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1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教育部影片剛好與友善彈性的婚育文化背道而馳,政府帶頭加速少子女化|矮袋鼠律師

身為社政立法的老師,從第一堂課強調少子女化對策計畫到最後一堂課,卻看到教育部拍了一部滿滿歧視婚後男人興趣的影片,真是令人灰心。

》看備份影片往這邊:0-6歲國家一起養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經follow 到,這兩天在網路上最夯的莫過於教育部拍的一部影片,該影片的初衷是要呼籲大家可以放心生小孩,沒想到故事情節竟然是母親和妻子「合力圍剿」老公的唯一興趣「收集公仔」。

這部影片背後傳達的是:婚後就該為孩子放棄自己的興趣,父母不該被允許擁有自己的私人時間,說真的,審稿的人到底怎會覺得這樣ok!?

如果我來當導演,我一定會大力宣傳:在國家的幫忙下,養小孩有多輕鬆,0-6歲交給國家養,用誇飾法的方式呈現,爸媽甚至要擔心自己的私人時間太多了。

不友善的婚育環境:婚後不可以擁有私人興趣

除了防止少子女化的邏輯錯誤就算了,這部甚至偷渡了歧視「玩公仔」的觀念在裏面,也就是各位看到的附圖了,媽媽不只認定公仔都是小孩在玩,甚至還暗示公仔都是「沒用」的東西。

都2023了,少子女化對策計畫都實施幾年了,教育部還在出這種足以成為迷因等級的trouble,這要我們在第一線教學的老師情何以堪?

每次跟同學說一次這個計畫很重要,彷彿就在逼同學讀一些沒用的東西,這些只能用在考試上的內容,代表的正是從上到下的填鴨式教育,真的讓大家無從理解脈絡。

低生育率的關鍵原因:不婚人口逐年增加

實際上,台灣低生育率的關鍵,根本不是婚後不生小孩,而是因為大家不願意結婚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鄭雁馨研究指出,高比例的大齡女性不想結婚,很可能肇因於女性被賦予要生兒子的期待,而這期待轉為壓力,自然就沒人想結婚了。

簡單來說,少子女化主因是「不婚」,而不是婚後不生!目前台灣還是有不少比例的夫妻婚後想生,也能生。關鍵做決定的時期是單身階段,如果明知婚後不能維持自己的興趣、明知生了小孩就沒有自己的時間,甚至還要遭到婆家的指指點點,如此一來,怎會有人想結婚呢?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利用政策向年輕人宣導一個有期待感的未來,生了小孩,既不會失去原本的生活,甚至更多采多姿,因為家裡多了一個人能陪伴自己,看著小孩日漸長大,學會各種才藝上台表演,有滿滿的成就感;同時還要用政策呼籲友善職場、正確的性平觀念,獎勵會帶小孩做家事的父親,例如頒獎給模範爸爸等等,以求打破傳統性別刻板印象,這樣才能真正讓年輕人願意結婚。

結語

而回到這部影片,教育部的影片不但沒有試圖打破傳統刻板印象,反而還透過貶低特定興趣的方式,強化性別歧視,這樣的做法,跟順利解決少子女化的原因,讓女性願意進入婚姻,根本背道而馳。

總而言之,教育部如果在推廣育兒政策時,沒有找出少子女化的根本原因,恐怕離真正解決少子女化的目標,還有一大段距離要走。

看更多時事與社政立法文章:Facebook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矮袋鼠律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