thumbnail
衝突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但許多人卻害怕衝突,試圖逃避甚至壓抑不滿。本文將探討害怕衝突的原因、應對衝突的方法和衝突處理能力的鍛鍊,旨在幫助讀者更好地應對衝突,促進人際關係的進步。
Thumbnail
藉由瞭解習慣使用的溝通模式,可以幫助我們更認識自己,做出改變,為自己的成長與人際關係互動帶來正面影響,幫助自己往想要的自在生活前進。本文介紹薩提爾模式中的5種應對姿態,以及如何練習更一致的溝通方式。
Thumbnail
瞭解自己在溝通模式中的行為模式,及改變其中不舒服的部分,提升自我意識,獲得更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在人際關係中,總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而這些誤會,最終導致關係的疏離或破裂。文章分享⁣面對關係中的受傷,如何運用三步驟帶自己走出來~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被鼓勵關注他人的需求,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關心他人的程度可能漸漸演變成討好型的人格,使他們在關係中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和需求。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這樣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擺脫討好型人格的枷鎖,建立更健康、平衡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在人際互動中,有些人選擇壓抑與討好,將自身需求深埋在禮讓中;有些人則像強颱侵襲,一場大雨淹沒對方的真實感受。也有人習慣用冷嘲熱諷來掩飾自身的脆弱,不敢直接表達自己的不滿。透過心理諮商,我們可以練習溫和且堅定的正向連結,並學習如何在關係中取得平衡,既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建立起信任且真實的情誼。
Thumbnail
4種溝通模式 以下我想為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應對模式,這些模式往往是源自於童年時期的耳濡目染,並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內化成為我們習以為常的行為方式。你可以藉由這四種模式來檢視自己:哪些是童年時期便形成的慣用模式?又有哪些是與你的成長背景模式完全相反的選擇呢? 否認模式 當事情發生時,你感到不知所措,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薩提爾模式(Satir Model)中人們在壓力情境下的四種典型反應:討好者、指責者、超理智者及打岔者。每種反應皆反映了人類在面對壓力時的自我保護機制,並探討瞭如何認識自身的行為模式以促進更健康的壓力管理與人際關係的成長。通過這些反應的理解,讀者能夠更有效地應對壓力帶來的挑戰與困擾。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分析了不同性格類型和脾氣特徵,包括領導型和關懷型等,並提供了實用的溝通策略。 無論是處於工作還是生活中的互動,這篇文章都能幫助您更好地理解他人並改善人際關係。
Thumbnail
衝突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但許多人卻害怕衝突,試圖逃避甚至壓抑不滿。本文將探討害怕衝突的原因、應對衝突的方法和衝突處理能力的鍛鍊,旨在幫助讀者更好地應對衝突,促進人際關係的進步。
Thumbnail
藉由瞭解習慣使用的溝通模式,可以幫助我們更認識自己,做出改變,為自己的成長與人際關係互動帶來正面影響,幫助自己往想要的自在生活前進。本文介紹薩提爾模式中的5種應對姿態,以及如何練習更一致的溝通方式。
Thumbnail
瞭解自己在溝通模式中的行為模式,及改變其中不舒服的部分,提升自我意識,獲得更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在人際關係中,總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而這些誤會,最終導致關係的疏離或破裂。文章分享⁣面對關係中的受傷,如何運用三步驟帶自己走出來~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被鼓勵關注他人的需求,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關心他人的程度可能漸漸演變成討好型的人格,使他們在關係中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和需求。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這樣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擺脫討好型人格的枷鎖,建立更健康、平衡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