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考試,需不需要特別閱讀論文?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個問題,相信許多要考中研所的同學,都會遇到的事情。不知道是不是該閱讀論文,來增加自己寫作的深度,以及文章的豐富度?

論文的影響

基本上,研究所考試的題型,不需要特別閱讀論文。因為它主要在考你的基本能力,亦即對學科的認識程度,而非要考倒學生。因此,將推薦書籍閱讀完畢,可以應付多數學校的考試。

當然有些學校喜歡考一些刁鑽題型,如政大,可能需要去特別準備,但其實影響也不大,因為不是每一科都會這樣考。而且它的所謂偏門,是受限於時數限制,上課無法上到,並非不重要的內容。因此,如果想要針對特定科目加強,不妨可多參考各校的課程大綱,當中會有一些可以參考的資料。

論文會不會加分?

當然如果你能引用論文的資料來答題,或許有加分的效果,但其實也不一定。因為學術界有各種不同的解讀,你迎合了A老師的看法,但B可能不認同,如此,你的分數不一定會成正比。是以,我會推薦以通用本來鋪陳,基本上多數老師都會認可,而不用多做冒險。




avatar-img
10會員
169內容數
中文研究所學校眾多,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又如何用最有效率的方式達到考取的目標?進入研究所後,如何選擇自己的碩博論文題目?都是此專題探討的目標。此外,嘗試不同類型的創作,鍛鍊自己的寫作能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很多人覺得讀書很累,甚至讀著讀著就放空,但問題不在「讀書本身」,而在於你讀的內容跟你的目標根本沒關係! ▋1. 讀「相關的書」,自然不覺得無聊 • 想提高寫作?去讀學術寫作技巧的書,寫起論文自然越來越順。 • 想解決數據分析的痛點?讀一本統計學或程式工具的實用指南,學完馬上應用
大考中心要求學生去「細緻化解析句子、段落與文章的構造。 好處是:習慣後,考生有更多策略去尋找「最短路徑」來答題;這點跟 TOEFL 要求考生「略讀」和「掃讀」的方向不謀而合。野心勃勃課綱委員期許大學生能無縫接軌去考 TOEFL 。副作用是:分析弄得很囉唆。
Thumbnail
1. 只挑選自己完全看得懂的論文來讀: - 很多碩博士生在閱讀論文時,習慣選擇那些內容自己已經熟悉或容易理解的論文,這樣的選擇讓他們感覺自己進步迅速,但實際上只是強化了已有的知識,而無法真正拓展自己的學術視野。這種方式容易造成知識的局限,無法進一步接觸到新領域或前沿研究。 -
【碩博士生如何有效讀書與做筆記】 ── 1. 專業書籍的理解 2. 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3. 紀錄與反思的最佳方法 作為碩博士在學學生,讀書的方式與大學階段有很大不同。讀書不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深入理解專業領域,並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學術資產。引用倉下忠憲的觀點,讀書的基本紀錄是「書籍
苦讀論文不是工具的問題,不是用什麼軟體幫你抓重點可以解決,問題在於你自己是否能成為一個良好的學術工具,學術的訓練,就是為了成功培養你的學術能力,所以重要的是過程的領悟呀。 學術是專業的積累和疊加,是專業人士的對話,把專業的內涵濃縮在一定篇幅之中,自然難以白話化,這就是學術呀。
對於正在攻讀碩博士學位的學生來說,閱讀大量專業書籍和文獻是日常功課。面對同一個研究主題,市面上可能有各種書籍和資料可供參考,但它們的內容差異卻相當大。透過平行比較多本書的內容,不僅能讓我們更深入了解研究主題,還能加快掌握該領域的核心知識。 ▋每本書都展現作者的獨特學術視角 以機器學習為例
本文分享了作者自國中至大學期間在科學研究專題上的經歷,探討高中生在進行專題時可能面臨的困難與挑戰,包括學科知識不足、缺乏閱讀文獻的習慣及實驗設計的技巧等。作者強調專題研究的重要性,並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希望幫助學弟妹們能夠更好地投入研究領域。
作為碩博士生,選擇合適的教科書至關重要。教科書不僅是學習的重要資源,更是論文寫作和研究的基礎。然而,許多中文理工科教科書在內容深度與品質上存在差異,如何判斷一本書是否值得深入學習,是每個碩博士生必備的技能。本文將探討幾個關鍵點,幫助你做出明智的選擇。 ▋整體厚薄與內容深度 碩博士生在選擇
Thumbnail
論文到底要怎麼讀?本文介紹論文三步驟,幫助研究生快速理解論文內容。第一步是快速掃描論文結構,第二步是瞭解整個研究的流程圖、證明等細節,第三步是換位思考,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呈現論文內容。透過這種方法可以幫助研究者更全面地理解論文內容。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很多人覺得讀書很累,甚至讀著讀著就放空,但問題不在「讀書本身」,而在於你讀的內容跟你的目標根本沒關係! ▋1. 讀「相關的書」,自然不覺得無聊 • 想提高寫作?去讀學術寫作技巧的書,寫起論文自然越來越順。 • 想解決數據分析的痛點?讀一本統計學或程式工具的實用指南,學完馬上應用
大考中心要求學生去「細緻化解析句子、段落與文章的構造。 好處是:習慣後,考生有更多策略去尋找「最短路徑」來答題;這點跟 TOEFL 要求考生「略讀」和「掃讀」的方向不謀而合。野心勃勃課綱委員期許大學生能無縫接軌去考 TOEFL 。副作用是:分析弄得很囉唆。
Thumbnail
1. 只挑選自己完全看得懂的論文來讀: - 很多碩博士生在閱讀論文時,習慣選擇那些內容自己已經熟悉或容易理解的論文,這樣的選擇讓他們感覺自己進步迅速,但實際上只是強化了已有的知識,而無法真正拓展自己的學術視野。這種方式容易造成知識的局限,無法進一步接觸到新領域或前沿研究。 -
【碩博士生如何有效讀書與做筆記】 ── 1. 專業書籍的理解 2. 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3. 紀錄與反思的最佳方法 作為碩博士在學學生,讀書的方式與大學階段有很大不同。讀書不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深入理解專業領域,並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學術資產。引用倉下忠憲的觀點,讀書的基本紀錄是「書籍
苦讀論文不是工具的問題,不是用什麼軟體幫你抓重點可以解決,問題在於你自己是否能成為一個良好的學術工具,學術的訓練,就是為了成功培養你的學術能力,所以重要的是過程的領悟呀。 學術是專業的積累和疊加,是專業人士的對話,把專業的內涵濃縮在一定篇幅之中,自然難以白話化,這就是學術呀。
對於正在攻讀碩博士學位的學生來說,閱讀大量專業書籍和文獻是日常功課。面對同一個研究主題,市面上可能有各種書籍和資料可供參考,但它們的內容差異卻相當大。透過平行比較多本書的內容,不僅能讓我們更深入了解研究主題,還能加快掌握該領域的核心知識。 ▋每本書都展現作者的獨特學術視角 以機器學習為例
本文分享了作者自國中至大學期間在科學研究專題上的經歷,探討高中生在進行專題時可能面臨的困難與挑戰,包括學科知識不足、缺乏閱讀文獻的習慣及實驗設計的技巧等。作者強調專題研究的重要性,並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希望幫助學弟妹們能夠更好地投入研究領域。
作為碩博士生,選擇合適的教科書至關重要。教科書不僅是學習的重要資源,更是論文寫作和研究的基礎。然而,許多中文理工科教科書在內容深度與品質上存在差異,如何判斷一本書是否值得深入學習,是每個碩博士生必備的技能。本文將探討幾個關鍵點,幫助你做出明智的選擇。 ▋整體厚薄與內容深度 碩博士生在選擇
Thumbnail
論文到底要怎麼讀?本文介紹論文三步驟,幫助研究生快速理解論文內容。第一步是快速掃描論文結構,第二步是瞭解整個研究的流程圖、證明等細節,第三步是換位思考,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呈現論文內容。透過這種方法可以幫助研究者更全面地理解論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