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如何透過多本書的平行比較,快速掌握研究主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對於正在攻讀碩博士學位的學生來說,閱讀大量專業書籍和文獻是日常功課。面對同一個研究主題,市面上可能有各種書籍和資料可供參考,但它們的內容差異卻相當大。透過平行比較多本書的內容,不僅能讓我們更深入了解研究主題,還能加快掌握該領域的核心知識。


▋每本書都展現作者的獨特學術視角


以機器學習為例,這個領域有許多教材與專書,但不同作者的背景,會大大影響書中的內容。有的書偏重理論探討,例如計算複雜度和統計收斂速度;有的書則專注於程式碼實作,討論如何透過多個專案學習,或是如何讓機器學習應用在大規模系統中。


為什麼同樣是機器學習的書,內容會差這麼多?這與作者的學術背景與研究方向有關。透過分析書籍內容與作者的學術視角,我們可以了解到每位作者的著作反映了他們如何看待這個學科,進而幫助我們從不同角度理解該主題。


▋如何進行書籍比較,讓研究更高效?


當你閱讀多本書時,先比較每本書的目錄是很有效的策略。這樣可以幫助你迅速掌握每本書的結構和核心內容。進一步的步驟,是深入理解每本書的重點,看看它們如何與作者的背景相呼應。一旦理解了這些背景,就可以開始收集和比較不同書籍中對同一個研究主題的詮釋。


例如,當研究「線性模型」這個基礎主題時,你會發現不同的教材對它的詮釋和著重點各有不同。透過這樣的比較,可以幫助你深入理解該主題的不同面向,讓你的研究變得更全面。


▋利用索引筆記來整理與吸收知識


在做這些比較的過程中,我建議使用「索引筆記」來整理你的發現。這種筆記方法可以幫助你將不同書籍對同一主題的描述整理在一起。舉例來說,當你在研究「線性模型」時,可以把各個作者的詮釋收集到一個索引筆記中,進行比較。這樣不僅能加深你的理解,還能讓你在撰寫論文時有更豐富的材料做引用。


▋結論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平行比較不同書籍中的內容是一種快速深入掌握研究主題的方法。這樣的比較能讓你看到不同的學術視角,有助於加速你的學習與研究進度。如果你習慣同時閱讀多本書,建議試試這種整理與比較的方法,讓你的研究更加系統化、全面化。

avatar-img
533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昨天在Threads上發表的2篇文章,談到早睡早起以及如何有效內化文獻,居然讓我的追蹤數在一天內增加了150人,從1950到2100人!這個現象真是出乎意料,或許觸及到了大家關心的議題,也更讓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早睡早起以及如何有效內化文獻的具體方法。 ▌早睡早起的習慣 我一直有早
今天是 2024 年 9 月 18 日,距離我開始重視閱讀已經過了 16 年。 從高中時代到現在,我讀了數百本書。身為一位已經經歷過碩博士求學階段的人,我懂得研究生們經常面對著大量的文獻、書籍需要消化。但直到今天,我才發現一個能大幅提升閱讀效率的方式,特別適合碩博士在學學生。 ▌7 本書
1. 沒有從整體架構著手,過早進入細節: 很多學生一開始學習程式設計時,容易陷入只關注某個程式碼段或技術細節,卻忽略了先掌握整體系統的全貌。這就像在蓋房子時,還沒設計好整體藍圖就直接開始裝修內部,最終只會導致整體混亂。事實上,先了解系統的目的、架構、以及如何運作,是有效解決問題的關鍵。如果
對碩博士生來說,學術研究與寫作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如何有效學習、累積經驗,並將這些知識轉化為實際成果,卻是許多人面臨的挑戰。根據日本作家本山裕輔在《投資としての読書―本をスキルとお金に変える》一書中提出的「經驗學習模型」,我們可以通過四個步驟來優化學習過程:經驗、復盤、概念化、試行。 ▋經驗
「親自前往第一線,觀察並記錄現場在"做什麼 What", "怎麼做 How", "為什麼做 Why" 稱為“田野工作 Field Work",或稱"民族誌 Ethnography"。」 「具體而言,調查的內容包括: 01 從過去到現在都「持續存在」的事物 02 過去曾經存在,現在已
寫作與口頭表達之間的差異讓很多人感到困難。能夠溝通與寫出一篇結構完整、意圖清晰的文章是兩種不同的技能。而寫作能力的提升,特別是針對學術論文或專業文件,並不是單純依靠語言能力就可以達到的。 想要提升寫作能力,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範文作為認知鷹架**。藉由模仿範文,你不僅可以掌握行文結構,還能理
昨天在Threads上發表的2篇文章,談到早睡早起以及如何有效內化文獻,居然讓我的追蹤數在一天內增加了150人,從1950到2100人!這個現象真是出乎意料,或許觸及到了大家關心的議題,也更讓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早睡早起以及如何有效內化文獻的具體方法。 ▌早睡早起的習慣 我一直有早
今天是 2024 年 9 月 18 日,距離我開始重視閱讀已經過了 16 年。 從高中時代到現在,我讀了數百本書。身為一位已經經歷過碩博士求學階段的人,我懂得研究生們經常面對著大量的文獻、書籍需要消化。但直到今天,我才發現一個能大幅提升閱讀效率的方式,特別適合碩博士在學學生。 ▌7 本書
1. 沒有從整體架構著手,過早進入細節: 很多學生一開始學習程式設計時,容易陷入只關注某個程式碼段或技術細節,卻忽略了先掌握整體系統的全貌。這就像在蓋房子時,還沒設計好整體藍圖就直接開始裝修內部,最終只會導致整體混亂。事實上,先了解系統的目的、架構、以及如何運作,是有效解決問題的關鍵。如果
對碩博士生來說,學術研究與寫作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如何有效學習、累積經驗,並將這些知識轉化為實際成果,卻是許多人面臨的挑戰。根據日本作家本山裕輔在《投資としての読書―本をスキルとお金に変える》一書中提出的「經驗學習模型」,我們可以通過四個步驟來優化學習過程:經驗、復盤、概念化、試行。 ▋經驗
「親自前往第一線,觀察並記錄現場在"做什麼 What", "怎麼做 How", "為什麼做 Why" 稱為“田野工作 Field Work",或稱"民族誌 Ethnography"。」 「具體而言,調查的內容包括: 01 從過去到現在都「持續存在」的事物 02 過去曾經存在,現在已
寫作與口頭表達之間的差異讓很多人感到困難。能夠溝通與寫出一篇結構完整、意圖清晰的文章是兩種不同的技能。而寫作能力的提升,特別是針對學術論文或專業文件,並不是單純依靠語言能力就可以達到的。 想要提升寫作能力,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範文作為認知鷹架**。藉由模仿範文,你不僅可以掌握行文結構,還能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 同時讀多本書卻沒有深入理解每一本書的內容 - 許多研究生在學習時會同時參考多本書籍,認為這樣能快速吸收更多知識。然而,這樣的做法容易導致只停留在表面理解,無法深入掌握每一本書的核心概念。特別是針對技術性或理論性較強的書籍,研究生如果不仔細研讀並思考書中的理論和應用,往往會錯過許多關
1. 沒有聚焦在一本經典書籍或論文上 - 許多研究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試圖閱讀大量的書籍和論文,認為這樣可以廣泛涉獵並提升知識水平。然而,這樣的做法常常導致學習成果分散,難以深入理解任何一個主題。事實上,選擇一本經典之書或一篇具有深遠影響的經典論文,並深入鑽研其內容,能夠幫助學生牢固地掌握一個領
Thumbnail
近年網上大量「閱讀心得」文章,甚至有網站、Podcast以書籍要點整理作為賣點,收費訂閱。因為他們看到一個市場: 人們愈來愈不願投放時間閱讀,只想快捷掌握要領。 走捷徑,是近年愈演愈盛的都市趨勢。 然而,到底短短幾篇閱讀筆記,能否真正促進你的成長? 1.專業與業餘的分別
1. 只依賴關鍵字找論文: - 這類學生會利用關鍵字在最新的機器學習會議中尋找相關的論文,雖然這樣做能快速找到與自己研究領域相關的論文,但這種方法只能找到「字面上」相關的論文。這意味著,學生們可能會錯過那些沒有直接使用關鍵字但實際上對研究有重大影響的文獻。因此,學生應該學會使用更廣泛的搜尋策
1. 收集過多相關書籍卻無法專心讀完一本: - 這類學生常常分心,喜歡收集各種講同一主題的書籍,並花費大量時間去比較這些書之間的異同。但這樣做反而使他們無法專心深入地閱讀完一本書,導致知識的掌握變得片面和零散。 - 解決方法:專注於選擇一本優質的教科書,並深入閱讀和理解其內容,將精力集中在這本書
在現代學術研究中,閱讀大量文獻是一個必要且繁重的任務。然而,通過將學術閱讀流程標準化,能顯著提升效率,使閱讀變得更加有條理。最近,我實踐了兩個已經標準化的動作,每個動作都進行了50次以上的測試,效果顯著。 ▋動作一:將文獻內容轉為資訊塊 這個動作的目的是將閱讀材料中的重要內容轉換為小而具
1. 只找「字面上」相關的論文: - 這類學生常常只利用關鍵字搜尋最新的會議論文。這種方法的確可以找到與關鍵字直接相關的論文。然而,這樣的搜尋方式存在一個盲點,因為只能找到「字面上」相關的論文,卻無法發現那些「字面下」更深層次相關的研究。這些更深層次的研究可能會對你目前的研究提供更為重要的啟
Thumbnail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科研工作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學術論文的數量每天都在增加,研究領域的交叉和融合日益頻繁。如何在海量的文獻中迅速找到對自己研究有價值的信息,成爲了科研人員必須面對的問題。同時,科研工作的複雜性也在不斷提高,從文獻閱讀到數據分析,從實驗設計到論文撰寫,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
學生、研究者或任何渴望提升學習力的人, 這篇文章適合你。 專注於一本經典之書, 能讓你產生深刻的學習馬太效應。 這不僅是學習效率的提升, 更是知識深度的擴展。 ▋理由1 - 深入理解理論基礎 聚焦於一本經典之書, 能夠讓你深入理解其理論基礎, 為
Thumbnail
在學術寫作中,掌握「關鍵字閱讀」技術至關重要。 對於學術研究者來說, 有效地從大量的學術文獻中提煉出核心資訊是一項挑戰。 關鍵字閱讀不僅可以幫助你避免被不必要的細節所淹沒, 還能讓你更聚焦於與研究主題相關的資訊。 結合「書目卡 Bibcard」的使用, 這種閱讀方式能夠大大提高你的閱讀效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 同時讀多本書卻沒有深入理解每一本書的內容 - 許多研究生在學習時會同時參考多本書籍,認為這樣能快速吸收更多知識。然而,這樣的做法容易導致只停留在表面理解,無法深入掌握每一本書的核心概念。特別是針對技術性或理論性較強的書籍,研究生如果不仔細研讀並思考書中的理論和應用,往往會錯過許多關
1. 沒有聚焦在一本經典書籍或論文上 - 許多研究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試圖閱讀大量的書籍和論文,認為這樣可以廣泛涉獵並提升知識水平。然而,這樣的做法常常導致學習成果分散,難以深入理解任何一個主題。事實上,選擇一本經典之書或一篇具有深遠影響的經典論文,並深入鑽研其內容,能夠幫助學生牢固地掌握一個領
Thumbnail
近年網上大量「閱讀心得」文章,甚至有網站、Podcast以書籍要點整理作為賣點,收費訂閱。因為他們看到一個市場: 人們愈來愈不願投放時間閱讀,只想快捷掌握要領。 走捷徑,是近年愈演愈盛的都市趨勢。 然而,到底短短幾篇閱讀筆記,能否真正促進你的成長? 1.專業與業餘的分別
1. 只依賴關鍵字找論文: - 這類學生會利用關鍵字在最新的機器學習會議中尋找相關的論文,雖然這樣做能快速找到與自己研究領域相關的論文,但這種方法只能找到「字面上」相關的論文。這意味著,學生們可能會錯過那些沒有直接使用關鍵字但實際上對研究有重大影響的文獻。因此,學生應該學會使用更廣泛的搜尋策
1. 收集過多相關書籍卻無法專心讀完一本: - 這類學生常常分心,喜歡收集各種講同一主題的書籍,並花費大量時間去比較這些書之間的異同。但這樣做反而使他們無法專心深入地閱讀完一本書,導致知識的掌握變得片面和零散。 - 解決方法:專注於選擇一本優質的教科書,並深入閱讀和理解其內容,將精力集中在這本書
在現代學術研究中,閱讀大量文獻是一個必要且繁重的任務。然而,通過將學術閱讀流程標準化,能顯著提升效率,使閱讀變得更加有條理。最近,我實踐了兩個已經標準化的動作,每個動作都進行了50次以上的測試,效果顯著。 ▋動作一:將文獻內容轉為資訊塊 這個動作的目的是將閱讀材料中的重要內容轉換為小而具
1. 只找「字面上」相關的論文: - 這類學生常常只利用關鍵字搜尋最新的會議論文。這種方法的確可以找到與關鍵字直接相關的論文。然而,這樣的搜尋方式存在一個盲點,因為只能找到「字面上」相關的論文,卻無法發現那些「字面下」更深層次相關的研究。這些更深層次的研究可能會對你目前的研究提供更為重要的啟
Thumbnail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科研工作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學術論文的數量每天都在增加,研究領域的交叉和融合日益頻繁。如何在海量的文獻中迅速找到對自己研究有價值的信息,成爲了科研人員必須面對的問題。同時,科研工作的複雜性也在不斷提高,從文獻閱讀到數據分析,從實驗設計到論文撰寫,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
學生、研究者或任何渴望提升學習力的人, 這篇文章適合你。 專注於一本經典之書, 能讓你產生深刻的學習馬太效應。 這不僅是學習效率的提升, 更是知識深度的擴展。 ▋理由1 - 深入理解理論基礎 聚焦於一本經典之書, 能夠讓你深入理解其理論基礎, 為
Thumbnail
在學術寫作中,掌握「關鍵字閱讀」技術至關重要。 對於學術研究者來說, 有效地從大量的學術文獻中提煉出核心資訊是一項挑戰。 關鍵字閱讀不僅可以幫助你避免被不必要的細節所淹沒, 還能讓你更聚焦於與研究主題相關的資訊。 結合「書目卡 Bibcard」的使用, 這種閱讀方式能夠大大提高你的閱讀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