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研究專題經驗分享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從國中開始接觸科展,到高中讀數理資優班的時,也花了三年時間在做專題,現在大學三年級依然和研究脫不了關係。我絕對不會說自己是厲害的研究者,但仍然希望把自己這些年來做專題的經驗分享給學弟妹們。

簡單介紹一下我跟專題的淵源:國中做生物的專題,探討不同類型植物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光合作用效率;高中是做物理與天文學科的專題,題目是Critical Solar Parameters for Prediction of Geomagnetic Storms(至於為什麼寫英文是因為我去美國比 ISEF ,然後我又忘記研究的中文題目了);大二的第一份專題是認知心理學的,以眼動探討前語境與詞頻對邊界模糊詞彙斷詞的影響。

大學的專題怎麼做,可以參考 https://vocus.cc/article/65d499e9fd8978000193167

這篇主要是給高中生的一些經驗分享。

高中的專題跟大學有什麼差異

我自己覺得高中的專題核心上跟大學差不多,基本的研究方法、流程都一樣,先找到有興趣的問題或領域,然後提出假說,尋找文獻並彙整現有的資料,然後設計實驗.....,這些相信大家在國中的科學方法有學過。

但對高中生來說,可能會遇到幾個難點:

學科基本知識

撇除一些超修很多的天才,我自己高中完全不知道磁暴是什麼,連基本的電磁概念都停留在國中。因此在設計實驗上,甚至是問出一個好的研究問題都很困難。

沒學過統計學

我高中的時候一開始完全不知道什麼是p-value,為什麼小於.05,什麼是顯著,所以非常痛苦,只能一點一點找資料去了解。

沒有閱讀文獻的習慣

閱讀文獻對 dry lab 的研究超重要(wet lab 我剛進去還不是很確定)但高中生通常沒有讀外文文獻的習慣,因此一開始可能會需要適應大量英文,更重要的是看懂文章的核心問題並了解這個領域的發展趨勢和研究缺口。

沒有學過實驗法

雖然說科學方法大家國中都學過,但像我們社會心理學老師講的

研究新手常常把焦點聚焦在如何設計實驗組,但怎麼設計對照組是同等重要的。

我自己也是大二修了實驗法之後,特別有感覺。比如說,如果我們要研究暴力電玩會不會提高人的暴力傾向,那實驗組大家應該很能想像,就是玩一款暴力遊戲。但問題來了,你的對照組呢?如果什麼都不做,看到結果時,你就不知道問題到底是出在玩遊戲,還是玩暴力遊戲。你可能想說,那我讓他玩熱門的音遊好了,但問題出在,你怎麼知道到底是音遊讓他心情好所以跟實驗組比,沒有暴力傾向,還是實驗組的暴力傾向高導致的差異?設計實驗真的不是一門簡單的學問。

而且沒有修過實驗法的人,極度可能發生的問題是:把相關當成因果

舉例來說,一篇報導指出吃早餐的學生比不吃早餐的學生成績更好,大家就覺得吃早餐就能讓成績變好。大家理解報導時的其中一個問題是,的確吃早餐與否與成績有相關,但真的是吃早餐導致成績變好嗎?會不會是成績好的人更有時間吃早餐?或是有時間吃早餐的人更有時間讀書?

高中生該怎麼做專題

高中時讀數理資優班的我們會找大學教授做研究,特別是生物或化學專題的學生,通常會到大學實驗室。普通班的學生有些也會,或者找校內指導老師討論題目。有些實驗室會直接給學生題目讓學生去做,但我自己高中的時候,教授是讓我們去讀文獻摸索自己想做的方向。

找文獻我一直用最原始(?的方法,就是上 Google Scholar 去找,然後高中的我也沒什麼技巧,就是從頭讀到尾(但大學發現有更好的方式)基本上讀完之後你應該要知道的事情有:

  • 研究問題是什麼
  • 為什麼會做這個題目(通常是因為前人的研究無法回答)
  • 過去這個領域的研究
  • 他的研究設計(實驗法?相關研究?)
  • 研究結果與討論(為什麼是這樣的結果)
  • 研究限制

以前我高中常常忽略研究限制,但其實研究的 limitation,會顯示出一些難以處理或控制的情境,也可能是你會遇到,或是可以思考怎麼改善的。

個人心法

  1. 我高中會寫實驗日誌,把看過的文獻重點整理起來,也記錄每次的進度。
  2. 寫下你想問的問題,然後積極去找答案,不論是問老師問教授或問教科書。
  3. 主動學習,我高中為了搞懂磁層結構和電磁的方程,還找了電磁學課本(雖然好像幾乎看不懂)

一些小小的murmur

我其實不覺得科展和專題是等號,雖然一開始寫這篇文是有高中生敲碗科展怎麼做,但我更喜歡專題,因為科展是一種競賽,但專題是一種探究的過程,為了想了解的事物去努力。有時候科展評審喜歡的東西很主觀(像我當年北市科展佳作,但國際科展一等)但專題這件事是忠於自己的,也是我為什麼到了大學還持續耕耘這塊的原因。

最後,希望學弟妹能找到自己喜歡的題目,然後勇往直前!(高中的我真的栽進研究裡了學測前還在弄QAQ)

avatar-img
17會員
12內容數
我們一直在學習,但,我們真的掌握學習的方法了嗎?讀書、考試的無限循環,是否讓你感到無助?一起加入學習技巧練功坊,在這裡,會分享學習技巧、工具以及學習心態,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學習」!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烯望與成長學院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位政治大學心理學系二年級生的申請大專生研究計畫的心路歷程與經驗。他從自己的背景出發,探討了為何選擇大二申請以及如何尋找研究主題,並詳述了申請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與挑戰。此外,還包括實驗室經驗和計畫撰寫的心得,旨在鼓勵未來的學弟妹勇於嘗試並獲得研究經驗。
二十歲的我即將出版自己的第一本書。 事實上,我是在19歲的倒數一個月收到出版社邀約的,寫作了半年,終於要在8月送印,10月上架販售。 很多朋友問我,這是一本怎麼樣的書?我在書中前言寫道,這是一本關於「學習」的書。 學生學習如何提升動機、學得更好、如何享受學習,以及學習與自己的青春風暴相處;家長
5/5學習
最近課綱中沒有包含《廉恥》遭北一女教師批評的事件,吵得轟轟烈烈,有人從課綱和教育的角度去談,有人從文言文與白話文的角度去說。但我們今天想討論的,是從心理學角度看道德發展這回事,也就是什麼是道德、道德怎麼發展出來,以及到底愈會說道理的人,道德概念是否真的更好、更會實踐。
你做過心理測驗嗎?講到心理測驗,你會想到什麼呢? 之前聽說 MBTI 的題目有更新,身邊一些朋友重做了,發現結果不同(或相同)。我自己之前在朋友問的時候也有做了一下,發現高中測出來的結果和大學不同。先不論 MBTI 到底算不算嚴謹的心理測驗,今天想跟大家談談心理測驗每次測出來都不一樣是怎麼一回事?
上一篇文我們提到心理學是科學,所以就會有學弟妹好奇,那心理系會和傳統理科一樣做實驗嗎?首先我們要先問問,什麼是傳統理科?他們做實驗的目的是什麼? 也許大家在中學時代會有物理、化學、生物,甚至是地科的實驗課,這些學科的被歸在自然科學,那這些「科學」領域為什麼需要實驗?
心理學是「研究人類行為與心智歷程,與兩者關係的科學」 在開始講各個學科的知識之前,還是得先帶大家看看心理學系在學什麼。 基本上心理系都會學到心理學的六大基本領域:生理、社會、性格、發展、認知、知覺,這些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科目。
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位政治大學心理學系二年級生的申請大專生研究計畫的心路歷程與經驗。他從自己的背景出發,探討了為何選擇大二申請以及如何尋找研究主題,並詳述了申請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與挑戰。此外,還包括實驗室經驗和計畫撰寫的心得,旨在鼓勵未來的學弟妹勇於嘗試並獲得研究經驗。
二十歲的我即將出版自己的第一本書。 事實上,我是在19歲的倒數一個月收到出版社邀約的,寫作了半年,終於要在8月送印,10月上架販售。 很多朋友問我,這是一本怎麼樣的書?我在書中前言寫道,這是一本關於「學習」的書。 學生學習如何提升動機、學得更好、如何享受學習,以及學習與自己的青春風暴相處;家長
5/5學習
最近課綱中沒有包含《廉恥》遭北一女教師批評的事件,吵得轟轟烈烈,有人從課綱和教育的角度去談,有人從文言文與白話文的角度去說。但我們今天想討論的,是從心理學角度看道德發展這回事,也就是什麼是道德、道德怎麼發展出來,以及到底愈會說道理的人,道德概念是否真的更好、更會實踐。
你做過心理測驗嗎?講到心理測驗,你會想到什麼呢? 之前聽說 MBTI 的題目有更新,身邊一些朋友重做了,發現結果不同(或相同)。我自己之前在朋友問的時候也有做了一下,發現高中測出來的結果和大學不同。先不論 MBTI 到底算不算嚴謹的心理測驗,今天想跟大家談談心理測驗每次測出來都不一樣是怎麼一回事?
上一篇文我們提到心理學是科學,所以就會有學弟妹好奇,那心理系會和傳統理科一樣做實驗嗎?首先我們要先問問,什麼是傳統理科?他們做實驗的目的是什麼? 也許大家在中學時代會有物理、化學、生物,甚至是地科的實驗課,這些學科的被歸在自然科學,那這些「科學」領域為什麼需要實驗?
心理學是「研究人類行為與心智歷程,與兩者關係的科學」 在開始講各個學科的知識之前,還是得先帶大家看看心理學系在學什麼。 基本上心理系都會學到心理學的六大基本領域:生理、社會、性格、發展、認知、知覺,這些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科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本活動邀請曾參與實驗教育的學生及家長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透過分享個人故事,讓大家瞭解自學與實驗教育的真實面貌,並激發對自學的興趣。參與者可自由設定標題,探討為何選擇實驗教育、學習資源的尋找、當前學習內容及未來規劃。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自學人的經歷透過文章與他人分享,並提升對自學的認識。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Thumbnail
對於我的學歷,雖然偶有提起,卻不是非常喜歡掛在嘴邊,就是很擔心自己太過於執著於過去而成為無法前進的人。會開設「不是學霸沒關係」這個分類,是想將自己從小到大的學習心得記錄下來,而今天這篇文章,想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寫一寫,因為我開始覺得,這會是這個分類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1. 混淆「課程專題報告」與「專題研究」: - 課程專題報告比較像是「科學作家」的工作,而專題研究才是「科學家」的工作。區分這兩者的關鍵在於是否「產生新的知識」。課程專題報告基本上是類似讀書報告,拼湊各種文獻,雖然可以寫得很廣很深,但這僅是「科學作家」的等級,而非「科學家」。 2. 不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28歲之前,我也曾認為基礎科學研究與現實脫節。然而,隨著我在美國普渡大學的求學經歷,這一觀點逐漸發生了變化。回顧我在台灣大學數學系、應用數學所,以及中央研究院統計所的七年時光,確實感覺基礎研究似乎與現實相距甚遠。然而,博士時期的經歷讓我有機會追尋許多重要問題的源頭,逐漸理解到有價值的基礎科學研究,最
Thumbnail
在職碩士班的學生選擇與工作相關的研究題目具有優勢,然而從職場經驗中挖掘研究問題也面臨挑戰。本文提供了六種方法幫助學生確定研究問題,並提供了確定研究品質的特徵。
指導大學生做研究專題時, 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大學生會把「課程專題報告」以及「專題研究」搞混。 前者比較像是「科學作家」,而後者才是「科學家」。 區分這兩者的關鍵,是看有沒有「產生新的知識」。 課程專題報告基本是類似讀書報告,把各種文獻拿來拼湊, 只要處理資訊的能力夠
考在職專班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之一,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曉得自己的衝動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的我,很喜歡研究所科系,但心裡面總是會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失敗、英文作文好難,所以有時候都會逃避讀書,但深深了解只有去克服困難,才能更進一步。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是:考到在職專班研究所,降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本活動邀請曾參與實驗教育的學生及家長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透過分享個人故事,讓大家瞭解自學與實驗教育的真實面貌,並激發對自學的興趣。參與者可自由設定標題,探討為何選擇實驗教育、學習資源的尋找、當前學習內容及未來規劃。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自學人的經歷透過文章與他人分享,並提升對自學的認識。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Thumbnail
對於我的學歷,雖然偶有提起,卻不是非常喜歡掛在嘴邊,就是很擔心自己太過於執著於過去而成為無法前進的人。會開設「不是學霸沒關係」這個分類,是想將自己從小到大的學習心得記錄下來,而今天這篇文章,想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寫一寫,因為我開始覺得,這會是這個分類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1. 混淆「課程專題報告」與「專題研究」: - 課程專題報告比較像是「科學作家」的工作,而專題研究才是「科學家」的工作。區分這兩者的關鍵在於是否「產生新的知識」。課程專題報告基本上是類似讀書報告,拼湊各種文獻,雖然可以寫得很廣很深,但這僅是「科學作家」的等級,而非「科學家」。 2. 不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28歲之前,我也曾認為基礎科學研究與現實脫節。然而,隨著我在美國普渡大學的求學經歷,這一觀點逐漸發生了變化。回顧我在台灣大學數學系、應用數學所,以及中央研究院統計所的七年時光,確實感覺基礎研究似乎與現實相距甚遠。然而,博士時期的經歷讓我有機會追尋許多重要問題的源頭,逐漸理解到有價值的基礎科學研究,最
Thumbnail
在職碩士班的學生選擇與工作相關的研究題目具有優勢,然而從職場經驗中挖掘研究問題也面臨挑戰。本文提供了六種方法幫助學生確定研究問題,並提供了確定研究品質的特徵。
指導大學生做研究專題時, 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大學生會把「課程專題報告」以及「專題研究」搞混。 前者比較像是「科學作家」,而後者才是「科學家」。 區分這兩者的關鍵,是看有沒有「產生新的知識」。 課程專題報告基本是類似讀書報告,把各種文獻拿來拼湊, 只要處理資訊的能力夠
考在職專班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之一,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曉得自己的衝動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的我,很喜歡研究所科系,但心裡面總是會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失敗、英文作文好難,所以有時候都會逃避讀書,但深深了解只有去克服困難,才能更進一步。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是:考到在職專班研究所,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